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87320发布日期:2022-04-23 14:47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养殖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含优质蛋白、氨基酸、维生素等丰富营养的水产品需求不断提升,我国水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不仅成功解救了国内水产品供给的问题,而且成为水产品出口大国,水产品产量连续20年居于世界首位。但长期以来的捕捞过度,我国水产品自然捕捞量已经接近生态极限,并且在近年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同时,捕捞产品小型化、底栖化、低值化趋势明显。因此水产养殖业在水产品供应上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如残饵、粪便、分泌物以及尸体等,养殖废水的大排大放形式对水资源的一次性使用,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并且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为此,水质污染和良好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技术中通过对养殖废水进行净化并循环利用水资源,缺点是成本太高,普及率太低,水体处理量太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对循环水产养殖水体进行净化并循环利用水资源。
4.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用于初步分离养殖池排出水体,气浮组件,所述气浮组件通过进排水管与分离组件连通,所述气浮组件出水口通过进排水管与养殖池连通,其中,所述气浮组件包括气浮基件,所述气浮基件设中空内腔,所述气浮基件上部设有与中空内腔连通的排沫管,所述气浮基件底部设有与中空内腔连通的出水管,所述中空内腔内设竖直设置的电机搅拌轴,所述电机搅拌轴由设置在气浮基件上端部的驱动电机驱动旋转,所述电机搅拌轴上均设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电机搅拌轴侧方环绕连接能够转动的第六搅拌转动轴,所述第六搅拌转动轴侧面连接能够随第六搅拌转动轴同步转动的第七搅拌叶片,所述电机搅拌转轴上环绕布设有环形凸体其具外凸弧形面,所述环形凸体与第六搅拌转动轴之间设有与环形凸体配设的第一搅拌板体,所述第一搅拌板体能够相对环形凸体转动,所述第一搅拌板体上嵌接有能够转动的辅助球体,所述第六搅拌转动轴上嵌接有能够转动的辅助球体,所述第六搅拌转动轴上嵌接的辅助球体通过第二搅拌连接杆与第一搅拌板体上嵌接的辅助球体连接,所述电机搅拌转轴内设有与其轴线垂直的第四搅拌转动轴,所述第四搅拌转动轴通过同轴线的第五搅拌转动轴与第六搅拌转动轴同轴连接,所述第四搅拌转动轴直径大于第五搅拌转动轴,所述第四搅拌转动轴和第五搅拌转动轴与电机搅拌转轴之间存留间隙。
5.其中,所述气浮基件底部设有进流组件,用于箱中空内腔送入液体和气体。
6.本发明通过对养殖水体进行净化,实现养殖水体循环使用以此来降低养殖所用水资源,利用分离组件对养殖水体中的大颗粒污染物进行初级过滤处理,滤除大颗粒污染物的水体在后续的水处理环境效率可得到相对提升,进而提升水体处理量,经初级过滤的水体送入气浮组件中,通过向污液中送入大量的气体形成泡沫层的方式,利用表面吸附原理将泡沫层与污液分离,从而将污液中的表面活性剂、有机物及悬浮物一并去除,特别是养殖污水中的微细颗粒物(≤60μm)的含量控制或去除,实现对养殖污水净化,为提高水体中气泡与污水中的颗粒物等的混合效果,通过在气浮基件内设置由驱动电机驱动旋转的电机搅拌轴的方案来提高水体中气泡与水中微型固体颗粒等的接触,具体的,在气浮基件内底部污液进入并伴随着大量的气体送