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1994发布日期:2020-10-17 00:38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养殖尾水具有典型的“三高”特征即有机物浓度高cod高达3000-12000mg/l,氨氮高达800-2200mg/l,悬浮物ss超标数十倍;可生化性一般;臭味大;冲洗排放时间集中,冲击负荷大。目前养殖尾水所有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还田再利用的处理属于一种最为传统的处理方法,在短期内具有较好经济性以及有效性,将养殖污水进行还田,当做农作物生长的肥料,让水产粪尿不外排,可是却忽略了水产养殖投加的药剂。这样不但不能够对废水形成资源化利用,还会让土壤的其他营养成分受到破坏,对土壤结构的也会有很大变化。

第二种是对于养殖尾水的处理使用物理分离,物理分离是水产养殖体系中常用的一种固、液分离手段。常选用固定筛、旋转筛、振动筛、砂滤器为过滤设备,养殖尾水经其过滤后,固体颗粒物残留于筛网、液体水质流经过筛网,实现杂质简单清除。可进一步选用微滤机进行后续处理,可达到尾水中80%左右的杂质去除率。此外,还有物理吸附、沉降以及泡沫分离技术可配合使用。不过该处理方法对于可溶性有机物、无机物以及tn、tp去除效果不佳,需要后续工艺再度进行处理。

第三种为化学处理,在淡水养殖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化学分离方法有两种:臭氧处理和絮凝净化。臭氧具强活化水性质,与水体发生反应并产生氧气,在此过程中,同步降解氨氮、硫化氢等物质。絮凝剂因含有铝盐、氢氧化钙等物质,可促进水体中离子相互结合,形成絮凝团、沉降脱离水体,实行净化水质。此外,还可采用离子交换的方式开展处理。但是,使用化学处理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易危害水产养殖动物、破坏有益菌种群结构。

第四种为植物处理,同时使用植物处理养殖废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其作用的方式多种多样:自身生长吸收、富集和吸附水体中有机物或营养元素;根部附着微生物,微生物挂膜并代谢有机物质。常选用的品种包括刺苦草、凤眼莲、江蓠、空心莲子草和黑麦草。这些水生植物对于cod的去除率可达8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选用过程中,应注意品种搭配、投放面积以及植物收割等问题。

最后,构建人工湿地来净化水产养殖废水,兼具实用性与景观性,可发展打造生态渔业、休闲渔业一体化农业模式。人工湿地由土壤填料—微生物—植物组成的一体化生态系统。这种技术应为一种组合式技术集成,结合物理过滤、化学吸附、植物过滤以及微生物代谢等多方式净化水质;其中,所需的土地面积较大,成本也有所提高,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将生化反应、混凝沉淀、高效过滤集于一体用于处理养殖尾水,该装置是一体化装置,其外设有进水泵,将养殖尾水提升至系统进水处,通过一体化装置系统处理,最后经过加药消毒处理达标排放,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提升泵、澄清室中心筒、斜管、澄清室、三级沉淀池、不锈钢滤网过滤层、pp棉过滤层、生物过滤层、氧化吸附池、生态碳纤维填料、生物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风机、曝气机及主体,所述主体为长方体一体化装置,所述主体内部分别设置有澄清室、三级沉淀池、氧化吸附池及膜生物反应器,所述污水提升泵与澄清室中心筒顶端相连,所述澄清室中心筒外部设置有若干斜管,所述澄清室中心筒及斜管均设置有澄清室内,所述澄清室顶端通过溢流堰与三级沉淀池相连,所述三级沉淀池内部自上向下依次设置有不锈钢滤网过滤层、pp棉过滤层及生物过滤层,所述三级沉淀池底部的生物过滤层与氧化吸附池底部相连通,所述氧化吸附池底部设置有曝气机,所述氧化吸附池内部通过隔板分为上下两个空间,所述氧化吸附池位于上端空间内填装有生态碳纤维填料,所述氧化吸附池位于下端空间内设置为生物活性炭过滤层,所述氧化吸附池顶端与膜生物反应器相连通,风机分别与曝气机及膜生物反应器相连。

优选的,所述不锈钢滤网过滤层的孔径目数为150~300目。

优选的,所述pp棉过滤层的孔径为80~150目。

优选的,所述澄清室中心筒下端位于澄清室内设置有加药装置。

优选的,所述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口处还接有消毒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装置将澄清、生化反应、高效过滤集于一体,更好的发生混凝沉淀,氧化吸附过滤,使得处理效果达到最佳。

