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流式紫外LED杀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33053发布日期:2020-11-25 14:38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流式紫外LED杀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过流式紫外led杀菌装置。



背景技术:

过流式紫外led杀菌装置通常使用不锈钢外壳,进出水口直接集成,且在内部配置有用以杀菌的紫外led灯,紫外led灯所产生的紫外线辐射可以有效的破坏微生物体内的dna及rna结构,使细菌微生物无法正常增殖,且无有害的副作用产生。

公告号为cn201820086985.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过流式紫外led杀菌装置,其包括有顶盖、透明内杯体、外筒体、led杀菌灯和电路板;所述顶盖固定有或形成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顶盖和所述外筒体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透明内杯体形成有容纳水的盛水槽;水从所述进水管进入所述盛水槽内从所述出水管排出;所述透明内杯体的顶部形成所述盛水槽的槽口;所述进水管深入所述盛水槽内的深度大于所述出水管深入至所述盛水槽内的深度;所述进水管深入至所述盛水槽内的一端的管口的位置对应所述led杀菌灯;所述出水管靠近所述透明内杯体的一端的管口的位置偏离所述led杀菌灯;所述外筒体成筒状,包括:侧墙体和底板;所述侧墙体套装在所述透明内杯体的外侧;所述透明内杯体的底部与所述外筒体的底板接触;所述led杀菌灯固定至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固定至所述底板。

上述专利中led杀菌灯的放置位置通过阅读文字,并结合说明说附图可知,是放置于盛水槽的底端,这样当水介质流经盛水槽的底端时,通过led杀菌灯便可对水介质进行杀菌。

但是,依旧存在着以下缺陷:led杀菌灯所产生的uvc紫外线在水中的穿透距离较短,对流经盛水槽底端之后(比如盛水槽的顶端)的水介质的杀菌效果不明显,稳定性差,导致杀菌不彻底的情况发生。故本实用新型对上述专利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提高杀菌效果,让水介质更加洁净、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流式紫外led杀菌装置,能有效提高杀菌的效果及稳定性,让水介质更加洁净、卫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过流式紫外led杀菌装置,包括外筒体、项盖、透光内桶体和led杀菌灯;所述的外筒体呈中空结构以供透光内桶体放置,所述的透光内桶体开设有用于容纳水介质的储水腔,所述的顶盖盖设于透光内桶体的上端并密封储水腔,所述的顶盖固有或形成有与储水腔相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的外筒体的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段行程孔,在该行程孔固定安装有灯板,所述的led杀菌灯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均固定设置在灯板的同一面,所述的灯板固定安装在行程孔后,该灯板上设置有led杀菌灯的一面会朝向透光内桶体,且所述的led杀菌灯所发射的紫外线会通过行程孔照射至透光内桶体的储水腔中。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行程孔为连续的贯通孔,且该行程孔的上、下端分别延伸至外筒体的上、下端。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外筒体于行程孔的两侧均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定位面,所述的灯板可嵌入至定位面并与定位面相贴。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灯板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向上延伸的上端插块、下端固定设置向上延伸的下端插块,所述的顶盖的下端开设有供上端插块插入的上端插槽,所述的外筒体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底盖,所述的底盖开设有供下端插块插入的下端插槽;且当所述的灯板嵌入至定位面后,灯板的上端插块的位置会对准顶盖的上端插槽、下端插块的位置会对准底盖的下端插槽。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外筒体和透光内桶体之间设置有可反射led杀菌灯所发射的紫外线的中间套筒,该中间套筒具有与行程孔位置相匹配的第二行程孔。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顶盖的下端对应透光内桶体的上端面设置有环槽,且在该环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圈可压于透光内桶体的上端面从而密封储水腔。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项盖的下端对应出水管的位置开设有与其相通的固定口,在所述的固定口处设置有朝向透光内桶体底端延伸的透光引导管,所述的透光引导管朝向固定口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可嵌入并限位在固定口的硅胶套。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外筒体和底盖均由导热材质制成。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透光内桶体的上端面与密封圈之间设置有不锈钢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外筒体的侧壁上开设行程孔,且在该行程孔位置固定设置灯板,来让led杀菌灯可于侧壁方向来对储水腔内的水介质进行杀菌,从而优化紫外线短距离的杀菌效果,避免紫外线难以照射到的盲区出现;同时,侧壁可用于设置灯板的面积较大,能合理的增加在灯板上的led杀菌灯数量,达到增强杀菌效果、并保持杀菌稳定性的目的。

