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77395发布日期:2020-07-24 16:06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由专利号为cn201510094387.6提供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一体机,包括机身外壁、土壤进料口、土壤破碎装置、土壤筛分装置、土壤淋洗装置、土壤排放斜斗、支腿;机身外壁为铁水浇铸成的空心四棱柱体,机身下部分边长大于中上部分边长;土壤进料口成倒置四棱台状,由四块铁皮焊接而成,位于机身外壁的最上部,与机身外壁焊接成一体;土壤破碎装置包括主动破碎滚轮和从动破碎滚轮;土壤筛分装置位于土壤破碎装置的下部,由筛网框架、筛网以及土壤盛放槽组成;土壤淋洗装置位于土壤筛分装置的下部,包括淋洗土壤进料口、淋洗剂添加口、旋转内滚筒、外筒、进水口、出水口、抽放挡板;

基于上述检索发现,现有修复装置通常在处理一批土壤后,需要将内部内部土壤进行清理,因土壤修复工程量较大,使得现有修复装置无法持续性对土壤进行处理修复,且因土壤质地较为粘稠,现有修复装置在对土壤进行破碎后,土壤易因挤压出现结块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背景中现有修复装置无法持续性进行处理修复,无法避免土壤结块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端贯穿连接有进料漏斗,所述主体下端的中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上端旋转连接有旋转杆,所述主体下端的两侧贯穿连接有出料口;

所述进料漏斗内部的上端贯穿有筛网,所述筛网的两侧安装有马达,所述主体内部的上方安装有内筛网,所述旋转杆上端的两侧安装有破碎辊,所述破碎辊的下端安装有研磨杆;

所述旋转杆的中部环绕安装有集料架,所述集料架的内侧贯穿连接有内腔,所述内腔的两侧旋转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远离旋转杆的一侧安装有搅拌杆,所述主体的外侧安装有储药箱,所述储药箱靠近主体的一侧安装有喷头,所述储药箱的另一侧贯穿有管道,所述管道的外侧安装有水泵。

优选的,所述喷头为高压喷头,所述喷头分布于搅拌杆与集料架之间,且管道通过储药箱与喷头贯穿连接。

优选的,所述搅拌杆通过转动轴与旋转杆呈离心式旋转,所述搅拌杆环绕设置于旋转杆的外侧,且搅拌杆呈垂直方向分布有2-4组。

优选的,所述集料架呈倒置伞状设置于主体的内部,所述内腔设置于旋转杆内部,且集料架分别通过内腔与搅拌杆贯穿连接。

优选的,所述旋转杆的顶部呈倒置“v”状设置,所述破碎辊贯穿并延伸至主体的内壁,且破碎辊与旋转杆呈360°旋转连接。

优选的,所述研磨杆呈“v”状设置,所述研磨杆设置有多个于破碎辊与内筛网之间,且研磨杆之间间隔2-4cm。

优选的,所述筛网和内筛网的内部均贯穿有多个孔洞,所述筛网内部孔洞直径为3-6cm,且内筛网内部孔洞直径为1-2cm。

优选的,所述电机、马达和水泵均通过电源线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旋转杆设置于主体的内部,且旋转杆与进料漏斗呈垂直方向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设置有研磨杆,使得土壤可通过进料漏斗进入主体内部,并能够通过马达带动筛网将土壤内部较大杂质进行筛选,筛选后土壤掉落至内筛网上端,电机通过旋转杆带动破碎辊进行旋转,破碎辊将土壤进行粉碎,并能够通过研磨杆在破碎辊粉碎土壤后将土壤进行梳理,避免因破碎辊破碎后土壤结块的情况,从而达到了能够快速将土壤进行分散破碎的效果;

2、该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设置有集料架,当破碎后土壤通过内筛网进行筛选后,土壤呈分散状进入集料架的内部,集料架能够利用本身形状辅助土壤进入内腔的内部,并土壤掉落至搅拌杆的内侧,而通过喷头将药液进行喷洒,使得能够通过垂直方向分布的搅拌杆快速将药液与土壤进行混合,而混合后土壤通过出料口掉落至主体的外侧,使得该种修复装置能够连续性的对土壤进行处理,避免了现有修复装置需要停顿性对土壤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储药箱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中:1-主体,101-进料漏斗,102-电机,103-旋转杆,104-出料口,2-筛网,201-马达,3-内筛网,301-破碎辊,302-研磨杆,4-集料架,401-内腔,5-搅拌杆,501-转动轴,6-储药箱,601-喷头,602-水泵,603-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上端贯穿连接有进料漏斗101,主体1下端的中部安装有电机102,电机102的上端旋转连接有旋转杆103,主体1下端的两侧贯穿连接有出料口104;

