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层土壤修复喷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48820发布日期:2020-12-01 14:00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层土壤修复喷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深层土壤修复喷灌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是人类生存的自热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业与工商业的迅猛发展,重金属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土壤环境的安全,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环境和健康风险,一是阻碍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2014年颁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污染土壤需经过修复治理才能再次利用,但是由于我国土壤修复起步较晚,相关技术不成熟,尤其缺乏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土壤修复设备。

目前,现有技术中针对深层土壤修复通常采用漫灌渗透的方式,使土壤修复液浸透至土壤。然而,采用漫灌渗透的方式进行土壤修复时,土壤修复液不能够均匀分布至土壤的各个层面,使得土壤修复液的利用率较低,极易导致对土壤的修复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层土壤修复喷灌装置,能够根据修复要求,在土壤修复井的圆周壁面开放不同高度的修复孔,然后利用加压泵及外部套管,将修复液均匀地喷淋至土壤的各个层面,从而提高土壤修复的效果;同时,该装置安装拆卸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深层土壤修复喷灌装置,包括安装于土壤修复井内的圆柱形本体,所述圆柱形本体包括中空状的圆柱形内壁和中空状的圆柱形外壁,所述圆柱形内壁和圆柱形外壁之间呈中空状;所述圆柱形本体顶端设有承压平台;所述圆柱形内壁和圆柱形外壁之间设有环绕圆柱形内壁的多个定向管路,所述定向管路顶端位于圆柱形本体外;所述定向管路底端设有端部抵靠圆柱形外壁的管路弯头;所述定向管路内安装有土壤气钻,所述土壤气钻包括外部套管、位于外壁套管内的气管和与气管端部连接的气钻钻头,所述气管顶端延伸出定向管路外;所述气管顶端设有加压固定平台,所述加压固定平台底端设有与气管连接的气管接口,所述加压固定平台顶端设有加压泵接口;所述加压泵接口连接有加压泵管;所述加压泵管连接有加压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该装置进行土壤修复的过程中,将该装置安装于土壤修复井中;首先,将圆柱形本体的圆柱形外壁安装于土壤修复井中,使得圆柱形外壁与土壤修复井的壁面贴合;根据修复要求,在圆柱形外壁一周,开放不同高度的修复孔,并根据确认的修复孔的位置,安装定向管路、土壤气钻和圆柱形内壁;然后将气管连入加压泵,利用加压泵产生的高压空气带动气钻钻头向土壤内推动,同时铺设外部套管;利用外部套管向土壤中喷淋修复液,根据修复液喷淋的面积要求,当到达喷淋半径后(根据外部套管的长度确认),停止气钻钻头的推进工作,回收气钻钻头及气管,只留外部套管于土壤内;通过圆柱形外壁和圆柱形内壁,便于将定向管路安装固定于圆柱形外壁于圆柱形内壁之间的空腔中;通过定向管路,便于外部套管、气管和与气管端部连接的气钻钻头的安装;通过气钻钻头,便于开放修复孔;通过气管,便于连接加压泵产生高压推动气钻钻头进行钻孔;通过加压泵及加压泵管,便于提供高压空气带动气钻钻头推动;同时,通过加压泵,便于将修复液打至土壤中,进行修复液喷淋工作;通过该装置,能够根据修复要求,在土壤修复井的圆周壁面开放不同高度的修复孔,然后利用加压泵及外部套管,将修复液均匀地喷淋至土壤的各个层面,从而提高土壤修复的效果;同时,该装置安装拆卸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压平台顶端设有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件,便于承压平台与土壤修复井顶端的固定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柱形内壁和圆柱形外壁之间设有靠近圆柱形本体顶端的管路固定机构,所述管路固定机构与圆柱形外壁、定向管路和圆柱形内壁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管路固定机构,便于定向管路的稳定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路固定机构为圆环状,所述管路固定机构的内环设有多个凸齿,所述凸齿与凸齿之间设有容纳定向管路的固定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向管路卡接于固定凹槽内,便于稳定固定定向管路的同时,还使后续拆卸定向管路便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圆柱形内壁和圆柱形外壁底端设有底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底板,便于圆柱形外壁和圆柱形内壁底端的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压平台顶面设有管路固定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管路固定装置,便于对气管进行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圆柱形外壁和圆柱形内壁,便于将定向管路安装固定于圆柱形外壁于圆柱形内壁之间的空腔中;通过定向管路,便于外部套管、气管和与气管端部连接的气钻钻头的安装;通过气钻钻头,便于开放修复孔;通过气管,便于连接加压泵产生高压推动气钻钻头进行钻孔;通过加压泵及加压泵管,便于提供高压空气带动气钻钻头推动;同时,通过加压泵,便于将修复液打至土壤中,进行修复液喷淋工作;通过该装置,能够根据修复要求,在土壤修复井的圆周壁面开放不同高度的修复孔,然后利用加压泵及外部套管,将修复液均匀地喷淋至土壤的各个层面,从而提高土壤修复的效果;同时,该装置安装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圆柱形本体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沿a-a线剖开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沿b-b线剖开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沿c-c线剖开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路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圆柱形内壁;2、圆柱形外壁;3、承压平台;4、定向管路;5、管路弯头;6、外部套管;7、气管;8、气钻钻头;9、加压固定平台;10、气管接口;11、加压泵接口;12、加压泵管;13、加压泵;14、固定件;15、管路固定机构;16、凸齿;17、固定凹槽;18、底板;19、管路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深层土壤修复喷灌装置,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包括安装于土壤修复井内的圆柱形本体,圆柱形本体包括中空状的圆柱形内壁1和中空状的圆柱形外壁2,圆柱形内壁1和圆柱形外壁2之间呈中空状。圆柱形本体顶端固定连接有承压平台3。圆柱形内壁1和圆柱形外壁2之间安装有环绕圆柱形内壁1的多个定向管路4,定向管路4顶端位于圆柱形本体外。定向管路4的底端为端部抵靠圆柱形外壁2的管路弯头5。定向管路4内安装有土壤气钻,土壤气钻包括外部套管6、位于外壁套管内的气管7和与气管7端部连接的气钻钻头8,气管7顶端延伸出定向管路4外。气管7顶端连接有加压固定平台9,加压固定平台9底端安装有与气管7连接的气管接口10,加压固定平台9顶端安装有加压泵13接口11。加压泵13接口11连接有加压泵管12。加压泵管12连接有加压泵13。

