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立体生态浮床净化水质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35988发布日期:2021-07-20 16:21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复合式立体生态浮床净化水质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环境治理工程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式立体生态浮床净化水质的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发展较快,沿湖岸线各类设施年代久远,城市湖泊雨污混合排入,导致湖泊污染加重、水体富营养化,总磷、bod、cod等指数超标。

目前公开的做法就是采用可拼接的立体生态浮床净化水质,主要是利用有机或合成材料作为载体漂浮于水面,将挺水植物种植于浮床床体上,通过植物根系吸收、吸附作用和根系微生物降解原理,消减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质,从而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

但使用该方法制作的浮床存在以下弊端:

(1)浮床的日常维护、植株的修剪需要在水上作业,增加了维护成本。

(2)浮床长期固定在同一水面处,不利于该区域浮床底部沉水植物、微生物光合作用。

(3)当湖泊(河流)遇到枯水期,不易移动的浮床不利于存活。

(4)当水域面积较大时,不能根据区域水质情况发挥其最大净化效益,且浮岛固定在一处景观较为单一。

(5)不能实时获取浮床区域水体参数,分析水体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复合式立体生态浮床净化水质的系统,其具有安装使用便捷、减少设备投入、降低成本、提高工效等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复合式立体生态浮床净化水质的系统,包括:

浮床本体,其包括人工水草、渔网、浮体、种植钵、挺水植物、外框,所述浮体由多个浮盘依次拼接呈整体的平面结构,所述浮体漂浮于水面,每个浮盘中心均具有竖直贯通的通孔,其内均对应卡合有种植钵,所述种植钵内填充有种植基质,挺水植物种植于种植基质内,所述外框由pe管沿所述浮体外周围设一圈形成,所述渔网缠绕于外框上并包裹于所述浮体下方,所述人工水草位于水下且上端穿过所述渔网的网眼后固定于所述浮盘底面;

太阳能增氧装置,其包括浮架、光伏板、蓄电池组、第一叶轮,所述浮架漂浮于水面且与所述浮床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光伏板倾斜支撑固定于所述浮架上,所述浮架上还设置有蓄电池组,其连接所述光伏板蓄电,所述浮架上还设置有第一电机,其驱动第一叶轮转动,所述第一叶轮位于水下,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蓄电池组供电。

优选的是,还包括喷泉系统,其与所述浮床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喷泉系统通过所述蓄电池组供电,所述喷泉系统上设置有通过第二电机驱动的第二叶轮,所述第二叶轮位于水下,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蓄电池组供电。

优选的是,所述浮床本体上还设置有北斗定位系统,其通过无线网络与手机终端连接,所述浮架底部还设置有水质监测装置,其通过所述蓄电池组供电,所述水质监测装置内部设置有数据获取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数据获取模块将获取的监测数据通过数据传输模块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给手机终端,所述手机终端的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以及喷泉系统启闭。

优选的是,相邻浮盘通过卡扣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浮盘为pe材质制成,所述浮盘设置为圆形或方形,且所述通孔的中心与所述浮盘的中心重合。

优选的是,所述种植钵为上小下大的圆台形结构,所述种植钵最大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直径、最小直径小于所述通孔直径。

优选的是,所述外框自由紧贴于所述浮体外周或与所述浮体外周固定。

优选的是,所述浮床上设置有多根牵拉绳索,其下端与水底部的重物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净化水体的系统简单、可靠、方便、环保。具体优点有:

①安全:整个浮盘可以在地面上拼接完成,整体移动至水中,安装使用便捷。

②快速:整个装置均可后场定型加工,托运至现场,采用卡扣连接。

③经济:整个浮盘均为pe材质,可采用人工拼接,减少了设备的投入,提高了功效,降低了施工成本,后期维护方便。

④环保:人工水草无毒性,抗腐能力强,浮盘为pe材质,经济环保。

⑤节能:整个装置采用太阳能光伏板蓄电,环保节能。

⑥水体充分降解:利用太阳能和第一叶轮的转动,对水体进行强化曝气,充分提供水体中降解有害物质需要的溶解氧,加强水体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

⑦实时监测水质变化:水质监测装置可实时监测区域内水质变化,获取水质净化效果,根据水温、水深、流速等参数,控制浮床移动方向和速度。

⑧操作简单:可通过手机app控制曝气运行时间,浮床移动方向,接收水质参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态浮床系统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生态浮床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浮盘,2、种植钵,3、挺水植物,4、渔网,5、浮架,6、光伏板,7、牵拉绳索,8、人工水草,9、外框,10、喷泉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式立体生态浮床净化水质的系统,包括:

