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厂尾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79100发布日期:2020-12-11 21:4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污水厂尾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以利用植物为特征的污水的生物处理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厂尾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镇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然而,在城镇规模扩大的同时,人口问题带来的环境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城市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宋美艳,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年第46卷第7期,第279页摘要第1-2行,公开日2018年12月31日),如城市污水产生量日益增加。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污水处理厂尾水是通过地表径流直接排入就近的江河湖库等自然受纳水体。虽然,大多数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能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或一级b排放标准,但未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v类水质量标准,如一级a排放标准中化学需氧量cod为50mg·l-1、总氮为15mg·l-1、总磷为1mg·l-1,而v类水质量标准中化学需氧量cod为40mg·l-1、总氮为2mg·l-1、总磷为0.4mg·l-1。即达到一级a标准排放的每吨尾水能使超过1.5吨地表ⅰ类水的总磷含量或超过7.2吨地表ⅰ类水总氮含量达到ⅴ类水。虽然,我国大多数自然水体水质远高于v类水标准,然而,城镇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上亿吨生活污水后的尾水仍是自然水环境的潜在污染源。为减轻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地表水造成的污染,可在尾水排入受纳水体前进行深度处理以削减或拦截尾水氮、磷等污染物。尾水深度处理常采用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生物膜等物理、化学、生物法,然而这些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投资运行成本高、二次污染、净化效果不理想等缺陷,从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也有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方法对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处理的,如公开号为cn110217891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生态湿地去除污水处理厂尾水氮素工艺,其将垂直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串联组合,处理后氨氮含量(1.5mg/l)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但是总氮含量(≤2.13mg/l)无法达标,对于总磷无明显去除效果。公开号为cn111268804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利用湿地系统去除污水厂尾水中污染物的方法,湿地系统包括强化兼氧湿地、生物净化湿地、沉水植物湿地。然而,该湿地系统需外加碳源、风机通气增加溶解氧等投入,且各处理单元建设工程复杂、运行成本与技术要求均较高,水处理量较小(6m3/h),此外,该系统对总氮去除率低,仅为42.9%左右。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厂污水尾水处理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污水厂污水尾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通过发夹弯水沟连通,该发夹弯水沟的沟底铺设有基质,该基质上种植有沉水植物,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发夹弯水沟内依次设置有多组调节板组,该水流调节板组包括一类水流调节板和二类水流调节板,一类水流调节板设置于发夹弯水沟沟底,且顶部低于水面,所述二类水流调节板前板设置于基质上方,且顶部高出水面;一类水流调节板与二类水流调节板依次间隔设置。进一步,所述发夹弯水沟的沟壁包括条石、卵石或砖混结构。进一步,所述发夹弯水沟的沟宽0.4-1.2m,沟深不小于1.2m。进一步,所述沉水植物包括矮生常绿苦草、轮叶黑藻和菹草中的1-3种。进一步,所述沉水植物的株距为15-20cm,行距为20-30cm。进一步,所述基质包括紫色母岩与白云石或石灰石的混合物。进一步,所述紫色母岩的粒径为20-40mm。进一步,所述白云石或石灰石的粒径为20-40mm。进一步,所述基质的厚度为20-40cm。进一步,所述一类水流调节板采用采用水泥预制板、石板或砖混结构。进一步,所述二类水流调节板采用采用水泥预制板、石板或砖混结构。进一步,由一类水流调节板和二类水流调节板组成的水流调节板组设置间距为10-20m。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保护污水厂污水尾水处理方法,其采用所述系统进行处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系统对污水厂尾水的氮和磷的脱除效果好,处理后尾水能够达到cod、氨氮达到地表ⅱ类水标准,tn、tp达到地表ⅴ类水质标准的稳定排放。