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分离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24661发布日期:2021-08-03 13:09阅读:62来源:国知局
油水分离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水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油水混合物的来源比较广泛,油田、钢厂、炼油厂、化工厂等领域的生产工艺都会产生大量油水混合物。为了充分回收利用油水混合物中的油,则一般采用油水分离器进行分离处理。例如:中国专利号201510548670.1公开了一种嵌入式油水分离器,具体使用时,油水混合物进入到分离器中经过分离床处理后,使得混合物中的油分子与水分离并聚集在一起后上浮,以实现油水分离的目的。上述方案中,对于输出的水中还是会残留有少量的油分,为此,中国专利号201921796736.9公开的油水分离器中则在油水分离后在水输出前额外增加活性炭过滤层来进一步吸收水中的油分子。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活性炭过滤层将会被油分子阻塞,则需要定期更换,一方面导致使用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出现部分油吸附在活性炭中而浪费无法回收利用。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运行成本低且油的回收利用率高的技术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水分离设备,实现降低运行成,并提高油的回收利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水分离设备,包括:

罐体,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液口和排油口,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和反冲洗口;所述排油口位于所述进液口的上方;

分离床,所述分离床设置在所述罐体中;

反冲洗组件,所述反冲洗组件可上下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罐体中并位于所述分离床的下方,所述反冲洗组件上设置有用于供水单向朝所述排水口流向的水流通道;

可压缩式过滤层,所述可压缩式过滤层用于吸附水中含有的油,所述可压缩式过滤层设置在所述分离床和所述反冲洗组件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反冲洗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支撑架;其中,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形成所述水流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水口或所述第二出水口上设置有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反冲洗组件还包括连接水管,所述连接水管连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水管上设置有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外边缘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反冲洗组件与所述罐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的连接区;和/或,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用于密封所述反冲洗组件与所述罐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的连接区。

进一步的,所述反冲洗组件设置有多条透水缝隙,所述透水缝隙用于连通所述反冲洗组件在所述罐体中所分隔开的两个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中还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反冲洗组件的下方并用于限位所述反冲洗组件。

进一步的,还包括曝气组件,所述曝气组件包括进气管和曝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曝气管连接,所述曝气管设置在所述罐体中并位于所述反冲洗组件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口与所述反冲洗口为开设在所述罐体底部的同一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在罐体中增加反冲洗组件和可压缩式过滤层,对于经由分离床分离处理的水在经由所述排水口输出前,水将经过可压缩式过滤层进行过滤处理,进而满足出水洁净度的高要求,经过过滤处理的水则经由反冲洗组件的水流通道流向排水口并最终输出至罐体外;同时,可压缩式过滤层在过滤过程中将不断粘附油分子,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则可以通过反冲洗口向罐体底部注水以驱动反冲洗组件向上移动并压缩可压缩式过滤层,可压缩式过滤层被压缩过程中,使得其内部吸附的油分子挤压出并聚集在一起后上浮输出,一方面实现对可压缩式过滤层进行挤压清洗,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回收率用可压缩式过滤层中的油,进而无需频繁更换活性炭过滤层,实现降低运行成,并提高油的回收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油水分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油水分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油水分离设备中反冲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油水分离设备中反冲洗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水分离设备,包括:

罐体1,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液口11和排油口12,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13和反冲洗口(未图示);

分离床2,所述分离床设置在所述罐体中;

反冲洗组件3,所述反冲洗组件可上下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罐体中并位于所述分离床的下方,所述反冲洗组件上设置有用于供水单向朝所述排水口流向的水流通道300;

可压缩式过滤层4,所述可压缩式过滤层用于吸附水中含有的油,所述可压缩式过滤层设置在所述分离床和所述反冲洗组件之间。

具体而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油水混合物经由所述进液口进入到所述罐体的顶部,进入到所述罐体中的混合物将流向下方的所述分离床。所述分离床横置在所述罐体的内部,混合物经过所述分离床后,在所述分离床的分离作用下使得水和油相互分离开,与此同时,分离出的油又相互结合形成较大的油滴。油滴的比重相比于水较轻,进而使得油滴能够快速的上升并在所述罐体的顶部形成储油区,其中,有关所述分离床对油水分离的方式,可以参考常规油水分离器中的结构配置,在此不做限制和赘述。另外,对于可压缩式过滤层4而言,可以采用吸油海绵等海绵体、或三维多孔结构的疏水亲油型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弹性骨架材料等制成,在此不做限制和赘述。

而经由所述分离床分离出的水中还会含有较少量的油,水继续向下流动至所述可压缩式过滤层处,水经由所述可压缩式过滤层过滤后,使得水中含有的油被所述可压缩式过滤层吸附住,最终,水通过所述反冲洗组件上的所述水流通道流向所述罐体的底部并从所述排水口排出至所述罐体的外部。

