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脱氮用聚己内酯颗粒自动添加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11548发布日期:2020-07-17 15:39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脱氮用聚己内酯颗粒自动添加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添加机构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污水脱氮用聚己内酯颗粒自动添加机构。



背景技术:

污水中的氮磷营养盐排入水体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恶化水质,而且,国家对氮磷的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为了达标排放,会对许多污水进行脱氮,污水脱氮是指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而对废水进行脱氮处理的过程,一般通过进行添加聚己内酯颗粒进行降解,聚己内酯颗粒的添加通常会使用自动添加机构进行添加。

现有的自动添加机构通常通过绞龙进行输送聚己内酯颗粒后直接进行排入污水中,容易导致聚己内酯颗粒堆积,溶解速度慢,导致污水脱氮耗时长,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污水脱氮用聚己内酯颗粒自动添加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污水脱氮用聚己内酯颗粒自动添加机构,该装置包括底板、筒体、绞龙、存放斗、盖子、把手、电机、电源线、出料筒和抛洒机构,所述底板顶部与筒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抛洒机构设置于筒体左侧,所述抛洒机构由轴承、连杆、从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转筒、出料孔、出料口、盖板和扭簧组成,所述轴承中部外径与底板固定连接,并且轴承与连杆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杆顶部与从动锥齿轮插接固定,并且从动锥齿轮右端与主动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从动锥齿轮与电机输出轴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中部内径与连杆插接固定,并且主动齿轮左端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从动齿轮中部与转筒固定连接,并且转筒顶部与出料筒转动配合,所述转筒底部设置有均匀排列的出料孔,并且转筒左侧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内侧与盖板转动配合,并且扭簧一端与盖板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筒体与绞龙左右两端转动配合,所述筒体顶部与存放斗焊接固定,并且存放斗顶部后端通过合页与盖子转动配合,所述盖子前端顶部与把手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底板右端顶部与电机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电机右端设置有电源线,所述筒体右端底部焊接有出料筒。

优选的,所述出料孔的形状呈圆形,并且出料孔孔径是聚己内酯颗粒长度的两倍。

优选的,所述出料口形状呈长方形,并且出料口的长度为4cm,高度的为3cm。

优选的,所述转筒整体形状呈圆桶状,并且转筒沿着出料筒进行旋转的角度为:0-360度。

优选的,所述转筒内壁喷涂有特氟龙涂层,并且特氟龙涂层的厚度为1mm。

优选的,所述扭簧的呈压缩状态,并且扭簧提供的弹力大小为:0.3n。

优选的,所述从动锥齿轮沿着主动锥齿轮进行旋转的角度为:0-360度,并且从动锥齿轮沿着轴承进行旋转的角度为0-360度。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型号为:250电机。

优选的,所述从动锥齿轮的材质为:合金钢。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污水脱氮用聚己内酯颗粒自动添加机构,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优点1: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污水脱氮用聚己内酯颗粒自动添加机构,通过在出料筒底部设置了抛洒机构,通过主动锥齿轮转动带动从动锥齿轮转动,使连杆沿着轴承转动,通过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使转筒转动,将转筒内的聚己内酯颗粒由出料孔甩出,达到方便将抛洒聚己内酯颗粒,减少聚己内酯颗粒堆积,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优点2: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污水脱氮用聚己内酯颗粒自动添加机构,通过在转筒左端设置出料口,当绞龙不断的往转筒输入聚己内酯颗粒时,转筒甩料的速度低于绞龙的输料速度时,转筒内堆积的聚己内酯颗粒挤压盖板,使盖板旋转打开由出料口排出聚己内酯颗粒,达到防止转筒内聚己内酯颗粒堆积堵塞的效果。

