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泥水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62443发布日期:2021-04-13 22:16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泥水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泥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泥泥水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业内污泥治理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先投加高分子混凝剂对污泥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机械压滤来进行处理,压滤是将含水污泥用过滤层过滤脱水,脱水污泥留在过滤层之上,污泥通过机械重力挤压过滤脱水,在机械重力挤压作用下去除自由水,然后通过楔形压榨,对污泥施加挤压和剪切作用,使污泥脱水。污泥深度脱水之后降低了烘干装置的能耗,将塑性污泥的水分干化为低含水率的颗粒污泥,使微生物和细菌难以生长,不会污染环境,而且方便存储和运输,特别经过脱水干化之后的污泥富含有机热值,硫含量极低,可以作为低硫清洁燃料燃烧使用,开发新的城市能源,因此污泥脱水装置是污泥资源化利用十分重要的处置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泥泥水分离系统,以解决现有的装置存在的脱水效率不高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污泥泥水分离系统,包括操作平台、液压站、油管、油缸、污泥罐、负压泵和真空缓冲罐;所述操作平台与所述液压站连接,所述液压站通过所述油管与所述油缸连接,所述油缸与所述污泥罐连接;所述操作平台与所述负压泵连接,所述负压泵与所述真空缓冲罐连接,所述真空缓冲罐与所述污泥罐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罐顶部设有污泥进口;所述污泥罐靠近所述油管的一端设有通气孔,另一端设有出液孔。
6.优选的,所述油缸包括活塞杆和活塞;所述污泥罐为卧式筒状,其一端与所述油管连接,另一端设有端盖;所述活塞杆设于所述油管内,且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活塞能够在所述污泥罐内往复直线运动。
7.优选的,所述出液孔均匀密布在所述污泥罐下部,所述真空缓冲罐包括第一真空缓冲罐和第二真空缓冲罐,所述第一真空缓冲罐和第二真空缓冲罐依次与所述污泥罐上部连接。
8.优选的,所述污泥罐的一端设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与所述端盖可拆卸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操作平台、液压站、负压泵和所述真空缓冲罐安装在底座上。
10.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架;所述污泥罐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11.优选的,所述负压泵采用真空泵或者自吸泵。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压站、油缸、污泥罐、负压泵和真空缓冲罐,将真空脱水技术和挤压脱水技术结合,提高污泥脱水的效率,降低污泥含水率,尤其适用于市政工程设备,用
于处理高含水的市政污泥。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泥泥水分离系统的结构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泥泥水分离系统的剖视图;
16.图3为图1中端盖的连接图。
17.图中,1-操作平台;2-液压站;3-油管;4-污泥罐;5-负压泵;6-第一真空缓冲罐;7-第二真空缓冲罐;8-活塞杆;9-活塞;10-端盖;11-污泥进口;12-通气孔;13-出液孔;14-锁紧机构;15-底座;16-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19.以下请综合参考图1至图3,一种污泥泥水分离系统的实施例1,包括操作平台1、液压站2、油管3、油缸、污泥罐4、负压泵5和真空缓冲罐;操作平台1与液压站2连接,液压站2通过油管3与油缸连接,油缸与污泥罐4连接;操作平台1与负压泵5连接,负压泵5与真空缓冲罐连接,真空缓冲罐与污泥罐4连接;其特征在于:污泥罐4顶部设有污泥进口11;污泥罐4靠近油管3的一端设有通气孔12,另一端设有出液孔13。
20.该实施例中,泥水分离系统的工作过程为:
21.泥水混合物从污泥进口11进入污泥罐4中,在操作平台1(即电控箱)上同时操控液压站2和负压泵5;液压站2通过油缸密封挤压污泥罐4中的污水,污水在压力作用下,自由水加速从出液孔13流出;同时,负压泵5启动,负压泵5对污泥罐4抽真空,污泥罐4中形成负压,一方面可以加速油缸对污水的挤压,另一方面可以抽除异味气体,加速多余水分的挥发;其中真空缓冲罐可以使负压泵5的抽气产生的气压更加平稳,也可以承接因抽真空产生的水分;油缸和负压泵5的相结合,加速了自由水以及结合水的分离,从而最终把污泥真空过滤挤压成泥饼;将泥饼从污泥罐4中倒出后即可以进行下一轮的泥水分离操作。
22.实施例2,油缸包括活塞杆8和活塞9;污泥罐4为卧式筒状,其一端与油管3连接,另一端设有端盖10;活塞杆8设于油管3内,与活塞9连接;活塞9能够在污泥罐4内往复直线运动。
23.该实施例中,液压站2通过油管3推动活塞杆8往复直线运动,而活塞杆8带动活塞9在污泥罐4内往复直线运动,活塞9与污泥罐4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活塞杆8通过活塞9来挤压污泥罐4中的污泥或者泥水,由于出液孔13孔径较小,泥沙等固体杂质无法从出液孔13通过,只允许水分子通过,从而形成泥水分离。
24.实施例3,出液孔13均匀密布在污泥罐4下部,真空缓冲罐与污泥罐4上部连接,真空缓冲罐包括第一真空缓冲罐6和第二真空缓冲罐7,第一真空缓冲罐6和第二真空缓冲罐7依次与污泥罐4上部连接。
25.该实施例中,在重力作用下,污泥会最终沉积于污泥罐4内底部,利用重力和活塞9
的挤压作用,污泥在出液孔13进行泥水分离,而污泥罐4内的空气最终会位于污泥罐4上部,负压泵5可以通过真空缓冲罐抽取污泥罐4上部的空气,给污泥罐4造成负压效果,有利于泥水分离过程。
26.实施例4,污泥罐4的另一端设有锁紧机构14;锁紧机构14与端盖10可拆卸固定连接。
27.该实施例中,端盖10与污泥罐4的另一端密封连接,包括螺纹密封连接,锁紧机构14包括固定端和活动端,固定端固定在污泥罐4上,活动端与固定端铰接,通过扳动活动端将端盖10扣紧在污泥罐4上;当要打开污泥罐4时,再往反方向扳动活动端,即可以取出端盖10。
28.实施例5,操作平台1、液压站2、负压泵5和真空缓冲罐安装在底座15上。
29.该实施例中,增加底座15可以避免操作平台1、液压站2、负压泵5和真空缓冲罐受潮,也可以使地面受力更平衡,起到保护地面的作用。
30.实施例6,底座15上设有支架16;污泥罐4安装在支架16上。
31.该实施例中,用支架16固定支撑污泥罐4,可以方便端盖10的拆卸安装,可以方便泥水混合物倒入污泥进口11,同时也可以对污泥罐4起到保护作用。
32.实施例7,负压泵5采用真空泵或者自吸泵。
33.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