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66186发布日期:2021-03-30 19:59阅读:41来源:国知局
浓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浓缩系统。



背景技术:

例如,以降低使用反渗透(ro)法的海水淡化处理所需要的能量为目的,如下的膜分离方法(卤水浓缩:brineconcentration)得到研究:在半透膜组件的第一室中流通高压的对象液,在第二室中流通低压的对象液,使第一室内的对象液中包含的水经半透膜而过渡到第二室内的对象液中,由此从第一室中排出浓缩的对象液,从第二室中排出稀释的对象液(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8-1110号公报)。

另外,如下浓缩系统也得到研究:将从ro组件排出的浓缩液流至可以在更高压运转的半透膜组件的第一室,通过上述的卤水浓缩(bc),以高于ro法的超高压条件对于浓缩液进一步进行浓缩。

如果供给到ro组件的海水等的原液含有水垢成分(碳酸氢盐等的硬质成分)时,则由ro组件浓缩时,水垢成分被浓缩而在半透膜的表面等作为结垢(碳酸盐等)析出,发生半透膜堵塞等的问题。因此,原液含有水垢成分时,要在ro组件内没有析出水垢的程度下,通过防水垢剂的添加等,对于原液实施水垢成分的析出抑制或减少化处理。

在此,水垢成分的析出抑制或减少化的水平(防水垢剂的添加量等),只要是不会因ro组件内的浓缩而析出水垢的水平即可,不需要从原液中把水垢成分完全除去。因此存在如下情况:从ro组件排出的浓缩液中,若进一步提升浓缩度,则会成为容易发生水垢的这种水平的溶液组成。

因此,在ro组件之后组合卤水浓缩(bc)进一步进行浓缩的浓缩系统中,从ro组件排出的浓缩液通过bc被进一步浓缩时,在用于bc的半透膜组件中有可能发生水垢。另外,在bc时,如果液体的水温和ph值变动,则也有可能析出水垢(硬质成分)。

在用于bc的半透膜组件中,若水垢析出,则存在膜闭塞(堵塞)等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另外,也有被供给到ro组件的海水等的原液中含悬浊质成分(有机物、微生物等)的情况。对于此悬浊质成分,通常,也是在ro组件内不会因悬浊质成分而发生膜闭塞的程度下,对于原液实施悬浊质成分的减少化处理。但是,从ro组件排出的浓缩液进一步通过bc被浓缩时,在用于bc的半透膜组件中,由于悬浊质成分达成高浓度,从而有可能发生与水垢成分同样的问题。

在此,如图2所示,使压力降低而让从半透膜组件1的第一室11排出的对象液(通过bc被浓缩后的浓缩液)流至半透膜组件1的第二室12,并且,从半透膜组件1的第二室12排出的对象液(通过bc被稀释后的稀释液)作为对象液的原液的至少一部分被再利用时,这样的问题将贯穿浓缩系统整体而继续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在对于从反渗透(ro)组件排出的浓缩原液通过卤水浓缩(bc)而进一步进行浓缩的浓缩系统中,使压力降低而让半从透膜组件1的第一室11排出的浓缩液流至半透膜组件1的第二室12中,并且,从半透膜组件1的第二室12排出的稀释液作为对象液的原液的至少一部分被再利用时,抑制用于bc的半透膜组件和ro组件的膜闭塞等。

(1)一种浓缩系统,其具备:

反渗透组件,其从被升压至规定压力的原液中,经反渗透膜分离和回收水,排出作为被浓缩后的所述原液的第一对象液;

半透膜组件,其具有半透膜和由所述半透膜隔开的第一室和第二室,将所述第一对象液以规定压力流至所述第一室,以比所述规定压力低的压力将第二对象液流至所述第二室,由此使所述第一室内的所述第一对象液中包含的水经所述半透膜而过渡到所述第二室内的所述第二对象液中,从所述第一室排出浓缩液,从所述第二室排出稀释液,

从所述第一室排出的浓缩液的至少一部分作为所述第二对象液流至第二室,

所述稀释液作为所述原液的至少一部分被再利用,

所述浓缩系统还具备净化装置,其从所述第一对象液、所述浓缩液、所述第二对象液和所述稀释液中的至少任意一种中除去硬质成分和悬浊质成分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2)根据(1)所述的浓缩系统,其中,所述净化装置至少从所述浓缩液中除去硬质成分和悬浊质成分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3)根据(1)或(2)所述的浓缩系统,其中,所述净化装置从所述第一对象液、所述浓缩液、所述第二对象液和所述稀释液中的至少任意一种中按顺序除去悬浊质成分和硬质成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对于从反渗透(ro)组件排出的浓缩原液通过卤水浓缩(bc)而进一步进行浓缩的浓缩系统中,使压力降低而让从半透膜组件1的第一室11中排出的浓缩液流至半透膜组件1的第二室12,并且,从半透膜组件1的第二室12排出的稀释液作为对象液的原液的至少一部分被再利用时,能够抑制用于bc的半透膜组件和ro组件的膜闭塞等。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局面和优点,将由与附图关联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相关的以下详细的说明加以阐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浓缩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现有的浓缩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还有,在附图中,相同的参照符号,表示同一部分或相当部分。另外,为了附图的明了化和简略化,长度、宽度、厚度、深度等的尺寸关系会适宜变更,并不表示实际的尺寸关系。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的浓缩系统主要具备:反渗透组件2、半透膜组件1、净化装置3。

