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滤芯分隔结构、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52225发布日期:2021-07-06 19:36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复合滤芯分隔结构、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滤芯分隔结构、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净水机内部通常具备用于过滤原水的复合滤芯,复合滤芯包括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前置滤芯一般在预处理的水路流道中用于粗过滤,可滤除原水中的大颗粒物质,而后置滤芯是为了改善净化后的纯水的口感和出水水质。
3.但是,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为两个独立的个体,集成度低且不便于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复合滤芯中的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为两个独立的个体,集成度低且不便于安装的问题,提供一种集成度高且便于安装的复合滤芯分隔结构、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
5.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高一种复合滤芯分隔结构,用于分隔前置滤芯及后置滤芯,所述复合滤芯分隔结构包括:
6.分隔盘,具有沿其轴向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开设有第一容置凹槽,所述第二安装面开设有第二容置凹槽;
7.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容置凹槽内,所述限位柱的另一端沿背离所述分隔盘的方向延伸,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第一容置凹槽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容置所述前置滤芯;
8.所述第二容置凹槽用于容置所述后置滤芯配合。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盘具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容置凹槽和所述第二容置凹槽;
10.所述限位柱内部具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与所述连通通道连通。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置凹槽的侧壁用于与所述前置滤芯沿其径向方向的外侧相抵,以使所述前置滤芯径向限位于所述第一容置凹槽;和/或
12.所述第一容置凹槽的底壁用于与前置滤芯沿其轴向方向的一端相抵,以使所述前置滤芯的一端轴向限位于所述第一容置凹槽;和/或
13.所述第二容置凹槽的侧壁用于与所述后置滤芯沿其径向方向的两侧相抵,以使所述后置滤芯径向限位于所述第二容置凹槽;和/或
14.所述第二容置凹槽的底壁用于与后置滤芯沿其轴向方向的一端相抵,以使所述后置滤芯的一端轴向限位于所述第二容置凹槽。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的外壁及所述第一容置凹槽的侧壁均沿所述分隔盘的轴向方向延伸;和/或
16.所述第一容置凹槽的底壁沿所述分隔盘的径向方向延伸;和/或
17.所述第二容置凹槽的侧壁沿所述分隔盘的轴向方向延伸;和/或
18.所述第二容置凹槽的底壁沿所述分隔盘的径向方向延伸。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盘设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位于所述第二容置凹槽内,以将所述第二容置凹槽分隔成第一子限位凹槽和第二子限位凹槽。
2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一种复合滤芯,包括滤瓶及均设置于所述滤瓶内的前置滤芯、后置滤芯及上述的复合滤芯分隔结构。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置滤芯套设于所述限位柱,所述前置滤芯沿其轴向方向的一端与第一容置凹槽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前置滤芯沿其轴向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滤瓶的内壁密封配合;
22.所述限位柱与所述前置滤芯之间形成第一纯水通道,所述前置滤芯的外侧为原水进口侧;或者
23.所述限位柱与所述前置滤芯之间形成原水通道,所述前置滤芯的外侧为纯水出口侧。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置滤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置凹槽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后置滤芯的另一端与所述滤瓶的内壁密封配合;
