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来水处理的前置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65144发布日期:2021-08-06 13:00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自来水处理的前置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来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前置过滤器,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自来水处理的前置过滤器。



背景技术:

自来水是指通过自来水处理厂净化、消毒后生产出来的符合相应标准的供人们生活、生产使用的水。自来水净化处理后,需利用输水管道输送给用户,但由于管道冗长以及对自来水的二次加压,难免会对自来水造成二次污染。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饮用水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每个家庭中往往会安装一台前置过滤器,来过滤进入家庭中的饮用水。但现有结构的前置过滤器,在使用时往往存有以下不足:

一、现有的前置过滤器一般采用复合滤网或pp棉滤芯的过滤结构,过滤精度最高可达40微米,它可以有效滤除水中的泥沙、铁锈、胶体等大分子有害物质,但却不能有效滤除自来水中滋生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还远不能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二、采用pp棉滤芯的前置过滤器,由于pp棉滤芯缠绕式的结构,它的过滤精度是靠架桥原理实现的,使用时极易出现堵塞现象,需频繁更换滤芯。大量的pp棉滤芯被使用和更换,不仅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三、现有前置过滤器中的滤芯一般较细,内滤面形成的空间小,且整体并没有设置二次密封结构,所以此种结构的前置过滤器中并不能放入适量的阻垢剂,以致于不能有效除去自来水中的钙镁离子,无法防止自来水加热时水垢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自来水处理的前置过滤器,以达到能够净化水质、防止水垢,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健康、洁净饮用水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自来水处理的前置过滤器,包括外壳、连接于外壳上的端盖以及设于外壳内部的过滤膜滤芯;所述端盖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外壳内壁和过滤膜滤芯外滤面形成的空腔连通,所述出水口与过滤膜滤芯的内部空腔连通;

其中,所述过滤膜滤芯的出水端固设有滤网,所述过滤膜滤芯的内部空腔中放置有缓释阻垢剂;所述过滤膜滤芯的过滤精度为0.01~0.22微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外壳底部固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球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端盖和外壳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端盖的沟槽内设置有o型密封圈,所述o型密封圈和端盖形成密封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限定,过滤膜滤芯的两端设置有密封垫;其中,顶端密封垫和端盖相接触,底端密封垫和外壳的地板支撑筋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外壳为透明材质制成的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限定,过滤膜滤芯由有机折叠膜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缓释阻垢剂为fof固体阻垢剂。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过滤膜滤芯的过滤精度为0.01~0.22微米,可以有效滤除自来水中的病毒(18~450纳米)、细菌(0.2~5微米)等微生物,能够彻底实现对自来水的过滤和净化,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加健康、洁净的饮用水;并且本实用新型过滤膜滤芯内部空腔中放置有缓释阻垢剂,在净化自来水的同时,可以将缓释阻垢剂按一定比例释放到自来水中,自来水加热时能够阻止水中钙镁离子转变为碳酸钙和碳酸镁,可以有效防止水垢的生成。其中,过滤膜滤芯内的缓释阻垢剂遇水后可在10分钟内释放到有效溶解度的90%,并且当水中缓释阻垢剂浓度达到0.5~1.0ppm时阻垢效果可达99%以上,能够在200℃以下有效防止水垢的产生。

(2)本实用新型中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和排污球阀,利用自来水处理系统的背压,自来水可以回流对过滤膜滤芯进行反洗,进而能够轻松除去附着在过滤膜滤芯外滤面的污垢,可以有效保证过滤膜滤芯较高的过滤通量,大大延长了过滤膜滤芯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中的端盖和外壳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结构简单、拆卸方便,当过滤膜滤芯中缓释阻垢剂剂量减少后,便于用户对其进行补充添加。

(4)本实用新型中所设置的o型密封圈和密封垫,制作成本低,且可以保证装置良好的密封效果,进而能够实现对自来水充分彻底的净化过滤。

(5)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为透明材质构成,便于用户观测装置内部过滤膜滤芯的状况,使用户可以及时对过滤膜滤芯进行反洗或更换,进而保证装置良好的过滤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可以彻底净化自来水,防止水垢的产生。本实用新型对自来水净化过滤时,只是阻止碳酸盐的析出和沉淀,并不会除去自来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净化过滤后的自来水呈碱性,经疾控中心检测完全符合饮用水的标准。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自来水处理系统中,用于为用户提供更健康、纯净的饮用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纵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外壳;2、端盖;3、过滤膜滤芯;4、排污管;5、排污球阀;6、o型密封圈;7、密封垫;8、滤网;9、缓释阻垢剂;10、进水口;11、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种用于自来水处理的前置过滤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外壳1、连接于外壳1上的端盖2以及设于外壳1内部的过滤膜滤芯3。其中,过滤膜滤芯3的过滤精度为0.01~0.22微米,可以有效彻底的对自来水进行净化过滤;过滤膜滤芯3的内部空腔中还放置有缓释阻垢剂9,采用缓释阻垢技术,可在200℃以下防止水垢的产生。

