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歇式全方位混合厌氧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54554发布日期:2021-07-06 19:4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间歇式全方位混合厌氧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污染处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间歇式全方位混合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厌氧技术在国内的广泛应用,连续搅拌全混式厌氧反应器(cstr,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在国内得到了大量应用,主要应用于畜禽粪污、市政剩余生化污泥、工业剩余生化污泥、餐厨垃圾、含高悬浮物的奶酪废水、大豆加工废水的厌氧处理等,这些cstr厌氧反应器的广泛应用,为削减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保护环境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时厌氧产生的可利用能源—沼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环保设施的运行费用。
3.cstr厌氧反应器的成功运行,除物料自身的特性要求外,还取决于如下条件:(1)搅拌的均匀程度:关系到物料能否与反应器内的厌氧微生物充分接触、传质并得到降解;(2)温度条件:常规采用的厌氧消化温度为中温厌氧的最佳温度:35~37℃;(3)ph:指厌氧反应器内的混合物料ph,常规厌氧反应器正常运行ph:6.8~7.3;其中,厌氧反应器内的搅拌方式是该厌氧工艺关注的重点,其目的是最大程度提高厌氧反应器内物料混合的均匀程度,目前工程应用中常用的几种搅拌形式有:(1)机械顶搅拌:该搅拌形式是该工艺出现之初一直普遍采用的搅拌方式,工艺成熟,缺点是在处理某些行业废水处理时,反应器顶部会形成浮渣层,长期运行情况下,浮渣层会结壳,难以去除,影响沼气上升和物料混合程度,从而导致厌氧处理效率慢慢下降,需要定期清理顶部浮渣;(2)机械侧搅拌:通过在反应器不同高度设置侧搅拌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浮渣层结壳的问题,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沼气搅拌:沼气搅拌的原理是气提原理,采用在厌氧反应器内设置导流筒,在导流筒底部通入沼气,沼气上升过程中与混合物料一起被提升,并在导流筒顶部释放,从而在反应器内形成多个上下环流区域,以达到上下物料混合的目的。但该方式依然难以解决顶部浮渣的问题。
4.为解决目前工程应用中,cstr厌氧反应器顶部浮渣的问题,国内的专家和企业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如,专利号:zl 200620161616.8(一种能防止和消除厌氧反应罐内浮渣结壳的装置),采用通过高压水泵回流沼液并在沼渣层向上喷射以破除沼渣结壳层;专利号:cn201110232206.3(发酵料液搅拌装置),描述了通过测搅拌器和回料导流筒的设计,以期达到物料均匀混合的目的;文献:《农机化研究》2014年10月第十期,“沼气池的结壳和破壳器设计”中,吕建强等描述一种机械破壳的装置。还有其他很多专利和文献都在尝试通过工艺设计改变、装备改进、装置研发等途径,以达到解决目前cstr全混连续搅拌厌氧反应器混合不均和浮渣层结壳的实际问题。
5.本实用新型在前期专家、企业对解决cstr厌氧反应器存在问题的成果上,从提高现有cstr反应器的混合效果和均匀度、彻底解决困扰该工艺易产生浮渣结壳层的难题,将射流混合器融入新型的全混厌氧反应器内,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以上两个全混式厌氧反应器面临的最大问题。与此同时,在我们多年从事厌氧工艺处理废水、高含固率有机废弃物的经
验基础上,将连续搅拌混合厌氧反应器(cstr),转化为间歇式搅拌混合厌氧反应器(bstr,batch stirred tank reactor),在间歇式进料、间歇式搅拌、间歇式出料的运行条件下,一方面可以避免物料进料“短流”现象的发生;其次物料进料与反应器内的厌氧微生物混合后,有较为“平静”的反应时间,有利于厌氧反应器的稳态运行;再者,通过设置浮渣导流装置和浮渣抽吸射流混合搅拌强化系统,可使反应器不断地形成“沿罐横向水平流”和“沿罐上下垂直流”的合并混合效果,即本实用新型描述的“360
°
全方位间歇式混合厌氧反应器”,简称360bstr厌氧反应器装置。本实用新型360bstr厌氧反应器主要包括浮渣抽吸导流筒、快速搅拌混合推进器及喷射管道、浮渣抽吸射流混合全方位搅拌强化系统、顶部双膜沼气稳压柜、底部沉砂收集及排出系统等。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间歇式全方位混合厌氧反应器,解决了以上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间歇式全方位混合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壳体、设置于反应器壳体内底部一侧并通过支架固定安装的导流喷射管、与导流喷射管顶部连通并靠近内侧壁竖直设置且由支撑架固定的顶部物料负压抽吸下降导流管、设置于反应器壳体侧部且内底端与顶部物料负压抽吸下降导流管顶部开口相对应的物料进料口、竖直设置于反应器壳体内另一内侧壁并通过底部支座和固定支架固定安装的抽流混合液射流配水管、通过汇集管支架横向设置于反应器壳体内上部且表面均布设有抽流口的抽流混合液汇集管、与抽流混合液射流配水管底部外接相连的配水管、与抽流混合液汇集管外端相连且竖直设置的抽流混合液下降管、安装于抽流混合液下降管与配水管之间的循环渣浆泵;
9.所述导流喷射管通过由壳体密封结构配合安装的快速搅拌推流混合器运行产生局部负压,将反应器壳体内顶部浮渣层吸至导流喷射管,并由快速搅拌推流混合器从导流喷射管设定的喷射方向喷出;
10.所述抽流口抽流反应器壳体内顶部浮渣层经抽流混合液汇集管收集,并送至抽流混合液下降管由循环渣浆泵驱动入配水管,由抽流混合液射流配水管上竖直均布设置的抽流混合射流混合喷嘴喷出。
11.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喷射管的喷射方向与反应器壳体内底板形成15

