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5960发布日期:2020-10-09 18:32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按污水来源分类,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污水经生化设施处理后,混合液体导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沉淀池运行一段时间后,沉淀池产生了大量的污泥,需要将污泥及时排出去,不然的话会影响到沉淀池的正常运转,现有的排泥装置多使用传统的抽泥泵,沉淀的污泥经抽泥泵管抽送至储泥桶。

现有技术中,排泥主要通过停止沉淀池运转,抽空沉淀池中的水,然后进行排泥作业,这种方式的缺陷是中断污水处理过程,使沉淀池不能够持续工作,影响工作效率;当沉淀池需要深度清洁时,仅靠使用抽泥泵抽取沉淀池底部的污泥,不能够对沉淀池壁面和底部做到彻底清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能够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排泥作业时需中断污水处理过程,使沉淀池不能够持续工作,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还解决了当沉淀池需要深度清洁时,不能够对沉淀池壁面和底部做到彻底清洁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部下端设置有承泥板,所述承泥板下端设置有转动隔板,所述转动隔板下端设置有出泥板,所述出泥板下端设置有刮板机构,所述承泥板、转动隔板和出泥板端面均开设有四个均布的通孔,所述出泥板的通孔下端接通有出泥管道,所述承泥板和出泥板均与沉淀池固接,所述转动隔板与沉淀池转动连接;所述沉淀池内部开设有安装槽口,沉淀池右侧开设有圆弧槽口,所述圆弧槽口与安装槽口接通,所述转动隔板安装在安装槽口内,转动隔板右端固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右端穿过圆弧槽口,并铰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另一端与螺纹套杆螺接,所述螺纹套杆另一端与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块另一端与固定杆铰接,所述固定杆与沉淀池固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刮板机构包括电机、转轴和l型刮板,所述电机安装在沉淀池底部,所述电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轴连接,所述转轴上端穿过出泥板、转动隔板和承泥板,转轴上侧末端与l型刮板一端固接,所述l型刮板端面与沉淀池侧壁面和承泥板顶面接触。

更进一步地,所述出泥管道上端呈喇叭口状,便于与出泥板的通孔接通,出泥管道上安装有抽泥泵,提高排泥效率,出泥管道下端穿过沉淀池与储泥桶接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顶部设置有进水口,通入经过生化设施处理后的污水,沉淀池右端设置有出水口,排出沉淀后的水,所述沉淀池下端安装有支撑腿。

更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前端设置有透明的玻璃观察窗口,便于观察沉淀池内污泥堆积的厚度,定时对污泥进行处理,防止排泥处理时影响沉淀池工作。

