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2394发布日期:2021-02-20 19:22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量显著提高,同时农村污水具有收集难、管网投资高、水量变化大和施工不方便等特点,严重制约了污水处理率。结合以上特点,传统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及处理规模不再适合我国农村污水处理需求。中小型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具有操作简单、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小、投资省等优点,生物接触氧化法是生物膜法污水生物处理的变形形式,又称“淹没式生物滤池”,其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两者之间的污水生物处理方法,兼具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者的优点。然而,现有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设备通常占地面积大、不便管理、安装和维护的成本高。因此,有必要将生物接触氧化法与中小型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相结合,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便于操作与维护的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以适用于农村污水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以克服现有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设备占地面积大、不便于管理、安装维护成本高的缺陷。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
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主箱,所述主箱内通过隔板分隔设置有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斜管沉淀池、储水池、设备间;所述水解酸化池的池壁上部连通设置有进水通道;所述水解酸化池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曝气装置;所述水解酸化池与所述接触氧化池之间通过第一隔板进行分隔;所述第一隔板底部间隔布置有过水孔洞;接触氧化池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曝气装置;接触氧化池内设置有柔性填料;接触氧化池与所述斜管沉淀池之间通过第二隔板进行分隔;所述第二隔板上部于接触氧化池与斜管沉淀池之间的区域内间隔布置有溢流孔;斜管沉淀池上部靠近所述溢流孔处竖直设置有导流板;第二隔板与所述导流板之间形成导流缝;斜管沉淀池中下部固定设置有斜管填料层;斜管沉淀池底部设置有污泥斗;所述污泥斗底部设置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出口处并列设置有回流支路管道、排泥支路管道;所述回流支路管道的出口处与水解酸化池的上部连通;所述排泥支路管道的出口处与主箱外连通;回流支路管道、排泥支路管道上均设置有控制阀;斜管沉淀池与所述储水池之间通过隔板进行分隔;斜管沉淀池与储水池之间的隔板上部固定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出口处与储水池连通;接触氧化池与储水池之间通过第二隔板进行分隔;储水池与所述设备间之间通过第三隔板进行分隔;储水池的出水端连通设置有砂滤罐;所述砂滤罐出水端与外界水体连通。
[0006]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管支撑块、曝气管;所述曝气管支撑块间
隔布置安装在所述水解酸化池的底部;所述曝气管固定安装在曝气管支撑块上;曝气管双侧交替设置有曝气孔;所述曝气孔开孔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斜向下45
°
;曝气管的进气端固定安装有鼓风机。
[0007]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盘支撑块、曝气盘;所述曝气盘支撑块间隔布置在所述接触氧化池的底部;所述曝气盘固定安装在所述曝气盘支撑块上;曝气盘上均布设有曝气微孔;相邻两曝气盘之间连通设置有连接管道;曝气盘连接管道的进气端固定安装有鼓风机。
[0008]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氧化池内设置有填料支撑架;所述柔性填料固定安装在所述填料支撑架上;柔性填料在填料支撑架上的体积填充率为50%-60%。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下端斜向下设置有缓冲斜坡;所述缓冲斜坡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大于45