在反渗透组件2中,从被升压至规定压力的原液中经反渗透膜20分离和回收水,排出作为被浓缩后的原液的第一对象液(浓缩原液)。

在半透膜组件1中,具有半透膜10和由半透膜隔开的第一室11和第二室12,以规定压力使第一对象液流至第一室11,以比规定压力(第一对象液的压力)低的压力使第二对象液流至第二室12,由此使第一室11内的第一对象液中包含的水经半透膜而过渡到第二室12内的第二对象液中,从第一室11排出浓缩液,从第二室12排出稀释液。

从第一室11排出的浓缩液的至少一部分作为第二对象液流至第二室12,并且,从第二室12排出的稀释液作为原液的至少一部分被再利用。

在净化装置3中,从第一对象液、浓缩液、第二对象液和稀释液中的至少任意一种中,除去硬质成分和悬浊质成分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还有,在净化装置3中,所谓“除去”硬质成分和悬浊质成分中的至少任意一种,无需一定完全除去硬质成分和悬浊质成分中的至少任意一种,只要除去硬质成分和悬浊质成分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的至少一部分即可。即,能够降低硬质成分和悬浊质成分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的量即可。

以下,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浓缩系统的详情进行说明。

〔反渗透组件〕

本实施方式的浓缩系统中,在反渗透(ro)组件2的上游侧具备高压泵2a。高压泵2a将原液升压至规定压力供给到ro组件2的第一室21。ro组件2从被升压至规定压力的原液中,经反渗透(ro)膜20将水(渗透水)向第二室22侧分离,由此从第一室21排出作为被浓缩后的原液的浓缩原液,从第二室22排出水。

在本说明书中,“原液”只要是供给到ro组件2的含有水的液体便没有特别限定,溶液和悬浊液的任意一种都可以。作为原液,例如,可列举海水、河水、微咸水、排水等。作为排水,例如,可列举工业排水、生活排水、油田或气田的排水等。

还有,在高压泵2a的上游侧,为了除去原液中所含的悬浊质(微粒子、微生物、水垢成分等),也可以具备未图示的前处理装置。作为前处理装置,例如,可列举:使用了砂滤装置或uf(ultrafiltration:超滤)膜、mf(microfiltration:微孔过滤)膜等的过滤装置;氯、次氯酸钠、凝集剂、防水垢剂等的添加装置;ph值的调节装置等。还有,所谓防水垢剂,就是具有防止或抑制液体中的水垢成分作为水垢析出的这一作用的添加剂。作为防水垢剂,例如,可列举多磷酸系、膦酸系、次膦酸系、多羧酸系等的化合物。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ro组件2(第一室21)的下游侧连接有半透膜组件1。从ro组件2的第一室21排出的浓缩原液,因为具有高的压力,所以借助此压力被送到半透膜组件1侧。即,从ro组件2的第一室21排出的浓缩原液,是供给到半透膜组件1的第一室11的第一对象液。

〔半透膜组件〕

半透膜组件1,具有半透膜10和由半透膜10隔开的第一室11和第二室12。

第一对象液(浓缩原液)在规定压力下流至第一室11,第二对象液在比规定压力低的压力下流至第二室12。由此,第一室11内的第一对象液中包含的水经半透膜10过渡到第二室12内的第二对象液中,从第一室11排出浓缩液(被浓缩后的第一对象液),从第二室12排出稀释液(被稀释后的第二对象液)。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一室排出的浓缩液的至少一部分作为第二对象液而流至第二室。还有,在图1中,从第一室排出的浓缩液的至少一部分经后述的净化装置3,作为第二对象液而流至第二室,但净化装置3的位置不限定于该位置。

图1的情况下,因为流入半透膜组件1的第一室11和第二室12的对象液是相同的液体,所以具有基本上相等的渗透压。因此,无需像ro法那样,为了对抗对象液(高渗透压液)与淡水之间的高渗透压差而使反渗透发生的高压力,而是能够由比较低的加压,实施对象液的膜分离(能够稀释一部分的对象液,浓缩其他的一部分的对象液)。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到半透膜组件1的第二室12的第二对象液中,也可以含有供给到第一室11的第一对象液以外的液体。