入,养殖污水在气体作用下其上升速度较快,电机搅拌轴旋转带动养殖污水在气浮基件内形成旋转并对养殖污水搅拌,来减缓养殖污水在气浮组件内的上升速度,增加水利停留时间,这样有利于提高水中气泡与水中颗粒物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量,而上升流的养殖污水对第七搅拌叶片可形成一定的推动力,进入随着推动可驱使第六搅拌转动轴随之形成转动,带动两个辅助气体之间的第二搅拌连接杆形成上下位移,在这一过程中两侧第二搅拌连接杆不同状态的上下位移可驱使第一搅拌板体相对环形凸体形成相对上下摆动,这样在第七搅拌叶片在对水体搅拌过程随可根据水体上升速度自行调整其叶片搅拌角度提升水体搅拌效果,促进微型颗粒物与水体气泡的接触,而第七搅拌叶片在调整其搅拌角度的同时带动第一搅拌板体上下摆动使部分水体向下回流减缓流体上升速度且形成二次搅拌利于第七搅拌叶片对水体中的气泡进行多次切割形成较多的微小气泡,利于微小气泡吸附更多水体中的物质,且对水体中的气泡多次切割获得的微小气泡有利于降低其表面能的趋势,保证水中气泡与水中颗粒物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量。
7.作为本方案所优选的,所述进流组件包括:第二导流体,所述第二导流体内设空腔,所述第二导流体上端连接与其内部空腔连通的出流基件,第三导流体,所述第三导流体设置在第二导流体的空腔内,所述第三导流体内中空设置,所述第三导流体外侧上端通过第一导流体与第二导流体的空腔内上壁连接,所述第一导流体为套筒状其侧面环绕开设第一导流孔,所述第三导流体侧面环绕开设第一出流通孔,其中第三导流体底面与第二导流体空腔内底面为同一平面,所述第二导流体底部开设有用于送入液体和气体进入第三导流体内的第三导流进口,所述第一出流通孔外侧设有与其对应的第三浮球,所述第三导流体外侧上下端分别设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通过第三弹性绳与第三浮球连接。在气浮基件底部设置进流组件的方式使送入的气体与养殖污水进行初步混合,具体的,养殖污水和其他首先进入第三导流体内,在其内部养殖污水和气体进行混合,第三导流体内顶部具有弧面结构,送入的气体和水体经过混合向上的流体流经弧面向第三导流体两侧流动直至第一出流通孔处向第二导流体内壁与第三导流体外壁空间流动,在此空间内再次经过气液混合提高气液混合效果,再经第一导流体上的第一导流孔出流基件方向排出混合后的气液,通过使气液经过上述过路径进行流动增大了气液混合时间和效果,相较于直接送入养殖污水的方式而言,本发明通过初步混合使其他充分混合至水体内,解决直接送入养殖污水气体快速由下至上逸出水体降低去污效果以及浪费能源的问题,其本案所提供的气液混合的方案使气液在进流组件内初级混合的同时增大了
进流组件内部压力,对于养殖污水内可能存在的细菌等生物具有降低其成活率的作用,其中在第一出流孔外侧设置第三浮球的方式对第一出口通孔形成间隙封堵,在第三导流体内部压力达到一定范围的时候,气液混合体推动第三浮球位移从第三浮球和第一出流孔之间的间隙流出保证气液混合以及第三导流体内部压力,且实现第三导流体流出气液混合体沿其侧面外流有利于形成环绕第三导流体向上流动的流动路径提升混合效果且对进流组件内部部件表面起到清洁效果,防止颗粒物或生物的粘附。
8.作为本方案所优选的,所述第三导流进口上配设有进流基件,所述进流基件包括,进气支管,进流本体,所述进流本体为柱状,中部开设有与其同轴的第一进流通道、第二进流通道和第三进流通道,其中,所述第一进流通道设于进流本体一端,所述第三进流通道设于进流本体另一端,所述第一进流通道与第三导流进口方向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进流通道设于第一进流通道和第三进流通道之间,所述第三进流通道进口直径至出口直径向第二进流通道方向渐缩,所述第一进流通道进口直径至出口直径向第三导流进口方向渐扩,所述进气支管与第一进流通道连通。所述进气支管出气方向与第一进流通道轴线具有夹角,且所述进流本体两侧对称设置进气支管。