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一体化设施及其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628393发布日期:2021-01-12 10:41阅读:75来源:国知局
景观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一体化设施及其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景观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一体化设施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村镇生活污水排放及处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排水设施不完善,污水处理率低,主要是利用自然沟,农田灌溉系统进行排水,大部分生活污水没有经过处理便直接排放到附近池塘或河流,污水乱排乱倒现象严重,对周围的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村镇生活污水已经成为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

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吸收了传统的污水生化处理和国际先进生态污水处理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考虑了国内污水水质特点,借鉴自然界水体自净原理,加入人工强化技术,在系统中营造了一个平衡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传统污水处理技术与先进技术的结合。系统内部具有高程度的生物多样性,同时由于其内部形成了一种自然生态平衡,系统的运行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使用目的和环境不同的人工生态污水处理系统中,显示出其应用范围广泛、建造灵活、出水水质稳定、运行费用低、周期性投入少、无异味、景观化以及无需专人维护等共同特点。目前的农村污水生态处理设施较为简单,未能充分发挥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且未能营造良好的生态景观,如专利zl201821417440.7。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景观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一体化设施及其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景观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一体化设施及其处理方法,用于我国村镇、小区等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与再利用;进一步利用生物处理尾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同时营造良好的生态景观,十分适合我国村镇、小区等小规模生活污水的处理与再利用。

本发明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景观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一体化设施,包括生物处理池以及设于生物处理池之上的阳光房,阳光房包括框架以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遮光棚顶以及四层水槽,水槽内部均安置有设于底部的水草以及延伸至水槽外的水培植物,每层水槽之间通设有落水管且阳光房的一侧从最上层水槽至下方的生物处理池垂直通设有阳光房进水管;设于最底层的水槽的一侧设有消毒灯管以及向阳光房外通设有排水管;

生物处理池包括池体水槽以及封闭式池体,封闭式池体中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生物滤池以及沉淀池,厌氧池、缺氧池以及好氧池中均设有仿生植物构造层且厌氧池、缺氧池以及好氧池中均从池体顶部向其内部垂直设有导流墙,厌氧池以及缺氧池的导流墙底端均设有导流板,好氧池内部的底端铺设有曝气管,曝气管上设有曝气盘;生物滤池中从好氧池通入有折流进水管且生物滤池中设有滤料层,滤料层下方连接设有承托层;沉淀池远离生物滤池一侧的上方设有出水渠,出水渠中内置有抽水管且抽水管连接至阳光房,抽水管的顶端连接设有抽水泵。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述的景观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一体化设施,落水管上均设有阀门。

前述的景观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一体化设施,阳光房中每层水槽上沿其边缘均设有承托板。

前述的景观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一体化设施,厌氧池中靠近池体水槽的一侧顶端设有提篮格栅且提篮格栅向池体水槽中通入有生物池进水管。

前述的景观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一体化设施,缺氧池与好氧池之间的格挡上还设有回流泵。

前述的景观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一体化设施,厌氧池以及好氧池中均水平设置有吸泥管,沉淀池中水平设置有排泥管。

前述的景观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一体化设施,生物处理池池体表面向其内部通设有空气泵以及排气孔。

前述的景观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一体化设施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运行时,生活污水通过生物池进水管依次进入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生物滤池通过折流进水管与好氧池的出水口连通,折流进水管将水流导入生物滤池的池底,水流从下到上通过滤料层后进入沉淀池,沉淀池底部的排泥管定期排泥,顶部设有的出水渠收集处理尾水;抽水泵将生物处理单元尾水泵入阳光房顶层水槽,尾水自上而下流经各级水槽后经消毒后排出。

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该设施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生物滤池、沉淀池和阳光房;设施通过连续的生物处理池设置能够很好的去除生活污水中的多种污染物质,具有较好的污水处理效果。其中,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设置有仿生植物构造层,仿生植物构造层中设置有仿生植物束,仿生植物束用于作为微生物在载体,能有效提高微生物数量,进而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阳光房与生物处理系统一体化建成,进一步利用生物处理尾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同时营造良好的生态景观,十分适合我国村镇、小区的生活污水处理。

附图说明

图1、图2、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生物处理池截面图;

其中:1-生物处理池,2-阳光房,3-框架,4-遮光顶棚,5-水槽,6-水草,7-水培植物,8-落水管,9-阳光房进水管,10-消毒灯管,11-排水管,12-池体水槽,13-厌氧池,14-缺氧池,15-好氧池,16-生物滤池,17-沉淀池,18-仿生植物构造层,19-导流墙,20-导流板,21-曝气管,22-曝气盘,23-折流进水管,24-滤料层,25-承托层,26-出水渠,27-抽水管,28-阀门,29-承托板,30-提篮格栅,31-生物池进水管,32-回流泵,33-吸泥管,34-排泥管,35-空气泵,36-排气孔,37-抽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景观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一体化设施,包括生物处理池1以及设于生物处理池之1上的阳光房2,阳光房2包括框架3以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遮光棚顶4以及四层水槽5,水槽5内部均安置有设于底部的水草6以及延伸至水槽5外的水培植物7,每层水槽之间通设有落水管8且阳光房2的一侧从最上层水槽至下方的生物处理池1垂直通设有阳光房进水管9;设于最底层的水槽的一侧设有消毒灯管10以及向阳光房2外通设有排水管11;

生物处理池1包括池体水槽12以及封闭式池体,封闭式池体中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厌氧池13、缺氧池14、好氧池15、生物滤池16以及沉淀池17,厌氧池13、缺氧池14以及好氧池15中均设有仿生植物构造层18且厌氧池13、缺氧池14以及好氧池15中均从池体顶部向其内部垂直设有导流墙19,厌氧池13以及缺氧池14的导流墙19底端均设有导流板20,好氧池15内部的底端铺设有曝气管21,曝气管21上设有曝气盘22;生物滤池16中从好氧池15通入有折流进水管23且生物滤池1中设有滤料层24,滤料层24下方连接设有承托层25;沉淀池17远离生物滤池16一侧的上方设有出水渠26,出水渠26中内置有抽水管27且抽水管27连接至阳光房2,抽水管27的顶端连接设有抽水泵37;

落水管8上均设有阀门28;阳光房2中每层水槽5上沿其边缘均设有承托板29;厌氧池13中靠近池体水槽12的一侧顶端设有提篮格栅30且提篮格栅30向池体水槽12中通入有生物池进水管31;缺氧池14与好氧池15之间的格挡上还设有回流泵32;厌氧池13以及好氧池15中均水平设置有吸泥管33,沉淀池17中水平设置有排泥管34;生物处理池1池体表面向其内部通设有空气泵35以及排气孔36。

厌氧池12、缺氧池14和好氧池15中设置有仿生植物构造层18为微生物提供附着载体,可以有效提高微生物数量,提高处理效率,池底坡度为0.01并设置吸泥管34便于排泥;同时池中设有导流墙19和导流板20,能够有效避免短流引起的水力停留时间不足的问题;好氧池15底部设置有曝气管21以及曝气盘22,为硝化反应提供溶解氧,左侧池壁安装回流泵32为缺氧池提供反硝化所需的硝酸盐;阳光房2房顶设置遮光顶棚4,避免夏季房内温度过高;阳光房2排水管11前端设置消毒灯管10对尾水进行消毒处理。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