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生态系统实验装置

文档序号:26467267发布日期:2021-08-31 13:59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生态系统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富营养化水体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生态系统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当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加重,生态修复作为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有效技术,越来越受关注。将水生植物与水生动物相结合起来,形成水生动植物全生态立体水质净化系统,用于富营养化水体修复。

生态浮床对水质净化最主要的功效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例如总磷、氨氮、有机物等,使得水体的营养得到转移,减轻水体由于封闭或自循环不足带来的水体腥臭、富营养化现象。养殖鱼类可以有效控制水中浮游动植物的种群数量,达到一种生态平衡。

养殖鱼类产生的排泄物沉淀到有机玻璃箱下部无法被挺水植物利用,鱼的排泄物会在水低分解大量的氨氮从而影响水质,蚌、螺可以有效处理养殖鱼类产生的排泄物。

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等种类,水生动物包括鱼类、螺类、蚌类等动物,在对由多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组成的生态系统进行实验时,需要对各类动植物的养殖空间进行调整,进而调整养殖密度等参数。而目前的生态系统实验装置将多种水生动植物养殖在同一个箱体中,这样的试验方式,无法对箱体内各类生物的养殖空间进行调整,难于获得动植物养殖空间相关的试验数据,不能满足实验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目前的生态系统实验装置无法灵活的调整多种动植物的养殖空间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生态系统实验装置,该装置通过在箱体内设置可拆卸组装的隔板,将箱体分割为多层空间,并设有多个卡接位,能够灵活的调整隔板的位置,以实现调整各层空间大小的目的,方便获得与养殖空间相关的实验数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生态系统实验装置,包括箱体、浮板和至少一个隔网;所述箱体设有上开口;

所述箱体内壁设有多层支撑架;

多层所述支撑架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每层所述支撑架所在处设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表示该支撑架的深度;

每层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

所述第一支撑条和所述第二支撑条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设置;

所述隔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第一端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条上,所述第二端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条上;

所述浮板能够置于所述箱体内,在所述箱体装有水时,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通过设置多层支撑架,使得隔网能够装配在任何一层支撑架上,隔网将箱体内的水域分割为至少两部分。隔网的两端分别置于其中一层支撑架的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上。在需要调整隔网上下两侧水域的比例时,通过抬起隔网的第一端将隔网倾斜,倾斜后的隔网即与改成支撑架中的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分离,能够上下移动隔网,将隔网置于其他层支撑架上,从而调整隔网上下两部分水域的体积比例。

每层所述支撑架所在处设有刻度线,所述刻度表示该支撑架的深度;刻度线可以设置在支撑架上,也可以设置在箱体上。深度采用支撑架到箱体底部的距离的方式表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上侧设有第一弧形部;和/或,所述第二端上侧设有第二弧形部。

将第一端的上侧设置第一弧形部,在将第二端向上抬起时,第一端的下侧能够始终与箱体的内壁贴合;第二端抬起较低的高度,即可实现超出上层支撑架中的第二支撑条。使得相邻两层支撑架之间的间距更小,在同等高度箱体的情况下,能够设置更多层的支撑架,实现更多种比例的调节。

同时将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有弧形部时,可以吊起任何一端,操作更为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隔网包括框架和网布;所述网布装配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框架包括四周的边框和中部的加强筋。

通过边框和加强筋提升隔网的强度,其中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设置在边框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箱体为长方体形,由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拼装而成;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的高度相等;所述前侧板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左侧板的横向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条连接于所述右侧板内侧,所述第二支撑条连接于所述左侧板内侧。

所述隔网与箱体内侧的水平截面相同,即隔网为长方形,隔网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隔网设有第一吊装孔和第二吊装孔;所述第一吊装孔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吊装孔靠近所述第二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吊装孔和所述第二吊装孔均为长形孔。

通过设置吊装孔,使用吊钩等工具对隔网的两端进行吊拉,操作更为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浮板设有第一操作孔和第二操作孔,所述第一操作孔与所述第一吊装孔在高度方向上位置对应,所述第二操作孔与所述第二吊装孔在高度方向上位置对应。

通过在浮板设置操作孔,在不去除浮板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对隔网的吊拉操作,方便在试验过程中对隔网进行操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箱体内设有两个隔网,两个所述隔网将箱体从上往下分割为第一部分箱体、第二部分箱体和第三部分箱体;

所述第一部分箱体用于养殖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所述第二部分箱体用于养殖鱼类动物;

所述第三部分箱体用于养殖蚌类动物和螺类动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挺水植物为梭鱼草、水葱;所述沉水植物为金鱼藻、苦草;所述鱼类动物为花鲢、白鲢;所述蚌类动物为背角无齿蚌;所述螺类动物为铜锈环棱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浮板设有种植孔,所述种植孔内安装有定植篮;所述定植篮用于承载挺水植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箱体底部设有滚轮,所述箱体外侧设有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箱体底部设有出水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吊装工具,该工具由一根完整的钢条弯曲而成,包括中部的持握部;持握部两侧分别为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端部为第一弯钩,所述第二支杆端部为第二弯钩。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长度相同。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生态系统实验装置,通过设置多层支撑架,使得隔网能够装配在任何一层支撑架上,隔网将箱体内的水域分割为至少两部分。隔网的两端分别置于其中一层支撑架的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上。在需要调整隔网上下两侧水域的比例时,通过抬起隔网的第一端将隔网倾斜,倾斜后的隔网即与改成支撑架中的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分离,能够上下移动隔网,将隔网置于其他层支撑架上,从而调整隔网上下两部分水域的体积比例。

