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22206发布日期:2021-04-16 15:18阅读:64来源:国知局
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水处理装置如净水装置、污水处理装置、海水淡化装置,这些水处理装置一般需要插电使用,且设备体积较大。一旦处于某些特殊场景下,如在海上、野外或受灾地区,需要利用现有的水源如海水或污染水来获取饮用水,这些水处理设备就无法使用。
3.专利号为zl201120504978.3(授权公告号为cn20243006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超滤净水器,包括主过滤器和设于主过滤器下方的前置多级粗滤器,主过滤器的壳体上设有自动排气阀和产水单向阀,壳体内从下往上依次安装载银炭滤层、超滤膜滤芯和制水机构,制水装置包括活塞和通过连杆与活塞连接的手柄,通过提拉手柄使原水抽吸进入前置多级粗滤器和主过滤器中过滤后达到直饮水标准。
4.上述超滤净水器能够在户外无法插电的场景下使用,方便人们利用各种水源制备饮用水,但是,该超滤净水器将活塞设于主过滤器内部,使活塞和载银炭滤层、超滤膜滤芯设置在同一个腔室中,通过上提手柄抽吸原水且使原水进入过滤器过滤制水,使制水环节中水的重力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并且手柄下压阶段时腔室内压力反向,不仅阻碍外部的原水进入滤芯中,还容易使已经进入滤芯中的水离开滤芯,这两个因素均不利于原水进入滤芯过滤,导致制水进程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够利于原水进入滤芯的水处理装置。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处理装置,包括:
7.壳体,其内自上而下依次具有活塞腔和过滤腔,并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所述的活塞腔和过滤腔相流体连通;
8.活塞,能上下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的活塞腔中;
9.活塞杆,其下端连接在所述的活塞上,上端向上穿出所述的壳体之外;
10.驱动件,位于所述的壳体之外,与所述活塞杆的上端传动连接;
11.滤芯,容纳于所述的过滤腔中;
12.其特征在于,
13.所述的活塞腔被所述的活塞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的进水口即与所述的下腔室相流体连通;所述活塞腔的下腔室和过滤腔之间通过分隔壁隔开,并且该分隔壁上开有连通所述下腔室与所述过滤腔的第一通孔。
14.为了使壳体内部空间更加紧凑,所述的分隔壁下方设有位于所述过滤腔的外围的进水腔,且所述的进水腔均与所述的下腔室、过滤腔相邻设置,所述的分隔壁上还开有连通
所述的下腔室与进水腔的第二通孔,所述的进水口设于所述进水腔的腔壁上。通过将进水腔、活塞腔和过滤腔两两相邻设置,且进水口设于进水腔腔壁上,使进水腔、活塞腔和过滤腔由壳体内部空间分隔而成,能够提升壳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从而缩小壳体体积。
15.为了防止水流回流,所述分隔壁的下表面固定有与所述的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一橡胶片,所述的活塞下移状态下,所述的第一橡胶片变形而打开所述的第一通孔;所述的活塞上移状态下,所述的第一橡胶片复位而关闭所述的第一通孔;
16.和/或,所述分隔壁的上表面固定有与所述的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二橡胶片,所述的活塞上移状态下,所述的第二橡胶片变形而打开所述的第二通孔;所述的活塞下移状态下,所述的第二橡胶片复位而关闭所述的第二通孔。
17.为了在对滤芯进行限位的同时避免影响第一橡胶片的变形,所述的第一橡胶片设于所述过滤腔的顶部中央,所述的滤芯包括中心管部和包裹在所述中心管部的外围的滤芯主体,所述中心管部的两端凸出所述的滤芯主体;所述过滤腔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的出水口连通的安装孔,所述中心管部的下端密封插设于所述的安装孔中;所述的滤芯和所述的分隔壁之间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底部设有供所述中心管部的上端插设的安装槽,所述支撑件的顶部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橡胶片的外围且与所述的分隔壁相抵的围壁。通过过滤腔底部的安装孔和支撑件底部的安装槽对滤芯进行限位,避免滤芯发生上下移动;通过在支撑件顶部设置位于第一橡胶片外围的围壁,避免中心管部上端与分隔壁直接相抵时顶压第一橡胶片而影响第一橡胶片的变形,导致第一通孔关闭使活塞腔中的水无法进入过滤腔中。
18.为了防止围壁阻挡从下腔室流出的水进入滤芯中,所述的围壁上设有缺口,且所述的支撑件上设有位于所述围壁的内侧的第三通孔。下腔室中的水经第一通孔进入过滤腔中的围壁内侧,再穿过缺口和第三通孔进入滤芯中。