25.所述后置滤芯的外侧为纯水进口侧,所述后置滤芯的内侧形成有净水通道;或者
26.所述后置滤芯沿其径向方向的外侧为纯水进口侧,所述后置滤芯沿其轴向方向的一端为净水出口端;或者
27.所述后置滤芯的内侧具有第二纯水通道,所述后置滤芯沿其径向方向的外侧为净水出口侧;或者
28.所述后置滤芯的内侧具有第二纯水通道,所述后置滤芯沿其轴向方向的一端为净水出口端;或者
29.所述后置滤芯沿其轴向方向的一端为纯水进口端,所述后置滤芯沿其径向方向的外侧为净水出口侧。
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内壳,所述内壳设于所述滤瓶内,所述前置滤芯套设于所述内壳内;
31.所述内壳沿其轴向方向的一端与分隔盘密封配合,所述内壳沿其轴向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滤瓶的内壁密封配合;
32.所述前置滤芯与所述内壳之间形成原水通道或第一纯水通道,所述内壳与所述滤瓶之间形成与所述后置滤芯连通的第三纯水通道。
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置滤芯包括后置碳棒及超滤膜。
34.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净水设备,包括上述的复合滤芯。
35.上述复合滤芯分隔结构、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通过复合滤芯分隔结构的分隔盘可将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分隔开来,并且利用分隔盘上的第一容置凹槽与限位柱的配合支撑及限定前置滤芯的位置,利用分隔盘上的第二容置凹槽支撑及限定后置滤芯的位置,使得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能够紧密配合,缩小了体积的同时,也使两者集成于一体,减少了净水设备的滤芯数量,另外,也简化了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的安装。
附图说明
3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复合滤芯分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复合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3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复合滤芯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复合滤芯的另一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
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7.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以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48.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复合滤芯分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复合滤芯的结构示意图;为便于描述,附图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结构。
49.参阅附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滤芯分隔结构100,用于分隔前置滤芯220及后置滤芯230,复合滤芯分隔结构100包括分隔盘10及限位柱20。
50.分隔盘10具有沿其轴向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面11和第二安装面12,第一安装面11开设有第一容置凹槽111,第二安装面12开设有第二容置凹槽121,限位柱20的一端设于第一容置凹槽111内,限位柱20的另一端沿背离分隔盘10的方向延伸。
51.限位柱20与第一容置凹槽111之间形成容置空间13,容置空间13用于容置前置滤芯220,第二容置凹槽121用于容置后置滤芯230。
52.具体地,具体地,第一容置凹槽111的底壁用于与前置滤芯200沿其轴向方向一端相抵,以使前置滤芯220的一端轴向限位于第一容置凹槽111。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容置凹槽111的侧壁用于与前置滤芯200沿其径向方向的外侧相抵,以使前置滤芯220径向限位于第一容置凹槽111。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二容置凹槽121的底壁用于与后置滤芯230沿其轴向方向一端相抵,以使后置滤芯230的一端轴向限位于第二容置凹槽121。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二容置凹槽121的侧壁用于与后置滤芯230沿其径向方向的外侧相抵,以使后置滤芯230径向限位于第二容置凹槽121。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容置凹槽111与前置滤芯220的配合方式及第二容置凹槽121与后置滤芯230的配合方式可以为上述四种方式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形式,在此不作限制。
