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生物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34135发布日期:2021-01-26 11:23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生物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生物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农村生活污水不仅是农村水源地的潜在安全隐患,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生活环境,直接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0003]
随着现代农村建设,农村生活产生的污水也在逐年增多,生活污水因污染源多、排放量不均匀、地形复杂,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收集难,安装局限性大,现有的污水处理通常是采用一体化设备,而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氨氮,在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方式中,大多采用生物填料去除,而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中,污水流入装置较为集中,不利于污水与填料充分接触,污水与填料接触面积较小,较为集中,使得污水净化效率低,且填料利用率低,为此,提出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生物净化设备对污水处理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生物净化设备,以解决污水与填料接触面积较小,较为集中,使得污水净化效率低,且填料利用率的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生物净化设备,包括缺氧罐和好氧罐,所述缺氧罐和好氧罐上均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并且缺氧罐的出水管与好氧罐的进水管连通,所述缺氧罐和好氧罐的中部均填充有填料,并且底部均设置有曝气盘;所述缺氧罐内还设置有内循环装置,所述内循环装置包括上升气提导管、布水器和挡板,所述上升气提导管竖直贯穿填料,并在其顶端连接布水器,所述挡板设置在上升气提导管出水口的正上方,并且挡板位于进水管出水口的正下方,还包括与上升气提导管和曝气盘连接的供气装置。
[0007]
本实用新型包括了缺氧罐和好氧罐,缺氧罐中设置有内循环装置,内循环装置包括上升气提导管、布水器和挡板,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缺氧罐,而进水管出水口的下方设置有挡板,污水经挡板流至布水器上,将污水分散开来,使得污水与填料充分接触,加大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污水的净化效率,并且提高填料的利用率;在本实用新型中,上升气提导管竖直贯穿填料,通过供气装置给上升气提导管供气,实现污水从缺氧罐底部经上升气提导管气提回流至上升气提导管顶部的出水口,而挡板同时也设置在上升气提导管出水口的上方,即缺氧罐中进水管的出水方向与上升气提导管的出水方向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并且正相反,挡板同时将污水挡至布水器上,实现污水与填料再次接触,由此对污水多次净化,提高填料的利用率,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进而降低设备的体积,同时,内循环装置也有效防止缺氧罐内因低水量而产生的死水区,提高污水活性。
[0008]
进一步地,所述供气装置对缺氧罐内的曝气盘间歇供气,缺氧罐内处于缺氧状态;所述供气装置对好氧罐内的曝气盘供气充足,好氧罐处于好氧状态。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供气装置为缺氧罐中的曝气盘间歇性供气,保证缺氧罐内处于缺氧状态,实现反硝化脱氮作
用,供气装置为好氧罐中的曝气盘持续供气,保证好氧罐内处于好氧状态,实现硝化作用,去除有机物和氨氮;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缺氧罐和好氧罐内的曝气盘均为4个。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填料为生物悬挂填料。
[0011]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管口位于填料的上方,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管口位于填料的下方。采用上述结构,污水从上至下经过填料,实现污水净化的效果,出水管排出经过填料多次净化后的水。
[0012]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生物净化设备,通过设置挡板,有效将污水挡至布水器上,将污水分散开,使得污水与生物悬挂填料充分接触,加大接触面接,从而提高污水的净化效率,并且提高填料的利用率。
[0014]
2.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生物净化设备,通过上升气提导管提升污水,对污水多次净化,提高生物悬挂填料的利用率,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进而降低设备的体积。
[0015]
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生物净化设备,通过内循环装置有效防止缺氧罐内因低水量而产生的死水区,提高污水活性。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其中: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标记:1-缺氧罐,2-好氧罐,3-进水管,4-出水管,5-填料,6-曝气盘,7-上升气提导管,8-布水器,9-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0]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
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22]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3]
实施例一
[0024]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生物净化设备,包括缺氧罐1和好氧罐2,所述缺氧罐1和好氧罐2上均接有进水管3和出水管4,并且缺氧罐1的出水管4与好氧罐2的进水管3连通,所述缺氧罐1和好氧罐2的中部均填充有填料5,并且底部均设置有曝气盘6;所述缺氧罐1内还设置有内循环装置,所述内循环装置包括上升气提导管7、布水器8和挡板9,所述上升气提导管7竖直贯穿填料5,并在其顶端连接布水器8,所述挡板9设置在上升气提导管7出水口的正上方,并且挡板9位于进水管3出水口的正下方,还包括与上升气提导管7和曝气盘6连接的供气装置。
[0025]
本实用新型包括了缺氧罐1和好氧罐2,缺氧罐1中设置有内循环装置,内循环装置包括上升气提导管7、布水器8和挡板9,污水通过进水管3进入缺氧罐1,而进水管3出水口的下方设置有挡板9,污水经挡板9流至布水器8上,将污水分散开来,使得污水与填料5充分接触,加大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污水的净化效率,并且提高填料5的利用率;在本实用新型中,上升气提导管7竖直贯穿填料5,通过供气装置给上升气提导管7供气,实现污水从缺氧罐1底部经上升气提导管7气提回流至上升气提导管7顶部的出水口,而挡板9同时也设置在上升气提导管7出水口的正上方,即缺氧罐1中进水管3的出水方向与上升气提导管7的出水方向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并且正相反,挡板9同时将污水挡至布水器8上,实现污水与填料5再次接触,由此对污水多次净化,提高填料5的利用率,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进而降低设备的体积,同时,内循环装置也有效防止缺氧罐1内因低水量而产生的死水区,提高污水活性。
[0026]
实施例二
[0027]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供气装置对缺氧罐1内的曝气盘6间歇供气,缺氧罐1内处于缺氧状态;所述供气装置对好氧罐2内的曝气盘6供气充足,好氧罐2处于好氧状态。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供气装置为缺氧罐1中的曝气盘6间歇性供气,保证缺氧罐1内处于缺氧状态,实现反硝化脱氮作用,供气装置为好氧罐2中的曝气盘6持续供气,保证好氧罐2内处于好氧状态,实现硝化作用,去除有机物和氨氮。
[0028]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缺氧罐1和好氧罐2内的曝气盘6均为4个。
[0029]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在缺氧罐中,其容积负荷为2-3kgbod5/(m3
·
d),水温8-30摄氏度均可适用,适用于农村污水的及时排出后进行净化,cod去除率可达50%。在好氧罐中,实现了硝化作用,硝化菌生物质比增长速率为0.44-0.75gvss/gvss
·
d,成膜重量130kg/m3,使用寿命长达15年。
[0030]
实施例三
[0031]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填料5为生物悬挂填料。填料可为聚乙烯、聚氨酯等,在本实施例中填料为聚乙烯。
[0032]
实施例四
[003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进水管3的出水端管口位于填料5的上方,所述出水管4的进水端管口位于填料5的下方。采
用上述结构,污水从上至下经过填料5,实现污水净化的效果,出水管4排出经过填料5多次净化后的水。
[003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