在第三导流进口设置进流基件的方式实现养殖污水和气体一同进入第三导流进口,在进流基件上分别设置的第一进流通道、第二进流通道和第三进流通道并对各进流通道的流通面积进行限定以实现第三进流通道进入水体在逐渐流通截面变小的状态在水压上升其通过第二进流通道后在第一进流通道内得到释放提升通过第三导流进口的养殖污水进流流速以及进流扩散面积有利于与送入气体的混合效果提升,同时在进流本体两侧设置进气支管实现交错方式进气以便于较为柔和的将气体送入养殖污水中避免直接冲击进水过程中的养殖污水造成养殖污水进水流速降低,同时交错方式进气有利于送入气体带动养殖污水沿第一进流通道壁面流动提高其出流面积以及利用气流对第一进流通道壁面存在的养殖污水中粘接在壁面的污物起到冲洗效果,更为重要的是交错进气方式使养殖污水沿第一进流通道壁面流动形成了离心效果利于养殖污水中的油污与水体分离。
9.作为本方案所优选的,所述出流基件包括与第二导流体的空腔连通的出流通管,所述出流通管上端口连接有能够形成外凸弧面的第一出流滤网,所述出流通管外侧连接有至少两个同轴的限流圆板,所述限流圆板之间连接有与出流通管轴线平行的限流支撑板,所述限流圆板之间的出流通管上开设有第一出流通孔。设有的出流基件使气液混合后的养殖物污水分别从出流通管侧方开设的第一出流通孔和第一出流滤网分别流出利于水体中气泡的大量形成,其中经过第一出流滤网的流体中的气泡经滤网切割可形成较小的气泡利于微型颗粒物的吸附,从第一出流通孔流出的养殖污水配合第一出流滤网流出的养殖污水实现多方位出水,相较于直接向上出水方式而言,本发提供多路径出水有利于避免气浮基件养殖污水水力停留时间过短污物净化效果降低的问题出现。
10.作为本方案所优选的,所述排沫管内插接有排沫辅助套,所述排沫辅助套为圆柱状其中部开设与其轴线同轴的通孔,所述排沫辅助套外侧环绕布设与其轴线平行的内凹槽一,所述排沫辅助套内侧环绕布设与其轴线平行的内凹槽二,所述内凹槽一与内凹槽二交错布设。在气浮基件上部形成的泡沫经排沫管向外排出实现分离养殖污水中的污物,特别是微型颗粒物,在排沫管内设置排沫辅助套,利用排沫辅助套侧面构造对进入排沫管内的
泡沫形成破碎效果获排沫管内较好的流动效果,避免较多泡沫在排沫管内移动缓慢造成排沫速度较慢的问题,进入排沫管内的泡沫在受到排沫辅助套内外侧结构所形成空间限定,其泡沫破裂几率扩大且泡沫破裂后的冲击可影响其附近泡沫这样利于释放流动空间加快污物的排出。
11.作为本方案所优选的,所述排沫辅助套外侧的内凹槽一内布设有冷凝循环管,所述冷凝循环管与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分别与排沫辅助套两端的冷凝循环管连接,通过设置冷凝循环管的方式进一步加速排沫辅助套附近泡沫的破裂速度并降低污物的分散,且降低污物在排沫辅助套和排沫管上的粘附效果降低,避免残留,更为重要的是利用低温环境有效降低从排沫管排出污物的气味浓度。
12.作为本方案所优选的,所述气浮组件通过进排气管与充气泵连接,所述充气泵还通过进排气管与养殖池连通,所述充气泵与气浮组件连接的进排气管上布设有第一流量计。通过充气泵将外界空气送入进排气管并分别送入到气浮组件和养殖池内,保证对养殖污水排沫净化污物以及对养殖池内增加养殖物所需氧气含量,通过设置第一流量计的方式来监控充气泵的充其量。
13.作为本方案所优选的,所述气浮组件与养殖池连接的进排水管上还通过支管连接生物净化池,所述支管上设有控制阀,所述生物净化池养殖藻类,养殖密度为0.75kg-1.2kg/

,养殖密度达到上限时,收获1/3-1/2。所述藻类为:菊花心江蓠花心江蓠和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liu)。菊花心江蓠主要生长季节在夏季和秋季, 细基江蓠繁枝变种的生长季节主要在冬季和春季,二者时间上有互补性,可以组合形成全年不间断的养殖。本发明通过江蓠来对养殖污水净化,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并利用藻类来降低水体中粒径小于60μm的固体颗粒物,对于藻类而言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的方式来提高生物净化池内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这样有利于养殖池内生物的生长,而收获的江蓠可作为饲料辅料添加入饲料内或将江蓠给其他养殖物食用,如养殖场内的鸭子或养殖池内的贝类等降低养殖成本,相较于江蓠与养殖物混养的方式,将江蓠与养殖池内养殖物分开养殖,有利于快速培育江蓠提高其对养殖污水的净化处理效果,且可提高江蓠收获产量将其作为饲料使用降低养殖成本。