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物消除工装和载带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74140发布日期:2021-03-30 20:10阅读:91来源:国知局
异物消除工装和载带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载带加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异物消除工装和应用该异物消除工装的载带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载带的制造过程中,载带异物的清除一直是业界遗留的难题。相关技术中载带异物的清除通常在载带表面添加吹气装置来进行异物清洁,但是只能对载带表面进行清洁,而载带的口袋腔体内部的异物则无法有效清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异物消除工装和载带加工设备,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将载带口袋内异物进行有效消除的异物消除工装,该异物消除工装有效防止异物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减少了因载带异物导致产品不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异物消除工装,用于消除载带的口袋内的异物,所述异物消除工装包括:

机体;和

消除组件,所述消除组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机体,所述消除组件具有与载带贴合的贴合面,所述消除组件设有间隔设置的吹气通道和吸气通道,所述吸气通道贯通所述贴合面,所述吹气通道突出所述贴合面设置;

其中,所述贴合面与所述载带贴合时,所述吹气通道伸入所述载带的口袋内,以使所述吹气通道通过所述口袋与所述吸气通道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吹气通道突出所述贴合面的长度为l,定义所述口袋的深度为h,1/3h≤l≤2/3h;

且/或,所述吸气通道环绕所述吹气通道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吸气通道邻近所述贴合面的一端呈喇叭状或扩口状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吸气通道的横截面积从邻近所述贴合面的一端至远离所述贴合面的一端逐渐减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消除组件包括:

密封块,所述密封块具有所述贴合面,所述密封块设有贯通所述贴合面的容腔;和

吹气管,所述吹气管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容腔,所述吹气管具有所述吹气通道,所述吹气管的外壁与所述容腔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吸气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块远离所述贴合面的一端设有连通所述容腔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吹气管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吹气管通所述外螺纹和内螺纹的配合与所述密封块螺纹连接,部分所述吹气管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伸出所述容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块设有连通所述容腔的连接口,所述连接口与所述安装孔间隔设置,所述消除组件还包括:

无尘风源,所述无尘风源与所述吹气管穿过所述安装孔的一端连接;和

吸气装置,所述吸气装置通过管路与所述连接口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吸气装置为真空发生器或真空泵;

且/或,所述无尘风源为离子风或风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异物消除工装还包括设于所述机体的驱动件,所述消除组件设有安装台,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与所述安装台连接,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消除组件远离或靠近所述载带,以使所述贴合面与所述载带贴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载带加工设备,所述载带加工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设有输送台,所述输送台用于输送载带;和

上述所述的异物消除工装,所述异物消除工装设于所述设备主体,并邻近所述输送台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异物消除工装通过在机体上可移动地设置消除组件,消除组件具有与载带贴合的贴合面,通过在消除组件内设有间隔设置的吹气通道和吸气通道,使得吸气通道贯通贴合面,且吹气通道突出贴合面设置,从而在贴合面与载带贴合时,吹气通道伸入载带的口袋内,以使吹气通道通过口袋与所述吸气通道连通,如此利用消除组件的吹气通道向口袋内吹气,从而将载带的口袋内部的异物吹出口袋,并经由贴合面与载带贴合实现密封,从而使得异物不会被吹带载带的表面对载带造成二次污染的同时,利用吸气通道将异物和吹气通道向口袋内吹的气流一并吸走,实现将载带口袋内异物进行有效消除。本实用新型的异物消除工装不仅能够将载带口袋内异物进行有效消除,且有效防止异物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减少了因载带异物导致产品不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异物消除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异物消除工装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异物消除工装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异物消除工装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异物消除工装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密封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载带4主要应用于电子元器件贴装工业,载带4配合盖带(上封带)使用,将电阻、电容、晶体管、二极管等电子元器件承载收纳在载带4的口袋42中,并通过在载带4上方封合盖带形成闭合式的包装,用于保护电子元器件在运输途中不受污染和损坏。在电子元器件进行贴装时,盖带被剥离,自动贴装设备通过载带4的定位孔43进行精确定位,将口袋42中盛放的元器件依次取出,并贴放安装在集成电路板(pcb板)上。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品质要求逐步提高,尤其涉及mic、sensor、mems等产品的封装,品质能力突破和提升迫在眉睫。

