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水处理设备的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10125发布日期:2021-06-18 16:25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水处理设备的滤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水处理设备的滤芯。



背景技术:

为了节约水资源,对于污水的处理也成为了现在社会中主要的发展项目之一,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如果污水量不大时,采用一个滤芯即可达到对污水进行有效过滤的目的,如果污水量增大,需要串联多个滤芯才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但是这样会增大处理设备的占地面积和体积,同时,难以适用于污水处理量不稳定的区域,故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同时适用于污水量小和大的情况的水处理滤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水处理设备的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应用于水处理设备的滤芯,包括外层滤芯、内层滤芯和调节组件,

所述外层滤芯包括外顶板、外底板、外层过滤组件和进水口,所述外层过滤组件采用中空管状结构,所述外层过滤组件的首尾两端分别与所述外顶板和所述外底板一体设置,在所述外顶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用于污水流入的进水口,在所述外底板上开设有用于内层滤芯升降的滤芯通孔;

所述内层滤芯滑动设置在所述外层过滤组件形成的中空腔体内,所述内层滤芯包括内顶板、内底板和内层过滤组件,所述内层过滤组件采用中空管状结构,所述内层过滤组件的首尾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顶板和所述内底板一体设置,所述内顶板的直径大于所述滤芯通孔的直径,以实现对内层滤芯的限位作用;

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内层过滤组件和所述外层过滤组件之间,在所述内层过滤组件的外壁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网壳、调节杆、固定杆、回位组件和限位件,所述调节网壳采用中空结构,所述调节网壳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调节网壳的内壁与所述内层过滤组件的外壁相对设置,所述调节网壳的外壁与所述外层过滤组件的内壁相对设置,所述固定杆贯穿所述内壁均匀分布在所述内壁上,所述回位组件设置在位于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的所述固定杆的外壁上,所述限位件设置在位于所述内壁外侧的所述固定杆的外壁上,所述调节杆贯穿所述调节网壳和所述外顶板的顶端伸入所述调节网壳内的中空腔体中,调节杆能够沿着中空腔体上下移动。

所述回位组件包括回位板和弹簧,所述回位板一体固定在所述固定杆的外壁上,所述弹簧的首端与所述回位板固定相连,所述弹簧的尾端与所述内壁相接触。

所述外层过滤组件和所述内层过滤组件均包括陶瓷过滤层、过滤网和活性炭,所述过滤网采用中空管状结构,所述活性炭填充在所述过滤网内,在所述过滤网的外层设置所述陶瓷过滤层,所述过滤网的中空腔体内形成一进水管路。

在位于所述滤芯通孔处的所述外底板上插接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外层过滤组件和所述内层过滤组件之间的缝隙,以免未净化的水从滤芯通孔流出,对已经净化的水造成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滤芯采用双层过滤结构,当污水量增大时,通过调节调节组件将内层滤芯和外层滤芯分离,通过提升外层滤芯,增大滤芯的与污水接触面积,提升污水处理效率;调节杆向下移动,进而推动固定杆向着内层过滤组件的外壁上开设有固定槽进行移动,进而利用固定杆和固定槽将内层过滤组件固定在外层过滤组件的中空腔体内,待污水量加大时,只需要向上移动调节杆,弹簧和回位板共同作用使得固定杆向着外壁的方向移动,固定杆和固定槽分离,即内层过滤组件和外层过滤组件分离,工作人员上拉外层过滤组件,待外层过滤组件上拉至最大时,利用固定绳索将其位置进行固定即可,这样不仅增加了滤芯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同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外顶板,2为外底板,3为外层过滤组件,4为进水口,5为内顶板,6为内底板,7为内层过滤组件,8为调节网壳,9为调节杆,10为固定杆,11为限位件,12为回位板,13为弹簧,14为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其中,1为外顶板,2为外底板,3为外层过滤组件,4为进水口,5为内顶板,6为内底板,7为内层过滤组件,8为调节网壳,9为调节杆,10为固定杆,11为限位件,12为回位板,13为弹簧,14为密封件。

实施例1

一种应用于水处理设备的滤芯,包括外层滤芯、内层滤芯和调节组件,

外层滤芯包括外顶板、外底板、外层过滤组件和进水口,外层过滤组件采用中空管状结构,外层过滤组件的首尾两端分别与外顶板和外底板一体设置,在外顶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用于污水流入的进水口,在外底板上开设有用于内层滤芯升降的滤芯通孔;

内层滤芯滑动设置在外层过滤组件形成的中空腔体内,内层滤芯包括内顶板、内底板和内层过滤组件,内层过滤组件采用中空管状结构,内层过滤组件的首尾两端分别与内顶板和内底板一体设置,内顶板的直径大于滤芯通孔的直径,以实现对内层滤芯的限位作用;