这种情况下,在流至第一室11的第一对象液和流至第二室12的第二对象液之间即使浓度不同时,如果其渗透压差(绝对值)比供给到第一室11的第一对象液的压力小,则理论上,也可以实施由bc进行的膜分离。优选流入到第一室11(高压侧)的第一对象液的渗透压与供给到第二室12(低压侧)的第二对象液的渗透压的差为供给到第一室11的第一对象液的规定压力的30%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半透膜组件1的第二室12排出的稀释液,作为原液的至少一部分被再利用。由此,从浓缩系统排出到外部的液体,仅为达到最浓缩状态的从半透膜组件1的第一室11排出的浓缩液,和从ro组件2的第二室22排出的水。这种情况下,浓缩液被进一步实施处理,而不是直接排放到海洋、河流等外部环境中,只有水被排放到外部环境中,因此,就像从半透膜组件1的第二室12排出的稀释液那样,没有将经由原液浓缩的状态的液体排放到外部环境中,能够防止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还有,bc的工序,也可以如图1所示,是使用了1个半透膜组件1的单段工序,但也可以是使用了多个半透膜组件的多段工序。

在半透膜组件1中的作为膜分离处理的卤水浓缩(bc)中,为了经半透膜组件1的半透膜10而使水从第一室11过渡到第二室12,需要使供给到第一室11的第一对象液的压力,大于在半透膜10的两侧流动的第一对象液与第二对象液的渗透压差。因此,为了由单段工序(1个半透膜组件)高度浓缩第一对象液,需要进行与之相应的高压力下的供给,存在用于泵的工作的能量消耗增加等的缺点。因此,使浓缩工序分阶段,以降低bc所需要的压力等为目的,也可以通过使用多个半透膜组件的多段工序实施bc。关于由这样的多段的工序进行的bc,例如,公开在日本特开2018-069198号公报中。

作为半透膜,例如,可列举被称为反渗透(ro)膜、正渗透(fo)膜、纳米过滤(nf)膜的半透膜。还有,作为半透膜而使用反渗透膜、正渗透膜或纳米过滤膜时,供给到第一室11的第一对象液的压力优选为6~10mpa。

通常,ro膜和fo膜的孔径约2nm以下,uf膜的孔径约2~100nm。nf膜在ro膜之中离子和盐类的阻止率比较低,通常,nf膜的孔径约1~2nm。作为半透膜而使用ro膜、fo膜或nf膜时,ro膜、fo膜或nf膜的除盐率优选为90%以上。

作为构成半透膜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纤维素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等。半透膜优选由含有纤维素系树脂和聚砜系树脂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的材料构成。

纤维素系树脂,优选为醋酸纤维素系树脂。醋酸纤维素系树脂对于作为杀菌剂的氯有耐受性,具有能够抑制微生物繁殖的特征。醋酸纤维素系树脂优选醋酸纤维素,从耐久性方面出发,更优选三醋酸纤维素。

聚砜系树脂,优选为聚醚砜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优选为磺化聚醚砜。

作为半透膜10(和上述的反渗透膜20)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平片膜或中空纤维膜。还有,在图1中,作为半透膜10而对于平片膜进行了简略化描述,但特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形状。还有,中空纤维膜(中空纤维型半透膜)与螺旋型半透膜等相比,能够增大每个组件的膜面积,在能够提高浸透效率方面有利。

另外,作为半透膜组件1(和上述的反渗透组件2)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但使用中空纤维膜时,可列举直线配置中空纤维膜而成的组件,和将中空纤维膜缠绕在芯管上的密绕型组件等。使用平片膜时,可列举堆叠平片膜的层叠型组件、和使平片膜为信封状而缠绕在芯管上的螺旋型组件等。

作为具体的中空纤维膜的一例,可列举整体由纤维素系树脂构成的单层结构的膜。但是,这里所说的单层结构,不需要层整体是均匀的膜,例如,如日本特开2012-115835号公报公开那样,优选为在外周表面附近具有致密层,该致密层实质上为规定中空纤维膜的孔径的分离活性层。

作为具体的中空纤维膜的另一例,可列举在支承层(例如,由聚苯醚构成的层)的外周表面具有由聚亚苯基系树脂(例如,磺化聚醚砜)构成的致密层的双层结构的膜。另外,作为其他例,还可列举在支承层(例如,由聚砜或聚醚砜构成的层)的外周表面具有由聚酰胺系树脂构成的致密层的双层结构的膜。

还有,在使用了中空纤维膜的半透膜组件中,通常,中空纤维膜的外侧为第一室。这是由于,即使对于在中空纤维膜的内侧(中空部)流动的流体加压,压力损失也只会变大,加压难以充分起作用。