但是,载带的制造过程中,载带异物的清除一直是业界遗留的难题。目前业界没有合适的载带消除异物机构,无法对载带口袋内部异物进行有效管控,迫切需要改善和提升。相关技术中载带异物的清除通常在载带表面添加吹气装置来进行异物清洁,但是只能对载带表面进行清洁,且吹气后的异物扩散至环境中容易对后续载带造成二次污染,而载带的口袋腔体内部的异物则无法有效清除。

基于上述构思和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异物消除工装100。该异物消除工装100能够有效清除载带4的异物,特别是用于消除载带4的口袋42内的异物。可以理解的,载带4是一种应用于电子包装领域的带状产品,载带4具有特定的厚度,在其长度方向上等距分布着用于承放电子元器件的口袋42和用于进行索引定位的定位孔43。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载带4具有表面41,载带4的表面41上凹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口袋42,多个口袋42沿载带4的长度方向成线性排布。在应用过程中为了使得载带4方便进行定位,载带4还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定位孔43,多个定位孔43贯穿载带4设置,并沿载带4的长度方向成线性排布。

可选地,多个定位孔43的连线与多个口袋42的连线呈并行且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根据包装承载4的电子元器件的大小不同,载带4也分为不同的宽度。常见的宽度有8mm、12mm、16mm、24mm、32mm、44m56mm等。随着电子市场的发展,芯片有越来越小的趋势,载带4也相应的向精密的方向发展,市场上已经有4mm宽度的载带4供应。

为了保护电子元器件不被静电损伤,一些精密的电子元器件对载带4的抗静电级别有明确要求。根据抗静电级别的不同,载带4可以分为三种:导电型、抗静电型(静电耗散型)和绝缘型。

可以理解的,按口袋42的成型特点载带4分为压纹载带(embossedcarriertape)和冲压载带(punchedcarriertape)。压纹载带是指通过模具压印或者吸塑的方法使载带4材料的局部产生拉伸,形成凹陷形状的口袋,这种载带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成型不同大小的口袋以适应所盛放的电子元器件的尺寸。冲压载带是指通过模具冲切形成穿透或半穿透口袋,这种载带4能够盛放的电子元器件的厚度受载带4本身厚度限制,一般只能用于包装较小的元器件。

载带4的材质主要包括两类:塑料(聚合物)和纸质。压纹载带主要是塑料材料构成,市场上的主流是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载带,ps(polystyrene,聚苯乙烯)和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载带,此外也有少量的pet、apet等材料制备的载带4。冲压载带主要是纸质材料或者pe复合材料制备。

可以理解的,pc材料的特点是机械强度高,透明性好,尺寸稳定性好,玻璃化转变温度高,耐热性能好。ps材料的机械强度比pc材料低,所以有时候会和abs材料做成三层复合片材以提高载带4的拉伸强度,pet材料的机械强度接近pc,但是由于是结晶材料,尺寸稳定性差。

按载带4的成型方式载带4分为间歇式(平板模压式)和连续式(辊轮旋转式)两种成型方式。可以理解的,和间歇式相比,通常连续式的成型方法尺寸稳定性更好,产品尺寸精度更高。对于间歇式成型方式,更适合用来制备大尺寸的口袋42。

请结合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异物消除工装100包括机体1和消除组件2,其中,所述消除组件2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机体1,所述消除组件2具有与载带4贴合的贴合面211,所述消除组件2设有间隔设置的吹气通道221和吸气通道222,所述吸气通道222贯通所述贴合面211,所述吹气通道221突出所述贴合面211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贴合面211与所述载带4贴合时,所述吹气通道221伸入所述载带4的口袋42内,以使所述吹气通道221通过所述口袋42与所述吸气通道222连通。

可以理解的,异物消除工装100通过机体1装设于载带加工设备或放置于平台或平面上,且机体1还用于安装固定消除组件2,机体1可以是机架、支架、安装壳、安装台或安装壳等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消除组件2用于清除载带4的表面41和口袋42内的异物。可以理解的,消除组件2在清除载带4的表面41异物时,只需要通过吹气通道221向载带4的表面41吹气,从而将表面41的异物吹走。消除组件2在清除载带4的口袋42内异物时,消除组件2的贴合面211与载带4的表面41贴合,使得吹气通道221伸入载带4的口袋42内,并利用贴合面211与载带4的表面41密封,使得吸气通道222通过所述口袋42与吹气通道221连通,从而利用吹气通道221向口袋42内吹气,使得口袋42内的异物被吹出口袋42,进而利用吸气通道222将异物和吹气通道221向口袋42内吹的气流一并吸走,实现将载带4的口袋42内异物进行有效消除。

