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14767发布日期:2021-08-10 14:23阅读:82来源:国知局
复合滤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滤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复合滤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净水器开始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人们对饮用水的卫生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净水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且对于净水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净水器逐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达到最佳的过滤和净化效果,通常会在净水器内安装滤芯来将水进行过滤和净化处理,之后流入到水箱内储存起来供人们饮用。

为了有效地提高净水的效率,一般会串联式连通设置多个过滤层,水体经过多个过滤层的过滤后可获得纯净水,但现有的多个过滤层为简单地串联式布置,多个过滤层串联式的设置需要占据大量的地方,因此会对水体的过滤造成限制,并不便于净水器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复合滤芯,具有将三个同时整合于单条滤芯上,既可有效地减少三个过滤层所需的空间占用率,实现串联并排布置三个过滤层时的多级过滤效果,进而便于有效地提高废水的净化效率,还可装配简单便捷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复合滤芯,包括呈筒状结构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于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内形成有沿第二壳体周向布置的第一滤水空间,所述第一滤水空间内设置有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与第二过滤层之间设置有用于分隔的隔水组件,所述隔水组件内形成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与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连通;所述第二壳体内形成有独立于第一滤水空间的第二滤水空间,所述第二滤水空间内设置有第三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隔水组件和第二过滤层沿着第一壳体的轴向依次套设于第二壳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过滤层与第二过滤层同时设置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分别设置于隔水组件沿着第一壳体轴向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部设有第一出水端和用于原水进水的第一进水端,所述第一进水端、与第一过滤层、与第二过滤层、与第一出水端依次连通;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出水端和用于原水进水的第二进水端,所述第二进水端、与第三过滤层、与第二出水端依次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隔水组件与第一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一滤水空间,所述隔水组件背离第一滤水空间的一侧开设有第三滤水空间;所述第二过滤层与第一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四滤水空间;所述第二过滤层与第二壳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第五滤水空间;所述第二滤水空间延伸至于第二壳体与第三过滤层之间;所述第三过滤层内沿着自身中轴线方向开设有第六滤水空间;所述第一进水端与第一滤水空间连接,所述第一滤水空间与第四滤水空间通过第三滤水空间相连接,所述第五滤水空间与第一出水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端与第二滤水空间连接,所述第二滤水空间与第六滤水空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滤水空间设置于第三过滤层沿自身中轴线方向;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用于浓缩水出水的第三出水端,所述第三出水端与第二滤水空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出水端设有用于改善水体口感的口感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进水端和第一出水端均布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同一侧端部;所述第二进水端和第二出水端均布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同一侧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过滤层为pp过滤层,所述第二过滤层为活性炭过滤层,所述第三过滤层为ro膜过滤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隔水组件上开设有与第一过滤层相匹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过滤层匹配安装于第一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与第一过滤层相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过滤层匹配安装于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与第三过滤层相匹配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过滤层匹配安装于第三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待过滤的水体从第一进水端流入第一滤水空间内,紧接着水体穿过第一过滤层,以完成水体的第一次过滤;紧接着,完成第一次过滤后的水体通过第三滤水空间后流入第四滤水空间内,然后位于第四滤水空间内的水体穿过第二过滤层并流入第五滤水空间,以完成水体的第二次过滤;紧接着,完成第二次过滤后的水体从第二过滤层流出后流入第二滤水空间,由于第二滤水空间与第一出水端相连接,所述经过二次过滤后的水体可直接从第一出水端流出;

其次,水体还可从第二进水端接入并流入第二滤水空间内,直至通过第三过滤层完成过滤;由于第三过滤层与第三出水端连通,第六滤水空间与第二出水端连通,水体经过第三过滤层后会分离出两种水,一种是从第三过滤层(即ro膜过滤层)中的第三过滤层直接流出的浓缩水,另一种则是经过第三过滤层过滤后流入第五滤水空间的纯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pp过滤层、活性炭过滤层以及ro膜过滤层同时布局整合于单条滤芯上,既可有效地减少三个过滤层所需的空间占用率,还可实现串联并排布置三个过滤层时的多级过滤效果,进而便于有效地提高废水的净化效率。其次,第一过滤层与第二过滤层组成一个过滤回路,而第三过滤层亦单独成一过滤回路,两者可以通过外接的水管连通,从而实现多级过滤;还可选择分别单独外接出水,两者互不影响,以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两者可以通过外接的水管连通,从而实现多级过滤;还可选择分别单独外接出水,两者互不影响,以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

2、通过将pp过滤层、活性炭过滤层以及ro膜过滤层同时布局整合于单条滤芯上,既可有效地减少三个过滤层所需的空间占用率;

3、实现串联并排布置三个过滤层时的多级过滤效果,进而便于有效地提高废水的净化效率;