53.如此,通过复合滤芯分隔结构100的分隔盘10可将前置滤芯220和后置滤芯230分隔开来,并且利用分隔盘10上的第一容置凹槽111与限位柱20的配合支撑及限定前置滤芯220的位置,利用分隔盘10上的第二容置凹槽121支撑及限定后置滤芯230的位置,使得前置滤芯220和后置滤芯230能够紧密配合,缩小了体积的同时,也使两者集成于一体,减少了净水设备的滤芯数量,另外,也简化了前置滤芯220和后置滤芯230的安装。
54.在一些实施例中,分隔盘10具有连通通道14,连通通道14用于连通第一容置凹槽111和第二容置凹槽121,限位柱20内部具有过水通道21,过水通道21与连通通道14连通。具体地,过水通道21与后置滤芯230相连,更具体地,过水通道21为与后置滤芯230的净水出水端231或者净水通道连通的净水过水通道,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过水通道21也可以为与后置滤芯230的净水出口端231连通的净水出水通道或第二纯水通道232连通的纯水进水通道,在此不作限制。
55.通过在分隔盘10上开设连通通道14,可使流体经分隔盘10两侧的前置滤芯220及后置滤芯230的路径更加紧凑,从而减小了净水设备的体积。
56.具体地,连通通道14包括贯穿分隔盘10的连通孔。
57.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柱20呈圆柱状。如此,限位柱20的外侧可与传统的前置滤芯220的圆形内孔之间相适配。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限位柱20也可呈方柱状或者其他柱状,在
此不作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柱20可与分隔盘10同轴设置。
58.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柱20的外壁及第一容置凹槽111的侧壁均沿分隔盘10的轴向方向延伸。如此,可在前置滤芯220与限位柱20与第一容置凹槽111的侧壁之间的容置空间13配合时,对前置滤芯220在沿分隔盘10的径向方向形成可靠地定位。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置凹槽111的底壁沿分隔盘10的径向方向延伸。如此,可在前置滤芯220与第一容置凹槽111的底壁配合时,对前置滤芯220在分隔盘10的轴向方向形成可靠地定位。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容置凹槽121的侧壁沿分隔盘10的轴向方向延伸。如此,可在后置滤芯230与第二容置凹槽121的侧壁配合时,对后置滤芯230在沿分隔盘10的径向方向形成可靠地定位。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二容置凹槽121的底壁沿分隔盘10的径向方向延伸。如此,可在后置滤芯230与第二容置凹槽121的底壁配合时,对后置滤芯230在分隔盘10的轴向方向形成可靠地定位。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容置凹槽111的侧壁及底壁、第二容置凹槽121的侧壁及底壁的延伸方向可以是上述四种方式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形式,在此不作限制。
59.在一些实施例中,分隔盘10设有分隔部15,分隔部15位于第二容置凹槽121内,与将第二容置凹槽121分隔成第一子限位凹槽1211和第二子限位凹槽1212。当后置滤芯230包括两个过滤部件,例如如图4所示,后置滤芯230包括后置碳棒233及超滤膜234,此时,第一子限位凹槽1211可与后置碳棒233配合,第二子限位凹槽1212与超滤膜234配合。如此,可实现后置滤芯230的各部件的限位。在一些实施例中,超滤膜234设于后置碳棒233的内部。
60.请再次参阅图1,具体地,分隔部15自第二容置凹槽121的底壁沿背离第二容置凹槽121的底壁的方向延伸。更具体地,分隔部15呈环状。
61.请再次参阅图2和图3,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复合滤芯200,包括滤瓶210及均设置于滤瓶210内的前置滤芯220、后置滤芯230及上述的复合滤芯分隔结构100。
62.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滤芯200还可包括其他中间滤芯结构,在此不作限制。
63.在一些实施例中,前置滤芯220套设于限位柱20,前置滤芯220沿其轴向方向的一端与第一容置凹槽111的内壁密封配合,前置滤芯220沿其轴向方向的另一端与滤瓶210的内壁密封配合。
64.限位柱20与前置滤芯220之间形成第一纯水通道221,前置滤芯220的外侧为原水进口侧。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柱20与前置滤芯220之间形成原水通道222,前置滤芯220的外侧为纯水出口侧。优选地,限位柱20与前置滤芯220之间形成第一纯水通道221,前置滤芯220的外侧为原水进口侧。应当理解,原水通道222与原水进口侧连通,第一纯水通道221与纯水出口侧连通。如此,通过前置滤芯220与限位柱20及滤瓶210的配合,可形成流体经前置滤芯220的流通路径,使复合滤芯200的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地减小复合滤芯200的体积。