30
°
夹角,喷出物形成沿罐横向水平混合推进流和喷射物料垂直上升流。
12.进一步地,所述抽流混合射流混合喷嘴诱导的物料混合液射流喷射方向与导流喷射管的物料流动方向一致,增强沿罐横向水平混合推进流和喷射物料垂直上升流的流动性。
13.进一步地,所述抽流混合射流混合喷嘴与抽流混合液射流配水管相连的配水管开孔位置设置有缩口径型的一级混合液射流喷嘴,所述抽流混合射流混合喷嘴端部为缩口径型的二级混合液射流喷嘴,位于一级混合液射流喷嘴与二级混合液射流喷嘴之间的混合腔侧部设置有外部物料吸入口。
14.进一步地,由抽流混合液射流配水管进入的泥渣、泥水混合物经混合液射流方向由一级混合液射流喷嘴经混合腔向外喷出使混合腔形成负压,抽流混合射流混合喷嘴外部物料经外部物料吸入口沿被吸入混合液流体方向吸入后,与一级喷嘴喷射的物料混合并沿
喷射方向行进至二级混合液射流喷嘴沿混合物料分散流方向喷出。
15.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器壳体顶部设有带稳压空气腔的双膜沼气稳压存储柜,所述双膜沼气稳压存储柜包括外膜和内膜,所述内膜内设置有沼气空间。
16.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器壳体上侧部设置有带水封的出料口。
17.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器壳体底部中央设置有底部沉砂槽,所述底部沉砂槽外接有放空管。
18.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器壳体内位于顶部物料负压抽吸下降导流管顶部一侧设置有抽吸口顶部挡板。
19.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器壳体内侧壁上设置有防旋涡挡板。
20.进一步地,所述抽流混合液下降管上安装有液体温度传感器。
21.进一步地,所述稳压空气腔内安装有超声波物位计。
22.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包括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具有全方位的混合、搅拌、均质效果:采用快速转动机械推流器将浮渣抽吸至反应器底部并沿一定方向喷射,在反应器底部形成“水平混合横向流”,防止底部污泥和泥砂沉积;设计的浮渣抽吸射流混合搅拌强化系统解决了反应器中上部因在底部喷射物料的搅拌性能很快在水平和垂直方向衰减的问题,通过设置浮渣抽吸射流混合搅拌强化系统,不仅增强了顶部浮渣的破坏和抽吸能力,同时在反应器中上部依然保持高强度的“水平混合横向流”,保障了罐外物料的混合、传质和搅拌性能。同时在两级浮渣抽吸的作用下,bstr罐体内形成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循环混合上下垂直流”,极大提高反应器的混合和均质效果,从而极大提高反应器的稳定性和处理能力。
24.2、有效解决了常规厌氧反应器顶部浮渣结壳问题;二级浮渣抽吸循环系统,是该新型反应器最大的优势。
25.3、将射流混合装置引入全混式厌氧反应器,以增强厌氧反应器内的物料混合程度、浮渣抽吸能力,是该新型厌氧反应器能够达到全方位混合搅拌最重要的设计。
26.4、采用间歇式进料、间歇式抽吸循环混合搅拌、间歇出料的工艺运行模式,相比于工程应用中通常使用的连续混合搅拌厌氧反应器(cstr)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可节约运行费用,提高厌氧系统处理的稳定性,且不影响处理物料的厌氧处理效率。
27.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间歇式全方位混合厌氧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图1中抽流混合液射流配水管与抽流混合射流混合喷嘴的安装及工作原理示意图;
31.图3为图2的结构左视图;
32.图4为图1的顶部导流示意图;
3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4]1‑
反应器壳体,101

