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铬含镍废水处理的RO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58560发布日期:2020-10-20 11:37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铬含镍废水处理的RO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含重金属废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含铬含镍废水处理的ro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工矿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未经适当处理就直接排放,引起水域以及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以及富含重金属的大气沉降物的输入,在降雨作用下,都使得地下水中重金属含量急剧升高,引起地下水重金属污染;近年来,常出现重金属污染导致居民健康问题,甚至死亡,大部分是由于企业排放中的重金属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土壤,废水中的重金属能被土壤作物吸收,且性质稳定,难降解,又能抑制作物生长发育,造成早衰、减产甚至死亡,并通过根系进入植物体;重金属废水及其化合物能在水生生物体内以及植物体组织内累积富集,通过饮水和食物链的生物积累、生物浓缩、生物放大等作用,最终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设法控制和治理含重金属废水的污染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ro水处理系统也称反渗透水处理系统,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膜分离技术,其原理是原水在高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反渗透膜,水中的溶剂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从而达到分离、提纯、浓缩的目的,由于它于自然界的渗透方向相反,因而称它为反渗透;反渗透水处理系统可以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胶体、有机物和98%以上的溶解性盐类;该方法具有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出水水质稳定等特点。但是现有的ro系统废水比一般在1:2-5,极易让高浓度废水的大量排放,产生环境问题,然而如果再次采用ro系统进行回流,高浓度的废水又会将ro系统的膜组破坏,因此目前出现了一种采用多组的ro系统进行处理的工艺设备。

目前有将重金属废水和ro系统结合处理的装置,如发明为,一种基于ro系统的废水处理装置(申请号:cn201821053495.4),公开了一种基于ro系统的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废水存储装置、一级ro系统、二级ro系统、三级ro系统、搅拌箱、净水存储装置。废水收集箱和控制器,所述废水存储装置处设置有废水箱,废水箱下端连接有三根通水管道,分别为第一废水管道、第二废水管道、第三废水管道,第一废水管道、第二废水管道、第三废水管道均设置有节流挡板,第一废水管道直接连接在一级ro系统的进水端,一级ro系统的废水管道与第二废水管道连接在搅拌箱上,搅拌箱连接在二级ro系统的进水端,二级ro系统的废水管道与第三废水管道连接在搅拌箱上,搅拌箱连接在三级ro系统的进水端;三个ro系统的出水端分别连接净水存储装置的净水箱上;虽然通过搅拌箱部件控制流速,挡流板实现流量控制;但是从流量和流速控制角度来看,利用机械方式控制流量,由于节流挡板之间存在缝隙或者当有废水颗粒附着在节流挡板的转动轴上时候,在缝隙水流冲力下以及摩擦力的阻挡作用下,在精度控制上,存在误差较大的缺点,并且采用的废水存储装置并未设定防倒流或单向渗透的装置,当不同浓度的废水混合后,还未混合充分的废水易直接进入ro系统,损害ro系统的运行,因此,目前急需一种精确控制、单向渗透的含铬含镍废水处理的ro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精确控制、单向渗透的含铬含镍废水处理的ro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含铬含镍废水处理的ro系统,包括废液收集部、多级ro系统、净水收集部;所述的废液收集部包括废水存储箱、第一废水管道、第二废水管道、第三废水管道;所述的废水存储箱底面均匀排列所述的第一废水管道、第二废水管道以及第三废水管道,所述的各个废水管道出水端连接有所述的多级ro系统;所述的第二废水管道与所述的多级ro系统之间设有第一缓流箱,所述的第三废水管道与所述的多级ro系统之间设有第二缓流箱;

