一种原水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80329发布日期:2020-07-31 21:5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原水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原水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工农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的用水也随着增加,对原水处理设备中的原水过滤设备的要求也随着提高。目前,现有的原水处理设备中,由于原水中存在悬浮物质以及肢体物质等杂质,而且有些杂质的粒径非常细小,需要向原水中加入混凝剂,经过充分混和,使胶体稳定性被坏并与混凝剂水介后的聚合物相吸附,使颗粒具有絮凝性能。于是需要建设絮凝池来对原水进行絮凝,具体为将原水通过水泵输送到过滤设备中絮凝处理后再通入过滤装置中进行过滤,而建设絮凝池一般占用较大的场地,使得建设原水处理设备的成本较高。由此,亟需一种占地面积小且能够确保过滤效果的原水过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占地面积小且能够确保过滤效果的原水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原水过滤装置,包括罐体、过滤组件、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罐体内部设有过滤空腔,所述过滤组件安装在所述过滤空腔内,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过滤组件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罐体;

所述罐体内部还设有絮凝腔体,所述絮凝腔体与所述过滤空腔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隔开,所述絮凝腔体上端设有将原水溢流进入所述过滤空腔的溢流口或溢流管,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絮凝腔体连通;或者所述罐体外侧设有絮凝腔体,所述絮凝腔体上端设有将原水溢流进入所述过滤空腔的溢流口或溢流管,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絮凝腔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在罐体的内部或外侧设有絮凝腔体,通过絮凝腔体来进行蓄水以及絮凝,再将原水通入到过滤空腔中进行过滤处理,使得水在絮凝腔体中可以得到临时储存并可以在絮凝腔体中进行絮凝。另外,絮凝腔体连接在罐体的内部或外侧设有絮凝腔体,使得原水过滤装置在过滤之前先对原水进行絮凝,在没有建设有专门用于对杂质进行絮凝处理的絮凝池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对原水进行絮凝,有利于确保原水的过滤效果且节省建设原水处理设备的占地面积,而且,还可以缩短原水在处理过程所经过的里程,提高原水处理效率;进一步的,原水中的部分杂质还可以在絮凝腔体内进行沉淀,减少流入过滤空腔的杂质。进一步的,原水从絮凝腔体上端溢流进入过滤空腔内,不需要抽吸泵来将原水抽取到过滤空腔内,有利于降低能耗,从而有利于降低后期运营成本。由此,本实施例中的原水过滤装置在没有建设有专门用于对杂质进行温絮凝处理的絮凝池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对原水进行絮凝以及沉淀,有利于确保原水的过滤效果且节省建设原水处理设备的占地面积,降低设备建设成本,且具有短流程、低能耗、高效率和降低后期运营成本的优势。

另外,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连接在所述絮凝腔体的下端或底部,且与所述絮凝腔体连通。通过将进水管的出水端连接在所述絮凝腔体的下端或底部,使得进入絮凝腔体中的水先流经絮凝腔体的下端或底部,然后再向上流动,最终再通过絮凝腔体端部的溢流口或溢流管溢流进入所述过滤空腔内,从而增加原水在絮凝腔体内的流动里程和流动时间,达到了缓流作用,创造合适的水力条件使具有絮凝性能的颗粒在相互接触中聚集,以形成较大的絮凝体,有利于原水进入到过滤空腔中原水中的杂质得到沉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絮凝腔体在竖直方向上隔离形成多个缓流腔,多个所述缓流腔之间通过溢流口或溢流管连通,将原水溢流进入所述过滤空腔的溢流口或溢流管设置在絮凝腔体进行蓄水蓄水水面高度最高的缓流腔上。通过在竖直方向上将絮凝腔体隔离形成多个缓流腔,有利于原水分别流经多个缓流腔,增强缓流作用,创造合适的水力条件使具有絮凝性能的颗粒在相互接触中聚集,以形成较大的絮凝体,有利于原水进入到过滤空腔中原水中的杂质得到沉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缓流腔由若干隔板隔离形成,若干所述隔板连接在所述絮凝腔体的底部,且若干所述隔板的高度不等,高度不等的若干所述隔板将所述絮凝腔体隔离形成多个所述缓流腔。通过高度不同的隔板将缓流腔隔离形成多个缓流腔,当将出水管与其中的一个缓流腔的下端或底部连接,其它的没有与进水管连接的缓流腔可以避免由于进水形成水流而影响絮凝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多个陶瓷平板过滤膜和出水芯管,所述陶瓷平板过滤膜上具有多个过滤微孔;所述出水芯管的一端穿设在所述陶瓷平板过滤膜内部,另一端与所述出水管连接,且所述出水芯管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出水微孔。