19.为了便于生产和组装,所述的壳体包括顶板、底板以及两者之间的筒体,所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于所述的底板上。
20.为了使底板悬空,还包括支架,所述的壳体固定在所述的支架上。支架的设置也使水处理装置放置更加稳定,使制水操作更加方便。支架可以是三角支架、四角支架或五角支架。
21.为了使制水操作更加省力,所述支架上设有连接杆部,所述的驱动件为手柄,且所述手柄的一端端部与所述的连接杆部铰接,所述手柄的中部与所述活塞杆的上端铰接。除了手柄与活塞杆铰接之外,手柄和活塞杆之间还可以通过传动组件连接,该传动组件为凸轮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或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通过上述传动组件的设置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活塞上下移动的距离。
22.为了使该水处理装置使用更加省力,所述的驱动件为由蓄电池供电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减速机构。通过电机驱动活塞移动,避免手动制水,使用户更加省力,使用更方便。
23.为了使制出的水达到直饮水标准,所述的滤芯为以下之一或其组合:纳滤滤芯、超滤滤芯或反渗透滤芯,所述过滤腔的底壁上设有废水口和冲洗口,且所述的废水口中设有废水比阀器,所述的冲洗口连接有机械球阀。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壳体内自上而下设有活塞腔和过滤腔,
储水环节时活塞上移,使原水进入活塞腔的下腔室储存,制水环节时,活塞下移使活塞腔的下腔室中储存的原水进入过滤腔中过滤,不仅能够防止活塞移动方向改变会阻碍原水进入滤芯,还使制水环节中水的重力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同,利于原水进入滤芯,从而避免影响制水进程,使制水进程更加顺利。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筒体的立体结构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支撑件的立体结构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仰视图;
29.图5为图4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1.实施例1
32.如图1

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
33.如图1

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活塞2、滤芯3、第一橡胶片41、第二橡胶片42、支撑件5、支架6、废水比阀器7、手柄8。
34.如图5所示,壳体1内自上而下设有活塞腔16和过滤腔14。其中,活塞腔16中容纳有活塞2,且活塞2能上下滑动地配合在活塞腔16中。活塞2将活塞腔16分隔为上腔室161和下腔室162,壳体1上设有与下腔室162相流体连通的进水口131(见图5)。活塞2顶部设有活塞杆21,本实施例中活塞2和活塞杆21一体连接,该活塞杆21的上端向上穿出壳体1外部并与驱动件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的驱动件为手柄8(见图5)。过滤腔14中容纳有滤芯3,出水口132与过滤腔14连通(见图5)。活塞腔16的下腔室162和过滤腔14之间通过分隔壁121隔开,并且该分隔壁121上设有连通下腔室162与过滤腔14的第一通孔121a(见图2和图5)。
35.本实施例中,壳体1内自上而下设有活塞腔16和过滤腔14,储水环节时活塞2上移,使原水进入活塞腔16的下腔室162储存,制水环节时,活塞2下移使活塞腔16的下腔室162中储存的原水进入过滤腔14中过滤,不仅能够防止活塞2移动方向改变会阻碍原水进入滤芯3,还使制水环节中水的重力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同,利于原水进入滤芯3,从而避免影响制水进程,使制水进程更加顺利。
36.如图5所示,为了使壳体1内部空间更加紧凑,分隔壁121下方设有位于过滤腔14的外围的进水腔15,进水腔15均与下腔室162和过滤腔14相邻设置,分隔壁121上还开设有连通下腔室162与过滤腔14的第二通孔121b(见图2),进水口131设于进水腔15腔壁上。通过将进水腔15、活塞腔16和过滤腔14两两相邻设置,且进水口131设于进水腔15腔壁上,使进水腔12、活塞腔16和过滤腔14由壳体1内部空间分隔而成,能够提升壳体1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从而缩小壳体1体积。
37.如图5所示,为了防止水流回流,分隔壁121的下表面固定有与第一通孔121a对应的第一橡胶片41,使活塞2下移状态下,第一橡胶片41受压变形而打开第一通孔121a;活塞2上移状态下,第一橡胶片41复位而关闭第一通孔121a。分隔壁121的上表面固定有与第二通
孔121b对应的第二橡胶片42,活塞2上移状态下,第二橡胶片42受压变形而打开第二通孔121b;活塞2下移状态下,第二橡胶片42复位而关闭第二通孔121b。
