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用瓶体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73257发布日期:2021-04-14 01:54阅读:60来源:国知局
医疗用瓶体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制造领域,具体涉及医疗用瓶体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2.医用瓶体在使用后,需要清洗消毒后才能再次进行药剂的灌装,进而实现对医用瓶体的回收,在进行瓶体的清洗时需要对瓶体进行排列传送,然后对瓶体进行清洗。
3.常规的瓶体传送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对单个瓶体进行单独的传送,在清洗时也一般采用单个瓶体单独清洗的方式,清洗效率较低;其二是,批量的对瓶体乱序的传送,瓶体容易倾倒发生碰撞,在清洗时也乱序清洗,所以清洗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碰撞碎裂的问题,当传送瓶体发生倾倒时,需要人手将倾倒的瓶体摆正至竖直状态才能再继续传送,会导致瓶体的传送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医疗用瓶体传送装置,以解决常规的瓶体传送装置难以对瓶体进行持续性的排序传送,进而传送效率低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医疗用瓶体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单元,传送单元包括传送瓶体的传送条以及可转动的第一传送盘,传送条水平设置,传送条的一侧上竖直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板,传送条的另一侧上竖直固定安装有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水平间距大于瓶体的最大直径并且小于瓶体的最大直径两倍,第一传送盘水平设置,第一挡板上设有供第一传送盘穿过的第一通槽,第一传送盘的侧壁与第二挡板靠近第一挡板一侧之间的水平间距小于瓶体的最大直径;第一传送盘的侧壁可与瓶体的侧壁相抵,第一传送盘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可供瓶体嵌入的第一限位槽。
6.基础方案的原理及其优点:在进行瓶体的传送时,瓶体受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间距的限制,能让传送条上的瓶体依次排列,便于对瓶体进行整齐的传送。
7.在对瓶体进行传送时,第一传送盘转动时,当第一传送盘上的第一限位槽与瓶体相对时,瓶体能够嵌入到第一限位槽上,此时转动的第一传送盘能将瓶体拨送到传送条的另一端上,实现对瓶体的有序传送,且在对单个瓶体进行传送时不受其他瓶体的干扰,能够有效的提高瓶体的传送效率。
8.进一步,还包括与第一传送盘的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传送盘,第二传送盘水平设置,第二挡板上设有供第二传送盘穿过的第二通槽,第二传送盘的侧壁与第二挡板靠近第一挡板一侧之间的水平间距小于瓶体的最大直径;第二传送盘的侧壁可与瓶体的侧壁相抵,第二传送盘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可供瓶体嵌入的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可与第二限位槽一一相对。
9.通过上述设置,第一传送盘和第二传送盘能够同步转动,当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转动至相对时,单个瓶体被传送至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之间,此时第一传送盘和第二传送盘将瓶体向传送条的另一端处拨送,第一传送盘和第二传送盘能够提升瓶体拨送
的稳定性;同时当第一传送盘和第二传送盘转动至侧面相对时,第一传送盘和第二传送盘侧面之间的间距小于瓶体的最大直径,使得瓶体被限位在第一传送盘和第二传送盘的左侧,能够对瓶体的转送时机进行精准的控制。
10.进一步,若干第一限位槽相邻设置在第一传送盘的侧壁上,若干第二限位槽相邻设置在第二传送盘的侧壁上。
11.通过上述设置,当第一传送盘和第二传送盘转动一周时,可批量性的传送与第一限位槽数量一致的瓶体量,便于后续对瓶体进行批量的传送和清洗。
12.进一步,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均呈半圆槽形。
13.通过上述设置,让瓶体的侧壁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内壁弧度相适应,能够确保瓶体的外壁不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内壁相抵,能够让瓶体的侧面不被刮花。
