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油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48218发布日期:2021-09-15 07:49阅读:99来源:国知局
污油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收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油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相关技术中,在原油处理过程中,很多工艺车间在室内清理、排污或取样等操作,会给车间带来污水、污油混合物,针对污水污油的处理设备都比较复杂,导致处理污油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水和电,不利于节能环保,因此,设计一款对污油进行吸附,并收集,使污水与污油分离的装置,实现减少污水的处理难度,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污油收集装置。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油收集装置,污油收集装置用于污油池内的污油,污油池内存储油水混合物,污油收集装置包括:第一浮箱、第二浮箱、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支撑架、转轴、收油滚筒、第一皮带轮、第一电机、第二皮带轮、第一皮带、定位架、刮板和集油箱;第一浮箱为中空腔体,第一浮箱漂浮在油水混合物上;第二浮箱为中空腔体,第二浮箱漂浮在油水混合物上,且第二浮箱位于第一浮箱的一侧;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浮箱的一侧和第二浮箱的一侧相连接;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浮箱的一侧和第二浮箱的一侧相连接;两个支撑架分别固定在第一浮箱和第二浮箱上;转轴依次穿过两个支撑架,且转轴与两个支撑架转动连接;收油滚筒的外壁为亲油疏水体,收油滚筒套设在转轴的外侧,收油滚筒与转轴无相对转动,且至少部分收油滚筒嵌入液面下;第一皮带轮套设在转轴的外侧,第一皮带轮与转轴无相对转动,且第一皮带轮位于第一浮箱的上方;第一电机设置有第一输出轴,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一浮箱上;第二皮带轮套设在第一输出轴的外侧,且第二皮带与第一输出轴无相对转动;第一皮带同时套设在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的外侧;两个定位架分别固定在第一浮箱和第二浮箱上;刮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定位架转动连接,且刮板与收油滚筒的外壁相接触;集油箱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浮箱和第二浮箱相连接,且集油箱位于刮板的下方。
6.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第一浮箱为中空腔体,第一浮箱漂浮在油水混合物上,以实现第一浮箱有空间因此具有浮力,可以漂浮在油水混合物上;其次,通过将第二浮箱为中空腔体,第二浮箱漂浮在油水混合物上,且第二浮箱位于第一浮箱的一侧,以实现第二浮箱有空间因此具有浮力,可以漂浮在油水混合物上;再次,通过将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浮箱的一侧和第二浮箱的一侧相连接,以实现第一连接板将第一浮箱与第二浮箱连接;再次,通过将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浮箱的一侧和第二浮箱的一侧相连接,以实现第二连接板将第一浮箱与第二浮箱连接,实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对第一浮箱与第二浮箱进行固定和支撑;再次,通过将两个支撑架分别固定在第一浮箱和第二浮箱上,以实现支撑架与第一浮箱和第二浮箱固定连接;再次,通过将转轴依次穿过两个支撑架,且转
轴与两个支撑架转动连接,以实现转轴与支撑架发生相对转动,支撑架对转轴进行支撑;再次,通过将收油滚筒的外壁为亲油疏水体,收油滚筒套设在转轴的外侧,收油滚筒与转轴无相对转动,且至少部分收油滚筒嵌入液面下,以实现收油滚筒可以吸附液面下的污油;再次,通过将第一皮带轮套设在转轴的外侧,第一皮带轮与转轴无相对转动,且第一皮带轮位于第一浮箱的上方,以实现第一皮带轮带动转轴转动;再次,通过将第一电机设置有第一输出轴,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一浮箱上;再将第二皮带轮套设在第一输出轴的外侧,且第二皮带与第一输出轴无相对转动,以实现第一电机的第一输出轴带动第二皮带轮转动;再次,通过将第一皮带同时套设在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的外侧,以实现第二皮带轮通过第一皮带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第一皮带轮与转轴同步转动,因此实现收油滚筒在液面内滚动,并吸附污油;再次,通过将两个定位架分别固定在第一浮箱和第二浮箱上;再将刮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定位架转动连接,且刮板与收油滚筒的外壁相接触,以实现定位架与第一浮箱和第二浮箱固定连接,刮板与定位架发生相对转动,从而调整刮板与定位架之间的角度,并且可通过刮板将收油滚筒上的污油刮掉;再次,通过将集油箱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浮箱和第二浮箱相连接,且集油箱位于刮板的下方,以实现刮板刮下来的污油顺势掉落在集油箱内,集油箱对污油进行收集。