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负极辊压机的刮刀及擦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04974发布日期:2021-04-16 12:59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负极辊压机的刮刀及擦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负极辊压机刮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负极辊压机的刮刀及擦辊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外锂电池迅速发展,电池生产过程中离不开负极辊压流程,随着锂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负极水溶剂体系越来越多,碾压时极片粘辊严重,若粉料无法及时清理会引起极片表面损坏的问题,目前使用刮刀解决粘辊问题,但刮刀对碾压辊表面有损伤,且不能彻底解决粘辊问题,员工需要在碾压1至2个电极卷时进行擦辊,这样不紧影响生产效率,而且如果在碾压过程中出现粘辊,员工没有及时发现,会造成极片表面的质量缺陷,严重时会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
3.目前负极辊压机的压辊表面主要的清洁方式为以下两种:一是生产一段时间员工进行擦拭,但此法生产效率差,二是在生产前预装刮刀,但刮刀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或是两种结合,但仅仅略有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4.根据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负极辊压机的刮刀及擦辊装置来解决,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阐述。
5.一种用于负极辊压机的刮刀及擦辊装置,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结构相同的两个辊压单元,所述辊压单元包括作为主体的支架,支架上连接有辊压轴承,辊压轴承上设置有可转辊,所述的位于下方的辊压单元的辊压轴承可在驱动设备的驱动下向上方移动;所述支架上靠近辊压的出片侧还设置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通过连杆连接有压覆结构,在辊压单元相互靠近时,压覆结构以第一转动轴为枢轴转动并压覆在转辊上。
6.优选地,所述的压覆结构包括轴杆和套设在轴杆上的羊毛毡,所述轴杆通过连杆连接第一转动轴,且轴杆内有中空,其内部连接有出油管路,轴杆上密布有出油孔;出油管路内的油液在压力下进入轴杆内并经由出油孔浸润羊毛毡,被浸润的羊毛毡对转辊的表面进行清洗。
7.优选地,所述支架上靠近辊压的出片侧还设置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通过连杆按照有第一刮刀,第一刮刀上还缠绕有吸油巾;在辊压单元相互靠近时,第一刮刀以第二转动轴为枢轴转动并压覆在转辊上。用于清洁辊面上的清洁油,第一刮刀上刮除的清洁油被吸油巾吸收收集,维持转辊表面的清洁。
8.优选地,所述吸油巾距离第一刮刀的刀刃1~4cm;在工作时,所述羊毛毡在转辊转辊方向上距离两个辊压单元压制负极片处40~50cm处;所述第一刮刀、羊毛毡均压覆在转辊上,并且,第一刮刀在转辊转辊方向上距离羊毛毡13~30cm处。
9.优选地,所述支架上靠近辊压的进片侧还设置有第三转动轴,第三转动轴通过连杆安装有第二刮刀,所述在辊压单元相互靠近时,第二刮刀以第三转动轴为枢轴转动并压
50cm处;所述第一刮刀5、羊毛毡均压覆在转辊1上,并且,第一刮刀5在转辊1转辊方向上距离羊毛毡13~30cm处。
24.所述支架9上靠近辊压的进片侧设置有第三转动轴8,第三转动轴8通过连杆装第二刀架15,第二刮刀7装于第二刀架15上,所述第二刮刀通过第二刮刀固定螺钉11固定在第二刀架15上,所述在辊压单元相互靠近时,第二刮刀7以第三转动轴8为枢轴转动并压覆在转辊1上,用于清洁第一刮刀5在辊面1上未清除完全的粉体残留。
25.所述的位于下方的辊压单元的转辊1向上移动的距离可调节,适应于不同厚度负极片的压制。
26.所述的出油管路向压覆结构2喷洒清洁油可以持续或间隔的,较佳地,本实用新型采用间隔喷液的方式,所述的转辊1在转动预设的圈数后,出油管路向羊毛毡喷固定清洁油。
2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持9为辊压机配套承重,其上设置的转轴以及驱动器转动的动力系统均为常规技术手段,本实施例不做阐述。
28.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两个辊压单元可同时向下动作,或仅仅位于上方的辊压单元向下动作,也能达到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
29.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辊面的自动清理,先通过压辊结构实现了对压辊1的初步润湿操作;而后通过湿刮和干刮两次刮除操作大大提升辊面的清洁效率:第一次为第一刮刀的湿刮,可以有效保障第一刮刀的寿命,经过第一次湿刮,细粉虽然存在少量残留,但对刮刀损伤大幅降低,大幅提升刮刀寿命;再通过第二刮刀11的干刮,进一步提升了清洁效果。综上所述,在两次的清洁处理后,辊面残留大幅下降,保障了清洁效果。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