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用反应沉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16297发布日期:2021-02-09 17:54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净水用反应沉淀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水用反应沉淀器。


背景技术:

[0002]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构成健康的必需元素。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的污染范围在扩大,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引起人们的重视。现有技术中的过滤净水装置,其絮凝池和沉淀池一般分离设置不仅占用空间大,生产成本高,而且不利于维护;另外,现有过滤进水装置对预处理水进行絮凝反应时的水流一般只朝一个方向旋转,预处理水中颗粒的碰撞效率较低,使得絮凝反应的效果较差,从而使得净水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净水用反应沉淀器,提高了净水效果。
[0005]
(二)技术方案
[0006]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净水用反应沉淀器,包括罐体、絮凝反应器、多孔絮凝器、污泥浓缩器、集泥收集斗和水力控制自动排气装置;
[0007]
所述絮凝反应器设置于所述罐体内的下部位置,所述絮凝反应器设有环形柱状的内、外腔室,所述外腔室的顶部为密封结构,所述外腔室的底部与所述内腔室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外腔室的外侧壁上设有进水口,所述外腔室内设有正旋导流板,所述正旋导流板与所述外腔室的内、外侧壁贴合形成正向螺旋向下的第一水流通道,所述内腔室为底部密封、顶部开口结构,所述内腔室内设有逆旋导流板,所述逆旋导流板与所述内腔室的内、外侧壁贴合形成逆向螺旋向上的第二水流通道,所述内腔室的底部设有排沙管通向罐体外;
[0008]
所述内腔室中部的镂空通道为集泥通道,所述集泥收集斗设置于所述集泥通道的顶部,所述污泥浓缩器设置于所述罐体的底部与所述絮凝反应器之间,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排泥管与所述污泥浓缩器连接;
[0009]
所述多孔絮凝器设置于所述罐体的上部位置,所述水力控制自动排气装置设置于所述罐体的顶部。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流通道从上至下通道截面的面积逐渐增大。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水流通道从下至上通道截面的面积逐渐增大。
[0012]
进一步地,还包括变折面水流旋转喷头;
[0013]
所述变折面水流旋转喷头设置于所述进水口上,所述变折面水流旋转喷头内设有螺旋面结构使射出的水流形成旋转旋涡状。
[0014]
进一步地,所述水力控制自动排气装置包括锥体配水盘、内排气管和外通水管;
[0015]
所述锥体配水盘设置于所述罐体的顶面底部,所述内排气管设置于所述外通水管
内的中部,所述罐体的顶面设有出水口,所述外通水管设置于所述出水口上与锥体配水盘连通。
[0016]
进一步地,还包括取样管;
[0017]
所述罐体的侧壁上设有取样口,所述取样口位于多孔絮凝器和锥体配水盘之间,所述取样管与所述取样口连接。
[0018]
进一步地,所述集泥收集斗的形状为v字形。
[0019]
(三)有益效果
[002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含有混凝剂混合的预处理水通过进水口依次进入絮凝反应器的外腔室和内腔室,由于内、外腔室的水流通道的螺旋方向相反,使水流在内、外腔室的水流通道内沿着不同方向旋转,促进预处理水中的悬浮微固体杂质和絮凝核心颗粒进行絮凝反应及吸附粘结,大幅度提高预处理水中颗粒的碰撞效率,形成易于沉淀的矾花,絮凝反应的效果较好,提高了净水效果。预处理水在内腔室中沉淀的沙砾能够从排沙管排出,预处理水从内腔室上升至多孔絮凝器,对预处理水进行过滤并完成预处理水内矾花的沉降,沉降后的矾花落入集泥收集斗经由集泥通道至污泥浓缩器浓缩后从排泥管排出,经由矾花沉降后的预处理水变为清水,清水上升至水力控制自动排气装置进行气水分离,最后将无气的清水排出完成过滤工作。本实用新型的净水用反应沉淀器将絮凝反应、矾花沉淀集合于罐体内,结构紧凑,生产成本低,易于维护,减少了占地面积,产水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净水用反应沉淀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23]
