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剂的补充腔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44500发布日期:2020-07-29 02:57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剂的补充腔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菌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菌剂的补充腔体。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工业污水,工业污水需要处理后才能排放,而为了节约污水处理的成本,通常会先将污水存放在蓄水池内进行收集,当污水达到一定的量时再对污水进行后续处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水会存在易挥发物质,因此需要封闭式的蓄水池进行收集。

现有的蓄水池(如图1所示)包括池体1、进水管2和出水管3,所述池体1为封闭的腔体,所述进水管2固设在池体1一侧且连通池体1,所述出水管3固设在池体1另一侧且连通池体1,进水管2安装有进水控制阀4,出水管3安装有出水控制阀5,当污水从设备中被排放时开启进水控制阀4,将污水送入且存放在池体1中,当池体1内污水到达一定量时,开启出水控制阀5将污水送入处理池进行污水处理。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污水需要在池体内长时间存放,容易滋生细菌,而细菌滋生后污水的处理成本会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剂的补充腔体,能够在污水进入池体内时,对污水内加入抗菌剂,抑制细菌滋生,降低后续污水处理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抗菌剂的补充腔体,包括池体、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池体为封闭的腔体,所述进水管固设在池体一侧且连通池体,所述出水管固设在池体另一侧且连通池体,进水管安装有进水控制阀,出水管安装有出水控制阀,所述进水控制阀上安装有送药机构,所述送药机构包括送药箱、送药管道和送药阀,所述送药箱安装在池体侧壁上,送药箱内放置有抗菌剂,所述送药管道一端固设在送药箱上,另一端固设在进水控制阀上,送药管道连通送药箱和进水控制阀,所述送药阀固设在送药管上将送药管道分成两段且连通两段送药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送药机构在污水进入池体内时,对污水内加入抗菌剂,抑制细菌滋生,降低后续污水处理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药阀包括阀体、固定板和转动板,所述阀体套设在送药管道上,所述固定板固设在阀体内,所述转动板转动设置在阀体内,固定板和转动板错位设置闭合阀体,转动板转动开启阀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板的转动配合固定板实现了送药阀的启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和转动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垫的设置,能够防止液态的抗菌剂的外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板上固设有若干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贯穿阀体,所述阀体周向开设对应转动杆开设若干转动孔,转动杆于转动孔内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杆的设置配合转动孔实现了在阀体外侧对转动板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杆远离转动板一侧固设有转动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环的设置加强了转动杆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能够在阀体周向任意位置转动转动环实现控制转动板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控制阀和转动环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联动机构联动进水控制阀和转动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联动机构实现了进水控制阀和转动环之间的联动,在进水控制阀开启时同时开启送药阀,保证了污水进入的同时在污水中加入抗菌剂,同时也能够使送药阀开启的大小能够根据进水控制阀开启的大小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转动齿轮和联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固设在进水控制阀的转杆上,所述联动齿轮套接固定在转动环上,转动齿轮和联动齿轮相互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齿轮和联动齿轮的啮合实现了联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体侧壁上固设有放置板,所述送药箱放置于放置板上,通过放置板放置在池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板的设置方便送药箱的放置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药箱上固设有加料管,所述加料管连通送药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料管用于对送药箱进行抗菌剂的补充,在送药箱内的抗菌剂不足时能够及时对抗菌剂进行补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送药机构在污水进入池体内时,对污水内加入抗菌剂,抑制细菌滋生,降低后续污水处理的成本;

转动板的转动配合固定板实现了送药阀的启闭;

转动杆的设置配合转动孔实现了在阀体外侧对转动板的控制;

联动机构实现了进水控制阀和转动环之间的联动,在进水控制阀开启时同时开启送药阀,保证了污水进入的同时在污水中加入抗菌剂,同时也能够使送药阀开启的大小能够根据进水控制阀开启的大小进行控制;