2、在本实用新型中行程孔为连续的贯通孔,相较于多个单独的开孔设计,具有方便外筒体的开模设计,同时可减少外筒体的材料使用量来降低生产成本。

3、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灯板的固定方式创新设计,无需多方位的螺栓来进行固定;首先,将灯板嵌入并贴于定位面来防止灯板左右方向晃动;接着,将灯板的下端插块插入至底盖的下端插槽内,然后将顶盖盖于透光内桶体的上端,灯板的上端插块插入至顶盖的上端插槽内,由此来防止灯板上下方向晃动;从而来实现对灯板的固定,具有安装及拆卸均十分简单的优点。

4、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中间套筒,利用该中间套筒来反射led杀菌灯所发射的紫外线,提高紫外线的利用率,以起到更好的杀菌效果。

5、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透光引导管,可引导水介质到达透光内桶体的底部,使水介质被紫外线充分照射,杀菌效果更佳;同时在透光引导管套设硅胶套,以将透光引导管固定在固定口。

6、led杀菌灯由于本身的功率会产生热能,且处于长期的工况下,是极易发生过热损坏现象的,因此对于led杀菌灯的散热是非常有必要的。故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外筒体和底盖均采用导热材质,由此通过与灯板的直接接触来起到散热作用;同时,利用定位面与灯板的相贴,进一步的增加了灯板与外筒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对灯板充分散热,防止灯板温度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外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顶盖装配有透光引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筒体;11、行程孔;12、定位面;2、顶盖;21、进水管;22、出水管;23、上端插槽;24、环槽;25、固定口;3、透光内桶体;31、储水腔;4、灯板;40、led杀菌灯;41、上端插块;42、下端插块;5、底盖;51、下端插槽;6、中间套筒;61、第二行程孔;71、透光引导管;72、硅胶套;81、密封圈;82、不锈钢垫片;83、硅胶垫片;9、导线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至图6,一种过流式紫外led杀菌装置,包括外筒体1、顶盖2、透光内桶体3和led杀菌灯40,外筒体1呈中空结构以供透光内桶体3放置,透光内桶体3开设有用于容纳水介质的储水腔31,顶盖2盖设于透光内桶体3的上端并密封储水腔31,顶盖2固有或形成有与储水腔31相通的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

外筒体1的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段行程孔11,在该行程孔11固定安装有灯板4,led杀菌灯4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均固定设置在灯板4的同一面,灯板4固定安装在行程孔11后,该灯板4上设置有led杀菌灯40的一面会朝向透光内桶体3,且led杀菌灯40所发射的紫外线会通过行程孔11照射至透光内桶体3的储水腔31中。在本实施例中,led杀菌灯40具有8个,且规则的纵向焊接在灯板4上,灯板4采用pcb电路板。

具体的,行程孔11为连续的贯通孔,且该行程孔11的上、下端分别延伸至外筒体1的上、下端。

具体的,外筒体1于行程孔11的两侧均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定位面12,所述的灯板4可嵌入至定位面12并与定位面12相贴。

具体的,灯板4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向上延伸的上端插块41、下端固定设置向上延伸的下端插块42,顶盖2的下端开设有供上端插块41插入的上端插槽23,外筒体1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底盖5,底盖5开设有供下端插块42插入的下端插槽51;且当灯板4嵌入至定位面12后,灯板4的上端插块41的位置会对准项盖2的上端插槽23、下端插块42的位置会对准底盖5的下端插槽51。

具体的,外筒体1和透光内桶体3之间设置有可反射led杀菌灯40所发射的紫外线的中间套筒6,该中间套筒6具有与行程孔11位置相匹配的第二行程孔61。

具体的,顶盖2的下端对应透光内桶体3的上端面设置有环槽24,且在该环槽24内设置有密封圈81,密封圈81可压于透光内桶体3的上端面从而密封储水腔31。

具体的,顶盖2的下端对应出水管22的位置开设有与其相通的固定口25,在固定口25处设置有朝向透光内桶体3底端延伸的透光引导管71,透光引导管71朝向固定口25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可嵌入并限位在固定口25的硅胶套72。

外筒体1和底盖5均由导热材质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外筒体1和底盖5均采用铝制品;透光内桶体3、透光引导管71均采用玻璃材质,从而供紫外线穿过;密封圈81作为市售零件,可直接购买;顶盖2和底盖5均通过螺栓与外筒体1相固定。

且进一步的,透光内桶体3的上端面与密封圈81之间设置有不锈钢垫片82,该不锈钢垫片82可阻挡紫外线直接照射密封圈81导致密封圈81分解产生的颗粒物进入水中;外筒体1与底盖5之间设置有硅胶垫片83,以起到缓冲作用,防止水介质流过时,冲击透光内桶体3导致透光内桶体3与底盖5直接碰撞。

灯板4上开设有贯通其两个面的导线穿孔9,设置导线穿孔9供导线穿过,便于用户的引线。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