〔净化装置〕

在净化装置3中,从第一对象液、浓缩液、第二对象液和稀释液中的至少任意一种中,除去硬质成分和悬浊质成分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由此,在对于从ro组件排出的浓缩原液通过bc而进一步进行浓缩的浓缩系统中,使压力降低而让从半透膜组件1的第一室11排出的浓缩液流至半透膜组件1的第二室12,并且,从半透膜组件1的第二室12排出的稀释液作为对象液的原液的至少一部分被再利用时,能够抑制用于bc的半透膜组件和ro组件的膜闭塞等。

硬质成分的除去,例如,由后述的软水化装置实施。

悬浊质成分的除去,例如,由后述的悬浊质除去装置实施。

即,在净化装置3中,例如,包含此软水化装置、悬浊质除去装置等。

在净化装置3中,可以除去硬质成分或悬浊质成分的任意一种,也可以除去硬质成分和悬浊质成分双方。

即,净化装置3可以只含有软水化装置,也可以只含有悬浊质除去装置,也可以含有软水化装置和悬浊质除去装置这两方。

还有,以净化装置3,从浓缩原液中除去硬质成分和悬浊质成分双方时,优选从浓缩原液中按顺序除去悬浊质成分和硬质成分,作为第一对象液排出。即,净化装置3含有软水化装置和悬浊质除去装置这两方时,优选从浓缩原液流动的上游侧起按顺序,依次设置悬浊质除去装置和软水化装置。

这是因为,在硬质成分的除去中,例如使用的是纳米过滤膜等的具有更微细的多孔的膜,因为容易发生膜闭塞,所以先除去悬浊质成分的方法,难以发生硬质成分除去时的膜闭塞等的问题。

净化装置3,如图1所示,优选从半透膜组件1的第一室11所排出的浓缩液中,除去硬质成分和悬浊质成分中的至少任意一种。即,净化装置3,优选设于半透膜组件1的第一室11的下游侧,并且,设于半透膜组件1的第二室12的上游侧。

这种情况下,相比对于其他的第一对象液(浓缩原液)、稀释液等进行净化处理(除去硬质成分和悬浊质成分中的至少任意一种),对于从半透膜组件1排出的浓缩液进行净化处理的方法,净化装置的处理量很少就可以完成。由此,设备所需要的空间很小即可,具有初期投资成本很少就能解决的优点。

净化装置3,因为耐压性不高的情况多,所以从半透膜组件1的第一室11排出的具有高压力的浓缩液,例如,在压力被降压装置4降低的状态下被供给到净化装置3。因此,也可以在从净化装置3向半透膜组件1的第二室12的流路中,设置用于将第一对象液送至半透膜组件1的第二室12的泵1a。

还有,作为降压装置4,例如,可列举分流阀、减压器或能量回收装置等。

作为能量回收装置,例如,可列举:使用涡轮等作为电而回收能量的电气式的能量回收装置,或者,从浓缩液中机械地回收能量的机械式的能量回收装置。

作为机械式的能量回收装置,已知有使用结合在涡轮增压器、或高压泵的驱动轴同轴上的水轮机,以浓缩液的压力能作为动力加以回收的动力传动式的能量回收装置。另外,作为机械式的能量回收装置的另一例,也能够使用压力变换装置(pressureexchanger:px)等对于浓缩液的压力直接回收的压力传递式的能量回收装置。这样的能量回收装置,例如,公开在日本特开2004-81913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123605号公报等之中。

(软水化装置)

软水化装置,是通过从ro组件1所排出的浓缩原液中除去硬质成分(钙离子、镁离子等的多价离子),而得到使硬质成分量降低化的液体的装置。

作为软水化装置,例如,可列举使用了nf(nanofiltration:纳米过滤)膜过滤装置、使用了离子交换树脂的处理装置等。还有,这样的软水化装置,例如,在佐藤长久等,“使用改质ro膜的软水化”,膜(membrane),38(6),304-309,2013等中公开。

还有,在浓缩系统停止运转期间等中,优选实施软水化装置的维护。作为维护,例如,可列举:如果是使用nf膜的过滤装置的情况,则进行化学清洗,如果是使用离子交换树脂的处理装置的情况,则进行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处理等。

(悬浊质除去装置)

悬浊质除去装置,是通过从ro组件1所排出的浓缩原液中除去悬浊质成分(有机物,微生物等的不溶性的物体),而得到使悬浊质成分量被降低化的液体的装置。

作为悬浊质除去装置,例如,可列举使用uf(ultrafiltration:超滤)膜的过滤装置等。

还有,在浓缩系统的停止运转期间等中,优选实施悬浊质除去装置的维护。作为维护,例如,如果是使用uf膜的过滤装置,则可更举反压清洗、化学清洗等。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该认识到,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全部点都是例示而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请求的范围表示,意思是包括与请求的范围等同的意思和范围内的一切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