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孔旋流絮凝斜管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35831发布日期:2021-07-20 16:21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穿孔旋流絮凝斜管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穿孔旋流絮凝斜管沉淀池。



背景技术:

絮凝池是指完成絮凝过程的净水池,为创造合适的水力条件使具有絮凝性能的颗粒在相互接触中聚集,以形成较大的絮凝体(絮粒),在净水处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篇申请号为cn201921652917.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斜板沉淀器,包括絮凝池以及沉淀池,絮凝池本体上设置有进水口以及与沉淀池相通的连通口,连通口设置在絮凝池底部,沉淀池底部设置有污泥斗,沉淀池内设置有斜板以及支架,斜板放置在支架上,斜板为玻璃钢斜板,相互叠加的玻璃钢之间形成蜂窝状截面,支架中央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内穿设一根螺杆,螺杆通过联轴器连接电动机,电动机放置在外部横杆。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原水从进水口进入絮凝池以后,在絮凝的过程会产生部分沉淀物,但是,在絮凝池产生的沉淀物没有被及时排出,导致沉淀在絮凝池底部的沉淀物大部分会因水流的作用从连通口流入沉淀池内,污水处理效率低,故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污水处理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穿孔旋流絮凝斜管沉淀池。

本申请提供一种穿孔旋流絮凝斜管沉淀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穿孔旋流絮凝斜管沉淀池,包括两组对称布置的网格式絮凝池体和整体式絮凝池体,所述网格式絮凝池体和所述整体式絮凝池体相背离的一侧均设置有淤泥槽,

所述网格式絮凝池体内间隔设置有多块竖板,多块所述竖板将所述网格式絮凝池体分隔为多个条形分隔池,每一所述条形分隔池内间隔设置有多块竖向布设的分隔板,每一所述条形分隔池的底部均设置一个条形沟槽,所述整体式絮凝池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条形沟槽,所述条形沟槽的两内侧壁为向中间倾斜的第一斜面,每一所述条形沟槽内均设置有排污管,且位于所述条形沟槽内的所述排污管开设有吸污孔,所述排污管伸出所述条形沟槽的一端设置有排污泵,所述淤泥槽位于多根所述排污管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网格式絮凝池体内设置有多个竖板和多个分隔板,从而形成网格式结构,将污水引入每一个网格的池子内后,污水的沉淀物能沉淀在池体的底部,而且由于每一个网格状的池体较小,再加具有第一斜面的条形沟槽,同样的整体式絮凝池体内也设置有多个具有第一斜面的条形沟槽,所以网格式絮凝池体和整体式絮凝池体内的沉淀物能快速聚集在池底,并且能快速达到一定的厚度,当沉淀物的厚度达到排污管的吸污孔处时,通过多根排污泵就能将沉淀物排入淤泥槽内,有效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

优选的,所述条形沟槽远离所述排污泵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由上至下且朝向所述排污泵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条形沟槽的三个内侧壁均为斜面,能进一步加快沉淀物的聚集,也有效减小了条形沟槽的内部空间,使条形沟槽内的沉淀物能快速堆积到一定的高度,加快排污管的吸污效率,也有效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面和该穿孔旋流絮凝斜管沉淀池内底壁之间的夹角为45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45度倾斜布置的第一斜面、第二斜面,不仅可以确保条形沟槽的结构较为稳固,而且施工比较方便,有利于条形沟槽内的沉淀物顺利向底部滑动,加快排污管的吸污效率,也有效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

优选的,所述吸污孔朝向所述条形沟槽的内底壁开设,多个所述吸污孔沿所述排污管轴线方向间隔布设,所述吸污孔开设有两排,两排所述吸污孔对称布设,且相对布设的两个所述吸污孔的两条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排吸污孔能加快排污管将沉淀物快速地排出,呈上述布置的两排吸污孔,吸污效果更好,不易被堵塞。

优选的,所述条形沟槽的内底壁沿排污管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墩,所述支撑墩支撑于所述排污管的正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墩对排污管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使排污管的结构更加稳定和牢固。