通过将出水芯管插入陶瓷平板过滤膜的内部,过滤空腔内的水在水压的作用下进入陶瓷平板过滤膜内,杂质在过滤微孔的作用下得到过滤,水经过过滤微孔过滤后,进入出水芯管内,再从出水管出水,实现过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原水过滤装置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罐体的过滤空腔内,所述安装架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陶瓷平板过滤膜的安装槽,所述陶瓷平板过滤膜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通过在过滤空腔内设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多个安装槽,将陶瓷平板过滤膜安装在安装槽内,有利于对陶瓷平板过滤膜进行维护或更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原水过滤装置还包括排污管和排泥管,所述排污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罐体的下端,且与所述过滤空腔连通,所述排污管上设有阀门;所述排泥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罐体的底部,且与所述过滤空腔连通,所述排泥管上设有阀门;位于过滤空腔内的所述排污管的端口的设置高度高于排泥管的端口。通过设有排污管和排泥管,且排污管的端口的设置高度高于排泥管的端口,有利于在过滤空腔进行清洗时,将污水以及泥及时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罐体的底部呈倒圆锥形状结构,所述排泥管连接在所述罐体底端的锥角上;或所述罐体的底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倒圆锥形状结构,所述排泥管分别连接在所述罐体底端的锥角上。通过将罐体的底部设置成倒圆锥形状结构或罐体的底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倒圆锥形状结构,有利于在过滤空腔内沉淀的泥在重力作用下向排泥管汇集,便于将在过滤空腔内沉淀的泥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原水过滤装置还包括用于对陶瓷平板过滤膜进行反冲洗的水反冲洗装置,所述水反冲洗装置包括反冲洗送水管和反冲洗水泵,所述反冲洗送水管的一端与所反冲洗水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水管连接,且所述反冲洗送水管和所述出水管上分别设有阀门。通过设有水反冲洗装置,且水反冲洗装置上的一端与所述出水管连接,当陶瓷平板过滤膜上的过滤微孔由于粘附有较多的杂质而使得出水率达不到出水需要时,通过水反冲洗装置对陶瓷平板过滤膜进行反冲洗,由反冲洗水泵输出的反冲洗水依次经过出水管、出水芯管,再进入到陶瓷平板过滤膜内,在反冲洗水的冲刷作用下,将粘附在出水微孔和过滤微孔上的杂质从内向外冲出,反冲洗完成后,陶瓷平板过滤膜的出水率得到恢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原水过滤装置还包括气反冲洗装置,所述气反冲洗装置包括反冲洗送风管和反冲洗风机,所述反冲洗送风管的一端与所反冲洗风机连接,另一端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陶瓷平板过滤膜的外侧。通过设有气反冲洗装置,在对陶瓷平板过滤膜进行反冲洗时,同时开启气反冲洗装置,提高清洗杂质的清洗效率和清洗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水过滤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冲洗水泵与反冲洗风机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水芯管安装在陶瓷平板过滤膜内部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罐体,2、进水管,3、出水管,4、反冲洗送风管,5、陶瓷平板过滤膜,6、限位板,7、辅助系统安装柜,8、反冲洗水泵,9、反冲洗风机,10、过滤空腔,11、絮凝腔体,12、集泥斗,13、溢流排水管,14、溢流板,20、进水口,30、出水集水管,31、第一阀门,40、反冲洗出风管,41、第二阀门,50、出水芯管,70、检修孔,71、通气孔,80、反冲洗送水管,101、第一缓流腔,102、第二缓流腔,103、第三缓流腔,121、排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原水过滤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罐体1、过滤组件、进水管2和出水管3,罐体1内部设有过滤空腔10,过滤组件安装在过滤空腔10内,出水管3的一端与过滤组件连接,另一端伸出罐体1;罐体1内部还设有絮凝腔体11,絮凝腔体11与过滤空腔10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隔开,絮凝腔体11上端设有将原水溢流进入过滤空腔10的溢流口或溢流管,进水管2的出水端与絮凝腔体11连通;或者罐体1外侧设有絮凝腔体11,絮凝腔体11上端设有将原水溢流进入过滤空腔10的溢流口或溢流管,进水管2的出水端与絮凝腔体11连通。