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下灌装零部件的自动化清洗吹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06042发布日期:2020-07-07 14:39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液下灌装零部件的自动化清洗吹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液下灌装零部件的自动化清洗吹干装置。



背景技术:

部分汽车零部件的制造装配过程中,需要彻底的排出内部空气,因此采用的是液下灌装法。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734374a,于2012年10月17日公开了“新型液压衬套悬置”,“包括支架、主簧和皮碗,支架包括环形的支架外圈,主簧位于支架外圈内,主簧与支架外圈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工作腔,工作腔位于主簧的下方,特点是:皮碗设置在主簧的上端,皮碗与支架外圈的内壁之间形成位于主簧的上方的补偿腔,补偿腔和工作腔之间通过设置在支架外圈和主簧之间的流道连通;优点是:本发明的新型液压衬套悬置避免了漏液现象,满足各方向限位要求,液压悬置的刚度和稳定性增加,使用寿命延长”。该装置就需要使用到液下灌装工艺。灌装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对橡胶、塑料等材料会造成腐蚀,需要在灌装完毕后对零部件表面的残液进行彻底的清洗并吹干。目前的清洗和吹干普遍使用人工或半自动操作,效率低、效果差,难以满足批量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要求;传统的人工或半自动清洗作业,清洗液使用后难以回收再利用,水资源浪费严重;清洗后的清洗液由于含有少量的灌装液,因此对环境有害,传统的人工或半自动清洗作业也难以很好的将清洗液收集并最终做无害化处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现有液下灌装作业后的零部件清洗吹干操作的效率低、效果差,清洗液不方便回收。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下灌装零部件的自动化清洗吹干装置,以自动化的方式实现对零部件的清洗和吹干,操作高效便捷,清洗液也方便循环使用和集中收集处理。

为了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下灌装零部件的自动化清洗吹干装置,包括清洗吹干机构和零件移动机构,清洗吹干机构包括密封的箱体,箱体上端开有取料孔;箱体内安装有喷淋管,喷淋管的上游连接进液管;箱体的下方连接出液管,进液管、喷淋管、箱体和出液管为闭合循环;箱体上还设有进气口;零件移动机构包括与箱体相对固定的支架,支架上安装有升降驱动部件升降驱动部件与待处理的零件适配连接,通过取料孔在箱体内的处理工位和箱体外的转移工位间可升降。

本技术方案设计的液下灌装零部件的自动化清洗吹干装置,主要包括清洗吹干机构和零件移动机构两大部分。清洗吹干机构包括一个密封的箱体,以容纳清洗液不至溢流。箱体通常可以固定在自动化流水线上。箱体上方设有取料孔,可以供待处理零件由孔进出箱体。箱体外连接有进液管和出液管,箱体内连接有喷淋管,进液管在上游,喷淋管的上游端连接在进液管的下游端,而出液管连接在箱体下方侧壁或底板上。喷淋用的清洗液由进液管导入,通过喷淋管对进入箱体内的待处理零件进行喷淋,滴落的清洗液再由出液管导出箱体,并重新回到进液管进行循环使用。箱体侧壁还贯通的设有进气口,以导入合适的气体,将清洗完毕的零件吹干。在进液管、出液管和进气口一般可以根据需要安装相应的阀门,阀门通过电信号可控,喷淋管上一般根据需要可以安装相应的喷淋头等,这些都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设计要求自行确定。零件移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的支架,支架用来安装升降驱动部件,例如气缸、油缸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按需选择。升降驱动部件用来实现待处理零件的升降、在箱体内的处理工位和箱体外的转移工位之间往复。具体的,由于待处理零件的形状不同,因此采取的夹取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现有相关技术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案,或者做出适应性改造。待清洗的零件从流水线流至本装置的转移工位后,由升降驱动部件将零件夹取并放入箱体内处理工位,此时进液管向箱体内导入清洗液,喷淋管将清洗液喷洒至零件上;若干时间后结束喷淋,进气口向箱体内灌入清洁的气体,例如空气,将零件吹干,吹干后的零件再由升降驱动部件从箱体内的处理工位向上复位至转移工位,再继续向流水线下游流转。装置中的各个动作部件可以通过信号连接至控制中心,根据编写好的动作程序实现自动化操作。清洗、吹干的过程精确可控,无需人工干预,操作效率高,清洗效果好,而清洗液也始终处于内部循环,既节约,又避免了外排导致污染,在合适的时候还可以集中收集、集中处置。

作为优选,零件移动机构还包括转动电机;处理工位设有转动部件,转动电机驱动转动部件;待处理零件设于转动部件上。处理工位上的零件设于转动部件上,随着转动部件的转动而转动,因此喷淋管的清洗效果更好,不会出现清洗死角。转动部件可以是托盘、支架等,与转动电机之间可以是齿轮连接、皮带连接等,转动平面可以是水平面,也可以是竖直面,还可以是多维度同时转动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承载夹具以实现零件在转动时的稳定。