采用上述结构,结构简单,通过将第一浮箱、第一连接板、第二浮箱和第二连接板相连接,形成稳定的结构框架,以增加浮力,使其漂浮在油水混合物上;再将两个支撑架固定在第一浮箱和第二浮箱上,转轴穿过支撑架和收油滚筒,第一皮带轮套设在转轴上,第一皮带将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连接,通过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二皮带轮转动,第二皮带轮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进而带动转轴转动,因此收油滚筒与转轴同步转动,转动过程中收油滚筒接触到油水混合物,并吸附油水混合物中的污油,由于刮板与收油滚筒紧密贴合,因此当收油滚筒转动时,刮板顺势将污油刮掉,并掉入集油箱内,实现对污油的收集;采用这种方式对油水混合物的污油进行吸附,可以有效的将水和油分离,并对污油进行收集,可以对污油回收利用,以便节约能源,减少污水处理难度,通过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
7.具体地,刮板与定位架上设置有连接螺栓,通过旋拧连接螺栓使刮板与定位架紧密贴合,从而确保刮板与定位架呈预定角度。
8.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污油收集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污油收集装置还包括:第一移动架、第一连接轴、第一滚筒架、第一主轴、第一卷线筒和第一钢丝绳;第一移动架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移动架固定在第一连接板上;第一连接轴嵌入第一开口内,且第一连接轴的两端与第一移动架相连接;第一滚筒架固定在污油池的一侧;第一主轴穿过第一滚筒架,且第一主轴与第一滚筒架转动连接;第一卷线筒套设在第一主轴的外侧,且第一卷线筒与第一主轴无相对转动;第一钢丝绳的一端与第一卷线筒相连接,第一钢丝绳绕设在第一卷线筒的外侧,且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轴相连接。
10.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第一移动架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移动架固定在第一连接板上,以实现第一移动架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其次,通过将第一连接轴嵌入第一开口内,且第一连接轴的两端与第一移动架相连接,以实现异地移动架对第一连接轴进行支撑;再次,通过将第一滚筒架固定在污油池的一侧;再将第一主轴穿过第一滚筒架,且第
一主轴与第一滚筒架转动连接,以实现第一滚筒架与第一主轴发生相对转动;再次,通过将第一卷线筒套设在第一主轴的外侧,且第一卷线筒与第一主轴无相对转动,以实现第一主轴带动第一卷线筒发生同步转动;再次,通过将第一钢丝绳的一端与第一卷线筒相连接,第一钢丝绳绕设在第一卷线筒的外侧,且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轴相连接,以实现第一主轴转动时带动第一卷线筒转动,并将第一钢丝绳缠绕在第一卷线筒上,由于第一钢丝绳与第一连接轴相连接,因此拉动第一连接板在油水混合物中滑动,以实现对油水混合物中,其他位置进行吸附污油,从而提高产品的实用性。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污油收集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机、第三皮带轮、第四皮带轮和第二皮带;第二电机设置有第二输出轴,且第二电机固定在污油池的一侧;第三皮带轮套设在第二输出轴的外侧,且第三皮带轮与第二输出轴无相对转动;第四皮带轮套设在第一主轴的外侧,且第四皮带轮与第一主轴无相对转动;第二皮带同时套设在第三皮带轮和第四皮带轮的外侧。