优选的,所述支撑墩的上表面转动装配有固定件,所述排污管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支撑墩的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污管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支撑墩的上表面,排污管的与支撑墩具有连接关系,使排污管在支撑墩上不容易晃动,结构更加稳定和牢固。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管夹、安装板、滑动板、卡接板和复位弹簧;

所述管夹的一端水平转动装配于所述支撑墩的上表面,所述安装板竖向设置于所述支撑墩的上表面,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管夹的转动轴线分别位于所述排污管的两侧,所述滑动板水平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顶端,所述卡接板水平滑动装配于所述滑动板上,所述卡接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管夹的另一端插入通孔,且所述滑动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管夹水平段的长度,所述复位弹簧横向设置于所述滑动板和所述安装板之间,当所述管夹的水平段插入所述卡接板内时,所述复位弹簧呈收缩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排污管时,向外拉动卡接板,使管夹从通孔内退出,然后将管夹转动开,将排污管放置在支撑墩的上表面后,再转动管夹并将排污管箍住,此时管夹的水平段与滑动板相互贴合,然后再将管夹的水平段插入卡接板上的通孔内,就能将管夹固定住,而且复位弹簧在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能将卡接板拉住,以防止卡接板从滑动板上脱离,结构更加稳定、牢固。

优选的,所述整体式絮凝池体内设置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靠近所述网格式絮凝池体布置,所述排水沟的底部设置有孔板,所述孔板和所述整体式絮凝池体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排水沟的开口处设置有带孔砼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可以穿过带孔砼盖板中进入排水沟中,由于排水沟的底部设置有孔板,孔板可以初步对雨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雨水会从孔板处进入整体式絮凝池体内,上述结构可以收集部分雨水并初步对雨水进行过滤。

优选的,所述整体式絮凝池体内设置有多根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平行于所述排污管且位于相应的所述排污管正上方,所述支撑梁的一端支撑于所述排水沟的外侧壁,所述支撑梁的另一端支撑于所述整体式絮凝池体的内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梁增强了该整体式絮凝池体的结构强度,延长了整体式絮凝池体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网格式絮凝池体内设置有多个竖板和多个分隔板,从而形成网格式结构,将污水引入每一个网格的池子内后,污水的沉淀物能沉淀在池体的底部,而且由于每一个网格状的池体较小,再加具有第一斜面的条形沟槽,同样的整体式絮凝池体内也设置有多个具有第一斜面的条形沟槽,所以网格式絮凝池体和整体式絮凝池体内的沉淀物能快速聚集在池底,并且能快速达到一定的厚度,当沉淀物的厚度达到排污管的吸污孔处时,通过多根排污泵就能将沉淀物排入淤泥槽内,有效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

2.排污管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支撑墩的上表面,排污管的与支撑墩具有连接关系,使排污管在支撑墩上不容易晃动,结构更加稳定和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穿孔旋流絮凝斜管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条形沟槽、排污管、支撑墩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以局部剖视图展示。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排水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网格式絮凝池体;2、整体式絮凝池体;3、淤泥槽;4、竖板;5、条形沟槽;51、第一斜面;52、第二斜面;6、排污管;61、吸污孔;7、排污泵;8、支撑墩;9、固定件;91、管夹;92、安装板;93、滑动板;94、卡接板;95、复位弹簧;10、排水沟;101、孔板;102、带孔砼盖板;11、支撑梁;12、分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穿孔旋流絮凝斜管沉淀池。参照图1和图2,穿孔旋流絮凝斜管沉淀池包括两组对称布置的网格式絮凝池体1和整体式絮凝池体2,网格式絮凝池体1和整体式絮凝池体2均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均呈内部中空且上端开口的长方体结构,网格式絮凝池体1和整体式絮凝池体2相背离的一侧均一体浇筑成型有淤泥槽3,淤泥槽3同样呈内部中空且上端开口的长方体结构。

