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加强稳定性的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0162发布日期:2021-05-07 20:00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加强稳定性的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浮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加强稳定性的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推进,生态浮床在地表水环境治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生态浮床结构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浮床使用寿命和其功能发挥。

生态浮床的固定框是生态浮床的骨架,目前常见的固定框主要为pvc或pp材质的圆管,易发生弯折、扭曲变形,导致生态浮床结构破坏,因此,十分有必要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加强固定框的力学性能。

固定杆尤其是单杆为生态浮床常见的固定形式,通过垂直插入水体底泥的固定杆可有效防止生态浮床发生大幅度的偏移,但是此类固定杆一方面不能适应较大范围的水位变化,另一方面,生态浮床在随水位变化浮动过程中易被固定杆顶端挂住而导致浮床变形或破坏,此外,固定杆受水力作用、底泥工况等外部条件影响较大,易发生倾斜和松动,影响生态浮床的固定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加强稳定性的生态浮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加强稳定性的生态浮床,包括浮体、固定框及固定杆,所述浮体为多个,多个浮体阵列设置,且多个浮体相互拼接,并均安装在固定框内,所述固定框由多个方形管和多个多通头组成的长方形框架结构,相邻的两个方形管通过多通头相连接,所述固定杆包括固定底杆、活动顶杆和金属圆盘,所述固定底杆和活动顶杆均为中空的圆柱形金属杆,金属圆盘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且固定底杆活动安装在通孔内,所述固定底杆四周上环形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定位片,且定位片位于金属圆盘的下方,所述固定底杆的顶部延伸至金属圆盘的上方,且活动顶杆活动套接在固定底杆的顶部上,所述活动顶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t字形块。

优选的,所述方形管内设有十字型支撑骨架,且十字型支撑骨架固定安装在方形管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浮体的顶侧上开设有固定孔,且固定孔与活动顶杆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活动顶杆的内径d1大于固定底杆的外径d2,所述定位片距固定底杆底端距离大于1m。

优选的,所述金属圆盘的外径d3不小于30cm,通孔的直径小于多个定位片组成的圆环直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一种可加强稳定性的生态浮床,生态浮床固定框为方形管,且管内设有十字型支撑骨架的结构,可增强固定框抗弯折变形的性能;活动顶杆内径略大于固定底杆外径的结构设计,一方面可使生态浮床在较大范围的不同水位情况下自动上下浮动,另一方面可保证生态浮床床体在上下浮动过程中不会被固定杆顶端挂住而导致浮床变形甚至解体;金属圆盘及固定底杆上的定位片结构的设计可使金属圆盘置于底泥表面或底泥之中且不发生滑落,在固定杆受到横向外作用力时有效防止固定杆发生倾斜,并且可适应多种水体底泥工况;

本实用新型的浮床结构强度大,可抗弯折变形,能够保证生态浮床在上下浮动过程中不会变形甚至解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加强稳定性的生态浮床的固定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加强稳定性的生态浮床的浮床床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加强稳定性的生态浮床的固定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加强稳定性的生态浮床的实际应用剖面图。

图中:1-十字型支撑骨架,2-固定框,3-多通接头,4-浮床床体预留的固定孔,5-浮体,6-t字形块,7-活动顶杆,8-固定底杆,9-金属圆盘,10-定位片,11-中心通孔,12-水生植物,13-底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可加强稳定性的生态浮床,包括浮体5、固定框2及固定杆,浮体5和固定框2组成浮床床体,固定杆用于将组合好的浮床床体固定在指定水域,浮体5为多个,多个浮体5阵列设置,且多个浮体5相互拼接,并均安装在固定框2内,固定框2由多个方形管和多个多通头3组成的长方形框架结构,相邻的两个方形管通过多通头3相连接,固定杆包括固定底杆8、活动顶杆7和金属圆盘9,金属圆盘9用于防止固定杆倾斜,固定底杆8和活动顶杆7均为中空的圆柱形金属杆,金属圆盘9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11,且固定底杆8活动安装在通孔11内,固定底杆8四周上环形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定位片10,且定位片10位于金属圆盘9的下方,固定底杆8的顶部延伸至金属圆盘9的上方,且活动顶杆7活动套接在固定底杆8的顶部上,活动顶杆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t字形块6,浮床固定时,将固定底杆8插入水体的底泥13中,再将金属圆盘9穿过固定底杆8,最后将活动顶杆7从上部穿过浮床床体预留的固定孔4并套在固定底杆8上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方形管内设有十字型支撑骨架1,且十字型支撑骨架1固定安装在方形管的内壁上,采用十字型支撑骨架1用于增加方形管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中,浮体5的顶侧上开设有固定孔4,且固定孔4与活动顶杆7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中,活动顶杆7的内径d1大于固定底杆8的外径d2,定位片10距固定底杆8底端距离大于1m,用于保证固定底杆8插入底泥13后定位片10没入底泥13。