12.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第二电机设置有第二输出轴,且第二电机固定在污油池的一侧;再将第三皮带轮套设在第二输出轴的外侧,且第三皮带轮与第二输出轴无相对转动,以实现第二电机带动第三皮带轮转动;其次,通过将第四皮带轮套设在第一主轴的外侧,且第四皮带轮与第一主轴无相对转动,以实现第一主轴与第四皮带轮发生同步转动;再次,通过将第二皮带同时套设在第三皮带轮和第四皮带轮的外侧,以实现第三皮带轮带动第四皮带轮转动。采用此结构,结构简单,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三皮带轮转动,第三皮带轮带动第四皮带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主轴和第一滚筒架转动,因此实现第一滚筒架转动过程中,将第一钢丝绳缠绕到第一滚筒架上,使第一连接板在油水混合物中移动,进而对不同位置的油水混合物进行收集。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污油收集装置还包括:第二移动架、第二连接轴、第二滚筒架、第二主轴、第二卷线筒和第二钢丝绳;第二移动架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移动架固定在第二连接板上;第二连接轴嵌入第二开口内,且第二连接轴的两端与第二移动架相连接;第二滚筒架固定在污油池的另一侧;第二主轴穿过第二滚筒架,且第二主轴与第二滚筒架转动连接;第二卷线筒套设在第二主轴的外侧,且第二卷线筒与第二主轴无相对转动;第二钢丝绳的一端与第二卷线筒相连接,第二钢丝绳绕设在第二卷线筒的外侧,且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轴相连接。
14.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第二移动架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移动架固定在第二连接板上,以实现第二移动架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其次,通过将第二连接轴嵌入第二开口内,且第二连接轴的两端与第二移动架相连接,以实现异地移动架对第二连接轴进行支撑;再次,通过将第二滚筒架固定在污油池的另一侧;再将第二主轴穿过第二滚筒架,且第二主轴与第二滚筒架转动连接,以实现第二滚筒架与第二主轴发生相对转动;再次,通过将第二卷线筒套设在第二主轴的外侧,且第二卷线筒与第二主轴无相对转动,以实现第二主轴带动第二卷线筒发生同步转动;再次,通过将第二钢丝绳的一端与第二卷线筒相连接,第二钢丝绳绕设在第二卷线筒的外侧,且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轴相连接,以实现第二主轴转动时带动第二卷线筒转动,并将第二钢丝绳缠绕在第二卷线筒上,由于第二钢丝绳与第二连接轴相连接,因此拉动第二连接板在油水混合物中滑动,以实现对油水混合物中,其他位置进行吸附污油,从而提高产品的实用性。
15.具体地,当第一卷线筒转动并使第一钢丝绳缠绕在第一卷线筒上时,第二卷线筒也同时转动并使第二钢丝绳从第二卷线筒上脱离。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污油收集装置还包括:第三电机、第五皮带轮、第六皮带轮和第三皮带;第三电机设置有第三输出轴,且第三电机固定在污油池的另一侧;第五皮带轮套设在第三输出轴的外侧,且第五皮带轮与第三输出轴无相对转动;第六皮带轮套设在第二主轴的外侧,且第六皮带轮与第二主轴无相对转动;第三皮带同时套设在第五皮带轮和第六皮带轮的外侧。
17.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第三电机设置有第三输出轴,且第三电机固定在污油池的另一侧;再将第五皮带轮套设在第三输出轴的外侧,且第五皮带轮与第三输出轴无相对转动,以实现第三电机带动第五皮带轮转动;其次,通过将第六皮带轮套设在第二主轴的外侧,且第六皮带轮与第二主轴无相对转动,以实现第二主轴与第六皮带轮发生同步转动;再次,通过将第三皮带同时套设在第五皮带轮和第六皮带轮的外侧,以实现第五皮带轮带动第六皮带轮转动。采用此结构,结构简单,通过第三电机带动第五皮带轮转动,第五皮带轮带动第六皮带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主轴和第二滚筒架转动,因此实现第二滚筒架转动过程中,将第二钢丝绳缠绕到第二滚筒架上,使第二连接板在油水混合物中移动,进而对不同位置的油水混合物进行收集,以提高产品的实用性。
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污油收集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架、第一丝杠、第四电机和第一底板;两个第一支架固定在污油池的一侧上;第一丝杠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丝杠依次穿过两个第一支架,且第一丝杠同时两个第一支架转动连接;第四电机与第一丝杠相连接;第一底板内设置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底板套设在第一丝杠的外侧,且第二电机和第二滚筒架固定在第一底板上。
