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料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19255发布日期:2021-08-10 14:29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原料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阿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料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阿胶,又名阿井胶、驴皮胶等,是处方药,主要由驴皮、黄酒、冰糖等煎煮浓缩而成。据中医记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阿胶主要用于补血、滋阴润燥。

阿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拣选、浸泡、处理、切割、清洗、化皮、提取、离心浓缩、提油、加料、凝结、切胶、晾胶。其中在原料清洗阶段现有的工艺方法通过人工清洗,这种方式比较传统,针对工业化生产已经不能适用。

现有的也有利用机械的搅拌桶进行清洗,但是其结构一般为立式的结构,且由于在清洗过程一般利用离心的方式进行清洗,这种结构存在如下缺陷:无法对清洗水进行持续的更换,不断的将水从搅拌筒内排出并注入,以流动水进行清洗,保证清洗水的清洁度;同时可加入的原料少,加入量过多会聚集在底部,离心式的结构清洗效果差。类似于洗衣机;另外原料取出困难,因此研究一种阿胶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清洗装置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原料清洗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设备中存在的原料清洗效果差和原料取出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原料清洗装置,包括平卧式的清洗转筒和支架,所述清洗转筒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持续性的供水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支架包括对应设置在清洗转筒两侧的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供水装置包括中空的供水转轴、轴承座和供水管;所述供水转轴作为转轴固定在清洗转筒的左侧面中部,且在清洗转筒左侧面中部开有与供水转轴中空通道连通的供水口,所述供水转轴经轴承转动设置在轴承座内,所述供水管贯穿轴承座,并经供水转轴的中空通道延伸至清洗转筒内;所述轴承座固定于左支架的上部;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右支架上,并为清洗转筒提供转动动力,所述清洗转筒为圆筒状结构,其中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可开合的安装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开有排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轴座和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固定在右支架的外侧面,驱动电机安装在电机支架上,驱动轴座固定在右支架的上侧面,清洗转筒的右侧面设置有驱动轴,驱动轴经轴承转动设置在驱动轴座内,并同时与驱动电机的转轴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为方形口结构,进料口的外侧固定有外框,过滤板可拆卸的套装在外框内,并能通过侧面的顶丝固定在外框内,过滤板的外侧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供水管为金属管,供水管的外漏端设置有接头,供水管的内侧经密封轴承套装在供水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清洗转筒的内壁上沿轴向设置有肋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平卧式的清洗转筒,清洗转筒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供水装置和驱动装置,其中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清洗转筒的转动,供水装置用于向清洗转筒内持续注入干净的水源本实施例中水是流动式的持续注入清洗转筒,清水注入后与原料在清洗转筒的转动下混合搅拌,使原料在沿清洗转筒内壁滚动的过程中持续与干净的水接触、混合和搅拌。

清洗转筒沿水平方向设置,依靠转动来实现搅拌和清洗功能,进料口处设置有过滤板,该过滤板打开可以作为加料口,过滤板将加料口封闭时,随着清洗转筒的转动,当加料口朝下时,过滤板能作为尽让水通过的排水板,通过转动能使原料和水充分的混合,水将杂志带出清洗转筒,并从过滤板处排出,同时过滤板在打开时,继续驱动清洗转筒还能作为出料口使用。

另外,为了提高清洗转筒的混合搅拌效果,在清洗转筒内设置了肋板,肋板的上表面呈弧面,弧面结构防止对原料造成损坏,同时能拨动原料,提高原料与水的混合效果。

由此,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通过平卧式的清洗转筒作为容器,在缓慢转动过程中让干净的水和原料充分混合,并在中部或者远离进水口的一侧设置了进料口,进料口可作为加料口,向清洗转筒添加原料,还可以作为排水口,让含有杂质的水周期性的排出,可持续注水保证了清洗效果,并根据排出水的清洁度判断清洗效果,使用方便,且清洗完毕后,将过滤板打开,此时进料口还可以作为出料口,过滤板固定或者脱离清理转筒,继续转动即可使原料从进料口处排出,原料可自动去除,无须人力操作,提高了原料的清洗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清洗转筒的正视图。

图3为清洗转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种状态图。

图5为过滤板与外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为:1为左支架,2为右支架,3为清洗转筒,4为轴承座,5为双轴承,6为供水转轴,7为供水管,8为密封轴套,9为驱动轴,10为驱动电机,11为控制柜,12为过滤板,13为外框,14为顶丝,15为把手,16为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原料清洗装置,主要用于阿胶生产过程中原料清洗工序,针对现有的清洗结构的缺陷,造成原料清洗效果差,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自动续水清洗,以流动水的方式对原料进行转动的清洗。