38.如图5所示,为了在对滤芯3进行限位的同时避免影响第一橡胶片41的变形,第一橡胶片41设于过滤腔14顶部中央,滤芯3包括中心管部31和包裹在中心管部31外围的滤芯主体32,中心管部31的两端凸出滤芯主体32。过滤腔14底部设有与出水口132连通的安装孔135,中心管部31下端密封插设于安装孔135中,本实施例中的密封插接是通过在安装孔135孔壁和中心管部31外壁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密封圈实现的(见图5)。滤芯3和分隔壁121之间设有支撑件5,支撑件5底部设有供中心管部31上端插设的安装槽51,支撑件5顶部设有位于第一橡胶片41外围且与分隔壁121的下表面相抵的围壁52。通过过滤腔14底部的安装孔135和支撑件5底部的安装槽51对滤芯3进行限位,避免滤芯3发生上下移动;通过在支撑件5顶部设置位于第一橡胶片41外围的围壁52,避免中心管部31上端与分隔壁121的下表面直接相抵时顶压第一橡胶片41而影响第一橡胶片41的变形,导致第一通孔121a关闭使活塞腔16中的水无法进入过滤腔14中。为了防止围壁52阻挡从下腔室162流出的水进入滤芯3中,围壁52上设有缺口521,且支撑件5上设有位于围壁52内部的第三通孔53。
39.为了使制出的水达到直饮水标准,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滤芯3为反渗透滤芯,过滤腔14底壁上设有废水口133和冲洗口134,且废水口133中设有废水比阀器7,冲洗口134连接有机械球阀(图中未示出)。为了便于生产和组装,如图1所示,壳体1包括顶板11、底板13以及两者之间的筒体12,且顶板11和筒体12、筒体12和底板13之间均通过凸筋和插槽的结构连接。其中,如图4

5所示,进水口131、出水口132、废水口133、冲洗口134和安装孔135均设于底板13上。为了使底板13悬空,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支架6,本实施例中的支架6为三角支架,壳体1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架6上。该支架6上设有连接杆部61,手柄8的一端端部与连接杆部61铰接,手柄8的中部与活塞2上端铰接。
40.如图1

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水处理装置的工作原理为:使用前,在进水口131上接水管,并将水管通到水源中。储水环节时,向上摇动手柄8时,活塞2上移,原水从进水口131进入进水腔15中,并冲击第二橡胶片42使第二橡胶片42变形而打开第二通孔121b,此时第一橡胶片41未变形而使第一通孔121a处于关闭状态,原水进入活塞腔16的下腔室162中储存;制水环节时,向下摇动手柄8时,活塞2下移,下压下腔室162中储存的原水使水流冲击第一橡胶片41,第一橡胶片41受压变形而打开第一通孔121a,此时第二橡胶片42未变形而使第二通孔121b处于关闭状态,原水从活塞腔16的下腔室162中进入过滤腔15中,再穿过缺口521和第三通孔53进入滤芯3中过滤,制得的净水从出水口132流出,废水从废水口133中流出,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废水比例阀7从而调节净水和废水的比例。当正常制水时,机械球阀关闭(图中未示出)。当制水结束后,打开机械球阀,再摇动遥感,对滤芯进行冲洗(图中未示出)。通过反复上下摇动手柄实现原水的抽吸、储存和原水的下压、过滤,使该水处理装置能够持续利用水源制出干净的饮用水。
41.实施例2
4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滤芯3为超滤滤芯。手柄8和活塞杆21上端之间设有曲柄连杆机构。通过转动手柄8,使曲柄连杆机构带动活塞2上下移动。
43.实施例3
4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滤芯3为纳滤滤芯。手柄8和活塞杆21
上端之间设有凸轮连杆机构。通过转动手柄8,使凸轮连杆机构带动活塞2上下移动。
45.实施例4
4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手柄8和活塞杆21之间设有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通过转动手柄8,使齿轮齿条传动带动活塞2上下移动。
47.实施例5
4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驱动件为电机,电机由内置的蓄电池或者外接的蓄电池供电,且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减速机构。具体地,减速机构的输入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通,减速机构的输出端与活塞杆21连接。
49.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50.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所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