作为优选,喷淋管为多条,围绕处理工位布置,喷淋管上的喷淋口朝向处理工位。喷淋管为围绕处理工位布置的多条,可以快速喷淋,加快处理时间,也可以消除喷淋死角。

作为优选,箱体包括上部的喷淋区和下部的储液区,中间以多孔板分隔;储液区还连接有加液管。使用多孔板将箱体内部分隔成上部的喷淋区和下部的储液区,可以防止下方的清洗液溅起,影响吹干效果,也可以防止零件意外掉落导致出现不安全因素。加液管用来向清洗系统内补充清洗液。

作为优选,储液区设有液位开关,液位开关控制加液管的导通和闭合。装置内的清洗液的重量由液位开关控制,清洗液缺乏时,液位开关控制加液管导通加液,加至足量后液位开关即控制加液管闭合。

作为优选,储液区还安装有清洗液加温装置。针对大多数灌装液,清洗液温度与其溶解速度成正比,为了提高清洗效率,可以对清洗液进行加热。

作为优选,储液区还安装有清洗液测温装置。清洗液加热的程度由清洗液测温装置控制,以保持合理的恒定温度。

作为优选,进液管的上游安装有清洗液过滤装置。清洗液过滤装置可以对清洗液进行过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滤芯的选择。

作为优选,转动电机的高度位置可调。转动电机的高度可调,以满足不同零件尺寸、不同转动部件的配合要求。常规的,可以是在支架上设计纵向的滑轨,电机安装座固定在滑轨上可滑动,转动电机则固定在电机安装座上。也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按照需要自行设计。

作为优选,箱体的至少其中一个侧面上安装有透明的观察窗。透明的观察窗可以满足巡视人员的巡视观察,也可以采用监控探头远程监控,进一步减少人工巡视的工作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以自动化的方式实现对零部件的清洗和吹干,操作高效便捷,清洗液也方便循环使用和集中收集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其中:1箱体,2取料孔,3喷淋管,4进液管,5进气口,6支架,7升降驱动部件,8转动电机,9转动部件,10喷淋区,11储液区,12多孔板,13加液管,14液位开关,15清洗液加温装置,16清洗液测温装置,17清洗液过滤装置,18观察窗,x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为一种液下灌装零部件的自动化清洗吹干装置。

本例的液下灌装零部件的自动化清洗吹干装置,包括清洗吹干机构和零件移动机构。

清洗吹干机构包括密封的箱体1。箱体的其中一个外侧壁上设有透明的观察窗18。观察窗旁开设有进气口5。箱体内部,被多孔板12分隔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喷淋区10,下部为储液区11。处理工位设于喷淋区内,8条喷淋管3围绕处理工位布置,喷淋管上的喷淋口朝向处理工位。喷淋管的上游端穿过箱体侧壁与进液管4的下游端连接,而进液管的上游端设有清洗液过滤装置17。进液管上设置有电控的阀门。为了充分利用空间、降低高度,本例的储液区为非规则形态,部分空间向右侧平移。储液区安装有清洗液加温装置15和清洗液测温装置16,以精确控制清洗液的液温。储液区还连接有加液管13以负责向箱体内添加清洗液。同时储液区安装有液位开关14,用来自动控制加液管的加液动作。储液区的低点还连通有出液管(图中未示出),出液管的下游端导通至清洗液过滤装置,从而实现进液管、喷淋管、箱体和出液管的闭合循环,闭合循环中还设有相应的水泵(图中未示出)。箱体上端开有取料孔2,以供待处理的零件x进出。

零件移动机构包括与箱体固定连接的支架6,支架上安装有升降驱动部件7,本例的升降驱动部件选择的是气缸。气缸杆连接夹取臂,夹取臂前端通过合适夹具可以夹取零件(图中未示出)。支架上还安装有纵向的滑轨,电机安装座固定在滑轨上可滑动,转动电机8固定在电机安装座上。喷淋区内的处理工位设有转动部件9,本例的转动部件包括一个与零件适配的三爪定位件,三爪定位件与转动齿轮同轴可转动,转动电机轴连接该转动齿轮。本例的转动电机为步进电机,零件的转动平面为水平面。

以上各个动作部件均通过电信号连接至中央控制系统,以便中央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操作。

系统中按需配设有阀门、密封件、紧固件等零部件,均为常规设置,此处不再赘述。

本例的液下灌装零部件的自动化清洗吹干装置工作模式为:待处理的零件从流水线流转至本装置的转移工位,气缸通过夹具将零件夹取后降入箱体内,放置在三爪定位件上后,夹具升起,转动电机启动,通过三爪定位件带动零件转动。同时进液管导通,向箱体内注入清洗液,喷淋管对零件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喷淋清洗。清洗完毕后进液管关闭,进气口向箱体内通入干热空气以快速吹干零件。零件干燥后夹具再次降入箱体内将零件向上取出,带回至转移工位返回流水线。而在箱体内,喷淋后的清洗液积存在箱体下方的储液区,可在下一次喷淋时通过出液管返回至清洗液过滤装置,经过过滤后再次喷淋使用。如果有需要,可以开启清洗液加温装置,使用温度较高的清洗液以达到更快速清洗的效果,加热温度由清洗液测温装置反馈至中央控制系统进行监控。如需补充清洗液,可以通过加液管向箱体内补充,补充过程由液位开关自动控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