抽吸口顶部挡板,102

防旋涡挡板,2

支架,3

导流喷射管,4

壳体密封结构,5

快速搅拌推流混合器,6

顶部物料负压抽吸下降导流管,7

抽吸物料流动方向,8

喷射物料垂直上升流,9

支撑架,10

罐内液位高度,11

浮渣层,12

物料进料口,13

浮渣流动方向,14

沼气空间,15

内膜,16

稳压空气腔,17

外膜,18

超声波物位计,19

出料口,20

抽流口,21

抽流混合液汇集管,211

汇集管支架,22

抽流混合液下降管,23

抽流混合液射流配水管,24

抽流混合射流混合喷嘴,241

一级混合液射流喷嘴,242

混合腔,243

外部物料吸入口,244

混合液射流方向,245

外部物料流体方向,246

物料吸入液混合后喷射方向,247

混合物料分散流方向,248

二级混合液射流喷嘴,249

配水管开孔,25

物料混合液射流喷射方向,26

固定支架,27

沿罐横向水平混合推进流,28

液体温度传感器,29

循环渣浆泵,30

配水管,31

放空管,32

底部支座,33

底部沉砂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底部”、“一侧”、“顶部”、“靠近”、“内侧壁”、“另一内侧壁”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7]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间歇式全方位混合厌氧反应器,主要适于高含固率物料厌氧消化处理,尤其是物料中含有易上浮的轻物质的高浓度、高悬浮物的有机废液的厌氧生物处理,如规模化养猪厂的混合粪污、餐厨垃圾等;
[0038]
请参阅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间歇式全方位混合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壳体1、设置于反应器壳体1内底部一侧并通过支架2固定安装的导流喷射管3、与导流喷射管3顶部连通并靠近内侧壁竖直设置且由支撑架9固定的顶部物料负压抽吸下降导流管6、设置于反应器壳体1侧部且内底端与顶部物料负压抽吸下降导流管6顶部开口相对应的物料进料口12、竖直设置于反应器壳体1内另一内侧壁并通过底部支座32和固定支架26固定安装的抽流混合液射流配水管23、通过汇集管支架211横向设置于反应器壳体1内上部且表面均布设有抽流口20的抽流混合液汇集管21、与抽流混合液射流配水管23底部外接相连的配水管30、与抽流混合液汇集管21外端相连且竖直设置的抽流混合液下降管22、安装于抽流混合液下降管22与配水管30之间的循环渣浆泵29;顶部物料负压抽吸下降导流管6内的抽吸物料流动方向7为自上向下;支架2用于支撑快速搅拌推流混合器外部喷射管道,防止负压抽吸喷射管移位或抖动;导流喷射管3依靠快速搅拌推流混合器运行时形成局部负压,将bstr顶部浮渣抽吸至导流喷射管,并被快速转动的快速搅拌推流混合器5从喷射管沿设定的喷射方向喷出,并在bstr反应器内形成“沿罐横向水平混合推进流”,使从反应器顶部抽吸的浮渣混合液与反应器底部的厌氧污泥充分混合、传质,达到物料均匀混合、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快速搅拌推流混合器5在罐外电机的带动下快速转动,将导流喷射管3内的
物料快速沿喷射管方向外推射出,并在内部形成局部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罐体顶部浮渣和混合液沿顶部物料负压抽吸顶部物料负压抽吸下降导流管6进入导流喷射管3,形成“沿罐水平喷射流”和喷射物料垂直上升流,从而完成罐内物料(含浮渣)的均匀混合;