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罐体1的内部设有絮凝腔体11,通过絮凝腔体11来进行蓄水以及絮凝,再将原水通入到过滤空腔10中进行过滤处理,使得水在絮凝腔体11中可以得到临时储存并可以在絮凝腔体11中进行絮凝,有利于对原水中的杂质在絮凝腔体11中进行絮凝。另外,在罐体1的内部设有絮凝腔体11,使得原水过滤装置在过滤之前先对原水进行絮凝,在没有建设有专门用于对杂质进行温絮凝处理的絮凝池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对原水进行絮凝,有利于确保原水的过滤效果且节省建设原水处理设备的占地面积,而且,还可以缩短原水在处理过程所经过的里程,提高原水处理效率。进一步的,原水中的部分杂质还可以在絮凝腔体11内进行沉淀,减少流入过滤空腔10的杂质。进一步的,原水从絮凝腔体11上端溢流进入过滤空腔10内,不需要抽吸泵来将原水抽取到过滤空腔10内,有利于降低能耗,从而有利于降低后期运营成本。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絮凝腔体11也可以设置在罐体1的外侧。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将沉淀在絮凝腔体11底部的杂质排出,本实施例还在絮凝腔体11的底部设有杂质排出管。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罐体1内形成过滤空腔10,罐体1为上端敞口的中空状结构,以便于将过滤组件安装在罐体1的过滤空腔10内;另外,为了避免本实施例中的原水过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有外界的其它杂质进入到过滤空腔10内,本实施例还在罐体1的顶部设有可拆卸的顶盖,本实施例中的顶盖未图示。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为了便于维护人员对原水过滤装置进行维护,还在罐体1的外侧壁上设有爬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由于随着过滤时间的累积,过滤组件由于粘附有较多的杂质而使得的过滤效率降低,进而出水率降低;在进水量没有及时控制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过滤空腔10内的原水从罐体1顶部溢流,本实施例还设有溢流排水管13,溢流排水管13的排水管管口设置在靠近罐体1顶部的位置。进一步的,还可以通过设置液位检测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来检测以及控制过滤空腔10内的原水水量,将检测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连接,通过检测传感器来实时检测过滤空腔10内的原水水量并反馈给控制系统。再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进水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进水管2的出水端连接在絮凝腔体11的下端或底部,且与絮凝腔体11连通。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将进水管2的出水端连接在絮凝腔体11的底部,使得进入絮凝腔体11中的水先流经絮凝腔体11的底部,然后再向上流动,最终再通过絮凝腔体11端部的溢流口或溢流管溢流进入过滤空腔10内,从而增加原水在絮凝腔体11内的流动里程和流动时间,达到了缓流作用,创造合适的水力条件使具有絮凝性能的颗粒在相互接触中聚集,以形成较大的絮凝体,有利于原水进入到过滤空腔中原水中的杂质得到沉淀。进一步的,也可以将进水管2的出水端连接在絮凝腔体11的一端,具体可以设置在絮凝腔体11下端的一侧壁上;总之,使得进入絮凝腔体11的原水是从絮凝腔体11的下端或底部进入,增加原水在絮凝腔体11内的流动里程和流动时间,达到了缓流作用便可。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絮凝腔体11在竖直方向上隔离形成多个缓流腔,多个缓流腔之间通过溢流口或溢流管连通,将原水溢流进入过滤空腔10的溢流口或溢流管设置在絮凝腔体11进行蓄水时蓄水水面高度最高的缓流腔上。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竖直方向上将絮凝腔体11隔离形成多个缓流腔,有利于原水分别流经多个缓流腔,增强缓流作用,创造合适的水力条件使具有絮凝性能的颗粒在相互接触中聚集,以形成较大的絮凝体。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多个缓流腔由若干隔板隔离形成,若干隔板连接在絮凝腔体11的底部,且若干隔板的高度不等,高度不等的若干隔板将絮凝腔体11隔离形成多个缓流腔。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缓流腔两块隔板隔离形成第一缓流腔101、第二缓流腔102和第三缓流腔103,进水管2上的进水口20与第一缓流腔101连通;当将出水管3与其中的一个缓流腔的下端或底部连接,其它的没有与进水管2连接的缓流腔可以避免由于进水形成水流而影响絮凝效果。