可以理解的,消除组件2的吹气通道221和吸气通道222可以是一体设置于消除组件2内,如此可简化消除组件2的结构,并提高消除组件2的密封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消除组件2的吹气通道221和吸气通道222也可以是分体设置在两个部件上,使得两个部件装配后形成消除组件2,如此可提高消除组件2的使用便利性和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异物消除工装100通过在机体1上可移动地设置消除组件2,消除组件2具有与载带4贴合的贴合面211,通过在消除组件2内设有间隔设置的吹气通道221和吸气通道222,使得吸气通道222贯通贴合面211,且吹气通道221突出贴合面211设置,从而在贴合面211与载带4贴合时,吹气通道221伸入载带4的口袋42内,以使吹气通道221通过口袋42与所述吸气通道222连通,如此利用消除组件2的吹气通道221向口袋42内吹气,从而将载带4的口袋42内部的异物吹出口袋42,并经由贴合面211与载带4贴合实现密封,从而使得异物不会被吹带载带4的表面41对载带4造成二次污染的同时,利用吸气通道222将异物和吹气通道221向口袋42内吹的气流一并吸走,实现将载带4口袋42内异物进行有效消除。本实用新型的异物消除工装100不仅能够将载带4口袋42内异物进行有效消除,且有效防止异物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减少了因载带4异物导致产品不良。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定义所述吹气通道221突出所述贴合面211的长度为l,定义所述口袋42的深度为h,1/3h≤l≤2/3h。可以理解的,吹气通道221突出贴合面211的长度l为吹气通道221伸入口袋42的端部至吹气通道221在贴合面211处的长度,口袋42的深度h为垂直于载带4的表面41方向上口袋42的深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吹气通道221突出贴合面211的长度l设置在1/3~2/3倍口袋42的深度h,如此设置有利于保证消除组件2的贴合面211与载带4的表面41贴合时,吹气通道221伸入口袋42内的长度不会太长或太短,吹气通道221伸入口袋42内的长度太长,从而影响吹气通道221向口袋42内的吹气效果,从而降低口袋42内异物的吹出。吹气通道221伸入口袋42内的长度过短,从而使得吹气通道221向口袋42内的吹气无法将口袋42内异物的吹出,无法有效实现异物的清除。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吸气通道222环绕所述吹气通道221设置。可以理解的,如此设置,从而方便吹气通道221向口袋42内吹气,同时有效将口袋42内四周的异物全部吹出口袋42,并经由环绕吹气通道221设置的吸气通道222将异物吸走,提高异物的清除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吸气通道222邻近所述贴合面211的一端呈喇叭状或扩口状设置。

可以理解的,通过将吸气通道222邻近贴合面211的一端呈喇叭状或扩口状设置,从而方便吹气通道221向口袋42内吹气,并将异物吹至喇叭状或扩口状的吸气通道222内,最后被吸气通道222吸走,从而提高吸气通道222的吸气效果。同时,消除组件2邻近贴合面211的一端的面积较大,从而有效增加贴合面211与载带4的表面41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密封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吸气通道222的横截面积从邻近所述贴合面211的一端至远离所述贴合面211的一端逐渐减小。可以理解的,如此设置,从而有效提高吸气通道222的吸气效果和吸力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吹气通道221的吹气效果和吸气通道222的吸除效果,吹气通道221与吸气通道222的气流比例1:2,也即吹气通道221的横截面积与吸气通道222的横截面积的比例1:2。可以理解的,吹气通道221的孔径为2/5~3/5倍吸气通道222的孔径。

