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泥浆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30812发布日期:2021-10-24 05:51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泥浆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泥浆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泥浆是微小的粘土颗粒分散在水中后与水混合形成的半胶体悬浮液。主要由非开挖施工,钻孔桩基施工,泥水盾构施工几类工程的施工所产生。建筑工程泥浆造成了大量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3.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建筑泥浆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而泥浆若未经处理而直接由槽罐车运输会产生高昂运费。因此,为了实现泥浆废渣的环保运输与分离出的泥浆水达标排放,需要对泥浆中的固相颗粒和水进行固液分离处理。目前工程废浆处置主要有外运排放、药剂投加、设备脱水等方式。
4.近几年,随着泥浆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目前市场较为常见的处理方法为在废弃泥浆中掺入高分子絮凝剂,使泥浆中的泥颗粒迅速凝聚、沉淀,再辅以水土分离设备将施工废弃泥浆脱水、干化,达到泥水分离的效果。增加絮凝剂的优点是脱水效率高,降低含水率,但是缺点也显而易见,絮凝剂为化学制剂,有低毒性,长期处理可能会导致泥土性质转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泥浆处理装置,所述建筑泥浆处理装置采用纯机械机构对泥浆进行处理,该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小,可对建筑泥浆进行有效地分离,便于后续处理。
6.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建筑泥浆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箱体的中部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箱体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上设置有第一排水管道,所述上腔体内设置有分离腔,所述分离腔的顶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上腔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与分离腔连通,所述分离腔的腔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过滤孔,所述分离腔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轴,所述分离腔的底部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贯穿所述分隔板并与下腔体连通,且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电动截止阀,所述下腔体内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二过滤孔,所述下腔体的侧壁上还安装有平行于所述过滤板的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包括动子,所述动子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有刮泥板,所述壳体在过滤板的上部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处设置有箱门,所述过滤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排水管道,所述电动截止阀、直线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直线电机的对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安装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刮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泥浆在线密度计,所述泥浆在线密度计包括表盘和探头,所述表盘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探头伸入所述分离腔的内部。
10.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轴伸出所述壳体的外部并通过联轴器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若干搅拌叶轮,所述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孔和第二过滤孔的孔径相同。
12.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板与水平面呈一定的安装角度进行安装。
13.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角度为5
°‑
12
°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泥浆处理装置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上腔体和下腔体可有效地对泥浆进行泥水分离,首选通过机械搅拌加速水分析出并与泥沙进行初步分离,以增大泥浆浓度,减少泥浆中的水分,再次分离时,因泥浆中水分较少,其分离速度也明显提高,通过该建筑泥浆处理装置,避免了化学药剂的添加以及其他杂质的引入,可有效地保持原土的性质,利于环境保护;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泥浆处理装置占地面积较小,施工处理方便,能耗较小,对于少量泥沙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泥浆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泥浆处理装置a

a’处的剖面图;
17.附图标记为:10

壳体,101

箱门,11

分隔板,20

上腔体,21

进水管道, 22

分离腔,22a

第一过滤孔,23

搅拌轴,231

驱动电机,232

搅拌叶轮,241
‑ꢀ
表盘,242

探头,25

连通管,25a

电动截止阀,26

第一排水管道,30

下腔体, 31

过滤板,31a

第二过滤孔,32

直线电机,321

安装座,322

刮泥板,33
‑ꢀ
第二排水管道,34

负压管道,40

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9.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泥浆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40,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11,所述分隔板11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中部,所述分隔板11将所述箱体分为上腔体20和下腔体30。所述上腔体20内设置有分离腔22,所述分离腔 22的顶部与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所述上腔体20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道21,所述进水管道21与分离腔22连通,待处理泥浆经由该进水管道21进入分离腔22 内进行初步分离。
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离腔22的侧壁与壳体10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所述分离腔22的底部与分隔板11之间也留有一定间隙,且所述分离腔22的侧壁以及底部均间隔均匀地开设有第一过滤孔22a,所述上腔体20上还设置有第一排水管道26用于排出水分。所述分离腔22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轴23,所述搅拌轴23 贯穿所述壳体10,所述搅拌轴23伸出所述上腔体20的外部并通过联轴器连接与驱动电机231连接,所述搅拌轴23位于上腔体20内的部分设置有若干搅拌叶轮232,所述驱动电机231与控制器40电连接,便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231带动搅拌轴23对上腔体20内的泥浆进行搅拌并通过第一过滤孔22a进行过滤,滤除的水分经
由第一排水管道26排出。
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的顶部设置有泥浆在线密度计,所述泥浆在线密度计包括表盘241和探头242,所述表盘241与壳体10固定连接,所述探头 242伸入所述分离腔22的内部用于监测所述分离腔22内的泥浆密度,所述泥浆在线密度计的型号为jck

3051md。所述分离腔22的底部设置有连通管25,所述连通管25贯穿所述分隔板11并与下腔体30连通,便于将分离腔22中的泥浆输送至下腔体30中。所述连通管25上设置有电动截止阀25a,所述电动截止阀25a 与控制器40电连接。
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腔体30内设置有过滤板31,所述过滤板31与水平方向呈一定安装角度进行安装,所述安装角度为10
°
。所述过滤板31的周缘与壳体10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板31的上方设置有直线电机32,直线电机32与控制器40电连接。所述直线电机32平行于所述过滤板31进行安装,所述直线电机 32包括动子,所述动子固定连接有安装座321,所述安装座321固定连接有刮泥板322,所述刮泥板322的底部与过滤板31间隙配合。所述直线电机32的对侧还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安装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刮泥板32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刮泥板322的另一侧与直线电机32的动子连接。所述过滤板3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排水管道33,所述过滤板31上开设有若干第二过滤孔31a,所述第二过滤孔 31a的孔径与第一过滤孔22a的孔径相同。在工作时,由分离腔22中的落入下腔体30中的泥浆在第二过滤孔31a中继续进行过滤,水分在重力作用下透过所述过滤板31,所述控制器40通过控制该直线电机32的动子带动安装座321以及刮泥板322运动,便于对过滤板31上部的泥沙以及难以滤过的泥沙进行清洁,所述壳体10在过滤板31的上部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处设置有箱门101,打开所述箱门101,便于所述刮泥板322将泥沙排出进行后续处理。
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板31的下方还设置有负压管道34,所述负压管道 34伸出下腔体30的外部并与负压泵连接,便于加快下腔体30中的过滤速度。
2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泥浆处理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进水管道21输入泥浆,泥浆在分离腔22内经过搅拌,水分透过第一过滤孔22a口经由第一排水管道26排出,所述泥浆在线密度计对分离腔22中的泥浆密度进行监测,当泥浆密度达到设定阈值时通过所述控制器40控制电动截止阀25a打开,将分离腔22中的泥浆输入至下腔体30中,此时,可开启负压泵进行抽吸,以加速泥浆过滤,水分经由第二排水管道33排出,二截留的泥沙则通过刮泥板322刮落,经由排污口排出。
25.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