所述的多级ro系统包括第一ro系统、第二ro系统以及第三ro系统,所述的第一ro系统进水端连接有所述的第一废水管道出水端,所述的第二ro系统进水端通过所述的第一缓流箱连接有所述的第二废水管道出水端,所述的第三ro系统进水端通过所述的第二缓流箱连接有第三废水管道的出水端;所述的第一ro系统与第二ro系统之间通过所述的第一缓流箱连接,对应的所述的第二ro系统与所述的第三ro系统之间通过所述的第二缓流箱连接;所述的净水收集部包括净水箱、第一净水管道、第二净水管道以及第三净水管道;所述的第一净水管道连接有所述的第一ro系统的净水端;所述的第二净水管道连接有所述的第二ro系统的净水端,所述的第三净水管道连接有所述的第三ro系统的净水端。

优选的,为了进一步实现废水流量的精准控制,所述的第一缓流箱与第二缓流箱均包括弯曲管道、流量控制阀;所述的流量控制阀设置在弯曲管道弧度最大处;所述的弯曲管道为u型管道;所述的流量控制阀还连接有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通过电信号连接有流量传感器,所述的流量传感器埋设在所述的第一ro系统、第二ro系统以及第三ro系统的进水端内;所述的流量控制阀为圆盘阀;通过圆盘阀的流量控制阀与控制器连接的流量传感器之间相互配合,利用流量传感器测定流量值,控制器中单片机处理收集的信息,确定多个ro系统中的废水流量比是否在设定的范围内,进而方便通过调节圆盘阀实现流量控制阀对整个废水流量的控制,进而实现废水流量的精准控制。

优选的,为了进一步完善整个装置的废水处理流程,所述的第三ro系统废水端连接有废水收集箱,通过设定的废水收集箱,使最终的高浓度废水进入到废水收集箱中被处理。

优选的,为了进一步实现废水收集箱内,所述的废水存储箱内还设有多层反渗膜;所述的反渗膜分别设置在第一废水管道与第二废水管道之间、第二废水管道与第三废水管道的之间;通过设置的多层反渗膜,将废水存储箱分割成不同浓度的区域,进而方便高浓度的废水与低浓度的废水之间通过反渗透膜实现混合均匀,进而防止未混合充分的废水直接进入ro系统,实现单向渗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缓流箱,以及设置多级的ro系统,利用缓流箱控制流速和流量,同时通过多级ro系统进行不同浓度的高盐废水的反向渗透,配合缓流箱内的流量控制,使最终收集到的废水在含铬、镍的超高浓度上,进而实现精准控制的目的。

2.通过圆盘阀的流量控制阀与控制器连接的流量传感器之间相互配合,利用流量传感器测定流量值,控制器中单片机处理收集的信息,确定多个ro系统中的废水流量比是否在设定的范围内,进而方便通过调节圆盘阀实现流量控制阀对整个废水流量的控制,进而实现废水流量的精准控制。

3.通过设置的多层反渗膜,将废水存储箱分割成不同浓度的区域,进而方便高浓度的废水与低浓度的废水之间通过反渗透膜实现混合均匀,进而防止未混合充分的废水直接进入ro系统,实现单向渗透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ro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缓流箱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流程示意图;

图中,1-废液收集部,11-废液存储箱,111-反渗膜,12-第一废水管道,13-第二废水管道,14-第三废水管道,15-第一缓流箱,16-第二缓流箱,2-多级ro系统,21-第一ro系统,22-第二ro系统,23-第三ro系统,3-净水收集部,31-净水箱,32-第一净水管道,33-第二净水管道,34-第三净水管道,4-控制器,41-流量传感器,5-废水收集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其中:所述的流量传感器41采用美国omega的fl-700a型的管路流量计;

所述的控制器4采用莱峰科技的lf420-yl型的液体控制rs485系的液体流量控制器;

所述的反渗膜111采用海德能ro反渗透膜,同理所述的ro系统中也采用海德能ro反渗透膜。

如图1所示,一种含铬含镍废水处理的ro系统,包括废液收集部1、多级ro系统2、净水收集部3;所述的废液收集部1包括废水存储箱11、第一废水管道12、第二废水管道13、第三废水管道14;所述的废水存储箱11底面均匀排列所述的第一废水管道12、第二废水管道13以及第三废水管道14,所述的各个废水管道出水端连接有所述的多级ro系统2;所述的第二废水管道13与所述的多级ro系统2之间设有第一缓流箱15,所述的第三废水管道14与所述的多级ro系统2之间设有第二缓流箱16;

