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净化和利用水产养殖尾水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10674发布日期:2020-05-29 13:01阅读:6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净化和利用水产养殖尾水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和资源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净化和利用水产养殖尾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水产养殖业不断发展,养殖尾水污染严重。目前,集约化养殖模式盛行,养殖户大多通过全程投喂高蛋白饲料以达到高产的目的。水产养殖动物的粪便以及投喂的残饵直接排放到养殖水体中会产生大量含有高浓度有机物和n、p营养盐的养殖尾水。一方面,这些有机物的分解会产生大量的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不利于养殖动物健康生存的物质,造成病害的暴发;另一方面,大量的养殖废水的排放造成的海水污染情况日趋严重。因此,要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从观念到行动都进行转变,加强水产养殖的尾水处理。由于现有的养殖尾水处理技术需要占用新的场地和投资大量设施设备来新建养殖尾水处理系统,需要消耗土地和大量能源。因此,如何在不新增土地和能源投入的前提下实现水产养殖尾水的高效净化和利用成为水产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净化和利用水产养殖尾水的方法。

本发明的高效净化和利用水产养殖尾水的方法,是在养殖尾水中投入益生菌alteromonasmacleodiiy2(am)和微藻nitzschiaclosteriumlamb131(nc),然后进行培养。

优选,所述的投入益生菌am和微藻nc,益生菌am和微藻nc是按数量比3:1的比例投入。

优选,所述的投入益生菌am和微藻nc是将益生菌am和微藻nc分别培养,然后离心收集微生物体,用培养基或水产养殖尾水稀释至5×105cfu/ml,将含益生菌am的稀释液和含微藻nc的稀释液按照体积比3:1的比例进行混合,然后再按照1%v/v的比例接种至水产养殖尾水中进行培养。

优选,在水产养殖尾水中还养殖有热带海参。

优选,所述的海参为玉足海参(holothurialeucospilota)。

本发明将高效降解亚硝酸盐和氨氮且具有絮凝作用的益生菌am和耐低光饵料微藻nc以3:1的配比进行联合培养时,氨氮、磷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9%、85%和99%。在nc和am降解水体无机盐的同时,am通过自身的絮凝作用将nc转化为海参微生物絮团饵料,从而在消减养殖水体污染负荷的同时,实现了饲料蛋白的循环利用。

本发明利用热带海参与水产养殖动物共栖的生态习性和海参的有机碎屑食性,研发利用海参饵料微藻nc与益生菌am净化水产养殖尾水的新技术,突破养殖尾水净化关键技术难题,开发水产养殖尾水净化和利用新技术,从而达到养殖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目标,将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所述的微藻nitzschiaclosteriumlamb131可以从中国海洋大学藻种库购买,其编号为lamb131。

本发明的alteromonasmacleodiiy2于2019年12月06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邮编:510070,保藏编号为:gdmccno:60922。

附图说明

图1是益生菌am对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净化效果图;

图2是海参饵料微藻nc对水体中氨氮和磷酸盐的净化效果图;

图3是益生菌am和饵料微藻nc协同净化水体中营养盐的效果图;

图4是菌藻协同净化石斑鱼养殖尾水中亚硝酸盐的效果图;

图5是菌藻协同净化石斑鱼养殖尾水中磷酸盐的效果图;

图6是海参净化石斑鱼养殖尾水中有机物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描述本发明,并非是为了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参数、比例等可以因地制宜地做出选择而对结果无实质性影响。

实施例1:

每升m1液体培养基包括如下组分:nh4cl-n5mg,nano2--n5mg,nah2po4-p5mg,葡萄糖2g,余量为水,ph值为8.0;其配制方法是将上述各成分混合均匀,调ph值,灭菌制得。

每升的m2固体筛选培养基包括如下组分:琼脂15g,kno31g,nano21g,酵母提取物0.1g,(nh4)2so42g,nacl10g,葡萄糖2g,余量为水,ph值为8.0;其配制方法是将上述各成分混合均匀,调ph值,灭菌制得。

每升m3液体培养基包括如下成分:kno3100mg,kh2po410mg,feso4·7h2o2.5mg,mnso40.25mg,edta-na210mg,余量为水,ph值为8.0。其配制方法是将上述各成分混合均匀,调ph值,灭菌制得。

1、协同净化水体的nc和am的合理配比确定

将益生菌alteromonasmacleodiiy2(am)和耐低光饵料微藻nitzschiaclosteriumlamb131(nc)分别培养。通过离心,将am和nc从培养基中分离出来,通过m1液体培养基将其分别稀释到5×105cfu/ml。将am和nc按照体积比3:1的比例进行混合,以1%(v/v)的比例接种至m1液体培养基中,同时按1%(v/v)的比例分别接种单独的am稀释液(5×105cfu/ml)和nc稀释液(5×105cfu/ml)到m1液体培养基中作为对照。培养条件:光照强度20%,温度30℃,光照周期为12l:12d。每天早晚各摇晃培养基一次。每18h取样,采用μmacsmart便携水质分析仪测定铵盐、亚硝酸盐和磷酸盐的浓度。测定结果如图1-3所示。

a、如图3所示,当藻菌比例为1:3时,氨氮、磷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9%、85%和99%。

b、如图1、2、3所示,藻菌比例为1:3时,其对氨氮、磷酸盐和亚硝酸盐去除率显著高于单独的am和nc,这说明当藻菌比例为1:3,两者具有增效作用。

2、nc和am在石斑鱼养殖尾水净化和海参饵料中的应用

取40l的石斑鱼养殖废水于养殖桶中,静置48h备用。将益生菌am和耐低光饵料微藻nc分别培养。通过离心,将am和nc从培养基中分离出来,利用已经过滤的石斑鱼养殖废水(0.22μ的滤芯过滤)将其分别稀释到5×105cfu/ml。将am和nc按照体积比3:1的比例进行混合,以1%(v/v)的比例接种至石斑鱼养殖废水中;实验组桶内放养玉足海参(holothurialeucospilota)五头(15.32±2.5g),并保持充氧;同时以不接种菌藻混合体系,不加海参组作为对照。养殖条件为:温度30~35℃,盐度为30,ph为7.8~8.2。每7天取样,采用μmacsmart便携水质分析仪测定铵盐、亚硝酸盐和磷酸盐的浓度;采用灰化法测定养殖水体内沉积物中有机物的含量变化。

结果如图4、5、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am和nc的菌藻比例为3:1时,能够有效净化石斑鱼养殖尾水中的水体营养盐(亚硝酸盐、磷酸盐和有机物),因此,可用于石斑鱼尾水的净化。同时,由于am通过自身的絮凝作用可将nc转化为微生物絮团,因此可为海参养殖提供饵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