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合机的薄膜前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59252发布日期:2021-02-18 20:55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贴合机的薄膜前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薄膜贴合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贴合机的薄膜前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需要用到各种薄膜,薄膜贴合机是一种通过热压工艺将薄膜贴合在一起的自动化设备,它替代了人工贴合,不仅效率高,且不易产生气泡,尤其对于一些包装、装饰类塑料薄膜的生产加工,可以使成品率大大提高,并且大幅度降低人工及材料成本,从而使得产品的利润得到提高。
[0003]
现有技术中,贴合的薄膜表面由于沾有灰尘会影响贴合效果;而且薄膜进入贴合后得不到充分的拉伸,使得贴合后的薄膜表面存在褶皱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贴合机的薄膜前处理装置,可对薄膜表面提前进行去尘处理,对薄膜进行充分拉伸和防止出现褶皱的现象,尤其适合用在生产高遮盖性黑白车贴膜中。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贴合机的薄膜前处理装置,包括横支撑板,在横支撑板的左端下表面前、后设有前支撑杆、后支撑杆,所述的横支撑板的下方沿着薄膜传送方向依次设有去尘机构、吸尘机构、拉伸机构,所述的去尘机构包括去尘气缸、去尘上辊、去尘下辊,所述的去尘气缸设在横支撑板的下表面上,所述的去尘气缸的活塞杆与上板上表面相连,所述的上板的表面前、后侧对称设有第一前板、第一后板,去尘上辊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前轴、第一后轴设在第一前板、第一后板之间,且连接处均设有第一轴承,在去尘上辊的下方设有去尘下辊,在去尘上辊、去尘下辊的外表面均设有软毛刷;
[0006]
所述的吸尘机构包括上吸尘风机、下吸尘风机,所述的上吸尘风机的吸风口、下吸尘风机的吸风口对应设置,所述的上吸尘风机的出风口通过上连接管与吸尘箱的第一进口相连,所述的下吸尘风机的出风口通过下连接管与吸尘箱的第二进口相连;
[0007]
所述的拉伸机构包括沿着薄膜传送方向依次设有的第一引导辊、拉伸件、第二引导辊和第三引导辊,所述的第一引导辊、第二引导辊和第三引导辊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且结构相同,所述的第一引导辊通过第三前轴、第三后轴设在第三前板、第三后板之间,且连接处均设有第三轴承;
[0008]
所述的拉伸件包括移动气缸、拉伸辊,所述的移动气缸设在横支撑板的下表面上,所述的移动气缸的活塞杆与移动板的上表面相连,所述的移动板的下表面前、后侧分别设有第四前板、第四后板,所述的拉伸辊的两端分别通过第四前轴、第四后轴设在第四前板、第四后板之间,且连接处均设有第四轴承。
[0009]
进一步,所述的前支撑杆、后支撑杆右侧设有底板,所述的去尘下辊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前轴、第二后轴设在第二前板、第二后板之间,且连接处均设有第二轴承,第二前板、
第二后板前后设在底板上表面上。
[0010]
进一步,所述的上连接管穿过横支撑板上的穿孔,且置于横支撑板的外侧。
[0011]
进一步,所述的吸尘箱设在工作台上,所述的前支撑杆、后支撑杆也设在工作台上。
[0012]
进一步,所述的下连接管穿过底板上的穿孔,且设在底板的外侧。
[0013]
进一步,所述的上吸尘风机的上方、下吸尘风机的下方分别通过通过上支撑架、下支撑架设在横支撑板、底板上。
[0014]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去尘机构、吸尘机构,可以对薄膜表面的灰尘得到充分的去除;设置的拉伸机构,在拉伸辊的作用下,使得进入到贴合机构处的薄膜充分拉伸,减少出现褶皱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中:
[0017]
1、横支撑板
ꢀꢀꢀꢀꢀꢀꢀꢀꢀꢀꢀ
2、前支撑杆
ꢀꢀꢀꢀꢀꢀꢀꢀ
3、去尘气缸
[0018]
4、去尘上辊
ꢀꢀꢀꢀꢀꢀꢀꢀꢀꢀꢀ
5、去尘下辊
ꢀꢀꢀꢀꢀꢀꢀꢀ
6、上板
[0019]
7、第一前板
ꢀꢀꢀꢀꢀꢀꢀꢀꢀꢀꢀ
8、上吸尘风机
ꢀꢀꢀꢀꢀꢀ
9、下吸尘风机
[0020]