65.具体地,滤瓶210开设有原水口211及纯水出口212,原水口211与原水通道222连通,纯水出口212与第一纯水通道221连通。
66.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滤芯200还包括内壳240,内壳240设于滤瓶210内,前置滤芯220套设于内壳240内,内壳240沿其轴向方向的一端与分隔盘10密封配合,内壳240沿其轴向方向的另一端与滤瓶210的内壁密封配合。
67.前置滤芯220与内壳240之间形成原水通道222或第一纯水通道221,内壳240与滤瓶210之间形成与后置滤芯230连通的第三纯水通道235。优选地,前置滤芯220与内壳240之
间形成原水通道222。如此,通过内壳240与分隔盘10及滤瓶210的配合关系,在界定出与前置滤芯220连通的原水通道222或第一纯水通道221的同时,也可将与后置滤芯230连通的第三纯水通道235与原水通道222或第一纯水通道221分隔开来,避免前置滤芯220与后置滤芯230之间因串水而改变出水水质。
68.具体的,滤瓶210还开设有纯水进口213,纯水进口213与第三纯水通道235连通。更具体地,纯水进口213的流体压力大于纯水出口212的流体压力。如此,可对从纯水出口212流出的流体进行加压,降低流体经前置滤芯220的压损,避免后续流体通过第三纯水通道235至后置滤芯230的流体压力不足。
69.在一些实施例中,前置滤芯220沿其轴向方向的一端与第一容置凹槽111的底壁相抵,前置滤芯220沿其轴向方向的另一端与滤瓶10的内壁相抵,以使前置滤芯220轴向限位于滤瓶210内。
70.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壳240沿其轴向方向的一端与分隔盘10相抵,内壳240沿其轴向方向的另一端与滤瓶10的内壁相抵,以使内壳240轴向限位于滤瓶210内。
71.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置滤芯230的一端与第二容置凹槽121的内壁密封配合,后置滤芯230的另一端与滤瓶210的内壁密封配合。
72.后置滤芯230的外侧为纯水进口侧,后置滤芯230的内侧形成有净水通道。在另一实施例中,后置滤芯230沿其径向方向的外侧为纯水进口侧,后置滤芯230沿其轴向方向的一端为净水出口端231。在又一实施例中,后置滤芯230的内侧具有第二纯水通道232,后置滤芯230沿其径向方向的外侧为净水出口侧。在又一实施例中,后置滤芯230的内侧具有第二纯水通道232,后置滤芯230沿其轴向方向的一端为净水出口端231。在又一实施例中,后置滤芯230沿其轴向方向的一端为纯水进口端,后置滤芯230沿其径向方向的外侧为净水出口侧。
73.优选地,后置滤芯230沿其径向方向的外侧为纯水进口侧,后置滤芯230沿其轴向方向的一端为净水出口端231。进一步地,净水出口端231通过连通通道14与限位柱20的过水通道21连通。
74.应当理解,净水通道与净水出口端231及净水出口侧均连通,第二纯水通道232与纯水进口端及纯水进口侧均连通。如此,通过后置滤芯230与分隔盘10及滤瓶210的配合,可形成流体经后置滤芯230的流通路径,使复合滤芯200的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地减小复合滤芯200的体积。
75.在一些实施例中,滤瓶210还包括净水口214,净水口214与净水通道、净水出口端231或净水出口侧连通。在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净水口214通过过水通道21与净水出口端231连通。
76.在一些实施例中,滤瓶210的原水口211、纯水出口212、纯水进口213及净水口214均设于滤瓶210的一端。具体地,滤瓶210的原水口211、纯水出口212、纯水进口213及净水口214均设于滤瓶210靠近前置滤芯220的一端。需要指出的是,从纯水出口212排出的纯水可供用户使用,从净水口214排出的净水也可供用户使用,以实现对两种水质的分别过滤,故可满足用户对多种水质的过滤需求。
77.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置滤芯230沿其轴向方向的一端与第二容置凹槽121的底壁相抵,后置滤芯230沿其轴向方向的另一端与滤瓶210的内壁相抵。
78.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净水设备,包括上述的复合滤芯200。
79.具体地,净水设备可以为净水机。
8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滤芯分隔结构100、复合滤芯200及净水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81.通过复合滤芯分隔结构100的分隔盘10可将前置滤芯220和后置滤芯230分隔开来,并且利用分隔盘10上的第一容置凹槽111与限位柱20的配合支撑及限定前置滤芯220的位置,利用分隔盘10上的第二容置凹槽121支撑及限定后置滤芯230的位置,使得前置滤芯220和后置滤芯230能够紧密配合,缩小了体积的同时,也使两者集成于一体,减少了净水设备的滤芯数量,另外,也简化了前置滤芯220和后置滤芯230的安装。
82.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8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