网格式絮凝池体1内间隔设置有两块竖板4,两块竖板4将网格式絮凝池体1分隔为三个条形分隔池,每一条形分隔池内间隔设置有三块竖向布设的分隔板12,竖板4和分隔板12均由混凝土浇筑而成,三块分隔板12将条形分隔池分隔为4个网格池,每一条形分隔池的底部均设置一个条形沟槽5,整体式絮凝池体2的底部设置有三个条形沟槽5,每一条形沟槽5内均设置有排污管6,排污管6为pe管,且位于条形沟槽5内的排污管6开设有吸污孔61,条形沟槽5的两内侧壁为向中间倾斜的第一斜面51,排污管6伸出条形沟槽5的一端设置有排污泵7,淤泥槽3位于多根排污管6的下方,位于网格式絮凝池体1内部的排污管6贯穿分隔板12,且分隔板12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斜面51相适配的倒角。

条形沟槽5远离排污泵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斜面52,第二斜面52由上至下且朝向排污泵7布置,第一斜面51、第二斜面52和该穿孔旋流絮凝斜管沉淀池内底壁之间的夹角为45度(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角度还可以为40度、42度、48度或者50度),呈上述布置的两排吸污孔61,吸污效果更好,不易被堵塞。

吸污孔61朝向条形沟槽5的内底壁开设,多个吸污孔61沿排污管6轴线方向间隔布设,吸污孔61开设有两排,两排吸污孔61对称布设,且相对布设的两个吸污孔61的两条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

条形沟槽5的内底壁沿排污管6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墩8,每一个网格池内均设置有一个支撑墩8,支撑墩8支撑于排污管6的正下方,支撑墩8由混凝土预制而成且通过水泥固定于池底壁,支撑墩8在本实施例中为长方体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圆柱结构,而且支撑墩8的上表面还可以设计为凹圆弧面,以和排污管6的外周壁相匹配。

支撑墩8的上表面转动装配有固定件9,排污管6通过固定件9固定于支撑墩8的上表面,固定件9包括管夹91、安装板92、滑动板93、卡接板94和复位弹簧95;管夹91的一端水平转动装配于支撑墩8的上表面,安装板92竖向设置于支撑墩8的上表面,且安装板92与管夹91的转动轴线分别位于排污管6的两侧,滑动板93水平设置于安装板92的顶端,卡接板94水平滑动装配于滑动板93上,卡接板94上开设有供管夹91的另一端插入通孔,且滑动板93的长度大于管夹91水平段的长度,复位弹簧95横向设置于滑动板93和安装板92之间,当管夹91的水平段插入卡接板94内时,复位弹簧95呈收缩状态。

参照图1和图3所示,整体式絮凝池体2内设置有排水沟10,排水沟10靠近网格式絮凝池体1布置,排水沟10的底部设置有孔板101,孔板101和整体式絮凝池体2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排水沟10的开口处设置有带孔砼盖板102。

整体式絮凝池体2内设置有多根支撑梁11(本实施例中具体为三根),支撑梁11为钢板焊接而成的长条形状,且截面为矩形状,支撑梁11平行于排污管6且位于相应的排污管6正上方,支撑梁11的一端支撑于排水沟10的外侧壁,排水沟10的外侧壁内部预埋钢筋后与支撑梁11焊接固定,支撑梁11的另一端支撑于整体式絮凝池体2的内侧壁,整体式絮凝池体2的内侧壁内部预埋钢筋后与支撑梁11焊接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穿孔旋流絮凝斜管沉淀池的实施原理为:网格式絮凝池体1内设置有多个竖板4和多个分隔板12,从而形成网格式结构,将污水引入每一个网格的池子内后,污水的沉淀物能沉淀在池体的底部,而且由于每一个网格状的池体较小,再加具有第一斜面51的条形沟槽5,同样的整体式絮凝池体2内也设置有多个具有第一斜面51的条形沟槽5,所以网格式絮凝池体1和整体式絮凝池体2内的沉淀物能快速聚集在池底,并且能快速达到一定的厚度,当沉淀物的厚度达到排污管6的吸污孔61处时,通过多根排污泵7就能将沉淀物排入淤泥槽3内,有效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