所述的多级ro系统2包括第一ro系统21、第二ro系统22以及第三ro系统23,所述的第一ro系统21进水端连接有所述的第一废水管道12出水端,所述的第二ro系统22进水端通过所述的第一缓流箱15连接有所述的第二废水管道13出水端,所述的第三ro系统23进水端通过所述的第二缓流箱16连接有第三废水管道14的出水端;所述的第一ro系统21与第二ro系统22之间通过所述的第一缓流箱15连接,对应的所述的第二ro系统22与所述的第三ro系统23之间通过所述的第二缓流箱16连接;

所述的净水收集部3包括净水箱31、第一净水管道32、第二净水管道33以及第三净水管道34;所述的第一净水管道32连接有所述的第一ro系统21的净水端;所述的第二净水管道33连接有所述的第二ro系统22的净水端,所述的第三净水管道34连接有所述的第三ro系统23的净水端。

为了进一步完善整个装置的废水处理流程,所述的第三ro系统23废水端连接有废水收集箱5,通过设定的废水收集箱5,使最终的高浓度废水进入到废水收集箱中被处理。

为了进一步实现废水收集箱内,所述的废水存储箱11内还设有多层反渗膜111;所述的反渗膜111分别设置在第一废水管道12与第二废水管道13之间、第二废水管道13与第三废水管道14的之间;通过设置的多层反渗膜111,将废水存储箱11分割成不同浓度的区域,进而方便高浓度的废水与低浓度的废水之间通过反渗透膜实现混合均匀,进而防止未混合充分的废水直接进入ro系统,实现单向渗透的目的。

如图2以及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实现废水流量的精准控制,所述的第一缓流箱15与第二缓流箱16均包括弯曲管道151、流量控制阀152;所述的流量控制阀152设置在弯曲管道151弧度最大处;所述的弯曲管道151为u型管道;所述的流量控制阀152还连接有控制器4;所述的控制器4通过电信号连接有流量传感器41,所述的流量传感器41埋设在所述的第一ro系统21、第二ro系统22以及第三ro系统23的进水端内;所述的流量控制阀152为圆盘阀;通过圆盘阀的流量控制阀152与控制器4连接的流量传感器41之间相互配合,利用流量传感器41测定流量值,控制器4中单片机处理收集的信息,确定多个ro系统中的废水流量比是否在设定的范围内,进而方便通过调节圆盘阀实现流量控制阀152对整个废水流量的控制,进而实现废水流量的精准控制。

工作过程或原理:当污水进入ro系统中时,先在废水存储箱11中存储,随后先经过第一废水管道12进入第一ro系统21中进行净化,此时埋设的流量传感器41测定此时第一ro系统21中的第一流量,净化后的净水通过第一净水通道32到达净水箱中存储,随后净化后的废水经过管道到达第一缓流箱15中,同时废水存储箱11内的废水在反渗膜111的阻拦下,不同浓度含铬、镍废水按照浓度高低依次分布,此时第二废水管道13内的废水经过u型的弯曲管道151缓冲下与第一次净水后的废水混合,进入第二ro系统22中,此时埋设在第二ro系统22中的流量传感器41测定的第二流量,此时控制器4内的单片机统计测定的第一流量和第二流量之比,通过控制器4连接的圆盘阀152控制弯曲管道151的弯曲处的流量,使第一流量和第二流量之比在1:2-5的范围内,实现精确控制的目的;此时对应的第三废水管道14内废水进入到第二缓流箱16中,经过同上述的流量控制过程,通过第三净水管道34进入到净水箱31中,而最终净化后的废水进入到废水收集箱5中被处理,进而实现多层次多流程的处理废水,实现了精准控制、单向渗透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