更进一步地,所述圆弧槽口的圆弧度数为30°-60°,满足转动杆在圆弧槽口内转动时,带动转动隔板使其上的通孔与承泥板和出泥板上的通孔能够完全错开和接通,固定杆与转动杆之间的转角度数为30°-60°,使转动杆和固定杆至今产生的位移量能够满足转动隔板的转动位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口为环形槽口,便于转动隔板的转动,所述转动隔板与环形槽口相配合,使转动隔板能够在沉淀池内发生转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口为弧形槽口,所述转动隔板两端固接有安装支耳,所述安装支耳与弧形槽口相配合,使转动隔板能够在沉淀池内发生转动。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当沉淀池内污泥量堆积至一定厚度时,转动螺纹套杆,手持螺纹杆使其产生位移,从而推动转动杆移动,带动转动隔板转动,使转动隔板上的通孔与承泥板和出泥板上的通孔接通,在不影响沉淀池的持续工作下,对沉淀池进行排泥处理;打开抽泥泵,加快污泥排出速度,提高工作效率;抽取一定时间后,关闭抽泥泵,停至抽泥,反向转动螺纹套杆,使转动隔板上的通孔与承泥板和出泥板上的通孔完全错开,阻止承泥板上的污泥继续下落,沉淀池继续堆积污泥,保证在排泥时沉淀池持续工作,保证工作效率;需要对沉淀池进行彻底清洁时,使沉淀池停止工作,使转动隔板的通孔与承泥板和出泥板接通,启动电机,带动转轴转动,使l型管板工作,对沉淀池的壁面和承泥板板面进行深度清洁,向沉淀池内通入清水,冲洗沉淀池,有效清洁沉淀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沉淀池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沉淀池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杆与固定杆连接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承泥板、转动隔板和出泥板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中安装槽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中安装槽口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沉淀池,2-承泥板,3-转动隔板,4-出泥板,5-刮板机构,501-电机,502-转轴,503-l型刮板,6-通孔,7-出泥管道,8-安装槽口,9-圆弧槽口,10-转动杆,11-螺纹杆,12-螺纹套杆,13-固定块,14-固定杆,15-抽泥泵,16-储泥桶,17-进水口,18-出水口,19-支撑腿,20-玻璃观察窗口,21-安装支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包括沉淀池1;沉淀池1内部下端设置有承泥板2,具体的,沉淀池1顶部设置有进水口17,沉淀池1右端设置有出水口18,沉淀池1下端安装有支撑腿19,沉淀池1前端设置有透明的玻璃观察窗口20,便于观察沉淀池1内污泥堆积的厚度,定时对污泥1进行处理,防止排泥处理时影响沉淀池工作。承泥板2下端设置有转动隔板3,转动隔板3下端设置有出泥板4,出泥板4下端设置有刮板机构5,具体的,刮板机构5包括电机501、转轴502和l型刮板503,电机501安装在沉淀池1底部,电机501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轴502连接,转轴502上端穿过出泥板4、转动隔板3和承泥板2,转轴502上侧末端与l型刮板503一端固接,l型刮板503端面与沉淀池1侧壁面和承泥板2顶面接触,承泥板2、转动隔板3和出泥板4端面均开设有四个均布的通孔6,出泥板4的通孔下端接通有出泥管道7,具体的,出泥管道7上端呈喇叭口状,便于与通孔6接通,出泥管道7上安装有抽泥泵15,提高排泥效率,出泥管道7下端穿过沉淀池1与储泥桶16接通,承泥板2和出泥板4均与沉淀池1固接,转动隔板3与沉淀池1转动连接,转动隔板3上端设有一圈防水密封圈,防止排泥处理时,污水进入板缝之间。沉淀池1内部开设有安装槽口8,沉淀池1右侧开设有圆弧槽口9,圆弧槽口9与安装槽口8接通,转动隔板3安装在安装槽口8内,转动隔板3右端固接有转动杆10,转动杆10右端穿过圆弧槽口9,并铰接有螺纹杆11,螺纹杆11另一端与螺纹套杆12螺接,螺纹套杆12另一端与固定块13转动连接,固定块13另一端与固定杆14铰接,固定杆14与沉淀池1固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所使用的电机501的型号为y80m1-2或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电机,本实用新型未对其结构和原理做任何改变,故说明书中不做赘述。

参照图1至图4,使用本实施时,转动隔板3上的通孔6与承泥板2和出泥板4上的通孔6完全错开,污泥沉淀至承泥板2上;从玻璃观察窗口20观察到承泥板2上的污泥堆积至移动厚度时,转动螺纹套杆12,手持螺纹杆11使其产生位移,从而推动转动杆10移动,带动转动隔板3转动,使转动隔板3上的通孔6与承泥板2和出泥板4上的通孔6接通,对沉淀池1进行排泥处理;打开抽泥泵15,加快污泥排出速度,提高工作效率;抽取一定时间后,观察承泥板2上堆积污泥的厚度情况,关闭抽泥泵15,停至抽泥,反向转动螺纹套杆12,使转动隔板3上的通孔6与承泥板2和出泥板4上的通孔6完全错开,阻止承泥板2上的污泥继续下落,沉淀池继续堆积污泥。需要对沉淀池1进行彻底清洁时,使沉淀池1停止工作,使转动隔板3的通孔6与承泥板2和出泥板4接通,启动电机501,带动转轴502转动,使l型管板503工作,对沉淀池1的壁面和承泥板2板面进行深度清洁,向沉淀池1内通入清水,冲洗沉淀池2,有效清洁沉淀池1。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4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圆弧槽口9的圆弧度数为30°-60°,固定杆14与转动杆10之间的转角度数为30°-60°,其作用是使转动隔板3随在圆弧槽口9内的转动杆10转动时,转动隔板3上的通6孔满足与承泥板2和出泥板4接通和完全错开情况,使转动杆10与固定杆14之间产生的相对应的位移值能够满足转动隔板3所需转动的角度。

实施例三

如图1至图5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安装槽口8为环形槽口,所述转动隔板3与环形槽口相配合,其作用是满足转动杆10转动时,能够带动转动隔板3在沉淀池1内发生转动。

实施例四

如图1至图4和图6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安装槽口8为弧形槽口,所述转动隔板3两端固接有安装支耳21,所述安装支耳21与弧形槽口相配合,其作用是满足转动杆10转动时,能够带动转动隔板3在沉淀池1内发生转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