在本实施例中,在修复工作完成后,除外部套管6和圆柱形外壁2需留置在土壤修复井内,该装置的其余部分结构均可拆卸回收,以便于多次安装使用。该装置的拆卸过程为:首先直接将圆柱形内壁1从修复井内拆卸取出,然后再将多个定向管路4从修复井内拆卸取出,以便以下次再次使用。在使用该装置进行土壤修复的过程中,将该装置安装于土壤修复井中。首先,将圆柱形本体的圆柱形外壁2安装于土壤修复井中,使得圆柱形外壁2与土壤修复井的壁面贴合。根据修复要求,在圆柱形外壁2一周,开放不同高度的修复孔(参见图2、图3和图4不同高度的修复孔的剖面示意图,a、b、c分别代表的不同高度),并根据确认的修复孔的位置,安装定向管路4、土壤气钻和圆柱形内壁1。然后将气管7连入加压泵13,利用加压泵13产生的高压空气带动气钻钻头8向土壤内推动,同时铺设外部套管6。利用外部套管6向土壤中喷淋修复液,根据修复液喷淋的面积要求,当到达喷淋半径后(根据外部套管6的长度确认),停止气钻钻头8的推进工作,回收气钻钻头8及气管7,只留外部套管6于土壤内。通过圆柱形外壁2和圆柱形内壁1,便于将定向管路4安装固定于圆柱形外壁2于圆柱形内壁1之间的空腔中。通过定向管路4,便于外部套管6、气管7和与气管7端部连接的气钻钻头8的安装。通过气钻钻头8,便于开放修复孔。通过气管7,便于连接加压泵13产生高压推动气钻钻头8进行钻孔。通过加压泵13及加压泵管12,便于提供高压空气带动气钻钻头8推动。同时,通过加压泵13,便于将修复液打至土壤中,进行修复液喷淋工作。通过该装置,能够根据修复要求,在土壤修复井的圆周壁面开放不同高度的修复孔,然后利用加压泵13及外部套管6,将修复液均匀地喷淋至土壤的各个层面,从而提高土壤修复的效果。同时,该装置安装拆卸方便。

承压平台3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件14。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件14,便于承压平台3与土壤修复井顶端的固定操作。

圆柱形内壁1和圆柱形外壁2之间安装有靠近圆柱形本体顶端的管路固定机构15,管路固定机构15与圆柱形外壁2、定向管路4和圆柱形内壁1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管路固定机构15,便于定向管路4的稳定固定。

管路固定机构15为圆环状,管路固定机构15的内环加工有多个凸齿16,凸齿16与凸齿16之间加工有容纳定向管路4的固定凹槽17。

在本实施例中,定向管路4卡接于固定凹槽17内,便于稳定固定定向管路4的同时,还使后续拆卸定向管路4便捷。

所圆柱形内壁1和圆柱形外壁2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18。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底板18,便于圆柱形外壁2和圆柱形内壁1底端的连接固定。

承压平台3顶面固定连接有管路固定装置19。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管路固定装置19,便于对气管7进行固定。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装置进行土壤修复时,将该装置安装于土壤修复井中。首先,将圆柱形本体的圆柱形外壁2安装于土壤修复井中,使得圆柱形外壁2与土壤修复井的壁面贴合。根据修复要求,在圆柱形外壁2一周,开放不同高度的修复孔,并确认的修复孔的位置。然后,安装定向管路4、管路固定机构15、土壤气钻和圆柱形内壁1,并将气管7与加压泵13连接,利用加压泵13产生的高压空气带动气钻钻头8向土壤内推动,同时铺设外部套管6。利用外部套管6,向土壤中喷淋修复液,根据修复液喷淋的面积要求,当到达喷淋半径后(根据外部套管6的长度确认),停止气钻,回收气钻及气管7,只留外部套管6于土壤内。通过圆柱形外壁2和圆柱形内壁1,便于将定向管路4安装固定于圆柱形外壁2于圆柱形内壁1之间的空腔中。通过定向管路4,便于外部套管6、气管7和与气管7端部连接的气钻钻头8的安装。通过气钻钻头8,便于开放修复孔。通过气管7,便于连接加压泵13产生高压推动气钻钻头8进行钻孔。通过加压泵13及加压泵管12,便于提供高压空气带动气钻钻头8推动。同时,通过加压泵13,便于将修复液打至土壤中,进行修复液喷淋工作。通过该装置,能够根据修复要求,在土壤修复井的圆周壁面开放不同高度的修复孔,然后利用加压泵13及外部套管6,将修复液均匀地喷淋至土壤的各个层面,从而提高土壤修复的效果。同时,该装置安装拆卸方便。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