【附图标记说明】
[0024]
1、罐体;2、外腔室;3、内腔室;4、正旋导流板;5、逆旋导流板; 6、集泥收集斗;7、集泥通道;8、污泥浓缩器;9、变折面水流旋转喷头;10、多孔絮凝器;11、锥体配水盘;12、内排气管;13、外通水管; 14、取样管;15、排沙管;16、排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0026]
请参照图1和图所示,一种净水用反应沉淀器,包括罐体、絮凝反应器、多孔絮凝器、污泥浓缩器、集泥收集斗和水力控制自动排气装置;
[0027]
所述絮凝反应器设置于所述罐体内的下部位置,所述絮凝反应器设有环形柱状的内、外腔室,所述外腔室的顶部为密封结构,所述外腔室的底部与所述内腔室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外腔室的外侧壁上设有进水口,所述外腔室内设有正旋导流板,所述正旋导流板与所述外腔室的内、外侧壁贴合形成正向螺旋向下的第一水流通道,所述内腔室为底部密封、顶部开口结构,所述内腔室内设有逆旋导流板,所述逆旋导流板与所述内腔室的内、外侧壁贴合形成逆向螺旋向上的第二水流通道,所述内腔室的底部设有排沙管通向罐体外;
[0028]
所述内腔室中部的镂空通道为集泥通道,所述集泥收集斗设置于所述集泥通道的顶部,所述污泥浓缩器设置于所述罐体的底部与所述絮凝反应器之间,所述罐体的底部设
有排泥管与所述污泥浓缩器连接;
[0029]
所述多孔絮凝器设置于所述罐体的上部位置,所述水力控制自动排气装置设置于所述罐体的顶部。
[0030]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含有混凝剂混合的预处理水通过进水口依次进入絮凝反应器的外腔室和内腔室,由于内、外腔室的水流通道的螺旋方向相反,使水流在内、外腔室的水流通道内沿着不同方向旋转,促进预处理水中的悬浮微固体杂质和絮凝核心颗粒进行絮凝反应及吸附粘结,大幅度提高预处理水中颗粒的碰撞效率,形成易于沉淀的矾花,絮凝反应的效果较好,提高了净水效果。预处理水在内腔室中沉淀的沙砾能够从排沙管排出,预处理水从内腔室上升至多孔絮凝器,对预处理水进行过滤并完成预处理水内矾花的沉降,沉降后的矾花落入集泥收集斗经由集泥通道至污泥浓缩器浓缩后从排泥管排出,经由矾花沉降后的预处理水变为清水,清水上升至水力控制自动排气装置进行气水分离,最后将无气的清水排出完成过滤工作。本实用新型的净水用反应沉淀器将絮凝反应、矾花沉淀集合于罐体内,结构紧凑,生产成本低,易于维护,减少了占地面积,产水效率高。
[003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流通道从上至下通道截面的面积逐渐增大。
[0032]
从上述描述可知,由于第一水流通道从上至下通道截面的面积逐渐增大,水流的旋转线速度和下降速度逐渐降低,使得预处理水能够在第一水流通道的上部分加速预处理水中颗粒的碰撞效率,充分进行絮凝反应,预处理水在第一水流通道的下部分逐渐缓和送入内腔室的第二水流通道中,方便沙砾从内腔室底部的排沙管排出。
[0033]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水流通道从下至上通道截面的面积逐渐增大。
[0034]
从上述描述可知,由于第二水流通道从下至上通道截面的面积逐渐增大,水流的旋转线速度和上升速度逐渐降低,从而在第二水流通道的下部分加速预处理水中颗粒的碰撞效率,充分进行絮凝反应,预处理水在第二水流通道的上部分逐渐缓和并上升送入多孔絮凝器中,使得预处理水中的矾花在多孔絮凝器中能够稳定沉降至集泥收集斗中。
[0035]
进一步地,还包括变折面水流旋转喷头;
[0036]
所述变折面水流旋转喷头设置于所述进水口上,所述变折面水流旋转喷头内设有螺旋面结构使射出的水流形成旋转旋涡状。
[0037]
从上述描述可知,从变折面水流旋转喷头射出的为旋转旋涡状的水流,能够进一步加速预处理水在外腔室中的絮凝反应,提高絮凝效果。
[0038]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絮凝器包括絮凝上盖板、絮凝下盖板和絮凝球;
[0039]