本实用新型中,金属圆盘9的外径d3不小于30cm,通孔11的直径小于多个定位片10组成的圆环直径,中心通孔11的尺寸能保证金属圆盘9不会穿过固定底杆8的定位片10。

本实用新型中,浮床固定时,将固定底杆8插入水体的底泥13中,再将金属圆盘9穿过固定底杆8,最后将活动顶杆7从上部穿过浮床床体预留的固定孔4并套在固定底杆8上即可;

浮床的浮体可种植各种水生植物12,由于该浮床的固定框具有很好的抗弯折性能,可使浮床床体结构非常稳定,同时固定杆的结构设计,一方面可使生态浮床在较大范围的不同水位情况下自动上下浮动,另一方面可保证生态浮床床体在上下浮动过程中不会被固定杆顶端挂住而导致浮床变形甚至解体;金属圆盘及固定底杆上的定位片结构的设计可使金属圆盘置于底泥表面或底泥之中且不发生滑落,在固定杆受到横向外作用力时有效防止固定杆发生倾斜,并且可适应多种水体底泥工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加强稳定性的生态浮床,包括浮体(5)、固定框(2)及固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5)为多个,多个浮体(5)阵列设置,且多个浮体(5)相互拼接,并均安装在固定框(2)内,所述固定框(2)由多个方形管和多个多通头(3)组成的长方形框架结构,相邻的两个方形管通过多通头(3)相连接,所述固定杆包括固定底杆(8)、活动顶杆(7)和金属圆盘(9),所述固定底杆(8)和活动顶杆(7)均为中空的圆柱形金属杆,金属圆盘(9)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11),且固定底杆(8)活动安装在通孔(11)内,所述固定底杆(8)四周上环形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定位片(10),且定位片(10)位于金属圆盘(9)的下方,所述固定底杆(8)的顶部延伸至金属圆盘(9)的上方,且活动顶杆(7)活动套接在固定底杆(8)的顶部上,所述活动顶杆(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t字形块(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加强稳定性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管内设有十字型支撑骨架(1),且十字型支撑骨架(1)固定安装在方形管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加强稳定性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5)的顶侧上开设有固定孔(4),且固定孔(4)与活动顶杆(7)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加强稳定性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顶杆(7)的内径d1大于固定底杆(8)的外径d2,所述定位片(10)距固定底杆(8)底端距离大于1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加强稳定性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圆盘(9)的外径d3不小于30cm,通孔(11)的直径小于多个定位片(10)组成的圆环直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浮床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加强稳定性的生态浮床,包括浮体、固定框及固定杆,所述浮体为多个,多个浮体阵列设置,且多个浮体相互拼接,并均安装在固定框内,所述固定框由多个方形管和多个多通头组成的长方形框架结构,相邻的两个方形管通过多通头相连接,所述固定杆包括固定底杆、活动顶杆和金属圆盘,所述固定底杆和活动顶杆均为中空的圆柱形金属杆,金属圆盘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且固定底杆活动安装在通孔内,所述固定底杆四周上环形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定位片。本实用新型的浮床结构强度大,可抗弯折变形,能够保证生态浮床在上下浮动过程中不会变形甚至解体。

技术研发人员:赵士文;唐云清;祁锋;孙宇;余文平;王思如;严雷鸣;顾一成;张健翼;潘海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瑞迪建设科技有限公司;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0.07.30
技术公布日:2021.05.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