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对养殖废水进行净化并循环利用水资源,成本太高,普及率太低,水体处理量太小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对循环养殖污水的处理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污水处理设置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气浮组件内部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进流组件内部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进流基件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导流体与第三导流体内部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第三导流体外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出流基件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排沫管内部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排沫辅助套在排沫管内的侧视图;图11为本发明的搅拌组件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的分离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的分离套筒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的分离套筒俯视图;图15为本发明的挡流件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号:100-养殖池;200-生物净化池;10-气浮组件;11-气浮基件;12-驱动电机;13-搅拌组件;131-第一搅拌板体;132-辅助球体;133-第二搅拌连接杆;134-第三搅拌限位套;135-第四搅拌转动轴;136-第五搅拌转动轴;137-第六搅拌转动轴;138-第七搅拌叶片;139-环形凸体;14-出水管;15-排沫管;16-电机搅拌轴;20-分离组件;21-分离箱体;22-沉淀室;23-排污室;24-分离室;25-分离支撑板;26-分离套筒;261-限流弧形板;27-溢流管体;28-冲洗水泵;29-隔离板体;40-进排气管;41-第一流量计;50-进排水管;60-冷凝器;61-排沫辅助套;62-冷凝循环管;70-进流组件;71-出流基件;711-出流通管;712-限流圆板;713-限流支撑板;714-第一出流通孔;715-第一出流滤网;72-第一导流体;721-第一导流通孔;73-第二导流体;731-第二导流出口;732-第三导流进口;74-第三导流体;741-第三导流通孔;742-第三浮球;743-第三弹性绳;744-第三固定块;75-进流基件;751-进流本体;752-进气支管;753-第三进流通道;754-第一进流通道;755-第二进流通道;80-挡流件;81-挡流连接杆;82-螺旋桨叶。