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所述可压缩式过滤层中吸附的油量也越来越多,所述可压缩式过滤层的吸油能力将逐渐下降。此时,则需要通过所述反冲洗组件对所述可压缩式过滤层进行挤压处理,通过所述反冲洗口向所述罐体的底部注入水,由于所述反冲洗组件的所述水流通道为单向设计,则所述罐体底部的水压将逐渐增大并驱动所述反冲洗组件向上移动。如图2所示,移动过程中的所述反冲洗组件将对所述可压缩式过滤层进行挤压使得所述可压缩式过滤层夹在所述反冲洗组件和所述分离床之间,进而将所述可压缩式过滤层中的油被挤压出。而由于所述反冲洗组件的上方依然具有大量的油水混合物,被挤出的油将漂浮至所述罐体的顶部。而在所述反冲洗口泄压或所述排水口打开后,所述反冲洗组件将逐渐下降,所述可压缩式过滤层释放压力后会逐渐膨胀,膨胀的过程中,所述可压缩式过滤层将吸附大量的水和少量的油,进而使得所述可压缩式过滤层重新恢复过滤能力。

其中,为了提高油水分离的效果,则所述罐体由上至下布置有多层所述分离床,以附图1中布置三层为例,油水混合物经过三层分离处理后,能够使得油水有效的分离开,以提高处理效率。同时,可以在所述进液口上还设置有布水器111,所述布水器横向布置在所述分离床的上方,以通过布水器131,均匀向下方的所述分离床分布油水混合物,提高油水分离效率。

另外,为了方便控制所述罐体顶部积存的油排出,则可以在所述罐体的顶部还设置有安装口14,所述安装口中设置有界位仪(未图示),具体的,通过界位仪能够检测所述罐体顶部的储油量,并在储油量达到排放标准时,打开所述排油口以向外排放油。而所述排油口位于所述进液口的上方,以方便油液的输出减少与进入的混合物相关干扰。

同时,根据需要,可以在所述罐体的底部分别布置独立的排水口13和反冲洗口,而为了方便管路的连接,则所述排水口与所述反冲洗口为同一个口,即在所述罐体底部的开一个口来同时满足排水口13和反冲洗口的使用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反冲洗组件的表现实体,为了满足所述反冲洗组件在所述罐体中上下平稳的滑动,则所述反冲洗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和支撑架33;其中,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水口(未标记),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水口(未标记),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形成所述水流通道。具体的,通过所述支撑架将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在一起,以使得所述反冲洗组件具有足够的宽度,进而满足所述反冲洗组件在所述罐体中平稳上下滑动的要求。而所述支撑架可以采用格栅结构,以在满足结构强度要求的情况下,有效的降低重量。

而为了实现所述水流通道的水流单向流动要求,则可以在所述第一出水口或所述第二出水口上设置有单向阀30。优选地,所述反冲洗组件还包括连接水管34,所述连接水管连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具体的,上方的水经由所述连接水管输送至所述罐体的下部空间,而所述连接水管上设置有单向阀以实现。

又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所述反冲洗组件与所述罐体的内壁之间的密封强度,则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外边缘设置有密封圈(未图示),所述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反冲洗组件与所述罐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的连接区;和/或,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未图示),所述密封垫用于密封所述反冲洗组件与所述罐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的连接区。以在所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外边缘设置有密封圈为例,所述密封圈能够贴靠在所述罐体的内壁,进而起到有效密封的作用。

更进一步的,为了更有效的清理可压缩式过滤层4中粘附的油,则所述反冲洗组件设置有多条透水缝隙35,所述透水缝隙用于连通所述反冲洗组件在所述罐体中所分隔开的两个腔体。具体的,所述反冲洗组件在通过所述罐体底部的水压驱动向上移动对所述可压缩式过滤层进行挤压的过程中,所述罐体底部的水能够经由透水缝隙35流入到所述可压缩式过滤层中,进而起到对所述可压缩式过滤层进行冲洗的作用。同时,由于透水缝隙35的尺寸较小,可以满足所述反冲洗组件下方的腔体具有足够的水压来驱动所述反冲洗组件向上移动。更重要的是,由于透水缝隙35的尺寸较小,在高压水压的作用下,从透水缝隙35喷出的水流速度较快,进而可以更加高效彻底的对所述可压缩式过滤层进行清洗,进而提高清洗效率。

而对于所述反冲洗组件的位置,则可以通过在所述罐体中还设置有限位件15来限制所述反冲洗组件的位置,具体的,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反冲洗组件的下方并用于限位所述反冲洗组件,所述限位件可以采用圆环的方式在所述反冲洗组件的底部进行限位。

又进一步的,油水分离设备还包括曝气组件5,所述曝气组件包括进气管51和曝气管52,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曝气管连接,所述曝气管设置在所述罐体中并位于所述反冲洗组件的下方。具体的,在通过反冲洗组件3对所述可压缩式过滤层进行挤压反冲洗的过程中,进气管51通入气体,气体经由曝气管52均匀的释放到所述罐体的底部,气体将经由所述透水缝隙进入到所述可压缩式过滤层中,以利用气体对粘附在所述可压缩式过滤层内的油进行冲击打散,进而实现更加彻底有效的清洗所述可压缩式过滤层。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