所述絮凝球均布于所述絮凝上盖板与絮凝下盖板之间。
[0040]
进一步地,所述水力控制自动排气装置包括锥体配水盘、内排气管和外通水管;
[0041]
所述锥体配水盘设置于所述罐体的顶面底部,所述内排气管设置于所述外通水管内的中部,所述罐体的顶面设有出水口,所述外通水管设置于所述出水口上与锥体配水盘连通。
[0042]
从上述描述可知,含空气的清水通过锥体配水盘使水流旋转,在水流旋转过程中气水分离,分离后的气体通过内管排放至大气中,无气的水通过外管进入后续设备,避免清水中含有空气对后续设备造成影响。
[0043]
进一步地,还包括取样管;
[0044]
所述罐体的侧壁上设有取样口,所述取样口位于多孔絮凝器和锥体配水盘之间,所述取样管与所述取样口连接。
[0045]
从上述描述可知,在多孔絮凝器和锥体配水盘之间的罐体侧壁上设置取样管,方便对絮凝反应和沉淀后产生的清水进行取样分析,从而保证净水效果。
[0046]
进一步地,所述集泥收集斗的形状为v字形。
[0047]
从上述描述可知,设置集泥收集斗的形状为v字形,更方便于矾花的沉淀手机。
[0048]
实施例一
[0049]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净水用反应沉淀器,包括罐体1、絮凝反应器、多孔絮凝器10、污泥浓缩器8、集泥收集斗6和水力控制自动排气装置;
[0050]
所述絮凝反应器设置于所述罐体1内的下部位置,所述絮凝反应器设有环形柱状的内、外腔室2,所述外腔室2的顶部为密封结构,所述外腔室2的底部与所述内腔室3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外腔室2的外侧壁上设有进水口,所述外腔室2内设有正旋导流板4,所述正旋导流板4与所述外腔室2的内、外侧壁贴合形成正向螺旋向下的第一水流通道,所述内腔室3为底部密封、顶部开口结构,所述内腔室3内设有逆旋导流板5,所述逆旋导流板5与所述内腔室3的内、外侧壁贴合形成逆向螺旋向上的第二水流通道,所述内腔室3的底部设有排沙管15通向罐体1外;
[0051]
所述内腔室3中部的镂空通道为集泥通道7,所述集泥收集斗6设置于所述集泥通道7的顶部,所述污泥浓缩器8设置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与所述絮凝反应器之间,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有排泥管16与所述污泥浓缩器8连接;
[0052]
所述多孔絮凝器10设置于所述罐体1的上部位置,所述水力控制自动排气装置设置于所述罐体1的顶部。
[0053]
其中,所述第一水流通道从上至下通道截面的面积逐渐增大。
[0054]
其中,所述第二水流通道从下至上通道截面的面积逐渐增大。
[0055]
其中,还包括变折面水流旋转喷头9;
[0056]
所述变折面水流旋转喷头9设置于所述进水口上,所述变折面水流旋转喷头9内设有螺旋面结构使射出的水流形成旋转旋涡状。
[0057]
其中,所述水力控制自动排气装置包括锥体配水盘11、内排气管12 和外通水管13;
[0058]
所述锥体配水盘11设置于所述罐体1的顶面底部,所述内排气管12 设置于所述外通水管13内的中部,所述罐体1的顶面设有出水口,所述外通水管13设置于所述出水口上与锥体配水盘11连通。
[0059]
其中,还包括取样管14;
[0060]
所述罐体1的侧壁上设有取样口,所述取样口位于多孔絮凝器10和锥体配水盘11之间,所述取样管14与所述取样口连接。
[0061]
其中,所述集泥收集斗6的形状为v字形。
[006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水用反应沉淀器,含有混凝剂混合的预处理水通过进水口依次进入絮凝反应器的外腔室和内腔室,由于内、外腔室的水流通道的螺旋方向相反,使水流在内、外腔室的水流通道内沿着不同方向旋转,促进预处理水中的悬浮微固体杂质和絮凝核心颗粒进行絮凝反应及吸附粘结,大幅度提高预处理水中颗粒的碰撞效率,
形成易于沉淀的矾花,絮凝反应的效果较好,提高了净水效果。预处理水在内腔室中沉淀的沙砾能够从排沙管排出,预处理水从内腔室上升至多孔絮凝器,对预处理水进行过滤并完成预处理水内矾花的沉降,沉降后的矾花落入集泥收集斗经由集泥通道至污泥浓缩器浓缩后从排泥管排出,经由矾花沉降后的预处理水变为清水,清水上升至水力控制自动排气装置进行气水分离,最后将无气的清水排出完成过滤工作。本实用新型的净水用反应沉淀器将絮凝反应、矾花沉淀集合于罐体内,结构紧凑,生产成本低,易于维护,减少了占地面积,产水效率高。
[006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