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回收冷凝水的蒸馏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2510发布日期:2020-08-07 18:20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回收冷凝水的蒸馏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馏水制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回收冷凝水的蒸馏水器。



背景技术:

蒸馏水是指经过蒸馏、冷凝操作的水。在生活中,一般和机器、电器相关的时候,蒸馏水的作用主要是它不导电,保证机器运行稳定,延长电器使用寿命,在医药行业,蒸馏水的作用是因为低渗作用。用蒸馏水冲洗手术伤口,使创面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吸水膨胀,破裂,坏死,失去活性,避免肿瘤在创面种植生长。学校里的化学实验,有些需要用蒸馏水,利用的就是蒸馏水无电解质,没有游离离子,或是没有杂质。你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看是利用它不导电的性质,还是低渗作用,还是没有其他离子,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的作用。

蒸馏水器是用电加热自来水制取纯水,化验室等部门使用蒸馏水器一般都是采用优质的不锈钢材料,经过特殊处理后加工而成。这样不仅充分保证了蒸馏水的质量,而且也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蒸馏生器是利用液体预热汽化,遇冷液化的原理,采用电加热自来水以蒸馏方法制取纯水,可供医疗卫生、制药、电镀以及实验室等部门使用。

目前使用的蒸馏水器的结构主要包括一个罐体和冷凝器,在罐体的底部设置加热管,使用加热管来加热自来水,冒出的冷蒸汽通过冷凝器进而生成蒸馏水,现在常见的冷凝器是用冷凝管一直通入冷凝水进行冷凝,冷凝水出来后排入下水道中,冷凝水出来时带走热量,温度与通入前相差不会很大,保证蒸汽冷却,达到制取蒸馏水的效果。但是由于冷凝器需要一直通入冷凝水,冷凝水直接出来后就直接排入下水道中,会造成冷凝水的大量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可回收冷凝水的蒸馏水器,具有方便回收冷凝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回收冷凝水的蒸馏水器,包括蒸发锅和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竖直固定设置在蒸发锅上表面,所述冷凝管侧壁上设置有冷凝水进水口和冷凝水出水口,靠近所述蒸发锅的一侧地面上设置有冷凝水回收装置,所述冷凝水回收装置包括水箱、冷却架、水泵,所述水箱上侧开口,所述水箱放置在地面上,所述冷却架放置在水箱中,所述冷却架包括冷却板、支撑轴,所述水箱底部上固定设置有插接筒,所述支撑轴竖直插接在插接筒中,所述冷却板沿轴向方向的两侧侧壁上分别竖直固定设置有挡板,所述冷却板沿支撑轴螺旋环绕向下设置,且所述挡板与支撑轴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冷凝水出水口上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放置在所述冷却板上端端部上,所述冷却板下端端部位于所述水箱开口处中,所述水泵放置在靠近所述水箱外侧的地面上,所述水箱侧壁底部与水泵之间固定连接有输水管,所述水泵与冷凝水进水口之间固定连接有进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蒸馏水器的时候,冷凝水从冷凝水进水口进入,再从出水管流出,出水管放置在冷却板上,冷凝水流至冷却板上,冷却板两侧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挡板能够对让冷凝水稳定的流在冷却板上,防止冷却水流出冷却板,水箱内侧箱底设置有插接筒方便对支撑轴进行支撑,防止支撑轴倾斜,防止支撑轴倾斜,冷却板沿支撑轴螺旋环绕向下设置,让冷凝水在冷却板上流动的距离加长,加快冷凝水降温,冷凝水从冷却板底部流出后进入水箱中,设置有水箱方便对降温后的冷凝水进行收集,再通过水泵将降温后的冷凝水通过进水管输送至进水口上,达到方便回收冷凝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冷却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冷却板沿支撑轴螺旋环绕向下设置,位于较高的所述冷却板的下端端部与相邻较低所述冷却板的上端端部上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多个冷却板,且相邻两个冷却板之间端部上下设置,在冷凝水流动时,位与高处的冷却板流出的冷凝水能够流落到低处的冷却板上,达到进一步降低冷凝水温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所述挡板沿轴向方向的下端端部上水平固定设置有两根连接杆,两根所述连接杆端部上竖直固定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靠近冷却板下端且不与冷却板接触,同时所述导流板位于下一相邻冷却板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凝水从高处的冷却板下端流出时,能够冲击在导流板上,在流落到下一个冷却板上,通过导流板能够防止冷凝水在流至另一个冷却板时脱离冷却板,达到让冷凝水稳定流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挡板下端部朝内收口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凝水流至冷却板下端时,挡板收口设置能够让冷凝水更加充分的冲击在导流板上,达到进一步促进冷凝水稳定流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轴下侧侧壁上间隔固定设置有多根l形杆,所述l形杆下端抵触在水箱箱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轴上固定设置有l形杆,l形杆下端抵触在水箱箱底,对支撑轴进行支撑,达到稳定支撑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出水管端部固定连接有平铺板,所述平铺板铺放在两个挡板之间,所述平铺板两端开口且中空设置,同时所述平铺板远离出水管一端敞口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铺板远离出水管一端敞口设置,在通入冷凝水后能够将冷凝水平铺流出至冷却板上,达到进一步让冷凝水降温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位于所述支撑轴最上方的所述冷却板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u形卡块,所述出水管卡接在u形卡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水管能够卡接在u形卡块上,能够达到方便固定出水管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冷却板在支撑轴上螺旋向下设置,冷凝水在冷却板上进行降温后,流至水箱中,再通过水泵将降温后的冷凝水通过进水管输送至冷凝管中,达到回收冷凝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的冷凝水回收装置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的冷却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箱;2、插接筒;3、水泵;4、冷却板;5、挡板;6、固定杆;7、导流板;8、连接杆;9、l形杆;10、支撑轴;11、u形卡块;12、输水管;13、平铺板;14、进水管;15、出水管;16、冷凝水进水口;17、冷凝水出水口;18、冷凝管;19、蒸馏水出水口;20、蒸发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可回收冷凝水的蒸馏水器,包括蒸发锅20和冷凝管18,蒸发锅20放置在地上,蒸发锅20侧壁上设置有蒸馏水出水口19,冷凝管18竖直固定设置在蒸发锅20上表面,冷凝管18侧壁上设置有冷凝水进水口16和冷凝水出水口17,在进行制备蒸馏水时,对蒸发锅20中的水进行加热蒸发,将冷凝水通入冷凝水进水口16中,冷凝水通过冷凝管18从冷凝水出水口17流出,蒸发锅20中的蒸汽遇到冷凝管18进行冷却呈液态从蒸馏水出口流出。