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见说明书附图1-11,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分离组件20,所述分离组件20用于初步分离养殖池100排出水体,气浮组件10,所述气浮组件10通过进排水管50与分离组件20连通,所述气浮组件10出水口通过进排水管50与养殖池100连通,其中,所述气浮组件10包括气浮基件11,所述气浮基件11设中空内腔,所述气浮基件11上部设有与中空内腔连通的排沫管15,所述气浮基件11底部设有与中空内腔连通的出水管14,所述中空内腔内设竖直设置的电机搅拌轴16,所述电机搅拌轴16由设置在气浮基件11上端部的驱动电机12驱动旋转,所述电机搅拌轴16上均设搅拌组件13,所述搅拌组件13包括电机搅拌轴16侧方环绕连接能够转动的第六搅拌转动轴137,所述第六搅拌转动轴137侧面连接能够随第六搅拌转动轴137同步转动的第七搅拌叶片138,所述电机搅拌转轴16上环绕布设有环形凸体139其具外凸弧形面,所述环形凸体139与第六搅拌转动轴137之间设有与环形凸体139配设的第一搅拌板体131,所述第一搅拌板体131能够相对环形凸体139转动,所述第一搅拌板体131上嵌接有能够转动的辅助球体132,所述第六搅拌转动轴137上嵌接有能够转动的辅助球体132,所述第六搅拌转动轴137上嵌接的辅助球体132通过第二搅拌连接杆133与第一搅拌板体131上嵌接的辅助球体132连接,所述电机搅拌转轴16内设有与其轴线垂直的第四搅拌转动轴135,所述第四搅拌转动轴135通过同轴线的第五搅拌转动轴136与第六搅拌转动轴137同轴连接,所述第四搅拌转动轴135直径大于第五搅拌转动轴
136,所述第四搅拌转动轴135和第五搅拌转动轴136与电机搅拌转轴16之间存留间隙。
18.其中,所述气浮基件11底部设有进流组件70,用于箱中空内腔送入液体和气体。
19.本发明通过对养殖水体进行净化,实现养殖水体循环使用以此来降低养殖所用水资源,利用分离组件20对养殖水体中的大颗粒污染物进行初级过滤处理,滤除大颗粒污染物的水体在后续的水处理环境效率可得到相对提升,进而提升水体处理量,经初级过滤的水体送入气浮组件10中,通过向污液中送入大量的气体形成泡沫层的方式,利用表面吸附原理将泡沫层与污液分离,从而将污液中的表面活性剂、有机物及悬浮物一并去除,特别是养殖污水中的微细颗粒物(≤60μm)的含量控制或去除,实现对养殖污水净化,为提高水体中气泡与污水中的颗粒物等的混合效果,通过在气浮基件11内设置由驱动电机16驱动旋转的电机搅拌轴16的方案来提高水体中气泡与水中微型固体颗粒等的接触,具体的,在气浮基件11内底部污液进入并伴随着大量的气体送入,养殖污水在气体作用下其上升速度较快,电机搅拌轴16旋转带动养殖污水在气浮基件11内形成旋转并对养殖污水搅拌,来减缓养殖污水在气浮组件10内的上升速度,增加水利停留时间,这样有利于提高水中气泡与水中颗粒物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量,而上升流的养殖污水对第七搅拌叶片138可形成一定的推动力,进入随着推动可驱使第六搅拌转动轴137随之形成转动,带动两个辅助气体132之间的第二搅拌连接杆133形成上下位移,在这一过程中两侧第二搅拌连接杆133不同状态的上下位移可驱使第一搅拌板体131相对环形凸体139形成相对上下摆动,这样在第七搅拌叶片138在对水体搅拌过程随可根据水体上升速度自行调整其叶片搅拌角度提升水体搅拌效果,促进微型颗粒物与水体气泡的接触,而第七搅拌叶片138在调整其搅拌角度的同时带动第一搅拌板体131上下摆动使部分水体向下回流减缓流体上升速度且形成二次搅拌利于第七搅拌叶片138对水体中的气泡进行多次切割形成较多的微小气泡,利于微小气泡吸附更多水体中的物质,且对水体中的气泡多次切割获得的微小气泡有利于降低其表面能的趋势,保证水中气泡与水中颗粒物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量。