2、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生态系统实验装置,将第一端的上侧设置第一弧形部,在将第二端向上抬起时,第一端的下侧能够始终与箱体的内壁贴合;第二端抬起较低的高度,即可实现超出上层支撑架中的第二支撑条。使得相邻两层支撑架之间的间距更小,在同等高度箱体的情况下,能够设置更多层的支撑架,实现更多种比例的调节。

3.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生态系统实验装置,通过在浮板设置操作孔,在隔板设置吊装孔,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即可对隔板的位置进行调整,避免将浮板取出,减少额外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生态系统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生态系统实验装置的正视图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生态系统实验装置中的浮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生态系统实验装置中的隔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在圆圈a处的放大图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生态系统实验装置的实施例2中的吊装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对比例1中的隔网与第一支撑条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标:1-箱体;101-第一支撑条;102-第二支撑条;2-浮板;21-第一操作孔;22-第二操作孔;3-隔板;31-框架;311-第一弧形部;312-第二弧形部;32-网布;331-第一吊装孔;332-第二吊装孔;4-挺水植物;5-沉水植物;6-鱼类动物;7-螺类动物;8-蚌类动物;9-定植篮;10-种植孔;11-前侧板;12-左侧板;13-右侧板;14-后侧板;15-底板;16-滚轮;17-把手;18-出水管;

200-持握部;201-第一支杆;202-第二支杆;203-第一弯钩;204-第二弯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用于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生态系统实验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箱体1、浮板2和至少一个隔网3;所述箱体1设有上开口;

所述箱体1内壁设有多层支撑架;

多层所述支撑架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每层所述支撑架所在处设有刻度线,所述刻度表示该支撑架的深度;刻度线可以设置在支撑架上,也可以设置在箱体上。深度采用支撑架到箱体底部的距离的方式表示。

每层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条101和第二支撑条102;

所述第一支撑条101和所述第二支撑条102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设置;

所述隔网3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第一端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条101上,所述第二端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条上102;

所述浮板2能够置于所述箱体1内,在所述箱体1装有水时,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所述箱体1为长方体形,由高度相等的底板15、前侧板11、后侧板14、左侧板12和右侧板13拼装而成;所述前侧板11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左侧板12的横向宽度。

所述第一支撑条101连接于所述右侧板13内侧,所述第二支撑条102连接于所述左侧板12内侧。

如图2和图4、图5所示,在隔网3的两端,所述第一端上侧设有第一弧形部311;所述第二端上侧设有第二弧形部312。同时将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有弧形部时,可以吊起任何一端,操作更为方便。

将第一端的上侧设置第一弧形部311,在将第二端向上抬起时,如图6所示,第一端的下侧能够始终与箱体1的内壁贴合;第二端抬起较低的高度,即可实现超出上层支撑架中的第二支撑条102。使得相邻两层支撑架之间的间距更小,在同等高度箱体的情况下,能够设置更多层的支撑架,实现更多种比例的调节。

所述隔网3包括框架31和网布32;所述网布32装配在所述框架31上;所述框架31包括四周的边框和中部的加强筋。

通过边框和加强筋提升隔网的强度,其中第一弧形部311和第二弧形部312设置在边框上。

如图4所示,所述隔网3与箱体1内侧的水平截面相同,即隔网3为长方形,隔网3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隔网3第一吊装孔331和第二吊装孔332;所述第一吊装孔331靠近所述第一端,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吊装332孔靠近所述第二端,数量为两个。

所述第一吊装孔331和所述第二吊装孔332均为长形孔。

通过设置吊装孔,使用吊钩等工具对隔网的两端进行吊拉,操作更为方便。

如图3所示,所述浮板2设有第一操作孔21和第二操作孔22,所述第一操作孔21与所述第一吊装孔331在高度方向上位置对应,所述第二操作孔22与所述第二吊装孔332在高度方向上位置对应。

具体应用时,

所述箱体1内设有两个隔网3,两个所述隔网3将箱体从上往下分割为第一部分箱体、第二部分箱体和第三部分箱体;

所述第一部分箱体用于养殖挺水植物4和沉水植物5;

所述第二部分箱体用于养殖鱼类动物6;

所述第三部分箱体用于养殖蚌类动物8和螺类动物7。

所述挺水植物4为梭鱼草、水葱;所述沉水植物5为金鱼藻、苦草;所述鱼类动物6为花鲢、白鲢;所述蚌类动物8为背角无齿蚌;所述螺类动物7为铜锈环棱螺。

所述浮板2设有种植孔10,所述种植孔10内安装有定植篮9;所述定植篮9用于承载挺水植物。

所述箱体1底部设有滚轮16,所述箱体1外侧设有把手17。

所述箱体1设有水位线;所述箱体1底部设有出水管18。所述出水管18上设有阀门。

实施例2

该实施例提供一种吊装工具,如图7所示,该工具由一根完整的钢条弯曲而成,包括中部的持握部200;持握部200两侧分别为第一支杆201和第二支杆202,所述第一支杆201端部为第一弯钩203,所述第二支杆202端部为第二弯钩204。所述第一支杆201和第二支杆203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弯钩203和所述第二弯钩204与实施例1中的隔网3中的第一吊装孔331适配,同时与第二吊装孔332适配。

对比例1

如图8所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隔网3的端部为直角时,当吊起隔网3的第二端时,第一端的下侧向远离右侧板13的方向移动,致使第二端需要抬起更高的高度才能不收到上层的第二支撑条的影响。

在箱体1的长度为150cm,宽度为50cm,高度为100cm时,隔板的厚度约为0.8cm,设置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的水平方向宽度为1cm的情况下,若如图8所示的,不设置弧形部的情况下,相邻两层的支撑架的间距需要在25cm左右,才能够方便的实现隔网的吊装拆卸。

在采用实施例1中的方式,设置弧形部的情况下,相邻两层的支撑架的间距需要在18cm左右,即可方便的实现隔网的吊装拆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