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封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69634发布日期:2021-07-06 20:53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机封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循环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封水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2.生产用水,其中包括热交换器的冷却水,再多次使用后其温度会上升,当水温度较高时,让其自然冷却会造成热量的流失,如果充分利用其热量用于其他生产或者生活利用,会大大的节约能源,节能环保。
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可以利用生产高温水热量的机封水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封水循环利用系统,能够在机封水循环升温后,利用高温机封水的热量,进行热水回收利用,以达到节能、节水的目的。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封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机封水罐,所述机封水罐顶部设有进水口和回流口,所述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回流口连接有回流管,所述机封水罐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连接有机封水恒压泵,所述机封水恒压泵连接有泵流管,所述泵流管并联有液化工序、中转工序和离交工序,液化工序、中转工序和离交工序另一端连接回流管,所述泵流管上设有泵水阀,所述泵水阀之前的泵流管通过回收管连接有回收水罐,所述回收水罐上设有回收水罐自动阀。
6.进一步,所述液化工序包括并列设置的三个液化泵和液化系统,每个所述液化泵前后均设有一液化泵水阀。
7.进一步,所述中转工序包括并列设置的三个中转泵和中转系统,每个所述中转泵前后均设有一中转泵水阀。
8.进一步,所述离交工序包括并列设置的三个离交泵和离交系统,每个所述离交泵前后均设有一离交泵水阀。
9.进一步,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阀,所述进水管的进水为ro水。
10.进一步,所述出水管上设有出水阀。
11.进一步,所述机封水罐内设有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12.进一步,所述出水阀之前的出水管连接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设有排污阀。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ro水补满机封水罐后通过机封水恒压泵送去各个工序泵提供机封用水,机封用水给冷却机封后统一回流到机封水罐,机封水罐安装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当液位较低时程序控制打开ro水进水阀进行机封水补水,当机封水多次循环温度较高时则打开去回收水罐阀门,进行热水回收利用,并重新不满温度较低的机封水,以此循环达到节能、节水的目的。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封水循环利用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封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机封水罐1,机封水罐1顶部设有进水口和回流口,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2,进水管2上设有进水阀17,进水阀17为自动阀,所述进水管2的进水为ro水。回流口连接有回流管3,机封水罐1底部设有出水口,机封水罐1内设有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机封水罐1的水位,液位传感器电连接进水阀17,当机封水罐1内液位下降时,打开进水阀17向机封水罐1内补水。
17.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4,出水管4上设有出水阀;出水管4连接有机封水恒压泵5,机封水恒压泵5连接有泵流管6,泵流管6并联有液化工序、中转工序和离交工序,液化工序、中转工序和离交工序另一端连接回流管3,泵流管6上设有泵水阀7,泵水阀7为自动阀,泵水阀7之前的泵流管6通过回收管8连接有回收水罐9,回收水罐9上设有回收水罐自动阀10。述出水阀之前的出水管4连接有排污管18,排污管18上设有排污阀19。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机封水罐1内机封水的温度。温度传感器电连接回收水罐自动阀10和泵水阀7,当回流进机封水罐1的机封水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感应到水温,并且控制关闭泵水阀7、打开收水罐自动阀,这时高温机封水进入回收水罐9内,用于需要高温水的生产工序。
18.其中,液化区域泵包括并列设置的三个液化泵11和液化系统,液化系统具体的可为液化罐,每个液化泵11前后均设有一液化泵水阀12。中转区域泵包括并列设置的三个中转泵13和中转系统,中转系统具体的可为中转罐,每个中转泵13前后均设有一中转泵水阀14。离交区域泵包括并列设置的三个离交泵15和离交系统,离交系统具体的可为离交罐,每个离交泵15前后均设有一离交泵水阀16。附图中的虚线部分表示省略的生产工序,图中的箭头方向表示机封水的流动方向。
19.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