20.所述进流组件70包括:第二导流体73,所述第二导流体73内设空腔,所述第二导流体73上端连接与其内部空腔连通的出流基件71,第三导流体74,所述第三导流体74设置在第二导流体73的空腔内,所述第三导流体74内中空设置,所述第三导流体74外侧上端通过第一导流体72与第二导流体73的空腔内上壁连接,所述第一导流体72为套筒状其侧面环绕开设第一导流孔721,所述第三导流体74侧面环绕开设第一出流通孔741,其中第三导流体74底面与第二导流体73空腔内底面为同一平面,所述第二导流体73底部开设有用于送入液体和气体进入第三导流体74内的第三导流进口732,所述第一出流通孔741外侧设有与其对应的第三浮球742,所述第三导流体74外侧上下端分别设有第三固定块744,所述第三固定块744通过第三弹性绳743与第三浮球742连接。在气浮基件11底部设置进流组件70的方式使送入的气体与养殖污水进行初步混合,具体的,养殖污水和其他首先进入第三导流体74内,在其内部养殖污水和气体进行混合,第三导流体74内顶部具有弧面结构,送入的气体和水体经过混合向上的流体流经弧面向第三导流体74两侧流动直至第一出流通孔741处向第二导流体73内壁与第三导流体74外壁空间流动,在此空间内再次经过气液混合提高气液混合效果,再经第一导流体72上的第一导流孔721出流基件71方向排
出混合后的气液,通过使气液经过上述过路径进行流动增大了气液混合时间和效果,相较于直接送入养殖污水的方式而言,本发明通过初步混合使其他充分混合至水体内,解决直接送入养殖污水气体快速由下至上逸出水体降低去污效果以及浪费能源的问题,其本案所提供的气液混合的方案使气液在进流组件70内初级混合的同时增大了进流组件70内部压力,对于养殖污水内可能存在的细菌等生物具有降低其成活率的作用,其中在第一出流孔741外侧设置第三浮球742的方式对第一出口通孔741形成间隙封堵,在第三导流体74内部压力达到一定范围的时候,气液混合体推动第三浮球742位移从第三浮球742和第一出流孔741之间的间隙流出保证气液混合以及第三导流体74内部压力,且实现第三导流体74流出气液混合体沿其侧面外流有利于形成环绕第三导流体74向上流动的流动路径提升混合效果且对进流组件70内部部件表面起到清洁效果,防止颗粒物或生物的粘附。
21.所述第三导流进口732上配设有进流基件75,所述进流基件75包括,进气支管752,进流本体751,所述进流本体751为柱状,中部开设有与其同轴的第一进流通道754、第二进流通道755和第三进流通道753,其中,所述第一进流通道754设于进流本体751一端,所述第三进流通道753设于进流本体751另一端,所述第一进流通道754与第三导流进口732方向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进流通道755设于第一进流通道754和第三进流通道753之间,所述第三进流通道753进口直径至出口直径向第二进流通道755方向渐缩,所述第一进流通道754进口直径至出口直径向第三导流进口732方向渐扩,所述进气支管752与第一进流通道754连通。所述进气支管752出气方向与第一进流通道754轴线具有夹角,且所述进流本体751两侧对称设置进气支管752。在第三导流进口732设置进流基件75的方式实现养殖污水和气体一同进入第三导流进口732,在进流基件75上分别设置的第一进流通道754、第二进流通道755和第三进流通道753并对各进流通道的流通面积进行限定以实现第三进流通道753进入水体在逐渐流通截面变小的状态在水压上升其通过第二进流通道755后在第一进流通道754内得到释放提升通过第三导流进口732的养殖污水进流流速以及进流扩散面积有利于与送入气体的混合效果提升,同时在进流本体751两侧设置进气支管752实现交错方式进气以便于较为柔和的将气体送入养殖污水中避免直接冲击进水过程中的养殖污水造成养殖污水进水流速降低,同时交错方式进气有利于送入气体带动养殖污水沿第一进流通道754壁面流动提高其出流面积以及利用气流对第一进流通道754壁面存在的养殖污水中粘接在壁面的污物起到冲洗效果,更为重要的是交错进气方式使养殖污水沿第一进流通道754壁面流动形成了离心效果利于养殖污水中的油污与水体分离。
22.所述出流基件71包括与第二导流体73的空腔连通的出流通管711,所述出流通管711上端口连接有能够形成外凸弧面的第一出流滤网715,所述出流通管711外侧连接有至少两个同轴的限流圆板712,所述限流圆板712之间连接有与出流通管711轴线平行的限流支撑板713,所述限流圆板712之间的出流通管711上开设有第一出流通孔714。设有的出流基件71使气液混合后的养殖物污水分别从出流通管711侧方开设的第一出流通孔714和第一出流滤网715分别流出利于水体中气泡的大量形成,其中经过第一出流滤网715的流体中的气泡经滤网切割可形成较小的气泡利于微型颗粒物的吸附,从第一出流通孔714流出的养殖污水配合第一出流滤网715流出的养殖污水实现多方位出水,相较于直接向上出水方
