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流湿地与生态岛复合型水质提升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06942发布日期:2020-12-08 13:38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潜流湿地与生态岛复合型水质提升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潜流湿地与生态岛复合型水质提升堰。



背景技术:

潜流湿地是较多采用的人工湿地类型。潜流湿地是以亲水植物为表面绿化物,以砂石土壤为填料,让水自然渗透过滤的人造景观。它以无表面水、占地面积小,使用率高维护方便为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潜流湿地系统中,污水在湿地床的内部流动,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截流等的作用,以提高其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水流在地表以下流动,具有保温性能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小、卫生条件较好的特点。这种工艺利用了植物根系的输氧作用,对有机物和重金属等去除效果好,但控制相对复杂,脱氮除磷效果欠佳。

现有技术当中的潜流湿地多数未设置有控制闸门,且内部水流在地表以下流动时方向不一,无法做到对水集中的使用,水质提升效果较差,实用性不高,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潜流湿地与生态岛复合型水质提升堰。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

本技术:
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现有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潜流湿地与态生岛复合型水质提升堰,能够实现对现有的潜流湿进行改进,设置了控制闸门,加设了水流管道,使得水流在地表以下流动方向统一,可将水集中到下游生态岛使用,下游生态岛可形成水质较好的生态圈,提高了实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潜流湿地与生态岛复合型水质提升堰,其包括上游、闸门、潜流湿地、管道和下游生态岛,所述上游前侧壁固定安装有所述闸门,所述闸门前侧壁固定安装有所述潜流湿地,所述潜流湿地内部插接所述管道,所述潜流湿地前侧壁固定安装有所述下游生态岛。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潜流湿地与生态岛复合型水质提升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游水平高度高于所述下游生态岛。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潜流湿地与生态岛复合型水质提升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潜流湿地内部有土壤,所述潜流湿地上种植各类绿植,所述绿植根部均深埋潜流湿地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潜流湿地与生态岛复合型水质提升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潜流湿地内部等距离的固定安装多个固定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潜流湿地与生态岛复合型水质提升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管道四周有碎石包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江河水与雨水等由上游聚集后,通过自身沉淀后,再打开闸门,水由潜流湿地内部的管道过滤后流入下游生态岛内部,管道四周有碎石包裹,提高水的净化效果,潜流湿地上种植各类绿植与和内部等距离的安装有多个固定板,可防止了土壤的流逝。能够实现对现有的潜流湿进行改进,设置了控制闸门,加设了水流管道,使得水流在地表以下流动方向统一,可将水集中到下游生态岛使用,下游生态岛可形成水质较好的生态圈,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面剖面示意图;

图中:上游100、闸门200、潜流湿地300、管道400、下游生态岛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潜流湿地与生态岛复合型水质提升堰,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实现对现有的潜流湿进行改进,设置了控制闸门,加设了水流管道,使得水流在地表以下流动方向统一,可将水集中到下游生态岛使用,下游生态岛可形成水质较好的生态圈,提高了实用性。

请参阅图1与图2,包括上游100、闸门200、潜流湿地300、管道400、下游生态岛500;

请再次参阅图1与图2,包括上游100、闸门200、潜流湿地300、管道400和下游生态岛500,具体的,所述上游100前侧壁固定安装有所述闸门200,所述闸门200前侧壁固定安装有所述潜流湿地300,所述潜流湿地300内部有土壤,所述潜流湿地300上种植各类绿植,所述绿植根部均深埋潜流湿地300内部,所述潜流湿地300内部等距离的固定安装多个固定板,所述潜流湿地300内部插接所述管道400,所述管道400四周有碎石包裹,所述潜流湿地300前侧壁固定安装有所述下游生态岛500,所述上游100水平高度高于所述下游生态岛500。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当需要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江河水与雨水等由上游100聚集后,通过自身沉淀后,再打开闸门200,水由潜流湿地300内部的管道400过滤后流入下游生态岛500内部,管道400四周有碎石包裹,提高水的净化效果,潜流湿地300上种植各类绿植与和内部等距离的安装有多个固定板,可防止了土壤的流逝。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潜流湿地与生态岛复合型水质提升堰,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游(100)、闸门(200)、潜流湿地(300)、管道(400)和下游生态岛(500),所述上游(100)前侧壁固定安装有所述闸门(200),所述闸门(200)前侧壁固定安装有所述潜流湿地(300),所述潜流湿地(300)内部插接所述管道(400),所述潜流湿地(300)前侧壁固定安装有所述下游生态岛(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流湿地与生态岛复合型水质提升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100)水平高度高于所述下游生态岛(5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流湿地与生态岛复合型水质提升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流湿地(300)内部有土壤,所述潜流湿地(300)上种植各类绿植,所述绿植根部均深埋潜流湿地(300)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流湿地与生态岛复合型水质提升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流湿地(300)内部等距离的固定安装多个固定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流湿地与生态岛复合型水质提升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400)四周有碎石包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湿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潜流湿地与生态岛复合型水质提升堰,其包括上游、闸门、潜流湿地、管道和下游生态岛,所述上游前侧壁固定安装有所述闸门,所述闸门前侧壁固定安装有所述潜流湿地,所述潜流湿地内部插接所述管道,所述潜流湿地前侧壁固定安装有所述下游生态岛。该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现有的潜流湿进行改进,设置了控制闸门,加设了水流管道,使得水流在地表以下流动方向统一,可将水集中到下游生态岛使用,下游生态岛可形成水质较好的生态圈,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图;饶成杰;魏玲珑;张玉佳;梁玉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05.08
技术公布日:2020.12.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