调节组件设置在内层过滤组件和外层过滤组件之间,在内层过滤组件的外壁上开设有固定槽,调节组件包括调节网壳、调节杆、固定杆、回位组件和限位件,调节网壳采用中空结构,调节网壳包括内壁和外壁,调节网壳的内壁与内层过滤组件的外壁相对设置,调节网壳的外壁与外层过滤组件的内壁相对设置,固定杆贯穿内壁均匀分布在内壁上,回位组件设置在位于内壁和外壁之间的固定杆的外壁上,限位件设置在位于内壁外侧的固定杆的外壁上,调节杆贯穿调节网壳和外顶板的顶端伸入调节网壳内的中空腔体中,调节杆能够沿着中空腔体上下移动。

实施例2

一种应用于水处理设备的滤芯,包括外层滤芯、内层滤芯和调节组件,

外层滤芯包括外顶板、外底板、外层过滤组件和进水口,外层过滤组件采用中空管状结构,外层过滤组件的首尾两端分别与外顶板和外底板一体设置,在外顶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用于污水流入的进水口,在外底板上开设有用于内层滤芯升降的滤芯通孔;

内层滤芯滑动设置在外层过滤组件形成的中空腔体内,内层滤芯包括内顶板、内底板和内层过滤组件,内层过滤组件采用中空管状结构,内层过滤组件的首尾两端分别与内顶板和内底板一体设置,内顶板的直径大于滤芯通孔的直径,以实现对内层滤芯的限位作用;

调节组件设置在内层过滤组件和外层过滤组件之间,在内层过滤组件的外壁上开设有固定槽,调节组件包括调节网壳、调节杆、固定杆、回位组件和限位件,调节网壳采用中空结构,调节网壳包括内壁和外壁,调节网壳的内壁与内层过滤组件的外壁相对设置,调节网壳的外壁与外层过滤组件的内壁相对设置,固定杆贯穿内壁均匀分布在内壁上,回位组件设置在位于内壁和外壁之间的固定杆的外壁上,限位件设置在位于内壁外侧的固定杆的外壁上,调节杆贯穿调节网壳和外顶板的顶端伸入调节网壳内的中空腔体中,调节杆能够沿着中空腔体上下移动。

回位组件包括回位板和弹簧,回位板一体固定在固定杆的外壁上,弹簧的首端与回位板固定相连,弹簧的尾端与内壁相接触。

实施例3

一种应用于水处理设备的滤芯,包括外层滤芯、内层滤芯和调节组件,

外层滤芯包括外顶板、外底板、外层过滤组件和进水口,外层过滤组件采用中空管状结构,外层过滤组件的首尾两端分别与外顶板和外底板一体设置,在外顶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用于污水流入的进水口,在外底板上开设有用于内层滤芯升降的滤芯通孔;

内层滤芯滑动设置在外层过滤组件形成的中空腔体内,内层滤芯包括内顶板、内底板和内层过滤组件,内层过滤组件采用中空管状结构,内层过滤组件的首尾两端分别与内顶板和内底板一体设置,内顶板的直径大于滤芯通孔的直径,以实现对内层滤芯的限位作用;

调节组件设置在内层过滤组件和外层过滤组件之间,在内层过滤组件的外壁上开设有固定槽,调节组件包括调节网壳、调节杆、固定杆、回位组件和限位件,调节网壳采用中空结构,调节网壳包括内壁和外壁,调节网壳的内壁与内层过滤组件的外壁相对设置,调节网壳的外壁与外层过滤组件的内壁相对设置,固定杆贯穿内壁均匀分布在内壁上,回位组件设置在位于内壁和外壁之间的固定杆的外壁上,限位件设置在位于内壁外侧的固定杆的外壁上,调节杆贯穿调节网壳和外顶板的顶端伸入调节网壳内的中空腔体中,调节杆能够沿着中空腔体上下移动。

回位组件包括回位板和弹簧,回位板一体固定在固定杆的外壁上,弹簧的首端与回位板固定相连,弹簧的尾端与内壁相接触。

外层过滤组件和内层过滤组件均包括陶瓷过滤层、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网采用中空管状结构,活性炭填充在过滤网内,在过滤网的外层设置陶瓷过滤层,过滤网的中空腔体内形成一进水管路。

在位于滤芯通孔处的外底板上插接密封件,用于密封外层过滤组件和内层过滤组件之间的缝隙,以免未净化的水从滤芯通孔流出,对已经净化的水造成污染。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