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处理集中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50049发布日期:2021-04-20 23:30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处理集中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回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雨水处理集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2.当前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在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已无法再增加水源时,净化利用雨水将成为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水资源开发方式,雨水净化系统与住宅建设的结合将在很多程度上改变我们由于水资源日益枯竭而望天心叹的生活,所以,一些雨水处理集中回收系统备受青睐。
3.然而,经分析发现,现有的雨水处理集中回收系统都是依靠大型的基础设施安装,结构复杂,都是依靠周围大量建筑以及大面积平底进行回收雨水,投资庞大,一些郊区低矮楼房无法使用,而且,现有的雨水处理集中回收系统中雨水过滤装置不方便更换清理,使用久后容易藏纳污垢,使得过滤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雨水处理集中回收系统,不但结构简单,投资少,可以大范围推广在郊区低矮楼房处使用,而且,雨水过滤装置可以方便的更换清理,避免藏纳污垢,不会降低过滤效果;同时,还可以方便的清理自然沉淀箱。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雨水处理集中回收系统,包括储水箱,储水箱顶部一端安装有自然沉淀箱,自然沉淀箱一侧安装有物理过滤箱,自然沉淀箱和物理过滤箱相连通,物理过滤箱与储水箱相连通;自然沉淀箱包括导水区、进水管、沉淀区、一次过滤仓和水性植物栽培盆,沉淀区一侧设有导水区,沉淀区另一侧安装有一次过滤仓,沉淀区两端连接有支撑条,水性植物栽培盆放置于支撑条顶部,进水管底部连通于导水区顶部;物理过滤箱包括导流板、翻门b、过滤盒、支撑导流块和出水管,导流板安装于物理过滤箱一端,翻门b铰接于物理过滤箱另一端顶部,支撑导流块安装于物理过滤箱另一端底部,过滤盒放置于支撑导流块顶部,出水管连接物理过滤箱底端,且连通物理过滤箱;储水箱包括潜水泵、输水管、翻门c和防水橡胶垫,潜水泵安装于储水箱底部,输水管一端连接于潜水泵输水端,输水管另一端穿过储水箱侧壁,翻门c铰接于储水箱顶部一端,防水橡胶垫覆盖于翻门c顶部。
6.进一步的,导水区底部通过螺丝连接有导水海绵,进水管接房屋屋檐导水管的雨水,雨水通过房屋屋檐导水管进入进水管,然后通过进水管导入导水区内部的导水海绵顶部,通过导水海绵将雨水导入自然沉淀箱中的沉淀区,通过使用导水海绵导流雨水,可以有效的防止雨水通过进水管流入自然沉淀箱时产生噪音。
7.进一步的,水性植物栽培盆底部卡开设有透水通孔,通过水性植物栽培盆可以种植一些观赏性水生植物,使得自然沉淀箱更具观赏性,由于水性植物栽培盆是放置于支撑条顶部,将种植的水性植物取出,然后可以方便的将水性植物栽培盆取出,进而可以方便的清洗水性植物栽培盆和自然沉淀箱内部。
8.进一步的,一次过滤仓包括翻门a、过滤砂石、过滤网a和过滤网b,过滤网a连接于一次过滤仓底部通孔处,过滤网b连接于一次过滤仓一侧靠近顶部的通孔处,翻门a铰接于一次过滤仓顶部,过滤砂石填充于一次过滤仓内部,过滤网b处通孔连通物理过滤箱,自然沉淀箱中沉淀区的水透过过滤网a进入一次过滤仓内部,当水漫过过滤砂石时,同时过滤砂石对水进行初步的过滤,漫过过滤砂石的水透过过滤网b进入物理过滤箱,打开翻门a,可以方便的更换过滤砂石。