°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污泥斗为倒棱台形,污泥斗侧板与斜管沉淀池底板之间的角度大于45
°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储水池内设置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砂滤罐连通。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排泥管上固定安装有排泥泵;所述排泥泵、鼓风机均设置于设备间内。
[0013]
进一步的,所述主箱外壁四周固定设置有加固筋。
[0014]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具有以下优势:
[0015]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主箱整体的安装方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如采用全地埋式安装或半地埋式安装或地上安装的方式,适用于出水要求低的分散式污水处理;采用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斜管沉淀、砂滤罐深度过滤的组合工艺,能有效去除有机物、氨氮及悬浮物等污染物,污水净化能力强;通过在隔板上设置溢流孔的方式来实现污水的溢流流出,节省了连接管道的使用量,结构紧凑,缩小了设备整体的占地面积;此外,通过合理选用优质配件,能够提高工作效益、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
[0016]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在进行生物接触氧化过程中,填料支撑架上的柔性填料表面会形成生物膜,生物膜能够使柔性填料内部形成介于缺氧与好氧之间的过渡态环境,越靠近柔性填料内部,越接近缺氧状态,越靠近柔性填料外部,越接近好氧状态;这有利于确保柔性填料外表面硝化过程与柔性填料内部反硝化脱氮过程的作用场所有所区分,有利于反应的充分进行,提高了反应效率;此外,由于柔性填料表面悬挂附着大量微生物,这就延长了活性污泥的停留时间,提高了活性污泥的内源呼吸过程,降低了剩余污泥的产量;
[0017]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在接触氧化池溢流到斜管沉淀池的环节通过设置导流板形成导流缝,能够对溢流水流进行导向和缓冲,提高了溢流水流的稳定性;此外,在导流板下端斜向下设置有缓冲斜坡,缓冲斜坡能够抵消一部分溢流水流由于重力而产生向下的冲击力,进一步保证了溢流水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剖视示意图。
[0021]
附图标记说明:
[0022]
1-水解酸化池;11-曝气管支撑块;12-曝气管;13-过水孔洞;2-接触氧化池;21-曝气盘支撑块;22-曝气盘;23-填料支撑架;24-柔性填料;3-导流缝;31-溢流孔;32-导流板;321-缓冲斜坡;4-斜管沉淀池;41-斜管填料层;42-排泥管;43-集水槽;44-污泥斗;5-加固筋;6-储水池;7-设备间;71砂滤罐;8-第一隔板;9-第二隔板;10-第三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6]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7]
如图1-2所示,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主箱,主箱的整体安装方式为地埋式安装;主箱内通过隔板分隔设置有水解酸化池1、接触氧化池2、斜管沉淀池4、储水池6、设备间7;主箱的顶板、底板、侧板、以及主箱内的隔板均采用厚度为8mm的q235碳钢材质钢板;主箱外壁四周固定设置有加固筋5,用于强化主箱结构稳定性;
[0028]
水解酸化池1的池壁上部连通设置有进水通道;水解酸化池1底部固定排布有曝气管12;曝气管12双侧交替设置有曝气孔,曝气孔开孔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斜向下45
°
;水解酸化池1底部间隔布置曝气管支撑块11;曝气管12固定安装在曝气管支撑块11上;曝气管12的进气端连通设置有鼓风机(图中未示出);
[0029]
水解酸化池1与接触氧化池2之间通过第一隔板8进行分隔;第一隔板8底部间隔布置有过水孔洞13;
[0030]
接触氧化池2底部固定排布有曝气盘22;曝气盘22上均布设置有曝气微孔;接触氧化池2底部间隔布置曝气盘支撑块21;曝气盘22固定安装在曝气盘支撑块21上;相邻两曝气盘22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曝气盘22连接管道的进气端连通设置有鼓风机(图中未示出);通过鼓风机鼓入空气,进而对接触氧化池2进行曝气,能够为柔性填料24上的生物膜提供氧气;