外壳1作为前置过滤器的框架结构,整体采用透明材质,便于用户观测外壳1内部过滤膜滤芯3的状况,以能够及时对过滤膜滤芯3反洗或更换。端盖2作为外壳1的密封结构,设有出水口11和进水口10,具体如图1所示,端盖2的进水口10与外壳1内壁和过滤膜滤芯3外滤面形成的空腔连通,端盖2的出水口11与过滤膜滤芯3的内部空腔连通。其中,端盖2和外壳1之间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且端盖2的沟槽内设置有o型密封圈6,o型密封圈6和端盖2形成密封副,可以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而o型密封圈6作为市面上常见的通用件,制造成本低,且购买和更换简单方便。

外壳1的底部还固设有排污管4,排污管4上设置有排污球阀5,当前置过滤器使用一段时间水通量明显降低后,用户可以关闭端盖2上的进水口10,并打开排污管4上的排污球阀5,利用自来水处理系统的背压,使自来水回流对过滤膜滤芯3进行清洗。

过滤膜滤芯3作为前置过滤器的核心结构,整体由过滤精度为0.01~0.22微米的有机折叠膜制成。本实施例所采用的过滤膜滤芯3不仅可以滤除自来水中的泥沙、铁锈等大分子有害物质,还可以滤除自来水中滋生的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如图1所示,过滤膜滤芯3的出水端固设有滤网8,可以使过滤膜滤芯3形成二次密封结构,以便过滤膜滤芯3的内部空腔中能够长期放置缓释阻垢剂9,利用缓释阻垢技术,在对自来水净化过滤的同时,能够阻止自来水中的钙镁离子形成碳酸盐,防止水垢的产生。本实施例中,滤网8为不锈钢滤网8,缓释阻垢剂9为fof固体阻垢剂。

过滤膜滤芯3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密封垫7,当过滤膜滤芯3安装于外壳1内部后,顶端的密封垫7能够与端盖2紧密接触,底端的密封垫7能够与外壳1的地板支撑筋紧密接触,以保证前置过滤器工作时,能够对自来水充分过滤。

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所示:

首先将前置过滤器端盖2的进水口10和出水口11依次接入自来水处理系统的入户处;自来水经端盖2的进水口10进入外壳1内壁和过滤膜滤芯3外滤面形成的空腔中,经过滤膜滤芯3过滤,能够将自来水中的泥沙、铁锈、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滤除;于此同时,放置于过滤膜滤芯3空腔内的缓释阻垢剂9可逐渐溶解于自来水中,阻止自来水中的钙镁离子形成碳酸钙和碳酸镁,防止水垢的产生;然后净化过滤后的自来水通过端盖2的出水口11进入用户的热水器、洗衣机等用水设备中,作为生活用水供用户使用。

当发现过滤膜滤芯3堵塞,需要进行反洗时,首先关闭端盖2上的进水口10,然后打开外壳1底部排污管4上的排污球阀5,此时通过自来水处理系统的背压,自来水可回流对过滤膜滤芯3进行反洗,附着在过滤膜滤芯3外滤面上的污垢可以脱落,随自来水从排污球阀5处排出。

当需要对过滤膜滤芯3更换时(一般为一年),将端盖2从外壳1上拆卸下来之后,即可对外壳1内部的过滤膜滤芯3进行更换。当需要对过滤膜滤芯3中的缓释阻垢剂9进行补充时,将端盖2从外壳1上拆卸下来之后,取下过滤膜滤芯3出水端的滤网8,即可将缓释阻垢剂9补充至过滤膜滤芯3的内部空腔内。

本前置过滤器过滤精度是市场上现有前置过滤器过滤精度的400~600倍,且具有较高的水通量,每小时可过滤2~3方的自来水,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健康生活用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