9.进一步的,过滤盒包括过滤网层、过滤棉层、活性炭层、无纺布层和外壳,过滤棉层通过螺丝连接于滤网层底部,活性炭层通过螺丝连接于过滤棉层底部,无纺布层通过螺丝连接于活性炭层底部,外壳通过螺丝连接于滤网层、过滤棉层、活性炭层和布层外部两侧,透过过滤网b处通孔进入物理过滤箱的水沿着导流板流入过滤盒顶部,通过过滤网层过滤一些较大的颗粒物,再通过过滤棉层过滤一些较小的颗粒物,然后再通过活性炭层进行吸附异味和微小的颗粒物,然后再通过无纺布层进行最后的过滤颗粒物,由于过滤盒放置于支撑导流块顶部,打开翻门b,可以方便的将过滤盒取出进行清洁更换。
10.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优点体现为:
11.优点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依靠单一低矮楼房,通过进水管接楼房屋檐导水管的雨水进行集中回收处理,投资少,成本低,可以在郊区大范围推广使用。
12.优点2:自然沉淀箱中沉淀区的水透过过滤网a进入一次过滤仓内部,当水漫过过滤砂石时,同时过滤砂石对水进行初步的过滤,漫过过滤砂石的水透过过滤网b进入物理过滤箱,打开翻门a,可以方便的更换过滤砂石;透过过滤网b处通孔进入物理过滤箱的水沿着导流板流入过滤盒顶部,通过过滤盒可以进一步的过滤水,打开翻门b,可以方便的将过滤盒取出进行清洁更换,避免藏纳污垢,不会降低过滤效果。
13.优点3:由于水性植物栽培盆是放置于支撑条顶部,将种植的水性植物取出,然后可以方便的将水性植物栽培盆取出,进而可以方便的清洗水性植物栽培盆和自然沉淀箱内部。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雨水处理集中回收系统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次过滤仓剖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物理过滤箱剖视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过滤盒剖视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储水箱剖视图。
19.图例说明格式:自然沉淀箱1、物理过滤箱2、储水箱3、导水区11、进水管12、沉淀区13、一次过滤仓14、水性植物栽培盆15、导水海绵111、支撑条131、翻门a141、过滤砂石142、过滤网a143、过滤网b144、透水通孔151、导流板21、翻门b22、过滤盒23、支撑导流块24、出水管25、过滤网层231、过滤棉层232、活性炭层233、无纺布层244、外壳245、潜水泵31、输水管32、翻门c33和防水橡胶垫34。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附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
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左、右”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雨水处理集中回收系统,如说明书附图所示,可以按照如下方式予以实施;包括储水箱3,储水箱3顶部一端安装有自然沉淀箱1,自然沉淀箱1一侧安装有物理过滤箱2,自然沉淀箱1和物理过滤箱2相连通,物理过滤箱2与储水箱3相连通;自然沉淀箱1包括导水区11、进水管12、沉淀区13、一次过滤仓14和水性植物栽培盆15,沉淀区13一侧设有导水区11,沉淀区13另一侧安装有一次过滤仓14,沉淀区13两端连接有支撑条131,水性植物栽培盆15放置于支撑条131顶部,进水管12底部连通于导水区11顶部;物理过滤箱2包括导流板21、翻门b22、过滤盒23、支撑导流块24和出水管25,导流板21安装于物理过滤箱2一端,翻门b22铰接于物理过滤箱2另一端顶部,支撑导流块24安装于物理过滤箱2另一端底部,过滤盒23放置于支撑导流块24顶部,出水管25连接物理过滤箱2底端,且连通进入物理储水箱3内部;储水箱3包括潜水泵31、输水管32、翻门c33和防水橡胶垫34,潜水泵31安装于储水箱3底部,输水管32一端连接于潜水泵31输水端,输水管32另一端穿过储水箱3侧壁,翻门c33铰接于储水箱3顶部一端,防水橡胶垫34覆盖于翻门c33顶部。