本发明的系统水处理量大。本发明的系统环境友好,无能耗、无外加碳源。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简单,建设和运行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污水厂尾水处理系统的平面示意图,其中,1为进水口,3为沟壁,4为水流,5为沉水植物,6为出水口;图2为实施例1的污水厂尾水处理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其中,4为水流,5为沉水植物,21为一类水流调节板,22为二类水流调节板,7为基质。具体实施方式所举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说明,但并不是本发明的内容仅限于所举实施例。所以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
发明内容对实施方案进行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下氨氮含量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第三篇第三章第十二部分氨氮含量检测之水杨酸-次氯酸盐光度法(a)进行检测;以下化学需氧量cod按照《hj/t399-2007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以下总氮含量按照《gb/t11894-1989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以下总磷含量按照《gb/t11893-1989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污水厂尾水处理系统,在某污水处理厂厂址附近河边滩地,开挖取平后四周用砂石砌筑,中间用红砖构筑1.2米高的24墙并用混凝土粉敷防渗,构建四次转向的五格发夹弯水沟,水沟宽1.2m,总长度超过1200m,该水沟设置有进水口1和出水口6;该发夹弯水沟的沟底铺设有基质7,该基质7上种植有沉水植物5,所述进水口1和出水口6之间的发夹弯水沟内依次设置有多组调节板组,该水流调节板组包括一类水流调节板21和二类水流调节板22,一类水流调节板21前板设置于发夹弯水沟沟底,且顶部低于水面,后板设置于基质上方,且顶部高出水面,所述二类水流调节板22前板设置于基质上方,且顶部高出水面,后板设置于发夹弯水沟沟底,且顶部低于水面;一类水流调节板21与二类水流调节板22依次间隔设置,具体的,首先依次设置一块水流调节板21与一块二类水流调节板22,且一类水流调节板21与二类水流调节板22的间距为20-40cm,然后间隔10-20m设置一块一类水流调节板21,再间隔10-20m依次设置一块二类水流调节板22与一块一类水流调节板21,两板间距为20-40cm,最后再间隔10-20m设置一块二类水流调节板,如此设置6块水流调节板为一组,水流调节板组连续重复设置;具体的,一类水流调节板21的两端与所述发夹弯水沟的沟壁3连接,底端位于基质7上方10-20cm处、顶端超出运行水位10-20cm;具体的,二类水流调节板22的两端与所述发夹弯水沟的沟壁3连接,底端连接所述发夹弯水沟的底部、顶端低于运行水位10-20cm;将石灰石(粒径20-40mm)与紫色母岩(粒径20-40mm)按照质量比1:2混合后填入水沟底部作为基质7,基质7的厚度为35cm;在水沟中引入溪水到水深度为30cm,在水沟的前半段的基质7上按株距20cm、行距20cm种植轮叶黑藻,在水沟的后半段的基质上按株距15cm、行距20cm种植矮生常绿苦草;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一类水流调节板21和二类水流调节板22为砖混12墙结构;随着沉水植物生长逐渐引入尾水至水深80cm开始投入运行。采用该系统处理污水厂尾水时,从进水口1引入污水厂尾水,流量为60m3/h,运行水深保持在80cm左右,经发夹弯水沟流至出水口6(处理后)。性能检测检测经实施例1处理前后污水厂尾水中氨氮含量、化学需氧量cod、总氮含量和总磷含量,结果如表1所示。表1检测结果来源氨氮含量/(mg/l)化学需氧量cod/(mg/l)总氮含量/(mg/l)总磷含量/(mg/l)实施例1处理前1.6443.6812.241.34实施例1处理后0.4812.431.670.32由表1可知,经实施例1处理后污水厂尾水氨氮含量降低至0.48mg/l,化学需氧量cod降低至12.43mg/l,总氮含量降低至1.67mg/l,总磷含量降低至0.32mg/l。由此证明,本发明的系统对污水厂尾水的氮、磷处理效果好,处理后尾水能够达到cod、氨氮达到地表ⅱ类水标准,tn、tp达到地表ⅴ类水质标准的稳定排放。实施例2在某地建设村民活动广场时对景观水塘进行改造,同时对当地受污染自然水体及村办食品厂的少量污水尾水进行处理后引入景观水体;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其区别在于:将景观水塘部分用红砖构筑1.2米高的24墙并用混凝土粉敷防渗,构建三次转向的四格发夹弯水沟,水沟宽1.2m,总长度超过400m,具体建设运行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其区别在于:水流量为流量为10m3/h(其中食品厂污水尾水为2m3/h)。性能检测检测经实施例2处理前后污水厂尾水中氨氮含量、化学需氧量cod、总氮含量和总磷含量,结果如表2所示。表2检测结果来源氨氮含量/(mg/l)化学需氧量cod/(mg/l)总氮含量/(mg/l)总磷含量/(mg/l)实施例2处理前1.0423.552.171.12实施例2处理后0.368.241.530.28由表2可知,经实施例2处理后受污染自然水体的氨氮含量降低至0.36mg/l,化学需氧量cod降低至8.24mg/l,总氮含量降低至1.53mg/l,总磷含量降低至0.28mg/l。由此证明,本发明的系统对自然污染水体的氮、磷处理效果好,处理后尾水能够达到cod、氨氮达到地表ⅱ类水标准,tn、tp达到地表ⅴ类水质标准的稳定排放。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