10、第一引导辊
ꢀꢀꢀꢀꢀꢀꢀꢀ
11、第二引导辊
ꢀꢀꢀꢀꢀ
12、第三引导辊
[0021]
13、第三前板
ꢀꢀꢀꢀꢀꢀꢀꢀꢀꢀ
14、移动气缸
ꢀꢀꢀꢀꢀꢀꢀ
15、拉伸辊
[0022]
16、移动板
ꢀꢀꢀꢀꢀꢀꢀꢀꢀꢀꢀꢀ
17、第四前板
ꢀꢀꢀꢀꢀꢀꢀ
18、上支撑架
[0023]
19、下支撑架
ꢀꢀꢀꢀꢀꢀꢀꢀꢀꢀ
20、底板
ꢀꢀꢀꢀꢀꢀꢀꢀꢀꢀꢀ
21、第二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贴合机的薄膜前处理装置,包括横支撑板1,在横支撑板1的左端下表面前、后设有前支撑杆2、后支撑杆,所述的横支撑板1的下方沿着薄膜传送方向依次设有去尘机构、吸尘机构、拉伸机构,所述的去尘机构包括去尘气缸3、去尘上辊4、去尘下辊5,所述的去尘气缸3设在横支撑板1的下表面上,所述的去尘气缸3的活塞杆与上板6上表面相连,所述的上板6的表面前、后侧对称设有第一前板7、第一后板,去尘上辊4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前轴、第一后轴设在第一前板7、第一后板之间,且连接处均设有第一轴承,在去尘上辊5的下方设有去尘下辊5,在去尘上辊4、去尘下辊5的外表面均设有软毛刷,薄膜经过去尘上辊4、去尘下辊5,在软毛刷的作用下,实现对薄膜的初步去尘作用;
[0025]
所述的吸尘机构包括上吸尘风机8、下吸尘风机9,所述的上吸尘风机8的吸风口、下吸尘风机9的吸风口对应设置,所述的上吸尘风机8的出风口通过上连接管与吸尘箱的第一进口相连,所述的下吸尘风机9的出风口通过下连接管与吸尘箱的第二进口相连,薄膜经过上吸尘风机8、下吸尘风机9,实现对薄膜的进一步去尘,调节好上吸尘风机8、下吸尘风机9的风量,确保薄膜不会被吸出,保证其正常传送;(其中的吸尘箱、上连接管、下连接管图中均未画出。)
[0026]
所述的拉伸机构包括沿着薄膜传送方向依次设有的第一引导辊10、拉伸件、第二
引导辊11和第三引导辊12,所述的第一引导辊10、第二引导辊11和第三引导辊12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且结构相同,所述的第一引导辊10通过第三前轴、第三后轴设在第三前板13、第三后板之间,且连接处均设有第三轴承,
[0027]
所述的拉伸件包括移动气缸14、拉伸辊15,所述的移动气缸14设在横支撑板1的下表面上,所述的移动气缸14的活塞杆与移动板16的上表面相连,所述的移动板16的下表面前、后侧分别设有第四前板17、第四后板,所述的拉伸辊15的两端分别通过第四前轴、第四后轴设在第四前板17、第四后板之间,且连接处均设有第四轴承。薄膜依次经过第一引导辊10、拉伸辊15、第二引导辊11和第三引导辊12,在经过第一引导辊10与第三引导辊12之间之间,拉伸辊15不断地上下移动,实现对薄膜的充分伸展。
[0028]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前支撑杆2、后支撑杆右侧设有底板20,所述的去尘下辊5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前轴、第二后轴设在第二前板21、第二后板之间,且连接处均设有第二轴承,第二前板21、第二后板前后设在底板20上表面上。
[0029]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连接管穿过横支撑板1上的穿孔,且置于横支撑板1的外侧。
[0030]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吸尘箱设在工作台上,所述的前支撑杆2、后支撑杆也设在工作台上。
[0031]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下连接管穿过底板20上的穿孔,且设在底板20的外侧。
[0032]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吸尘风机8的上方、下吸尘风机9的下方分别通过通过上支撑架18、下支撑架19设在横支撑板2、底板20上。
[0033]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工作时,打开上吸尘风机、下吸尘风机、移动气缸,提前根据薄膜的厚度,调节好去尘上辊、去尘下辊之间距离,薄膜在贴合机的传送机构带动下移动,薄膜依次经过去尘机构的去尘上辊、去尘下辊之间,其次经过吸尘机构的上吸尘风机、下吸尘风机,然后经过拉伸机构的第一引导辊、拉伸辊、第二引导辊和第三引导辊,实现对薄膜去尘、充分拉伸的作用,最后进入到贴合机的贴合机构处即可。
[0034]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