式而言,本发提供多路径出水有利于避免气浮基件11养殖污水水力停留时间过短污物净化效果降低的问题出现。
23.所述排沫管15内插接有排沫辅助套61,所述排沫辅助套61为圆柱状其中部开设与其轴线同轴的通孔,所述排沫辅助套61外侧环绕布设与其轴线平行的内凹槽一,所述排沫辅助套61内侧环绕布设与其轴线平行的内凹槽二,所述内凹槽一与内凹槽二交错布设。在气浮基件11上部形成的泡沫经排沫管15向外排出实现分离养殖污水中的污物,特别是微型颗粒物,在排沫管15内设置排沫辅助套61,利用排沫辅助套61侧面构造对进入排沫管15内的泡沫形成破碎效果获排沫管15内较好的流动效果,避免较多泡沫在排沫管15内移动缓慢造成排沫速度较慢的问题,进入排沫管15内的泡沫在受到排沫辅助套61内外侧结构所形成空间限定,其泡沫破裂几率扩大且泡沫破裂后的冲击可影响其附近泡沫这样利于释放流动空间加快污物的排出。
24.所述排沫辅助套61外侧的内凹槽一内布设有冷凝循环管62,所述冷凝循环管62与冷凝器60连接,所述冷凝器60分别与排沫辅助套61两端的冷凝循环管62连接,通过设置冷凝循环管62的方式进一步加速排沫辅助套61附近泡沫的破裂速度并降低污物的分散,且降低污物在排沫辅助套61和排沫管15上的粘附效果降低,避免残留,更为重要的是利用低温环境有效降低从排沫管15排出污物的气味浓度。
25.所述气浮组件10通过进排气管40与充气泵连接,所述充气泵还通过进排气管40与养殖池100连通,所述充气泵与气浮组件10连接的进排气管40上布设有第一流量计41。通过充气泵40将外界空气送入进排气管40并分别送入到气浮组件10和养殖池100内,保证对养殖污水排沫净化污物以及对养殖池100内增加养殖物所需氧气含量,通过设置第一流量计41的方式来监控充气泵的充其量。
26.所述气浮组件50与养殖池100连接的进排水管50上还通过支管连接生物净化池200,所述支管上设有控制阀,所述生物净化池200养殖藻类,养殖密度为0.75kg-1.2kg/

,养殖密度达到上限时,收获1/3-1/2。所述藻类为:菊花心江蓠花心江蓠和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liu)。菊花心江蓠主要生长季节在夏季和秋季, 细基江蓠繁枝变种的生长季节主要在冬季和春季,二者时间上有互补性,可以组合形成全年不间断的养殖。本发明通过江蓠来对养殖污水净化,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并利用藻类来降低水体中粒径小于60μm的固体颗粒物,对于藻类而言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的方式来提高生物净化池200内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这样有利于养殖池100内生物的生长,而收获的江蓠可作为饲料辅料添加入饲料内或将江蓠给其他养殖物食用,如养殖场内的鸭子或养殖池内的贝类等降低养殖成本,相较于江蓠与养殖物混养的方式,将江蓠与养殖池100内养殖物分开养殖,有利于快速培育江蓠提高其对养殖污水的净化处理效果,且可提高江蓠收获产量将其作为饲料使用降低养殖成本。
27.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如下方案:参见说明书附图12-15,所述分离组件20包括分离箱体21,所述分离箱体21内通过竖直设置的隔离板体29将其箱体内腔分隔为沉淀室22和分离室24,所述分离室24内设轴线竖直设置的分离套筒26,所述分离套筒26底部侧方通过水平设置的分离支撑板25支撑,所述分离支撑板25侧面分别与分离箱体21内壁连接以及与隔离板体29连接,所述分离套筒26内孔底部无分离支撑板25支撑且分离支撑