22.更具体而言,导水区11底部通过螺丝连接有导水海绵111,进水管12接房屋屋檐导水管的雨水,雨水通过房屋屋檐导水管进入进水管12,然后通过进水管12导入导水区11内部的导水海绵111顶部,通过导水海绵111将雨水导入自然沉淀箱1中的沉淀区13,通过使用导水海绵111导流雨水,可以有效的防止雨水通过进水管12流入自然沉淀箱1时产生噪音。
23.更具体而言,水性植物栽培盆15底部卡开设有透水通孔151,通过水性植物栽培盆15可以种植一些观赏性水生植物,使得自然沉淀箱1更具观赏性,由于水性植物栽培盆15是放置于支撑条131顶部,将种植的水性植物取出,然后可以方便的将水性植物栽培盆15取出,进而可以方便的清洗水性植物栽培盆15和自然沉淀箱1内部。
24.更具体而言,一次过滤仓14包括翻门a141、过滤砂石142、过滤网a143和过滤网b144,过滤网a143连接于一次过滤仓14底部通孔处,过滤网b144连接于一次过滤仓14一侧靠近顶部的通孔处,翻门a141铰接于一次过滤仓14顶部,过滤砂石142填充于一次过滤仓14内部,过滤网b144处通孔连通物理过滤箱2,自然沉淀箱1中沉淀区13的水透过过滤网a143进入一次过滤仓14内部,当水漫过过滤砂石142时,同时过滤砂石142对水进行初步的过滤,漫过过滤砂石142的水透过过滤网b144进入物理过滤箱2,打开翻门a141,可以方便的更换过滤砂石142,需要注意的是过滤砂石142分三层不同大小的砂石。
25.更具体而言,过滤盒23包括过滤网层231、过滤棉层232、活性炭层233、无纺布层244和外壳245,过滤棉层232通过螺丝连接于滤网层231底部,活性炭层233通过螺丝连接于过滤棉层232底部,无纺布层244通过螺丝连接于活性炭层233底部,外壳245通过螺丝连接于滤网层231、过滤棉层232、活性炭层233和布层244外部两侧,透过过滤网b144处通孔进入
物理过滤箱2的水沿着导流板21流入过滤盒23顶部,通过过滤网层231过滤一些较大的颗粒物,再通过过滤棉层232过滤一些较小的颗粒物,然后再通过活性炭层233进行吸附异味和微小的颗粒物,然后再通过无纺布层244进行最后的过滤颗粒物,由于过滤盒23放置于支撑导流块24顶部,打开翻门b22,可以方便的将过滤盒23取出进行清洁更换。
26.该种雨水处理集中回收系统的工作原理:将本雨水处理集中回收系统安置在房屋外侧,然后使得储水箱3过半高度尺寸埋于地下,减少占用空间,雨水通过房屋屋檐导水管进入进水管12,然后通过进水管12导入导水区11内部的导水海绵111顶部,通过导水海绵111将雨水导入自然沉淀箱1中的沉淀区13,随着雨水的不断流入,沉淀区13沉淀的水透过过滤网a143进入一次过滤仓14内部,当水漫过过滤砂石142时,同时过滤砂石142对水进行初步的过滤,漫过过滤砂石142的水透过过滤网b144进入物理过滤箱2,透过过滤网b144处通孔进入物理过滤箱2的水沿着导流板21流入过滤盒23顶部,通过过滤网层231过滤一些较大的颗粒物,再通过过滤棉层232过滤一些较小的颗粒物,然后再通过活性炭层233进行吸附异味和微小的颗粒物,然后再通过无纺布层244进行最后的过滤颗粒物,水过滤后,透过过滤盒23沿着支撑导流块24进入出水管25,然后通过出水管25进入储水箱3内部,当储水箱3存入适量的水后,接通潜水泵31外部电源,潜水泵31将储水箱3内部水通过输水管32抽出进行非食用性利用,通过防水橡胶垫34覆盖于翻门c33顶部,防止雨水渗透进入储水箱3内部,通过打开翻门c33,可以向储水箱3内部进行适量的消毒。
2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雨水处理集中回收系统,与现有雨水处理集中回收系统相比,不但结构简单,投资少,可以大范围推广在郊区低矮楼房处使用,而且,雨水过滤装置可以方便的更换清理,避免藏纳污垢,不会降低过滤效果;同时,还可以方便的清理自然沉淀箱。
2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