如图1所示,一种原料清洗装置包括平卧式的清洗转筒3和支架,所述清洗转筒3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持续性的供水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支架包括对应设置在清洗转筒两侧的左支架1和右支架2;供水装置用于向清洗转筒3内持续注入干净水,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清洗转筒3转动。

为此,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供水装置包括中空的供水转轴6、轴承座4和供水管7;所述供水转轴7作为清洗转筒3的随动转轴固定在清洗转筒3的左侧面中部,且在清洗转筒3左侧面中部开有与供水转轴6中空通道连通的供水口,即供水转轴同时作为转轴和供水外管使用,其具有一定的支撑强度能够承受清洗转筒3的重力。

所述供水转轴6经轴承转动设置在轴承座4内,所述供水管7贯穿轴承座4用经供水转轴6的中空通道延伸至清洗转筒3内;所述轴承座4固定于左支架1的上部;由此,通过设置中空的供水转轴6,供水管4依次贯穿轴承座4和供水转轴6并延伸至清洗转筒3内,并经供水口向清洗转筒3内注入水,同时在供水口和供水管之间设置了密封轴承8,供水管7为金属管,供水管7的外漏端设置有接头,供水管的内侧经密封轴承套装在供水口处,保证了供水管的稳定性,避免供水管悬空,结构稳定。

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右支架2上,并为清洗转筒3提供转动动力,所述清洗转筒3为圆筒状结构,其外侧面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料口,清洗转筒3的内壁设置为向进料口倾斜的斜面,所述进料口上可开合的安装有过滤板12,所述过滤板12上开有排水孔,本实施例中进料口设置在远离供水口的一侧,使得水源能充分与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并随着清洗转筒的转动,过滤板周期性的向下使得内部的水向外排出,洁净水不断注入,从而实现清洗功能。

本实施例通过平卧式的清洗转筒作为容器,在缓慢转动过程中让干净的水和原料充分混合,并在中部或者远离进水口的一侧设置了进料口,进料口作为排水口,让含有杂质的水周期性的排出,利用供水管持续注水保证了清洗效果,并根据排出水的清洁度判断清洗效果,使用方便,且清洗完毕后,将过滤板打开,并固定在清理转筒上,继续转动即可使原料从进料口处排出,原料可自动去除,无须人力操作,提高了原料的清洗效率。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本实施例对驱动装置的结构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用于驱动清洗转筒转动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0、驱动轴座和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固定在右支架2的外侧面,驱动电机10安装在电机支架上,驱动轴座固定在右支架的上侧面,清洗转筒3的右侧面设置有驱动轴9,驱动轴9经轴承转动设置在驱动轴座内,并同时与驱动电机10的转轴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利用驱动电机10作为动力,并利用联轴器与驱动轴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驱动轴座和实施例1中的轴承座其内部均设置有双轴承,供水转轴和驱动轴均通过双轴承加固,保证了支撑强度,设备稳定,且能承受一定的重力压力;在右支架的外侧设置了控制柜11用于控制驱动电机的启停。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本实施例对过滤板的安装进一步限定。

如图3-4所示,所述进料口为方形口结构,进料口的外侧固定有外框,过滤板的一侧经合页铰接在外框的一侧,另一侧经锁鼻可开合的固定在外框上,同时在清洗转筒上还设置有固定扣,用于固定过滤板,使过滤板能在打开状态下固定在固定扣内,即过滤板在闭合状态下与外框固定连接,在打开状态下,转动并固定在固定扣处,使其能在打开和固定状态下均能保持稳定状态。

本实施例中过滤板的固定方式还可以如图5所示,过滤板12与外框13之间套装固定,外框13固定焊接在进料口的外侧,其基本呈u形轨道状结构,过滤板可套装在外框内,将过滤板以拆除的方式卸下,进料口为方形口结构,进料口的外侧固定有外框,过滤板可拆卸的套装在外框内,并能通过侧面的顶丝固定在外框内。

由此本实施例中,过滤板能从清洗转筒上拆除或者固定,从而使进料口敞开,可用于加料或者卸料,当卸料时,清洗转筒转动,原料从进料口处持续排出,其底部可用运输车承接。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本实施例对清洗转筒3的结构进一步说明。

所述清洗转筒的内壁上沿轴向设置有肋板16;本实施例为了提高清洗转筒的混合搅拌效果,在清洗转筒内设置了肋板16,肋板16的上表面呈弧面,弧面结构防止对原料造成损坏,同时能拨动原料,提高原料与水的混合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