板25下部与分离室24内底面形成排污室23,所述养殖池100通过进排水管50将养殖污水排入分离室24的分离套筒26内侧,所述分离套筒26侧面环绕布设进出水孔体,所述分离套筒26外侧的进出水孔体侧方设有限流弧形板261,所述限流弧形板261具有弧面结构且将从进出水孔体流出水体由向外直线流动改变为向外侧方流动。设置分离组件20对养殖污水进出初步分离,如将养殖污水中的粪便、养殖物尸体等较大物体分离以便于后续养殖污水的高效处理,提高处理水量,分离获得的大颗粒物及污物可经收集作为肥料使用,实现资源循环化利用,具体的,将养殖污水送入分离箱体21内的分离室24经分离套筒26将大颗粒污染物进行截留,将其截留至排污室23,后期通过抽污管路将排污室23内污物抽取出来,分离获得的水体再进入沉淀室22经过沉淀处理后再送入气浮组件10进行后续处理,其中送入分离室24内的污水直接送入到分离筒体26内侧,含有大颗粒物污染物的水体沿分离筒体26内壁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养殖污水从进出水孔体排出,排出的水体在限流弧形板体261的限制作用下使流体沿分离套筒26外侧面流动,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有限流弧形板261的挡护,有效避免外出环绕分离套筒26流动的水体对从进出水孔体排出水体干扰,解决了出水受影响的问题,同时分离套筒26内侧的养殖污水沿其内壁流动过程中将大颗粒污染物截留在分离套筒26内侧,这样便于大颗粒物污染物直接落入到排污室23内,且即使出现污染颗粒物在进出水孔体出现卡住现象在后续沿分离套筒26流动的流体推动下可解决该问题。
28.可在分离室24内侧设置轴线垂直的转轴,且该转轴与分离套筒26同轴设置,该转轴上部与分离室24通过轴承连接,该转轴底部设于分离套筒26内,且该转轴侧面环绕设置叶板,叶板可由分离套筒26上进排水管50出水口处喷出水体驱动旋转,这样可降低进入分离套筒26内侧养殖污水的冲击力,避免分离套筒26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冲击点位置不变而发生形变。
29.所述沉淀室22内设挡流件80,所述挡流件80包括轴线水平设置的挡流连接杆81,所述挡流连接杆81与隔离板体29连接,所述挡流连接杆81上设有螺旋布设的螺旋桨叶82,所述隔离板体29上部设有水平设置的溢流管体27,所述溢流管体27连通分离室24和沉淀室22,所述溢流管体27管口与挡流件80对应设置,所述溢流管体27上部设有流量监测计,所述分离箱体21上部设有冲洗水泵28,所述冲洗水泵28与流量监测计连接,所述冲洗水泵28通过分别通过进排水管50与沉淀室22和分离室24连通。挡流件80的设置用于限制从分离室24进入沉淀室22内流体的直线流动距离,避免其直接流至排水口方向,挡流件80的螺旋桨叶82可将沉淀室22上部水体引导至下部或延迟水体流动路径,利于水中颗粒物沉降,通过在溢流管体27上设置流量监测计的方式来监测溢流管体27过流的水体流量,在出现流量降低过快的时候,可能存在堵塞问题,启动冲洗水泵28抽取沉淀室22上部较为清洁水体对分离室24内部部件进行冲洗,降低或解决堵塞现象。
30.利用结合细节的特殊实施例已经描述了本发明以便增进对本发明构造原理和操作的理解。并不打算使这里对特殊实施例及其细节的参考限制这里附录的权利要求书的范畴。对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很清楚在用来说明的所选实施例中可以进行各种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宗旨和范畴。特别是,对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一个技术人员来说,将很清楚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式实现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和它们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外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