14.进一步,还包括清洗传送单元,清洗传送单元包括清洗槽、转轴以及若干对瓶体进行限位的限位部,转轴水平转动安装在清洗槽内,限位部包括若干支撑条、限位条以及承接瓶体的承接板,支撑条径向固定安装在转轴的外壁上,承接板固定安装在支撑条之间,限位条水平固定安装在支撑条之间,且限位条可与瓶体的瓶颈相抵;承接板的一端可与传送条的端部拼合在一起。
15.通过上述设置,当承接板的端部与传送条的端部拼合时,可控制第一传送盘和第二传送盘推动瓶体移动至承接板上,此时承接板、支撑条和限位条能对瓶体进行限位,然后转轴带动支撑条、限位条、承接板以及瓶体同步转动,此时瓶体在转轴的带动下向清洗槽的下端移动,清洗槽对瓶体进行清洗;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再次相对时,转轴带动另一个限位部又刚好与瓶体相对,进而将另一批瓶体传送至相应限位部中的承接板上,能够同时对另外的瓶体进行清洗,提高瓶体的清洗效率。
16.进一步,清洗槽远离传送条的一端处水平固定设置有出料板,出料板靠近清洗槽的一端可与承接板远离传送条的一端拼合在一起。
17.当第一传送盘和第二传送盘再次转动,将下一批次的瓶体水平推送时,瓶体将承接板上清洗后的瓶体向出料板的方向上顶出,使得清洗后的瓶体移动至出料板上,便于下一批次待清洗的瓶体移动至承接板上,便于对瓶体进行自动化的传送和清洗。
18.进一步,出料板的一侧上竖直固定安装有第三挡板,出料板的另一侧上竖直固定安装有第四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之间的水平间距大于瓶体的最大直径并且小于瓶体的最大直径两倍。
19.通过上述设置,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能对清洗后的瓶体进行限位,让清洗后的瓶体被持续的水平传送,能提高传送的稳定性,相应的传送效率高,清洗效率也高。
20.进一步,还包括第一挡环和第二挡环,第一挡环竖直固定设置在清洗槽的一侧上,第二挡环竖直固定设置在清洗槽的另一侧上,第一挡环和第二挡环与转轴同轴设置,第一挡环可与承接板的一端相抵,第二挡环可与承接板的另一端相抵,第一挡环上设有供瓶体水平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二挡环上设有供瓶体水平穿过的第二通孔。
21.通过上述设置,在将瓶体传送至承接板上时,瓶体会穿过第一挡环上的第一通孔处,便于瓶体被稳定的转移至承接板上;当转轴带动四个限位部和若干瓶体转动清洗时,承接板的两侧和位于承接板两侧的瓶体分别与第一挡环和第二挡环相抵,此时第一挡环和第
二挡环能与瓶体滑动接触,同时能对瓶体进行限位;当完成瓶体的清洗后,瓶体从第二挡环上的第二通孔处移出,此时第二通孔处与出料板对接,便于瓶体被稳定的转移至出料板上。
22.进一步,第一挡环和第二挡环的最大半径大于等于限位条轴心与转轴轴心的距离。
23.通过上述设置,让第一挡环和第二挡环能稳定的与瓶体滑动接触,使得瓶体被限位至第一挡环和第二挡环之间。
24.进一步,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数量均为五,且承接板的长度等于瓶体最大直径的五倍。
25.通过上述设置,能让第一传送盘和第二传送盘单批次的瓶体传送量与单批次的瓶体清洗量保持一致,使得若干瓶体在清洗和传送时,能够准确的配合,便于所有的瓶体均被准确的清洗。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医疗用瓶体传送装置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医疗用瓶体传送装置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图2中第一挡环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0.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传送条10、第一传送盘101、第二传送盘102、第一挡板103、第二挡板104、第一通槽105、第二通槽106、第一限位槽107、第二限位槽108、清洗槽20、转轴201、第三电动机202、支撑条203、限位条204、承接板205、第一挡环206、第二挡环207、第一通孔208、第二通孔209、出料板30、第三挡板301、第四挡板302。
31.实施例1
32.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所示:医疗用瓶体传送装置,包括传送条10、第一传送盘101、带动第一传送盘101转动的第一电动机(未画出)、第二传送盘102、带动第二传送盘102转动的第二电动机(未画出)以及清洗传送单元,第一电动机带动第一传送盘101逆时针转动,第二电动机带动第二传送盘102顺时针转动。
33.如图1所示,传送条10水平设置,传送条10的上侧上竖直焊接有第一挡板103,传送条10的下侧上竖直焊接有第二挡板104,第一挡板103和第二挡板104之间的水平间距为瓶体的最大直径的1.1倍,第一传送盘101水平设置,第一挡板103上设有供第一传送盘101穿过的第一通槽105;第二传送盘102水平设置,第二挡板104上设有供第二传送盘102穿过的第二通槽106,第一传送盘101的侧壁与第二传送盘102的侧壁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瓶体最大直径的0.3倍;同时第一传送盘10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可供瓶体嵌入的第一限位槽107,第二传送盘102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可供瓶体嵌入的第二限位槽108;同时第一限位槽107和第二限位槽108的数量均为五,五个第一限位槽107相邻设置在第一传送盘101的侧壁上,五个第二限位槽108相邻设置在第二传送盘102的侧壁上,第一限位槽107可与第二限位槽108一一相对;第一限位槽107和第二限位槽108均呈半圆槽形。
