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滞留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8368发布日期:2020-09-18 20:37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滞留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滞留池。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短发展,水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特别是生活污水,水体有机质过多,水体富营养化。

水中所含有机物种类繁多,有动植物纤维、油脂、糖类、染料、有机酸、各种有机合成的工业制品、有机原料等。目前难以分别测定各种组分的定量数值,水中有机物相当的需氧量来间接表征有机物的含量,如cod、bod等,或者某一类有机污染物、如酚类、油类、苯系物、有机磷农药等。这些水体存在的有机物质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要进行生物氧化分解,需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而导致水中缺氧。同时会发生腐败发酵,使细菌滋长,恶化水质,破坏水体;工业用水的有机污染,还会降低产品的质量,并使水质恶化。

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其实质是由于营养盐的输入输出失去平衡性,从而导致水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失衡,单一物种疯长,破坏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使整个水生态系统逐渐走向灭亡。

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却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植物的过度生长。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种类的藻类则逐渐减少。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因此,富营养化了的水体,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生物滞留池,解决了水体有机质过多的问题,解决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解决了水体氧气含量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物滞留池,包括滞留池,滞留池的池壁设置有防水膜,所述滞留池从下至上依次为容水腔、粗过滤层、中过滤层、细过滤层、种植层、浅水层;所述浅水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容水腔相连通。通过设置管道系统,能实现水体的循环,保证容水腔、粗过滤层、中过滤层、细过滤层、种植层的水中氧气含量,提高水中有机质的降解速度,提高水的质量。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滞留池的优选结构,所述管道系统包括循环排水管,所述循环排水管进水端与浅水层相连通,循环排水管的中部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输入端与浅水层相连通;所述循环排水管的出水端通过第一三叉管分别连接有排水阀和循环阀。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阀的进水端与一三叉管相连通,所述排水阀的排水端连接有排水口;所述循环阀的进水端与第一三叉管相连通,所述循环阀通过第二三叉管分别连接有进水阀和进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阀的进水端连接有污水管,所述进水阀的出水端与第二三叉管相连通,所述滞留池的池底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第二三叉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容水腔与粗过滤层之间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与滞留池的池底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柱;所述隔离板上开有若干通水孔;所述支撑柱和隔离板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粗过滤层由若干鹅暖石铺成,所述鹅暖石的直径为5-20cm。

进一步地,所述中过滤层为沙石层,沙石层由鹅卵石和沙子混合而成,所述鹅卵石和沙子的质量比例为1:2.

进一步地,所述细过滤层为细沙层,细沙层的厚度为20-50cm。

进一步地,所述种植层中种植有挺水植物,种植层的表面种植有水底植物。

进一步地,所述浅水层的水深为20-80cm,所述浅水层中投放有水生生物。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本装置,能大大提高水体的含氧量,提高河水中有机质的降解速度;

2.通过设置本装置,能缓解水体中动物的生存环境,提高水生生物的活力和数量,进一步减少藻类的繁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是滞留池,2是防水膜,3是容水腔,4是支撑柱,5是隔离板,6是通水孔,7是进水口,8是进水管,9是循环阀,10是粗过滤层,11是鹅暖石,12是沙石层,13是细沙层,14是种植层,15是浅水层,16是挺水植物,17是循环排水管,18是循环泵,19是排水口,20是排水阀,21是污水管,22是进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滞留池,包括滞留池1,滞留池1的池壁设置有防水膜2,所述滞留池1从下至上依次为容水腔3、粗过滤层10、中过滤层、细过滤层、种植层14、浅水层15;所述粗过滤层10由若干鹅暖石11铺成,所述鹅暖石11的直径为5-20cm。

所述容水腔3与粗过滤层10之间设置有隔离板5,所述隔离板5与滞留池1的池底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柱4;所述隔离板5上开有若干通水孔6;所述支撑柱4和隔离板5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

所述中过滤层为沙石层12,沙石层12由鹅卵石和沙子混合而成,所述鹅卵石和沙子的质量比例为1:2.

所述细过滤层为细沙层13,细沙层13的厚度为20-50cm。

所述种植层14中种植有挺水植物16,种植层14的表面种植有水底植物。挺水植物16包括芦、蒲草、荸荠、莲、水芹、茭白荀、荷花、香蒲等。

所述浅水层15的水深为20-80cm,所述浅水层15中投放有水生生物。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滞留池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浅水层15通过管道系统与容水腔3相连通。通过设置管道系统,能实现水体的循环,保证容水腔3、粗过滤层10、中过滤层、细过滤层、种植层14的水中氧气含量,提高水中有机质的降解速度,提高水的质量。

所述管道系统包括循环排水管17,所述循环排水管17进水端与浅水层15相连通,循环排水管17的中部设置有循环泵18;所述循环泵18的输入端与浅水层15相连通;所述循环排水管17的出水端通过第一三叉管分别连接有排水阀20和循环阀9。

所述排水阀20的进水端与一三叉管相连通,所述排水阀20的排水端连接有排水口19;所述循环阀9的进水端与第一三叉管相连通,所述循环阀9通过第二三叉管分别连接有进水阀22和进水管8。

所述进水阀22的进水端连接有污水管21,所述进水阀22的出水端与第二三叉管相连通,所述滞留池1的池底设置有进水口7,所述进水口7通过进水管8与第二三叉管相连通。

具体运行过程,滞留池1启用时,循环阀9、排水阀20关闭,进水阀22打开,污水从污水管21流入,通过进水阀22、进水管8、进水口7进入到容水腔3。然后水位慢慢上升。由于水位上升慢,污水会在容水腔3中缓慢沉淀。

然后水进入到粗过滤层10,将污水进行初步过滤。然后水进入到沙石层12进行二次过滤。然后水进入到细沙层13中进行精细过滤。过滤后的水中杂质变得极少,完全适合植物生长和水生生物的生存。

水在浅水层15中与植物和动物相互作用,完全实现了水体的良性发展。且水中的含氧量大大提高。有机质完全被消耗掉。

然后打开排水阀20,启动循环泵18或水体的自流作用,净化的水经过循环排水管17、循环泵18、排水阀20、排水口19完全排出。

当污水源较少时,为充分利用种植层14和浅水层15的净化作用。关闭排水阀20和进水阀22,打开循环阀9,启动循环泵18。含氧量高的清水进入到容水腔3中,促进容水腔3中的有机质的分解,同时能够缓解泥底生物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提高整个滞留池1的生态稳定性。这样,通过自然的消解作用,实现水的处理和生态的有序性。

通过设置滞留池1,能大大提水体的含氧量,提高河水中有机质的降解速度;并能缓解水体中动物的生存环境,提高水生生物的活力和数量,进一步减少藻类的繁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