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26116发布日期:2021-09-22 21:11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水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对大自然的污染愈来愈受到人类的重视,在总结国内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公司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设计出一种可地埋设置的成套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其设备采用九十年代后期国内外先进工艺和生产制造技术,生产出以玻璃钢、不锈钢为主要原料的lhc型系列污水处理设备。其目的主要是使生活污水和与之类似的工业有机废水经该设备处理后达到用户要求的排放标准,该设备主要用于居住小区、高级宾馆、医院、综合办公楼和各类公共建筑的生活污水处理,经该设备处理的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全套设备均可埋设于地下,故亦称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采用国际先进的生物处理工艺,集去除bod5、cod、nh3

n于一身,具有技术性能稳定可靠,处理效果好,投资省,占地少,维护方便等优点。
3.在使用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时候,需要配套使用进水设备才可以正常工作,但是现有的进水设备结构比较单一,长时间使用会使得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内部积累大量淤泥,清理起来非常不方便,并且在污水进入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内部的时候往往都是直接冲击进入厌氧池,这样不仅会损坏厌氧池还会影响厌氧微生物的活性与数量,进而影响污水的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水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水装置,包括隔离箱,所述隔离箱内部靠上端和靠下端的位置均固定设置有隔板,两个所述隔板的上端面均呈等间状开设有多个隔孔,两个所述隔板靠下端的一个隔板下端面中心处固定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杆身靠下端的位置活动套设有搅拌扇叶,所述固定杆的下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头,所述搅拌扇叶远离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多个连接头,多个所述连接头的下端均固定设置有搅拌杆,所述隔离箱的进水口处固定设置有污水管,所述污水管的下端贯穿两个隔板通至两个隔板的下端,所述隔离箱一侧固定设置有护壳,所述护壳内端靠中部的位置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端面中心处固定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处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贯穿护壳和隔离箱通至隔离箱的内部,所述进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滤头,所述滤头位于隔离箱的内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处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贯穿护壳通至护壳的外侧,所述出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位于护壳的外侧,所述护壳底面中心处固定设置有抽泥泵,所述抽泥泵的进泥口处固定连接有进泥管,所述进泥管远离
抽泥泵的一端贯穿护壳和隔离箱通至隔离箱的底面中心处,所述进泥管远离抽泥泵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吸头,所述吸头位于隔离箱的内部,所述抽泥泵的出泥口处固定连接有出泥管,所述出泥管远离抽泥泵的一端贯穿护壳通至护壳的外侧。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污水管管身靠下端的位置固定套设有稳固套。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稳固套下端面中心处固定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设置在隔离箱的底面。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隔离箱上端面一侧固定设置有减压阀。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隔离箱上端面另一侧固定设置有压力表。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隔离箱设置成矩形形状。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隔离箱的底面设置成漏斗形。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9.两个所述隔板相互平行。
20.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相比于现有装置,该新型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水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喷头把污水喷洒进厌氧池内,从而减缓进入污水的冲击力,进而增加了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污水的效率。
22.相比于现有装置,该新型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水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隔板和隔孔把污水内的泥沙隔离在隔离箱底面,并通过抽泥泵把泥沙抽出,同时通过搅拌扇叶的转动可以加强抽离泥沙的效率,进而避免了在污水处理系统内定时清理泥沙的工作。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水装置的正剖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水装置的正视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水装置的搅拌扇叶局部结构示意图。
26.图例说明:
27.1、隔离箱;2、稳固套;3、支撑杆;4、吸头;5、进泥管;6、抽泥泵;7、出泥管;8、喷头;9、出水管;10、水泵;11、护壳;12、进水管;13、滤头;14、压力表;15、减压阀;16、固定杆;17、污水管;18、隔板;19、隔孔;20、限位头;21、搅拌扇叶;22、连接头;23、搅拌杆;24、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参照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水装置,包括隔离箱1,隔离箱1内部靠上端和靠下端的位置均固定设置有隔板18,两个隔板18的上端面均呈等间状开设有多个隔孔19,通过隔板18和隔孔19用于分离污水和泥沙,两个隔板18靠下端的一个隔板18下端面中心处固定设置有固定杆16,固定杆16杆身靠下端的位置活动套设有搅拌扇叶21,固定杆16的下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头20,限位头20用于加强搅拌扇叶21旋转时候的稳定性,搅拌扇叶21远离固定杆16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多个连接头22,多个连接头22的下端均固定设置有搅拌杆23,搅拌杆23用于搅拌泥沙,方便抽泥泵6抽泥沙,隔离箱1的进水口处固定设置有污水管17,污水管17的下端贯穿两个隔板18通至两个隔板18的下端,隔离箱1一侧固定设置有护壳11,护壳11用于保护水泵10和抽泥泵6,护壳11内端靠中部的位置固定设置有支撑板24,支撑板24上端面中心处固定设置有水泵10,水泵10的进水口处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2,进水管12远离水泵10的一端贯穿护壳11和隔离箱1通至隔离箱1的内部,进水管12远离水泵1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滤头13,滤头13用于进一步过滤污水使得,水泵10抽离的污水没有泥沙,滤头13位于隔离箱1的内部,水泵10的出水口处固定连接有出水管9,出水管9远离水泵10的一端贯穿护壳11通至护壳11的外侧,出水管9远离水泵1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喷头8,喷头8位于护壳11的外侧,护壳11底面中心处固定设置有抽泥泵6,抽泥泵6的进泥口处固定连接有进泥管5,进泥管5远离抽泥泵6的一端贯穿护壳11和隔离箱1通至隔离箱1的底面中心处,进泥管5远离抽泥泵6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吸头4,吸头4位于隔离箱1的内部,抽泥泵6的出泥口处固定连接有出泥管7,出泥管7远离抽泥泵6的一端贯穿护壳11通至护壳11的外侧。
31.污水管17管身靠下端的位置固定套设有稳固套2,稳固套2下端面中心处固定设置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下端固定设置在隔离箱1的底面,支撑杆3用于加强污水管17的稳定性,隔离箱1上端面一侧固定设置有减压阀15,减压阀15用于减弱隔离箱1内部的压力,隔离箱1上端面另一侧固定设置有压力表14,压力表14用于检测隔离箱1内部的压力,隔离箱1设置成矩形形状,隔离箱1的底面设置成漏斗形,方便抽离泥沙,两个隔板18相互平行。
32.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新型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水装置时候,污水会通过污水管17流进隔离箱1的底面,通过污水流出的冲击力会带动搅拌扇叶21转动,搅拌扇叶21通过连接头22带动搅拌杆23转动,使得搅拌杆23和搅拌扇叶21搅拌隔离箱1底面的泥沙,然后启
动抽泥泵6,使得隔离箱1底面的泥沙通过吸头4引导进进泥管5内,再通过进泥管5把泥沙引导进出泥管7内,然后通过出泥管7把泥沙引导到合适的地方,同时,污水管17导出的污水会通过隔板18和隔孔19把污水内的泥沙阻隔在隔离箱1的底面,而隔板18上层没有泥沙的污水会通过启动水泵10把污水从滤头13引导进进水管12内,进水管12内污水通过出水管9引导进喷头8内,喷头8会把污水喷洒进厌氧池内。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