[0031]
接触氧化池2内设置有柔性填料24,柔性填料24采用聚丙烯、聚乙烯、聚酯等材料制成,密度7-9.5g/cm3,比表面积50-300m2/m3,成膜重量50-110kg/m3;接触氧化池2内设置有填料支撑架23;柔性填料24固定安装在填料支撑架23上;柔性填料2在填料支撑架23上的体积填充率为50%-60%;
[0032]
接触氧化池2与斜管沉淀池4之间通过第二隔板9进行分隔;第二隔板9上部于接触氧化池2与斜管沉淀池4之间的区域内间隔布置有溢流孔31;斜管沉淀池4上部靠近溢流孔31处设置有导流板32;第二隔板9与导流板32之间形成导流缝3,能够对溢流水流进行导向和缓冲,提高了溢流水流的稳定性;导流板32下端斜向下设置有缓冲斜坡321;缓冲斜坡321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大于45
°
;缓冲斜坡321能够抵消一部分溢流水流由于重力而产生向下的冲击力,进一步保证了溢流水流的稳定性;
[0033]
斜管沉淀池4中下部固定设置有斜管填料层41;斜管填料层41内密布若干斜管,便于污水中可沉淀物质的沉淀;斜管沉淀池4底部设置有污泥斗44;污泥斗44整体采用厚度为6mm的q235碳钢材质钢板;污泥斗44为倒棱台形,污泥斗44侧板与斜管沉淀池4底板之间的角度大于45
°
,便于污泥的汇聚;
[0034]
污泥斗44底部设置有排泥管42;排泥管42之后并列设置有回流支路管道(图中未示出)、排泥支路管道(图中未示出);回流支路管道的出口处与水解酸化池1的上部连通;排泥支路管道的出口处与主箱外连通;排泥管42上安装有排泥泵(图中未示出);回流支路管道、排泥支路管道上均设置有控制阀(图中未示出);
[0035]
斜管沉淀池4与储水池6之间通过隔板进行分隔;斜管沉淀池4与储水池6之间的隔板上部固定设置有集水槽43;集水槽43的出口处与储水池6连通;接触氧化池2与储水池6之间通过第二隔板9进行分隔;储水池6与设备间7之间通过第三隔板10进行分隔;储水池6内设置有潜水泵(图中未示出);潜水泵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砂滤罐71连通;砂滤罐71出水端与外界水体连通;
[0036]
砂滤罐71、鼓风机、排泥泵均设置于设备间7内;
[0037]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到的管道上可根据需要自行安装控制阀、流量计,控制阀、流量计的类型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
[003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39]
污水由水解酸化池1上的进水通道进入水解酸化池1,水解酸化池底部布置的曝气管12进行大气泡曝气,控制水解酸化池1内液体的悬浮状态及厌/缺氧状态,厌/缺氧状态下,污水中的难降解物质在水解酸化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物质,提高污水的生化性;在厌/缺氧条件下,聚磷菌吸收污水中的磷;
[0040]
水解酸化池1中的液体通过过水孔洞13进入接触氧化池2;启动外部鼓风机将空气鼓入曝气盘22,通过曝气盘22上的微孔进行曝气,控制接触氧化池2内液体的好氧状态;好氧时的活性污泥能够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0041]
填料支撑架23上的柔性填料24表面形成生物膜;柔性填料24内部形成介于缺氧与好氧之间的过渡态环境,越靠近柔性填料24内部,越接近缺氧状态,越靠近柔性填料24外部,越接近好氧状态;在柔性填料24外表面形成的好氧环境中,发生硝化过程,亚硝化菌、硝化菌将污水中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在柔性填料内部形成的缺氧环境中,反硝化菌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完成部分脱氮过程;由于柔性填料24表面悬挂附着大量微生物,这就延长了活性污泥的滞留时间,提高了活性污泥的内源呼吸过程,降低了剩余污泥的产量;
[0042]
接触氧化池2内的液体发生溢流后会通过溢流孔31进入导流缝3,在导流板32的阻挡作用下,液体沿导流板32流向斜管沉淀池4;含泥污水沿斜管填料层41中的斜管流向污泥斗44,之后沿污泥斗44的倾斜挡板流到污泥斗44底部;随着斜管沉淀池4内含泥污水越来越多,斜管沉淀池4上部的含泥污水发生溢流,溢流进入集水槽43,集水槽43中的水流向储水池6;斜管沉淀池4下部的含泥污水会进入排泥管42;打开回流支路管道上的控制阀,在排泥泵的作用下,部分污泥通过回流支路的管道回流至水解酸化池1;随着排泥管42处的沉淀污泥越积越多,沉淀污泥开始影响到排泥管42中含泥污水的正常流动,此时需要打开排泥支路管道上的控制阀,在排泥泵的作用下,剩余污泥通过排泥支路的管道排出设备;
[0043]
在潜水泵作用下,储水池6内的液体继续输送至砂滤罐71进行深度过滤处理,进一步降低污水中的悬浮物浓度,此时污水已达排放标准,砂滤罐71出水排向外界水体。
[004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