优点3: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污水脱氮用聚己内酯颗粒自动添加机构,通过在电机输出轴中部设置了从动锥齿轮和主动锥齿轮,通过主动锥齿轮转动,带动从动锥齿轮转动,达到盖板旋转角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抛洒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抛洒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底板-1、筒体-2、绞龙-3、存放斗-4、盖子-5、把手-6、电机-7、电源线-71、出料筒-8、抛洒机构-9、轴承-91、连杆-92、从动锥齿轮-93、主动锥齿轮-94、主动齿轮-95、从动齿轮-96、转筒-97、出料孔-98、出料口-99、盖板-910、扭簧-9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污水脱氮用聚己内酯颗粒自动添加机构,包括底板1、筒体2、绞龙3、存放斗4、盖子5、把手6、电机7、电源线71、出料筒8和抛洒机构9,底板1顶部与筒体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抛洒机构9设置于筒体2左侧,抛洒机构9由轴承91、连杆92、从动锥齿轮93、主动锥齿轮94、主动齿轮95、从动齿轮96、转筒97、出料孔98、出料口99、盖板910和扭簧911组成,轴承91中部外径与底板1固定连接,并且轴承91与连杆92中部固定连接,连杆92顶部与从动锥齿轮93插接固定,并且从动锥齿轮93右端与主动锥齿轮94相互啮合,方便进行相互传动,从动锥齿轮93与电机7输出轴中部固定连接,主动齿轮95中部内径与连杆92插接固定,并且主动齿轮95左端与从动齿轮96相互啮合,从动齿轮96中部与转筒97固定连接,并且转筒97顶部与出料筒8转动配合,方便进行旋转将聚己内酯颗粒甩出,转筒97底部设置有均匀排列的出料孔98,方便进行排出聚己内酯颗粒,并且转筒97左侧设置有出料口99,出料口99内侧与盖板910转动配合,并且扭簧911一端与盖板910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主动齿轮95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2与绞龙3左右两端转动配合,所述筒体2顶部与存放斗4焊接固定,并且存放斗4顶部后端通过合页与盖子5转动配合,所述盖子5前端顶部与把手6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右端顶部与电机7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电机7右端设置有电源线71,所述筒体2右端底部焊接有出料筒8。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孔98的形状呈圆形,并且出料孔98孔径是聚己内酯颗粒长度的两倍,方便进行导出聚己内酯颗粒。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99形状呈长方形,并且出料口99的长度为4cm,高度的为3cm,能够快速的进行导出聚己内酯颗粒,防止堵塞。

进一步的,所述转筒97整体形状呈圆桶状,并且转筒97沿着出料筒8进行旋转的角度为:0-360度,方便进行旋转将聚己内酯颗粒甩出。

进一步的,所述转筒97内壁喷涂有特氟龙涂层,并且特氟龙涂层的厚度为1mm,减少聚己内酯颗粒粘在转筒97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扭簧911的呈压缩状态,并且扭簧911提供的弹力大小为:0.3n,方便提供弹力使盖板910封住出料口99。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锥齿轮93沿着主动锥齿轮94进行旋转的角度为:0-360度,并且从动锥齿轮93沿着轴承91进行旋转的角度为0-360度,方便带动主动不规则齿轮95进行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7的型号为:250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锥齿轮93的材质为:合金钢,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磨、耐腐蚀、耐低温、耐高温、无磁性等特殊性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污水脱氮用聚己内酯颗粒自动添加机构,其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首先将本装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然后通过将电源线71与外部控制器进行连接;

第二,然后通过把手6打开盖子5,往存放斗4内倒入聚己内酯颗粒,然后通过点击外部控制器进行连接启动电机7,由电机7通电进行固定,通过输出轴转动,带动绞龙3进行转动,将存放斗4内落入筒体2内的聚己内酯颗粒通过绞龙3由筒体2左端输送到筒体2的右端,排入出料筒8,落入转筒97内;

第三,同时电机7输出轴转动,带动主动锥齿轮94转动带动从动锥齿轮93转动,使连杆92沿着轴承91转动,带动主动齿轮95进行转动,主动齿轮95转动带动从动齿轮96转动,使转筒97沿着出料筒8底部转动,将落入转筒97内的聚己内酯颗粒由出料孔98甩出,进行抛洒聚己内酯颗粒,减少聚己内酯颗粒堆积;

第四,当绞龙3不断的往转筒97输入聚己内酯颗粒时,转筒97旋转甩料的速度低于绞龙3的输料速度时,转筒97内堆积的聚己内酯颗粒进行挤压盖板910,使盖板910旋转打开,使聚己内酯颗粒由出料口99排出,排出足够的聚己内酯颗粒后,由扭簧911复原提供弹力,带动盖板910反向旋转,盖住出料口99,达到防止转筒97内聚己内酯颗粒堆积堵塞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污水脱氮用聚己内酯颗粒自动添加机构,通过在出料筒8底部设置了抛洒机构9,通过主动锥齿轮94转动带动从动锥齿轮93转动,使连杆92沿着轴承91转动,通过主动齿轮95带动从动齿轮96转动,使转筒97转动,将转筒97内的聚己内酯颗粒由出料孔98甩出,达到方便将抛洒聚己内酯颗粒,减少聚己内酯颗粒堆积,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通过在转筒97左端设置出料口99,当绞龙3不断的往转筒97输入聚己内酯颗粒时,转筒97甩料的速度低于绞龙3的输料速度时,转筒97内堆积的聚己内酯颗粒挤压盖板910,使盖板910旋转打开由出料口99排出聚己内酯颗粒,达到防止转筒97内聚己内酯颗粒堆积堵塞的效果,通过在电机7输出轴中部设置了从动锥齿轮93和主动锥齿轮94,通过主动锥齿轮94转动,带动从动锥齿轮93转动,达到盖板旋转角度的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