[0039]
其中,循环渣浆泵29用于将浮渣、顶部混合物料在渣浆泵的作用下抽吸至抽流混合液射流配水管23,并通过抽流混合射流混合喷嘴24沿设定的喷射方向喷射至bstr厌氧反应器,一方面强化顶部浮渣抽吸功能,另一方面强化bstr中上部的物料混合、搅拌强度和效果,提高泥水传质效果和污染物去除效果。
[0040]
其中,抽流口20在反应器顶部半圆罐体顶部液面下20~30cm,设置若干浮渣、泥水混合物料抽吸口,通过循环渣浆泵29将该区域顶部浮渣通过抽流口抽至抽流混合液射流配水管23,并喷射至厌氧反应器。
[0041]
其中,物料进料口12位于顶部物料负压抽吸下降导流管6的液面上。当反应器进料时,所有的抽吸动作停止,进料在进料泵的作用下将物料自罐外泵入顶部物料负压抽吸下降导流管6液面上,与此同时,位于罐体另外一侧的bstr厌氧反应器出料口水封及出料口19,将与进料等同容积的处理后的物料排出bstr厌氧反应器(出料口罐体内部分位于液面下1.5~2m处,不会形成短流现象,即不会发生部分进料没有处理而直接从出料口排出的现象)。
[0042]
其中,出料口19位于罐内出料管位于液面下1.5~2m,外部水封高度基于设定的bstr顶部沼气压力设置水封管和溢流出料管高度。反应器进料和出料在静态下进料,静态下同时溢流出料的模式,有效避免在运行条件下部分进料未被降解而被排出反应器的“短流现象”。
[0043]
其中,反应器壳体1采用bstr反应器壳体,可采用土建构筑物或罐体结构(碳钢防腐焊接罐、搪瓷拼装罐等),外部保温层一般为50mm厚的聚氨酯泡沫或岩棉,外敷彩钢板的形式。对传统机械搅拌cstr厌氧反应器,由于搅拌形式的限制,对厌氧反应器的高径比有相应的要求,一般设计高径比1.2~1.5,以适应机械顶搅拌或侧搅拌形式中传动轴的限制以及水力搅拌能力的限制。而本实用新型的360bstr厌氧反应器由于采用负压抽吸推流混合装置和抽吸射流循环混合搅拌强化系统,该组合系统形成的“水平推流混合”和“垂直射流混合”功能,避免了传统机械搅拌对高径比的要求,高径比可达到3~8,在这样的设计条件下,不仅厌氧反应器内的混合传质作用不受影响,反应器的处理效果也不会受到影响,而且还可使全混式厌氧反应器向高空发展,以达到节约占地面积,降低投资费用的目的。
[0044]
导流喷射管3通过由壳体密封结构4配合安装的快速搅拌推流混合器5运行产生局部负压,将反应器壳体1内顶部浮渣层11吸至导流喷射管3,并由快速搅拌推流混合器5从导流喷射管3设定的喷射方向喷出;顶部浮渣层11位于罐内液位高度10平齐的位置;浮渣层11是由反应器内的浮渣层和结壳层的形成常常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浮在罐体顶部的浮渣如果没有及时处理的工艺和措施,会逐渐累积,从而形成厚的、结壳的浮渣层,不仅严重影响反应器的正常运行、还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果。本实用新型对顶部浮渣采用两种手段进行处理:快速搅拌推流混合器5形成的浮渣负压抽吸和循环渣浆泵29对顶部浮渣的抽吸,避免了顶部浮渣的不断累积,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会出现其他类型厌氧反应器出现的顶部浮渣结壳现象。
[0045]
抽流口20抽流反应器壳体1内顶部浮渣层11经抽流混合液汇集管21收集,并送至
抽流混合液下降管22由循环渣浆泵29驱动入配水管30,由抽流混合液射流配水管23上竖直均布设置的抽流混合射流混合喷嘴24喷出。
[0046]
其中,抽流混合射流混合喷嘴24的喷射方向与快速搅拌推流混合器5诱导的物料流动方向一致,根据罐体直径大小不同而不同。
[0047]
其中,导流喷射管3的喷射方向与反应器壳体1内底板形成15