靠近蒸发锅20的一侧地面上设置有冷凝水回收装置,冷凝水回收装置包括水箱11、冷却架、水泵3,水箱11上侧开口,水箱11放置在地面上,冷却架放置在水箱1中,冷却架包括冷却板4、支撑轴10,水箱1底部上固定设置有插接筒2,支撑轴10竖直插接在插接筒2中,插接筒2能够防止支撑轴10倾斜。冷却板4沿轴向方向的两侧侧壁上分别竖直固定设置有挡板5,冷却板4沿支撑轴10螺旋环绕向下设置,且挡板5与支撑轴10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6。冷却板4设置有多个,多个冷却板4沿支撑轴10螺旋环绕向下设置,位于较高的冷却板4的下端端部与相邻较低冷却板4的上端端部上下设置,冷凝水出水17口上设置有出水管15,出水管15放置在支撑轴10最上侧的冷却板4上端端部上,最下侧的冷却板4下端端部位于水箱1开口处中。冷凝水从出水管15进入到冷却板4上,挡板5能够防止冷凝水脱离冷却板4,冷凝水在冷却板4上进行流动时能够进行降温,设置有多个冷却板4且多个冷却板4上下设置,在冷凝水从位于高处的冷却板4下落到低处的冷却板4上时,能够进一步降温,经过降温后的冷凝水流至水箱1中进行收集。水泵3放置在靠近水箱1外侧的地面上,水箱1侧壁底部与水泵3之间固定连接有输水管12,水泵3与冷凝水进水口16之间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4,水箱1中的冷凝水通过水泵3将冷凝水从进水管14输送至冷凝管18中,达到回收冷凝水的效果。

制备蒸馏水时,往水箱1中加入冷凝水,加入的冷凝水要足够在蒸馏过程中至少形成一个循环。挡板55沿轴向方向的下端端部上水平固定设置有两根连接杆8,两根连接杆8端部上竖直固定设置有导流板7,本实施例中的导流板7宽度与两个挡板5之间的距离相同,导流板7靠近冷却板4下端且不与冷却板4接触,同时导流板7位于下一相邻冷却板4的上方,挡板5下端部朝内收口设置,冷凝水在经过冷却板4下端端部时,挡板5收口设置能够让冷凝水更加稳定的接触到导流板7上,同时导流板7位于下一冷却板4的上方能够让冷凝水充分的进入下一冷却板4上进行流动,达到冷凝水稳定的在冷却板4上流动的效果。

支撑轴10下侧侧壁上间隔固定设置有多根l形杆9,l形杆9下端抵触在水箱1箱底,通过l形杆9对支撑轴10进行支撑,能够让支撑轴10更加的稳定的插接在插接筒2中。出水管15端部固定连接有平铺板13,平铺板13铺放在两个挡板5之间,平铺板13两端开口且中空设置,同时平铺板13远离出水管15一端敞口设置,冷凝水从平铺中敞口端出来时,能够平铺开,提高冷凝水降温。支撑轴10最上方的冷却板4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u形卡块11,出水管15卡接在u形卡块11上,u形卡块11能够防止冷凝水出水管15脱离冷却板4,达到让冷凝水稳定的流动至冷却板4上的效果。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制备蒸馏水时,先往水箱1中加入冷凝水,冷凝水经过水泵3输送在冷凝管18中,再从冷凝水出水管15中流至冷却板4上沿多个冷却板4依次下流进行降温,最终流至水箱1中,冷却后的冷凝水再经过水泵3输送至冷凝管18中,达到方便回收冷凝水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