加料管用于对送药箱进行抗菌剂的补充,在送药箱内的抗菌剂不足时能够及时对抗菌剂进行补充。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送药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送药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池体;2、进水管;3、出水管;4、进水控制阀;5、出水控制阀;6、送药机构;601、送药箱;602、送药管道;603、送药阀;6031、阀体;6032、固定板;6033、转动板;7、密封垫;8、转动杆;9、转动孔;10、转动环;11、联动机构;1101、转动齿轮;1102、联动齿轮;12、放置板;13、加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抗菌剂的补充腔体,包括进水控制阀4上安装的送药机构6,送药机构6包括安装在池体1侧壁上的送药箱601、一端固设在送药箱601上另一端固设在进水控制阀4上的送药管道602和固设在送药管上的送药阀603,送药箱601内放置有抗菌剂,抗菌剂为液体抗菌剂,送药管道602连通送药箱601和进水控制阀4,送药阀603将送药管道602分成两段且连通两段送药管道602,通过送药机构6在污水进入池体1内时,对污水内加入抗菌剂,抑制细菌滋生,降低后续污水处理的成本,同时也节省污水处理的时间。

参照图2、图4和图5,送药阀603包括套设在送药管道602上的阀体6031、固设在阀体6031内的固定板6032和转动设置在阀体6031内的转动板6033,阀体6031为圆形管体,固定板6032为四块45°的扇形板组成的板体,固定板6032中心设置有圆形板,转动板6033为四块45°的扇形板组成的板体,转动板6033中心设置有圆形板,固定板6032中心固设有转轴,转动板6033插接在转轴上,沿着转轴转动,固定板6032和转动板6033错位设置时闭合阀体6031,转动板6033转动开启阀体6031并控制阀体6031开启的大小,转动板6033的转动配合固定板6032实现了送药阀603的启闭;固定板6032和转动板6033之间设置有密封垫7,密封垫7的设置,能够防止液态的抗菌剂的外漏;转动板6033上固设有四个转动杆8,转动杆8贯穿阀体6031,阀体6031周向开设对应转动杆8开设四个转动孔9,转动孔9贯穿阀体6031连通阀体6031内外,转动孔9截面为50°的扇形,转动杆8于转动孔9内转动,转动杆8的设置配合转动孔9实现了在阀体6031外侧对转动板6033的控制;转动杆8远离转动板6033一侧固设有转动环10,转动环10的设置加强了转动杆8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能够在阀体6031周向任意位置转动转动环10实现控制转动板6033的转动。

参照图3,进水控制阀4和转动环10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11,联动机构11联动进水控制阀4和转动环10,联动机构11实现了进水控制阀4和转动环10之间的联动,在进水控制阀4开启时同时开启送药阀603,保证了污水进入的同时在污水中加入抗菌剂,同时也能够使送药阀603开启的大小能够根据进水控制阀4开启的大小进行控制;联动机构11包括固设在进水控制阀4的转杆上的转动齿轮1101和套接固定在转动环10上的联动齿轮1102,转动齿轮1101和联动齿轮1102相互啮合,通过转动齿轮1101和联动齿轮1102的啮合实现了联动。

参照图2和图3,池体1侧壁上固设有放置板12,送药箱601放置于放置板12上,通过放置板12放置在池体1上,放置板12的设置方便送药箱601的放置固定,放置板12和池体1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

参照图2和图3,送药箱601上固设有加料管13,加料管13连通送药箱601,加料管13用于对送药箱601进行抗菌剂的补充,可配合液面检测设备对送药箱601内的抗菌剂存量进行检测,在送药箱601内的抗菌剂不足时能够及时对抗菌剂进行补充。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污水从设备中被排放时开启进水控制阀4,将污水送入且存放在池体1中,在联动机构11的作用下送药阀603开启,抗菌剂通过送药管道602进入进水管2,并进入污水中跟着污水进入池体1,当池体1内污水到达一定量时,开启出水控制阀5将污水送入处理池进行污水处理。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