30
°
夹角,喷出物形成沿罐横向水平混合推进流27和喷射物料垂直上升流8。
[0048]
其中,抽流混合射流混合喷嘴24诱导的物料混合液射流喷射方向25与导流喷射管3的物料流动方向一致,增强沿罐横向水平混合推进流27和喷射物料垂直上升流8的流动性。
[0049]
其中,抽流混合射流混合喷嘴24与抽流混合液射流配水管23相连的配水管开孔249位置设置有缩口径型的一级混合液射流喷嘴241,抽流混合射流混合喷嘴24端部为缩口径型的二级混合液射流喷嘴248,位于一级混合液射流喷嘴241与二级混合液射流喷嘴248之间的混合腔242侧部设置有外部物料吸入口243。
[0050]
其中,由抽流混合液射流配水管23进入的泥渣、泥水混合物经混合液射流方向244由一级混合液射流喷嘴241经混合腔242向外喷出使混合腔242形成负压,抽流混合射流混合喷嘴24外部物料以外部物料流体方向245流向经外部物料吸入口243沿被吸入混合液流体方向210吸入后,与一级喷嘴喷射的物料混合并沿物料吸入液混合后喷射方向246行进至二级混合液射流喷嘴248沿混合物料分散流方向247喷出;其中,罐体顶部的浮渣层11形成与沿罐横向水平混合推进流27相反的浮渣流动方向13。
[0051]
其中,反应器壳体1顶部设有带稳压空气腔16的双膜沼气稳压存储柜,双膜沼气稳压存储柜包括外膜17和内膜15,内膜15内设置有沼气空间14;沼气空间14为bstr厌氧反应器产生的沼气在反应器的顶部汇集,顶部安装沼气稳压及储存的双膜沼气稳压柜装置;内膜15用于隔离bstr厌氧反应器产生的沼气和外膜调压空气;外膜17用于形成调压室,使内膜空气恒压输出并对内膜起到保护作用,外膜与内膜的边缘与发酵罐口连接。作为气柜的外壳保护内膜,恒定bstr厌氧反应器内沼气压力。
[0052]
其中,反应器壳体1上侧部设置有带水封的出料口19。
[0053]
其中,反应器壳体1底部中央设置有底部沉砂槽33,底部沉砂槽33外接有放空管31;对于高含固率的有机废弃物,往往混合物料中存在一定量的无机泥砂等,这些泥砂常常会在厌氧反应器的底部沉积,如果不定期排放,长期会逐渐累积,减少厌氧反应器的有效空间,影响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率。本实用新型bstr厌氧反应器的水力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物料中的泥水会在bstr厌氧反应器的底部中央位置沉积。为此,我们在bstr底部中央位置常规设置直径1~2米的沉砂槽,沉砂槽底部设置旋流泥砂排放管,进行定期排砂。根据物料中含砂量的不同,排放周期为1~4周一次;
[0054]
其中,底部沉砂槽33位于bstr厌氧反应器底部中央约直径1~2米区域,用于收集厌氧降解后分离出的无机泥砂等。在多数高有机物浓度物料中,由于物料粘性大,物料中含有的无机泥砂难以分离,但当有机物经过厌氧处理后,物料中的无机泥砂会从物料中分离,并逐渐沉积于厌氧反应器的底部。全混式厌氧反应器采用的搅拌和混合形式不同,泥砂沉积的位置也不同。本实用新型bstr厌氧反应器水力条件下,沉砂位置为反应器底部中央位置。
[0055]
其中,反应器壳体1内位于顶部物料负压抽吸下降导流管6顶部一侧设置有抽吸口顶部挡板101,其设计底部位于液面下0.5米,液面上0.3米,以提高吸入口抽吸浮渣的效果。
[0056]
其中,反应器壳体1内侧壁上设置有防旋涡挡板102,其共有2片,以避免在厌氧反应器内形成旋流。
[0057]
其中,抽流混合液下降管22上安装有液体温度传感器28。
[0058]
其中,稳压空气腔16内安装有超声波物位计18,用于测定内膜升起高度,防止低压条件下内膜反向吸入bstr厌氧反应器。
[0059]
如图2