进一步的,也可以将进水口20与第二缓流腔102连通或第三缓流腔103连通。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缓流腔101、第二缓流腔102和第三缓流腔103呈阶梯式设置,在开始向絮凝腔体11输送原水时,原水先进入第一缓流腔101,当第一缓流腔101装满原水后溢流进入第二缓流腔102,第二缓流腔102装满原水后溢流进入第三缓流腔103,最终絮凝腔体11装满原水后溢流进入过滤空腔10内。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絮凝腔体11与过滤空腔10之间设有溢流板14,溢流板14设有在絮凝腔体11与过滤空腔10之间的隔板的顶端,溢流板14倾斜固定在絮凝腔体11与过滤空腔10之间的隔板的顶端。进一步的,也可以在溢流板14设有在絮凝腔体11与过滤空腔10之间的隔板的上端设有溢流管来将絮凝腔体11内的原水输入到过滤空腔10内。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将沉淀在每个缓流腔底部的杂质排出,本实施例还在每个缓流腔的底部设有杂质排出管。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过滤组件包括多个陶瓷平板过滤膜5和出水芯管50,陶瓷平板过滤膜5上具有多个过滤微孔;出水芯管50的一端穿设在陶瓷平板过滤膜5内部,另一端与出水管3连接,且出水芯管50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出水微孔。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将出水芯管50插入陶瓷平板过滤膜5的内部,过滤空腔10内的水在水压的作用下进入陶瓷平板过滤膜5内,杂质在过滤微孔的作用下得到过滤,水经过过滤微孔过滤后,进入出水芯管50内,再从出水管3出水,实现过滤。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出水芯管50内的水进行收集,本实施例通过在出水管3的进水端连接有出水集水管30,出水芯管50与出水集水管30连接。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过滤微孔的孔径为0.1um,本实施例中的出水微孔的孔径为0.8um。经过本实施例中的陶瓷平板过滤膜5过滤后,出水水浊度低于0.1ntu。另外,还可以根据过滤需要选择不同规格的过滤微孔,比如出水水浊度要求不高时,可以采用过滤微孔的孔径为0.2um等的陶瓷平板过滤膜5。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原水过滤装置还包括安装架,安装架安装在罐体1的过滤空腔10内,安装架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陶瓷平板过滤膜5的安装槽,陶瓷平板过滤膜5可拆卸的安装在安装槽内。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过滤空腔10内设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多个安装槽,将陶瓷平板过滤膜5并列安装在安装槽内,有利于对陶瓷平板过滤膜5进行维护或更换。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安装架固定在过滤空腔10的中部,安装架上设有多个安装槽,将陶瓷平板过滤膜5安装在安装槽内;另外,为了便于对陶瓷平板过滤膜5限位以及固定;将限位板6固定在安装架上,且限位板6挡在陶瓷平板过滤膜5的外侧对陶瓷平板过滤膜5进行限位以及固定,防止陶瓷平板过滤膜5产生位移。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原水过滤装置还包括排污管和排泥管121,排污管的一端连接在罐体1的下端,且与过滤空腔10连通,排污管上设有阀门;排泥管121的一端连接在罐体1的底部,且与过滤空腔10连通,排泥管121上设有阀门;位于过滤空腔内的排污管的端口的设置高度高于排泥管121的端口。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设有排污管和排泥管121,且排污管的端口的设置高度高于排泥管121的端口,有利于在过滤空腔10进行清洗时,将污水以及泥及时排出。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排污管设置在罐下端靠近罐体1的底部的位置,本实施例中的排污管未图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罐体1的底部呈倒圆锥形状结构,排泥管121连接在罐体1底端的锥角上;或罐体1的底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倒圆锥形状结构,排泥管121分别连接在罐体1底端的锥角上。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将罐体1的底部设置成倒圆锥形状结构或罐体1的底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倒圆锥形状结构,有利于在过滤空腔10内沉淀的泥在重力作用下向排泥管121汇集,便于将在过滤空腔10内沉淀的泥排出。