可以理解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贴合面211与载带4的表面41的密封效果,贴合面211设置有无尘棉或无尘胶带。在本实施例中,贴合面211与载带4的表面贴合时,吸气通道222邻近贴合面211的一端完全覆盖口袋42的开口,且口袋42的开口与吸气通道222的内壁之间的距离设置为2倍的载带4的厚度,从而确保消除组件2的贴合面211与载带4的表面41贴合时的密封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消除组件2包括密封块21和吹气管22,其中,所述密封块21具有所述贴合面211,所述密封块21设有贯通所述贴合面211的容腔212;所述吹气管22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容腔212,所述吹气管22具有所述吹气通道221,所述吹气管22的外壁与所述容腔212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吸气通道22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消除组件2设置为密封块21和吹气管22,从而方便密封块21和吹气管22的加工和装配,提高消除组件2的使用便利性。吹气管22可选为管状结构,也即吹气管22具有所述吹气通道221。密封块21的一端表面形成贴合面211,密封块21设有贯通贴合面211的容腔212,使得吹气管22可活动地穿设于容腔212,从而使得吹气管22的外壁与容腔212的内壁围合形成吸气通道222,如此使得吸气通道222环绕吸气通道222吹气通道221设置。

可以理解的,吹气管22邻近贴合面211的一端突出贴合面211,从而在贴合面211与载带4的表面41贴合时,方便吹气管22伸入载带4的口袋42内,以实现对口袋42内吹气,将异物完全吹出口袋42。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密封块21远离所述贴合面211的一端设有连通所述容腔212的安装孔213,所述安装孔213的孔壁设有内螺纹214,所述吹气管22的外壁设有外螺纹223,所述吹气管22通所述外螺纹223和内螺纹214的配合与所述密封块21螺纹连接,部分所述吹气管22穿过所述安装孔213并伸出所述容腔21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密封块21上设置具有内螺纹214的安装孔213,在吹气管22的外壁设置外螺纹223,从而使得吹气管22通外螺纹223和内螺纹214的配合与密封块21螺纹连接,如此设置可方便调节吹气管22在吸气通道222内的位置,也即可以调节吹气管22突出贴合面211的长度,有效根据口袋42的深度调节,提高异物消除工装100的使用便利性和通用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6所示,所述密封块21设有连通所述容腔212的连接口215,所述连接口215与所述安装孔213间隔设置,所述消除组件2还包括无尘风源23和吸气装置24,其中,所述无尘风源23与所述吹气管22穿过所述安装孔213的一端连接;所述吸气装置24通过管路与所述连接口215连通。

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无尘风源23,从而利用无尘风源23通过吹气管22向口袋42或载带4的表面41吹气,以实现清除口袋42和表面41的异物。通过设置吸气装置24,使得吸气装置24通过管路与连接口215连通,从而方便利用吸气装置24将吸气通道222内的异物和气流一并吸走,从而实现异物消除的同时,避免异物被吹散在载带4的表面41周缘的环境,从而对载带4造成二次污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吸气装置24可选为真空发生器或真空泵。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无尘风源23可选为离子风或风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异物消除工装100还包括设于所述机体1的驱动件3,所述消除组件2设有安装台216,所述驱动件3的输出轴与所述安装台216连接,所述驱动件3驱动所述消除组件2远离或靠近所述载带4,以使所述贴合面211与所述载带4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驱动件3,从而利用驱动件3驱动消除组件2远离或靠近所述载带4,从而提高异物消除工装100的自动化和智能性。可以理解的,驱动件3驱动消除组件2靠近所述载带4,使得所述贴合面211与所述载带4贴合,以方便使得吸气通道222与载带4的表面41和口袋42配合形成密封空间,如此方便无尘风源23通过吹气通道221向口袋42内吹气,将口袋42内的异物吹出口袋42,利用吸气装置24通过连接口215经由吸气通道222将异物吸走,从而实现异物的有效清除。

本实用新型的异物消除工装100通过机头1安装与载带加工设备或安装平面上,通过驱动件3驱动消除组件2靠近载带4,使得密封块21的贴合面211与载带4的表面41贴合,以使吹气管22的一端伸入口袋42内,从而利用无尘风源23通过吹气管22向口袋42内吹气,将口袋42内的异物吹出,并由吸气装置24经由连接口215和吸气通道222,将异物吸走以完成异物清除。本实用新型的异物消除工装100可在载带4制造业内广泛应用;且对载带4的口袋42内异物消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该异物消除工装100对产品洁净度及稳定性具有明显优势;相较于目前业界消除异物方式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载带加工设备,所述载带加工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异物消除工装100,该异物消除工装1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载带加工设备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设备主体设有输送台,所述输送台用于输送载带4;所述异物消除工装100设于所述设备主体,并邻近所述输送台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