4、装配简单便捷,既可便于生产时的装配,还可有效地提高各个过滤层的更换效率。

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将三个同时整合于单条滤芯上,既可有效地减少三个过滤层所需的空间占用率,实现串联并排布置三个过滤层时的多级过滤效果,进而便于有效地提高废水的净化效率,还可装配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凹槽;2、第二凹槽;3、第一壳体;31、第一进水端;32、第一出水端;4、隔水组件;5、第二壳体;51、第二进水端;52、第二出水端;53、第三出水端;61、第一过滤层;62、第二过滤层;63、第三过滤层;7、第一滤水空间;8、第三滤水空间;9、第四滤水空间;10、第五滤水空间;11、第二滤水空间;12、第六滤水空间;13、第三凹槽;15、口感滤芯;16、过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复合滤芯,如图1所示,包括呈筒状结构的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5,第二壳体5设于第一壳体3内;第一壳体3内形成有沿第二壳体5周向布置的第一滤水空间7,第一滤水空间7内设置有第一过滤层61和第二过滤层62,第一过滤层61与第二过滤层62之间设置有用于分隔的隔水组件4,隔水组件4内形成有过水通道16,过水通道16与第一过滤层61、第二过滤层62连通;第二壳体5内形成有独立于第一滤水空间7的第二滤水空间11,第二滤水空间11内设置有第三过滤层63;第一过滤层61、隔水组件4和第二过滤层62沿着第一壳体3的轴向依次套设于第二壳体5的外壁上;第一过滤层61与第二过滤层62同时设置于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5之间,第一过滤层61和第二过滤层62分别设置于隔水组件4沿着第一壳体3轴向的两端。

第一壳体3的端部设有第一出水端32和用于原水进水的第一进水端31,第一进水端31、与第一过滤层61、与第二过滤层62、与第一出水端32依次连通;第二壳体5上设有第二出水端52和用于原水进水的第二进水端51,第二进水端51、与第三过滤层63、与第二出水端52依次连通。

隔水组件4与第一壳体3之间形成有第一滤水空间7,隔水组件4背离第一滤水空间7的一侧开设有第三滤水空间8;第二过滤层62与第一壳体3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四滤水空间9;第二过滤层62与第二壳体5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第五滤水空间10;第二滤水空间11延伸至于第二壳体5与第三过滤层63之间;第三过滤层63内沿着自身中轴线方向开设有第六滤水空间12;第一进水端31与第一滤水空间7连接,第一滤水空间7与第四滤水空间9通过第三滤水空间8相连接,第五滤水空间10与第一出水端32连接;第二进水端51与第二滤水空间11连接,第二滤水空间11与第六滤水空间12连接。

第二滤水空间11设置于第三过滤层63沿自身中轴线方向;第二壳体5包括用于浓缩水出水的第三出水端53,第三出水端53与第二滤水空间11连接。第二出水端52设有用于改善水体口感的口感滤芯15。第一进水端31和第一出水端32均布置于第一壳体3的同一侧端部;第二进水端51和第二出水端52均布置于第一壳体3的同一侧端部。

第一过滤层61为pp过滤层,第二过滤层62为活性炭过滤层,第三过滤层63为ro膜过滤层。

隔水组件4上开设有与第一过滤层61相匹配的第一凹槽1,第一过滤层61匹配安装于第一凹槽1内。第一壳体3上设有与第一过滤层61相匹配的第二凹槽2,第二过滤层62匹配安装于第二凹槽2内;第二壳体5上设有与第三过滤层63相匹配的第三凹槽13,第三过滤层63匹配安装于第三凹槽13内。

工作过程及原理:

首先,待过滤的水体从第一进水端31流入第一滤水空间7内,紧接着水体穿过第一过滤层61,以完成水体的第一次过滤;紧接着,完成第一次过滤后的水体通过第三滤水空间8后流入第四滤水空间9内,然后位于第四滤水空间9内的水体穿过第二过滤层62并流入第五滤水空间10,以完成水体的第二次过滤;紧接着,完成第二次过滤后的水体从第二过滤层62流出后流入第二滤水空间11,由于第二滤水空间11与第一出水端32相连接,经过二次过滤后的水体可直接从第一出水端32流出;

其次,水体还可从第二进水端51接入并流入第二滤水空间11内,直至通过第三过滤层63完成过滤;由于第三过滤层63与第三出水端53连通,第六滤水空间12与第二出水端52连通,水体经过第三过滤层63后会分离出两种水,一种是从第三过滤层63(即ro膜过滤层)中的第三过滤层63直接流出的浓缩水,另一种则是经过第三过滤层63过滤后流入第五滤水空间10的纯水。

通过将pp过滤层、活性炭过滤层以及ro膜过滤层同时布局整合于单条滤芯上,既可有效地减少三个过滤层所需的空间占用率,还可实现串联并排布置三个过滤层时的多级过滤效果,进而便于有效地提高废水的净化效率。其次,第一过滤层61与第二过滤层62组成一个过滤回路,而第三过滤层63亦单独成一过滤回路,两者可以通过外接的水管连通,从而实现多级过滤;还可选择分别单独外接出水,两者互不影响,以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