34.如图1所示,清洗传送单元包括清洗槽20、转轴201、带动转轴201转动的第三电动
机202以及四个对瓶体进行限位的限位部,转轴201水平转动安装在清洗槽20内,第三电动机202焊接在清洗槽20的左侧外壁上,限位部包括四个支撑条203、限位条204以及承接瓶体的承接板205,支撑条203径向焊接在转轴201的外壁上,承接板205焊接在四个支撑条203之间,限位条204水平焊接在两个支撑条203之间,限位条204沿转轴201的轴向设置、且限位条204可与瓶体的瓶颈相抵;左侧两个支撑条203之间的间距大于瓶体的最大直径,且右侧两个支撑条203之间的间距大于瓶体的最大直径;承接板205的左端可与传送条10的右端拼合在一起;清洗槽20的右侧上处水平焊接有出料板30,出料板30的左端与清洗槽20的右侧内壁共面,出料板30的左端可与承接板205的右端拼合在一起;同时出料板30的上侧上竖直焊接有第三挡板301,出料板30的下侧上竖直焊接有第四挡板302,第三挡板301和第四挡板302之间的水平间距为瓶体的最大直径的1.1倍;同时承接板205的长度等于瓶体最大直径的五倍。
35.本实施例中的医疗用瓶体传送装置在使用前,先将若干瓶体传送至传送条10上,此时传送条10两侧上的第一挡板103和第二挡板104能对瓶体进行限位,使得若干瓶体均排列至同一水平线上,让瓶体有序的排列在传送条10上,第一挡板103和第二挡板104能对瓶体进行围挡,使得瓶体沿传送条10稳定的传送;医疗用瓶体传送装置在使用时,启动第一电动机和第二电动机,第一电动机带动第一传送盘101逆时针转动,第二电动机带动第二传送盘102顺时针转动,使得第一限位槽107和第二限位槽108转动至相对状态,此时单个瓶体被传送至第一限位槽107和第二限位槽108之间,此时第一传送盘101和第二传送盘102将五个瓶体向右侧拨送,将位于第一传送盘101和第二传送盘102右侧的瓶体挤压至承接板205上,此过程中瓶体穿过左侧的两个支撑条203之间,瓶体移动至限位条204之间,瓶体的瓶颈处于两个限位条204相抵,此时瓶体的瓶底与承接板205的上表面相抵,使得五个瓶体被限位至支撑条203、限位条204和承接板205之间,实现对五个瓶体的批量限位。
36.然后启动第三电动机202,第三电动机202带动转轴201转动,转轴201带动支撑条203、限位条204、承接板205以及瓶体同步转动,此时瓶体在转轴201的带动下向清洗槽20的下端移动,清洗槽20对瓶体进行清洗,清洗的过程中,限位条204能对瓶体的瓶颈处相抵,使得瓶体被限位在限位条204之间,此时承接板205的两侧和位于承接板205两侧的瓶体均与清洗槽20的内壁相抵,使得五个瓶体被限位在承接板205和限位条204之间。
37.当第一传送盘101和第二传送盘102转动至侧面相对时,第一传送盘101和第二传送盘102侧面之间的间距小于瓶体的最大直径,使得瓶体被限位在第一传送盘101和第二传送盘102的左侧;第一限位槽107和第二限位槽108再次相对时,转轴201带动另一个限位部又刚好与瓶体相对,进而将另一批瓶体传送至相应限位部中的承接板205上,使得该承接板205上原本承接的瓶体穿过右侧的两个支撑条203之间,瓶体被水平推移至出料板30上,完成相应的清洗处理,出料板30能对清洗后的瓶体进行承接,且第三挡板301和第四挡板302能对瓶体进行限位,让瓶体被水平的传送,相应的传送效率高并且清洗效率高。
38.实施例2
39.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基本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还包括第一挡环206和第二挡环207,第一挡环206竖直焊接在清洗槽20的左侧内壁上,第二挡环207竖直焊接在清洗槽20的右侧内壁上,第一挡环206和第二挡环207与转轴201同轴设置,第一挡环206可与承接板205的左端相抵,第二挡环207可与承接板205的右端相抵,第一挡环206
和第二挡环207的最大半径大于等于限位条204轴心与转轴201轴心的竖直距离;第一挡环206上设有供瓶体水平穿过的第一通孔208,第二挡环207上设有供瓶体水平穿过的第二通孔209。
40.本实施例中的医疗用瓶体传送装置在使用时与实施例1相比有如下不同之处,在将瓶体传送至承接板205上时,瓶体会穿过第一挡环206上的第一通孔208处,便于瓶体被稳定的转移至承接板205上;当转轴201带动四个限位部和若干瓶体转动清洗时,承接板205的两侧和位于承接板205两侧的瓶体分别与第一挡环206和第二挡环207相抵,此时第一挡环206和第二挡环207能与瓶体滑动接触,同时能对瓶体进行限位。
41.当完成瓶体的清洗后,瓶体从第二挡环207上的第二通孔209处移出,此时第二通孔209处与出料板30对接,便于瓶体被稳定的转移至出料板30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