在本实施例中,罐体1的底部具体为倒圆锥形状结构的集泥斗12,集泥斗12设有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原水过滤装置还包括用于对陶瓷平板过滤膜5进行反冲洗的水反冲洗装置,水反冲洗装置包括反冲洗送水管80和反冲洗水泵8,反冲洗送水管80的一端与所反冲洗水泵8连接,另一端与出水管3连接,且反冲洗送水管80和出水管3上分别设有阀门。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设有水反冲洗装置,且水反冲洗装置上的一端与出水管3连接,当陶瓷平板过滤膜5上的过滤微孔由于粘附有较多的杂质而使得出水率达不到出水需要时,通过水反冲洗装置对陶瓷平板过滤膜5进行反冲洗,由反冲洗水泵8输出的反冲洗水依次经过出水管3、出水芯管50,再进入到陶瓷平板过滤膜5内,在反冲洗水的冲刷作用下,将粘附在出水微孔和过滤微孔上的杂质从内向外冲出,反冲洗完成后,陶瓷平板过滤膜5的出水率得到恢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述示,反冲洗送水管80设有阀门为第一阀门31,出水管3上设有阀门为第二阀门41。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阀门31和第二阀门41均为电磁阀,且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由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其开启或关闭。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反冲洗水泵8设有两个,反冲洗送水管80与两个反冲洗水泵8连接,可以根据需要反冲洗需求选择开启一个或两个反冲洗水泵8来对陶瓷平板过滤膜5进行反冲洗。另外,反冲洗水泵8与抽水管连接,将抽水管的进水端位于水箱内。为了防止反冲洗的过程中带入其它的杂质,储存在水箱的水采用经过过滤处理的获得的水。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原水过滤装置还包括气反冲洗装置,气反冲洗装置包括反冲洗送风管4和反冲洗风机9,反冲洗送风管4的一端与所反冲洗风机9连接,另一端可拆卸的设置在陶瓷平板过滤膜5的外侧。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设有气反冲洗装置,反冲洗送风管4的送风端连接有反冲洗出风管40,在对陶瓷平板过滤膜5进行反冲洗时,同时开启气反冲洗装置,提高清洗杂质的清洗效率和清洗效果。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反冲洗风机9的功率可以根据需要以及过滤组件规格进行适当的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反冲洗风机9设有两个,反冲洗送水管80与两个反冲洗风机9连接,可以根据需要反冲洗需求选择开启一个或两个反冲洗风机9来对陶瓷平板过滤膜5进行反冲洗。另外,为了防止反冲洗的过程中带入其它的杂质,可以对需要抽入的空气先进行过滤处理。

本实施例在罐体1底部的一侧面设有辅助系统安装柜7,两个反冲洗水泵8和两个两个反冲洗风机9安装在辅助系统安装柜7的顶部,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系统安装在辅助系统安装柜7内;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辅助系统安装柜7上还设有检修孔70,以便于对辅助系统安装柜7内的电子器件进行检测以及维护。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辅助系统安装柜7上还设有通气孔71,以有利于对安装在辅助系统安装柜7内的电子器件散热。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反冲洗水泵8的功率可以根据需要以及过滤组件规格进行适当的选择。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罐体1的内部设有絮凝腔体11,通过絮凝腔体11来进行蓄水以及絮凝,再将原水通入到过滤空腔10中进行过滤处理,使得水在絮凝腔体11中可以得到临时储存并可以在絮凝腔体11中进行絮凝。另外,在罐体1的内部设有絮凝腔体11,使得原水过滤装置在过滤之前先对原水进行絮凝,在没有建设有专门用于对杂质进行温絮凝处理的絮凝池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对原水进行絮凝,有利于确保原水的过滤效果且节省建设原水处理设备的占地面积,而且,还可以缩短原水在处理过程所经过的里程,提高原水处理效率。进一步的,原水中的部分杂质还可以在絮凝腔体11内进行沉淀,减少流入过滤空腔10的杂质。进一步的,原水从絮凝腔体11上端溢流进入过滤空腔10内,不需要抽吸泵来将原水抽取到过滤空腔10内,有利于降低能耗,从而有利于降低后期运营成本。由此,本实施例中的原水过滤装置能够实现对原水进行絮凝、沉淀和过滤,有利于确保原水的过滤效果且节省建设原水处理设备的占地面积,降低设备建设成本,且具有短流程、低能耗、高效率和降低后期运营成本的优势。

另外,除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以外,对于本实用新型中的阀门、反冲洗风机9和反冲洗水泵8等可参考本技术领域的常规技术方案,而这些常规技术方案也并非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本实用新型在此不进行详细陈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