(2)模块化设计,将整套工艺流程进行模块化处理生产,减少了后期现场安装施工成本与工作量,适应性更强。

(3)采用生态碳纤维过滤填料代替传统的机械过滤,形成筛分过滤、主动拦截、扩散吸附、部分硝化的分级分层的反应区域,提高出水稳定性。

(4)预留集成式加药装置,可根据进出水水质及时进行调整。

(5)使用三级沉降过滤池与氧化吸附池,并可外接回流系统,将养殖废水净化处理为无污染可利用资源。

(6)设备结构简单,将水处理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机融合来处理养殖尾水,降低人员编制及劳动强度,提高企业的自动化水平,日常维护保养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中:污水提升泵1、澄清室中心筒2、斜管3、澄清室4、三级沉淀池5、不锈钢滤网过滤层6、pp棉过滤层7、生物过滤层8、氧化吸附池9、生态碳纤维填料10、生物活性炭11、膜生物反应器12、风机13、曝气机14、主体15、加药装置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提升泵1、澄清室中心筒2、斜管3、澄清室4、三级沉淀池5、不锈钢滤网过滤层6、pp棉过滤层7、生物过滤层8、氧化吸附池9、生态碳纤维填料10、生物活性炭11、膜生物反应器12、风机13、曝气机14及主体15,主体15为长方体一体化装置,主体15内部分别设置有澄清室4、三级沉淀池5、氧化吸附池9及膜生物反应器12,污水提升泵1与澄清室中心筒2顶端相连,澄清室中心筒2外部设置有若干斜管3,澄清室中心筒2及斜管3均设置有澄清室4内,澄清室中心筒2下端位于澄清室4内设置有加药装置16,澄清室4顶端通过溢流堰与三级沉淀池5相连,三级沉淀池5内部自上向下依次设置有不锈钢滤网过滤层6、pp棉过滤层7及生物过滤层8,不锈钢滤网过滤层6的孔径目数为150~300目,pp棉过滤层7的孔径为80~150目,三级沉淀池5底部的生物过滤层8与氧化吸附池9底部相连通,氧化吸附池9底部设置有曝气机14,氧化吸附池9内部通过隔板分为上下两个空间,氧化吸附池9位于上端空间内填装有生态碳纤维填料10,氧化吸附池9位于下端空间内设置为生物活性炭11过滤层,氧化吸附池9顶端与膜生物反应器12相连通,风机13分别与曝气机14及膜生物反应器12相连,膜生物反应器12的出水口处还接有消毒装置。

配合本实用新型处理养殖尾水的装置还需要配置的设备为:

主体15的外形为长方体立式安装,容器材质为碳钢材质,澄清室4内有澄清室中心筒2,内部有加强拉筋;

主体15容器设置放空管,定期对容器进行放空清淤;

主体15上接有一道支管控制用于回流;

主体15配置消毒装置对出水进行消毒处理,保证水质达标。

如图2所示,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该装置系统总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污水提升泵1将养殖尾水打到澄清室中心筒2中,通过澄清室中心筒2污水进入澄清室4,并且加入一定药剂,使污水进行混凝沉淀的反应,污水进入澄清室4后,再通过斜管3中的作用,使得污水更好的澄清,接着污水通过溢流堰的方式进入第二阶段;

步骤二:第二阶段的过程是在三级沉淀池5中完成,首先污水经过溢流堰到达三级沉降池,首先接触不锈钢滤网过滤层6,通过不锈钢滤网过滤层6对污水进行第一级沉降过滤,然后通过pp棉过滤层7进行第二级沉降过滤,最后通过生物过滤层8进行第三级沉降过滤,通过下部联通的方式到达第三阶段;

步骤三:第三阶段的过程是在氧化吸附池9中完成,在进行第三阶段的同时,风机13不断地对氧化吸附池9进行间歇性的曝气,提高氧化吸附池9中的含氧量,首先过滤后的水通过下部过流到达氧化吸附池9,先后通过生物活性炭11、生态碳纤维填料10,对污水进行氧化吸附过滤,氧化吸附过滤后的污水进入到最后第四阶段;

步骤四:第四阶段的过程主要是是的污水能够达标排放,首先风机13也对膜生物反应器12进行曝气,同时氧化过滤后的污水通过膜生物反应器12,经过消毒装置后利用自吸泵抽出,使得污水能够达标排放。

三级沉降过滤池内垂直设置三组彼此分开的过滤层,第一过滤层为不锈钢网过滤层,其孔径目数为150~300目,第二过滤层为pp棉过滤层,其孔径为80~150目,第三过滤层为生物过滤层;养殖池内的污水采用连续进出水的方式,通过溢流堰依次进行三级沉降过滤操作。

三级沉降过滤后的污水通过下部联通进入氧化吸附池,所述氧化吸附池被分为上下两个空间,沿所述空间安装有可拆卸的不锈钢固定架,固定架内填装有生态碳纤维填料和生物活性炭过滤层;进入氧化吸附池内的污水通过依次经过所述生态碳纤维氧化过滤和所述生物活性炭吸附过滤,氧化吸附过滤后的污水进入名生物反应器。

将模块化设计,将整套工艺流程进行模块化处理生产为立式长方体结构,减少了后期现场安装施工成本与工作量,适应性更强。

在装置系统中预留集成式加药装置,可根据进出水水质及时进行调整。

将水处理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机融合来处理养殖尾水,降低人员编制及劳动强度,提高企业的自动化水平,日常维护保养简单方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