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载体光伏增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71331发布日期:2021-06-29 23:32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耦合载体光伏增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耦合载体光伏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峻,河流湖泊的的污染不仅影响到水域生态的平衡,同样威胁着人类的饮用水安全。河湖污染的根本原因即其水体纳污量超过了自身的净水能力,污染物浓度高等特性使得水体水质持续恶化,各类治理方案收效甚微,经过控源截污后,仍有大量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湖,增大了河湖水域治理及后期维护难度,净化后的水质难以长久维持。

有些污染河道、湖泊,通过曝气充氧方法便可治理好,曝气充氧的作用是加速底泥污染物释放,通过底泥增氧,使好氧污染物快速释放;有些则通过微生物净化,最终实现底泥污染物消除。如以下现有技术,都存在一些缺点:

(1)专利cn110255842a公开了一种河道底泥处理系统,本装置通过电解底泥中水体产生氧气,使氧气直接从底泥释放的方式代替传统机械翻动底泥的方式进行增氧,但该装置只适合于河道、小型湖泊等,耗能较高,增氧装置较为复杂,且潜于水底,需要有很好的防水能力,不便于维修养护。

(2)专利cn208055032u公开了组合式太阳能生态浮岛,在浮体圈底部中心设有导流管,导流管上下连接空气泵与曝气盘,浮体圈外围与浮岛相连,浮岛底部设置有网兜,网兜内填充有生物填料,但该仪器未配备有备用电池,在阴天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无法正常运行,同时植物养护清理压力大,没有把曝气和微生物净化功能有机结合。

(3)专利cn109090011a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增氧机,但是功能简单,叶轮式的太阳能增氧机都是固定式,其叶轮与水面之间的距离不可调,对于深水层的增氧不显著,增氧速度慢,耗能。

可知现有技术中的增氧机存在着增氧不均匀的问题,且没有把曝气和微生物净化功能有机结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耦合载体光伏增氧装置,通过增氧机构和微生物载体耦合,利用增氧机构增大水体含氧量和含氧均匀度,使得附着于多孔隙载体上的微生物活性得到激活,新陈代谢加快,大幅提高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耦合载体光伏增氧装置,包括漂浮于水面的浮体,所述浮体顶端固定有太阳能发电机构,所述浮体底端固定有微生物分解机构,所述浮体上穿设有增氧机构,所述增氧机构与所述太阳能发电机构电连。

优选的,所述增氧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浮体底端的潜水泵,所述潜水泵输出端穿过所述浮体后与固定于所述浮体顶端的增氧接头连通。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分解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浮体底端且套设于所述潜水泵外侧的套筒和容置于所述套筒内的微生物载体,所述套筒上开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微生物载体的粒径。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发电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浮体顶端的太阳能板和太阳能蓄电池,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太阳能蓄电池输入端电连,所述太阳能蓄电池输出端与所述潜水泵电连。

优选的,所述浮体边缘固定有灯光美化机构,所述灯光美化机构与所述太阳能蓄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所述灯光美化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浮体上的多个灯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设置太阳能发电机构,可以利用太阳能储存电能,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阴天或者夜间带动系统运行,且可移动,安装方便,运行成本低,见效快,便于维护。

(2)通过设置增氧机构,采用光伏供电,并装有储能电源系统,电能带动增氧机构运行,将把池中下部较差的水抽上来,通过增氧接头向上、向四周或向前高速喷出,延长扩大其在空气中曝气增氧时间和面积,使水体富氧,同时将底部缺氧水与表层富氧水混合,由此实现水体增氧和循环交换,实现河道水体全面增氧和循环交换,从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3)通过设置微生物分解机构,利用以多种纯天然矿物质(以硅酸盐矿物为主)为原料的微生物载体具有的孔隙结构发达、环境友好、组织结构微小、微细气孔发达、离子交换容量大、吸附和络合能力强等特性,既能降低碳污染源,消除富营养化,降低悬浮物,又可消减和抑制底泥污染,改善低栖生境,促进系统恢复,且多孔隙结构创造了良好的附着和增殖空间,附着微生物被激活,底泥中有机成分被分解、疏松、活化,改善了低栖生境。多层次“富氧空间”创造以及低栖生境的改善,可迅速重建严重受损的底端生物链,为上行生物链的梯次恢复奠定基础,进而再现一个自然的、能自我调节的水生态系统。

(4)在(2)和(3)两者协同作用下,微生物活性得到激活,新陈代谢加快,大幅提高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5)装置漂浮于水面,无安装基础,不受水位影响。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曝气充氧成本较高、运行噪音大、氧利用效率低、不可移动、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耦合载体光伏增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耦合载体光伏增氧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其中:1、太阳能蓄电池;2、太阳能板;3、增氧接头;4、浮体;5、灯光美化机构;6、潜水泵;7、微生物载体;8、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耦合载体光伏增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耦合载体光伏增氧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漂浮于水面的浮体4,浮体4顶端固定有太阳能发电机构,浮体4底端固定有微生物分解机构,浮体4上穿设有增氧机构,增氧机构与太阳能发电机构电连。

优选的,增氧机构包括固定于浮体4底端的潜水泵6,潜水泵6输出端穿过浮体4后与固定于浮体4顶端的增氧接头3连通,即在使用时潜水泵6位于水面下,增氧接头3位于水面上。

优选的,微生物分解机构包括固定于浮体4底端且套设于潜水泵6外侧的套筒8和容置于套筒8内的微生物载体7,套筒8上开设有导流孔,导流孔的孔径小于微生物载体7的粒径,微生物载体7为多孔隙微生物载体7,微生物载体7位于水面下。

优选的,太阳能发电机构包括固定于浮体4顶端的太阳能板2和太阳能蓄电池1,太阳能板2与太阳能蓄电池1输入端电连,太阳能蓄电池1输出端与潜水泵6电连,太阳能板2和太阳能蓄电池1位于水面上,因太阳能板2为太阳能蓄电池1充电的原理为本领域公知常识,故在此不做赘述。

优选的,浮体4边缘固定有灯光美化机构5,灯光美化机构5与太阳能蓄电池1的输出端电连,灯光美化机构5包括固定于浮体4上的多个灯珠,本实施例可选用均匀布置的彩色灯珠,也可选用灯条,利用储存的太阳能供夜间灯光工作,增加湖库夜间景观效果。

工作流程:白天,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太阳能板2会将收集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太阳能蓄电池1充电,在通电的情况下,潜水泵6把河道中下部较差的水通过套筒8抽上来,通过增氧接头3向上、向四周或向前高速喷出,延长扩大其在空气中曝气增氧时间和面积,使水体富氧,将底部缺氧水与表层富氧水混合,纵向进入底层缺氧区,由此实现水体增氧和循环交换,对水体复氧、水体循环,净化和保持水质同时会带动水循环来供应生态河、湖底层动植物生长所需的氧气,并且改善、消减底泥,同时水在抽吸过程中与套筒8内的微生物载体7接触,即可利用微生物载体7对水体净化。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耦合载体光伏增氧装置,通过增氧机构和微生物载体耦合,利用增氧机构增大水体含氧量和含氧均匀度,使得附着于多孔隙载体上的微生物活性得到激活,新陈代谢加快,大幅提高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