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GMBR膜生物反应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0151发布日期:2021-05-07 20:0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GMBR膜生物反应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gmbr膜生物反应器领域,具体为一种gmbr膜生物反应器系统。



背景技术:

居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洗澡、洗衣、厨房和粪水。和分散式化粪池污水一样,两者水质水量波动大,有季节性和时段性。排放分散,管网难以铺设,不能集中处理。由于分散于农村等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困难。

目前,gmbr中的膜污染问题及其高运行能耗是限制其推广应用的主要瓶颈。膜污染的形成会导致膜通量下降,跨膜压力増大,从而降低了膜的处理效果与使用寿命,并最终阻碍mbr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gmbr膜生物反应器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gmbr膜生物反应器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gmbr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包括调节池、厌氧池、膜生物反应池和蓄水池,所述调节池上方设有入水口,所述入水口侧壁固定安装有内扶梯,所述调节池内壁安装有梯形格栅,所述调节池底部固定安装有曝气管,所述调节池右侧固定安装有排水管,所述调节池和厌氧池之间通过排水管贯穿连接,所述厌氧池底部固定安装有通流孔,所述厌氧池与膜生物反应池之间通过通流孔连接,所述膜生物反应池底部固定安装有曝气管,所述膜生物反应池中央设有mbr膜组件,所述mbr膜组件右侧设有支撑架,所述mbr膜组件和膜生物反应池内壁之间通过支撑架连接,所述调节池左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右侧连接有电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池和蓄水池顶部为密封状态,所述厌氧池和膜生物反应池顶部之间保持一定间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梯形格栅呈左低右高状态,且所述梯形格栅右端高于第一排水管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膜生物反应池左壁设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共有三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膜生物反应池左侧顶部设有第一抽水泵,所述第一抽水泵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出水口设在厌氧池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膜生物反应池内曝气管设置在mbr膜组件正下方,所述mbr膜组件顶部连接有导流管,所述曝气管与电机之间通过电线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水池顶部固定设有探测口,所述蓄水池内壁固定安装有内扶梯,所述内扶梯设置在探测口正下方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水池左臂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二抽水泵,所述第二抽水泵连接有导流管,所述膜生物反应池和蓄水池之间通过导流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gmbr膜生物反应器系统,通过膜生物反应池、调节池、蓄水池和厌氧池组成一整套gbmr膜生物反应器系统,调节池内部设有的梯形格栅使得一些细小的头发和沙石将被过滤以防损坏mbr膜组件,通过曝气管的作用,可提供微生物来分解水中有机物质所必须的氧气,形成水力剪切力,促进颗粒污泥形成和稳定,还可以时混合液在反应器内不断流动,减轻污泥在膜表面的沉积;mbr膜组件每个周期排泥一次,污泥沉淀后通过回流管回流上清夜,通过排泥和回流失整个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保持在一定含量水平,以达到形成颗粒的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gmbr膜生物反应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gmbr膜生物反应器系统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gmbr膜生物反应器系统的膜生物反应池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调节池;2、厌氧池;3、膜生物反应池;4、蓄水池;5、入水口;6、内扶梯;7、梯形格栅;8、曝气管;9、排水管;10、通流孔;11、回流管;12、导流管;13、第二抽水泵;14、探测口;15、电机;16、电线;17、第一抽水泵;18、mbr膜组件;19、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gmbr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包括调节池1、厌氧池2、膜生物反应池3和蓄水池4,调节池1上方设有入水口5,入水口5侧壁固定安装有内扶梯6,调节池1内壁安装有梯形格栅7,调节池1底部固定安装有曝气管8,调节池1右侧固定安装有排水管9,调节池1和厌氧池2之间通过排水管9贯穿连接,厌氧池2底部固定安装有通流孔10,厌氧池2与膜生物反应池3之间通过通流孔10连接,膜生物反应池3底部固定安装有曝气管8,膜生物反应池3中央设有mbr膜组件18,mbr膜组件18右侧设有支撑架19,mbr膜组件18和膜生物反应池3内壁之间通过支撑架19连接,调节池1左侧设有电机15,电机15右侧连接有电线16。

其中,调节池1和蓄水池4顶部为密封状态,厌氧池2和膜生物反应池3顶部之间保持一定间距,由于厌氧池2和膜生物反应池3顶部之间保持一定间距,使得厌氧池2内部排出的气体可以轻易排放出去。

其中,梯形格栅7呈左低右高状态,且梯形格栅7右端高于第一排水管9上方。

其中,膜生物反应池3左壁设有回流管11,回流管11共有三根,通过三根回流管11的结构,使得装置在回流清水的时候效率更佳。

其中,膜生物反应池3左侧顶部设有第一抽水泵17,第一抽水泵17连接有回流管11,回流管11出水口设在厌氧池2顶部,通过回流管11和第一抽水泵的17的协作,使得清水可以被轻易的回流至厌氧池2中去。

其中,膜生物反应池3内曝气管8设置在mbr膜组件18正下方,mbr膜组件18顶部连接有导流管12,曝气管8与电机15之间通过电线16电性连接,通过曝气管8与电机15之间的电性连接,使得曝气管8将通过电机15控制,从而使整个过程可控。

其中,蓄水池4顶部固定设有探测口14,蓄水池4内壁固定安装有内扶梯6,内扶梯6设置在探测口14正下方处,通过内扶梯6的作用,使得装置在发生意外损坏时,工作人员可进入内部维修。

其中,蓄水池4左臂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二抽水泵13,第二抽水泵13连接有导流管12,膜生物反应池3和蓄水池4之间通过导流管12连接,通过这种结构,使得mbr膜组件处理完全的水资源将被导至蓄水池4中。

工作时,污水从入水口5进入调节池1中,污水通过梯形格栅7过滤掉水中的泥沙和头发细丝等杂质,水流通过曝气管8的作用下通过排水管9进入厌氧池2,在厌氧池2中的专性好氧的不动细菌在厌氧条件下处于压抑状态,以菌体内的多聚磷酸盐为能源,将有机物吸收到细胞内存储起来同时将体内多聚磷酸盐分解为可溶性磷酸盐排出体外,然后污水通过通流孔10进入膜生物反应池3中,通过曝气管8的作用水流持续往上流动曝气管8一边提供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质所需的氧气,一边促进颗粒污泥形成和稳定,此时,mbr膜组件18开始工作,mbr膜组件18每个周期排泥依次,污泥沉淀后经过回流装置回流上清夜,通过排泥和回流使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保持在一定含量水平,然后通过第一抽水泵17和回流管11二次进入厌氧池进行厌氧操作,随后通过mbr膜组件18的第二次操作水流通过第二抽水泵13和导流管12的作用将水导入蓄水池4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