浮床本体,其包括人工水草8、渔网4、浮体、种植钵2、挺水植物3、外框9,所述浮体由多个浮盘1依次拼接呈整体的平面结构,所述浮体漂浮于水面,每个浮盘1中心均具有竖直贯通的通孔,其内均对应卡合有种植钵2,所述种植钵2内填充有种植基质,挺水植物3种植于种植基质内,所述外框9由pe管沿所述浮体外周围设一圈形成,所述渔网4缠绕于外框9上并包裹于所述浮体下方,所述人工水草8位于水下且上端穿过所述渔网4的网眼后固定于所述浮盘1底面;

太阳能增氧装置,其包括浮架5、光伏板6、蓄电池组、第一叶轮,所述浮架5漂浮于水面且与所述浮床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光伏板6倾斜支撑固定于所述浮架5上,所述浮架5上还设置有蓄电池组,其连接所述光伏板6蓄电,所述浮架5上还设置有第一电机,其驱动第一叶轮转动,所述第一叶轮位于水下,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蓄电池组供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浮盘1根据需要的形状依次紧挨拼接形成整体的可漂浮于水面的浮体结构,pe管沿浮体外周围设一圈形成外框9,其形状与浮体的形状大致相同,外框9的设置一方面将浮盘1构成的浮体围设定位,另一方面为了固定渔网4,渔网4外边通过缠绕于外框9上固定,渔网4用于位于浮体下方包裹浮体。人工水草8由树脂纤维布等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的微生物载体,抗腐能力强,后期方便维护。浮盘1内布设种植钵2,内填种植基质,种植挺水植物3,植物品种为圆币草、黄花鸢尾、梭鱼草及美人蕉等挺水植物3。浮体由pe材料的浮盘1进行拼接而成,相邻浮盘1之间通过卡扣固定,拼接完成后整体采用渔网4包裹固定。浮体整个没有束缚,可随风在水面自由飘动或人为移动位置,以满足实际水面要求。浮床本体拼接:浮盘拼接(卡扣固定)→外框固定(pe管固定)→渔网包裹固定→托运至指定位置→悬挂人工水草→安装植物钵体及挺水植物→牵拉绳索与重物固定→后期日常维护。

以太阳能光伏板6作为设备运转的直接动力,光伏板6收集的太阳能用于给蓄电池组蓄电,蓄电后的蓄电池组给第一电机供电,第一电机驱动水下的第一叶轮转动,叶轮可旋切提拉曝气,通过叶轮旋转提升作用,将底部缺氧水转移到水体表面与表层富氧水混合;表层富含水通过离心旋转横向水平扩散、纵向进入底层缺氧区。由此实现水体解层、增氧和纵横向循环交换三重功效,最大限度地将表层超饱和溶解氧水转移到水体底层,增加底层水体溶解氧,消除自然分层,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喷泉系统10,其与所述浮床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喷泉系统10通过所述蓄电池组供电,所述喷泉系统10上设置有通过第二电机驱动的第二叶轮,所述第二叶轮位于水下,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蓄电池组供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浮床本体旁侧还固定连接喷泉系统10,以增加生态浮床系统的景观效果,喷泉系统10也是通过电线连接蓄电池组供电,喷泉系统10上设置有第二电机驱动的第二叶轮,通过第二叶轮旋转提供反力,可推动浮床移动,实现浮床位置的变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浮床本体上还设置有北斗定位系统,其通过无线网络与手机终端连接,所述浮架5底部还设置有水质监测装置,其通过所述蓄电池组供电,所述水质监测装置内部设置有数据获取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数据获取模块将获取的监测数据通过数据传输模块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给手机终端,所述手机终端的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以及喷泉系统10启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北斗定位系统也就是常规的gps,其用于定位,通过手机终端app实时查看浮床位置。水质监测装置安装在浮架5底部,采用定制exo-202在线参数分析仪,电源由太阳能光伏板6收集,通过蓄电池组提供电能,水质监测装置可监测温度、溶解氧、电导率、ph、orp、浊度、盐度、氨氮等参数,然后被数据获取模块获取,并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传输至手机终端,手机终端通过分析数据并计算是否需要移动、曝气,然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以及喷泉系统10启闭。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浮盘1为pe材质制成,所述浮盘1设置为圆形或方形,且所述通孔的中心与所述浮盘1的中心重合。浮盘1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也可以多种形状混合。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种植钵2为上小下大的圆台形结构,所述种植钵2最大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直径、最小直径小于所述通孔直径,保证种植钵2可稳定卡合于浮盘1内。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外框9自由紧贴于所述浮体外周或与所述浮体外周固定。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浮床上设置有多根牵拉绳索7,其下端与水底部的重物固定连接,当风力较大时,需要固定生态浮床系统,因此通过将牵拉绳索7固定于水底部的重物上,实现位置固定,防止漂浮太快偏离预设的范围。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