进料漏斗101内部的上端贯穿有筛网2,筛网2的两侧安装有马达201,主体1内部的上方安装有内筛网3,旋转杆103上端的两侧安装有破碎辊301,破碎辊301的下端安装有研磨杆302;

旋转杆103的中部环绕安装有集料架4,集料架4的内侧贯穿连接有内腔401,内腔401的两侧旋转有转动轴501,转动轴501远离旋转杆103的一侧安装有搅拌杆5,主体1的外侧安装有储药箱6,储药箱6靠近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喷头601,储药箱6的另一侧贯穿有管道603,管道603的外侧安装有水泵602。

在本实施例中:喷头601为高压喷头601,喷头601分布于搅拌杆5与集料架4之间,且管道603通过储药箱6与喷头601贯穿连接,通过设置有喷头601,使得可通过喷头601方便将储药箱6内部的药液进行喷洒,并能够通过管道603持续供应药液于储药箱6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搅拌杆5通过转动轴501与旋转杆103呈离心式旋转,搅拌杆5环绕设置于旋转杆103的外侧,且搅拌杆5呈垂直方向分布有2-4组,通过设置有搅拌杆5,使得可通过搅拌杆5通过转动轴501呈离心式旋转,并能够将土壤与药液进行重复混合。

在本实施例中:集料架4呈倒置伞状设置于主体1的内部,内腔401设置于旋转杆103内部,且集料架4分别通过内腔401与搅拌杆5贯穿连接,设置有集料架4,当破碎后土壤通过内筛网3进行筛选后,土壤呈分散状进入集料架4的内部,集料架4能够利用本身形状辅助土壤进入内腔401的内部,并土壤掉落至搅拌杆5的内侧,而通过喷头601将药液进行喷洒,使得能够通过垂直方向分布的搅拌杆5快速将药液与土壤进行混合,而混合后土壤通过出料口104掉落至主体1的外侧,使得该种修复装置能够连续性的对土壤进行处理,避免了现有修复装置需要停顿性对土壤进行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杆103的顶部呈倒置“v”状设置,破碎辊301贯穿并延伸至主体1的内壁,且破碎辊301与旋转杆103呈360°旋转连接,研磨杆302呈“v”状设置,研磨杆302设置有多个于破碎辊301与内筛网3之间,且研磨杆302之间间隔2-4cm,设置有研磨杆302,使得土壤可通过进料漏斗101进入主体1内部,电机102通过旋转杆103带动破碎辊301进行旋转,破碎辊301将土壤进行粉碎,并能够通过研磨杆302在破碎辊301粉碎土壤后将土壤进行梳理,避免因破碎辊301破碎后土壤结块的情况,从而达到了能够快速将土壤进行分散破碎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筛网2和内筛网3的内部均贯穿有多个孔洞,筛网2内部孔洞直径为3-6cm,且内筛网3内部孔洞直径为1-2cm,通过设置有筛网2,能够通过马达201带动筛网2将土壤内部较大杂质进行筛选,筛选后土壤掉落至内筛网3上端。

在本实施例中:电机102、马达201和水泵602均通过电源线与电源电性连接,旋转杆103设置于主体1的内部,且旋转杆103与进料漏斗101呈垂直方向对应设置,通过设置有旋转杆103,使得可通过旋转杆103旋转同时带动破碎辊301、集料架4和搅拌杆5进行旋转。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时,首先将电机102、马达201和水泵602接通电源,且将管道603与药液贯穿连接,土壤可通过进料漏斗101进入主体1内部,并能够通过马达201带动筛网2将土壤内部较大杂质进行筛选,筛选后土壤掉落至内筛网3上端,电机102通过旋转杆103带动破碎辊301进行旋转,破碎辊301将土壤进行粉碎,并能够通过研磨杆302在破碎辊301粉碎土壤后将土壤进行梳理,避免因破碎辊301破碎后土壤结块的情况,从而达到了能够快速将土壤进行分散破碎的效果,当破碎后土壤通过内筛网3进行筛选后,土壤呈分散状进入集料架4的内部,集料架4能够利用本身形状辅助土壤进入内腔401的内部,并土壤掉落至搅拌杆5的内侧,而通过喷头601将药液进行喷洒,使得能够通过垂直方向分布的搅拌杆5快速将药液与土壤进行混合,而混合后土壤通过出料口104掉落至主体1的外侧,使得该种修复装置能够连续性的对土壤进行处理,避免了现有修复装置需要停顿性对土壤进行处理。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