4所示,进一步了解360bstr厌氧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0060]
浮渣抽吸射流混合搅拌强化系统,是bstr不同于其他技术的显著特点。对仅采用快速搅拌混合推进器导流喷射系统的流体力学模拟结果表明,自底部喷射出的物料带来的混合物料的搅拌性能很快在水平和垂直方向衰减,如果没有辅助强化措施,厌氧反应器内的混合强度和浮渣抽吸的强度较弱,难以满足全混厌氧反应器对物料的搅拌和混合强度要求。本实用新型360bstr厌氧反应器将射流混合引入厌氧反应器的设计,并强化了厌氧反应器内的物料混合、搅拌、推流、浮渣抽吸、物料循环等,使得360bstr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混合搅拌厌氧反应器。
[0061]
有益效果:
[0062]
该实用新型

360bstr在结合国内外厌氧处理高含固有机废水的经验上,就提高全混式厌氧反应器的混合及搅拌效果、解决常规cstr厌氧反应器顶部浮渣问题、厌氧工艺运行模式等进行了创新;该新型间歇式全方位混合厌氧反应器具有以下创新点和优势:
[0063]
1、具有全方位的混合、搅拌、均质效果:采用快速转动机械推流器将浮渣抽吸至反应器底部并沿一定方向喷射,在反应器底部形成“水平混合横向流”,防止底部污泥和泥砂沉积;设计的浮渣抽吸射流混合搅拌强化系统解决了反应器中上部因在底部喷射物料的搅拌性能很快在水平和垂直方向衰减的问题,通过设置浮渣抽吸射流混合搅拌强化系统,不仅增强了顶部浮渣的破坏和抽吸能力,同时在反应器中上部依然保持高强度的“水平混合横向流”,保障了罐外物料的混合、传质和搅拌性能。同时在两级浮渣抽吸的作用下,bstr罐体内形成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循环混合上下垂直流”,极大提高反应器的混合和均质效果,从而极大提高反应器的稳定性和处理能力。
[0064]
2、有效解决了常规厌氧反应器顶部浮渣结壳问题;二级浮渣抽吸循环系统,是该新型反应器最大的优势。
[0065]
3、将射流混合装置引入全混式厌氧反应器,以增强厌氧反应器内的物料混合程度、浮渣抽吸能力,是该新型厌氧反应器能够达到全方位混合搅拌最重要的设计。
[0066]
4、采用间歇式进料、间歇式抽吸循环混合搅拌、间歇出料的工艺运行模式,相比于工程应用中通常使用的连续混合搅拌厌氧反应器(cstr)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可节约运行费用,提高厌氧系统处理的稳定性,且不影响处理物料的厌氧处理效率。
[0067]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