19.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两个第一支架固定在污油池的一侧上;再将第一丝杠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丝杠依次穿过两个第一支架,且第一丝杠同时两个第一支架转动连接,以实现第一支架对第一丝杠进行支撑,且第一丝杠与第一支架发生相对转动;其次,通过将第四电机与第一丝杠相连接,以实现第四电机带动第一丝杠转动;再次,通过将第一底板内设置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底板套设在第一丝杠的外侧,且第二电机和第二滚筒架固定在第一底板上,以实现第一底板与第一丝杠螺纹连接,第一底板对第二电机和第二滚筒架进行支撑,以实现通过转动第一丝杠,使底板在第一丝杠上移动,进而实现使收油滚筒可以多方向对油水混合物内的污油进行收集,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
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污油收集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架、第二丝杠、第五电机和第二底板;两个第二支架固定在污油池的另一侧上;第二丝杠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二丝杠依次穿过两个第二支架,且第二丝杠同时两个第二支架转动连接;第四电机与第二丝杠相连接;第二底板内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底板套设在第二丝杠的外侧,且第三电机和第二滚筒架固定在第二底板上;其中,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相适配,第二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相适配。
21.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两个第二支架固定在污油池的另一侧上;再将第二丝杠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二丝杠依次穿过两个第二支架,且第二丝杠同时两个第二支架转动连接,以实现第二支架对第二丝杠进行支撑,且第二丝杠与第二支架发生相
对转动;其次,通过将第四电机与第二丝杠相连接,以实现第五电机带动第二丝杠转动;再次,通过将第二底板内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底板套设在第二丝杠的外侧,且第三电机和第二滚筒架固定在第二底板上,以实现第二底板与第二丝杠螺纹连接,第二底板对第五电机和第二滚筒架进行支撑,以实现通过转动第二丝杠,使底板在第二丝杠上移动,进而实现使收油滚筒可以多方向对油水混合物内的污油进行收集,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
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污油收集装置还包括:第三支架、第一光杠、第四支架和第二光杠;两个第三支架固定在污油池的一侧上;第一光杠依次穿过两个第三支架和第一底板;两个第四支架固定在污油池的另一侧上;第二光杠依次穿过两个第四支架和第二底板。
23.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两个第三支架固定在污油池的一侧上;第一光杠依次穿过两个第三支架和第一底板,以实现第三支架对第一光杠进行支撑,第一光杠对第一底板进行支撑,同时第一底板可以在第一光杠上移动,从而提高第一底板的稳定性;再将两个第四支架固定在污油池的另一侧上;第二光杠依次穿过两个第四支架和第二底板,以实现第四支架对第二光杠进行支撑,第二光杠对第二底板进行支撑,通过第二底板可以在第二光杠上移动,从而提高第二底板的稳定性。
2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6.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污油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污油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a处的局部放大图;
28.图3为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污油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b处的局部放大图;
29.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污油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31.1污油池,2第一浮箱,4第二浮箱,6第一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10支撑架,12转轴,14收油滚筒,16第一皮带轮,18第一电机,20第二皮带轮,22第一皮带,24定位架,26刮板,28集油箱,30第一移动架,32第一连接轴,36第一滚筒架,38第一主轴,40第一卷线筒,42第一钢丝绳,44第二电机,46第三皮带轮,48第四皮带轮,50第二皮带,52第二移动架,54第二连接轴,56第二滚筒架,58第二主轴,60第二卷线筒,62第二钢丝绳,64第三电机,66第五皮带轮,68第六皮带轮,70第三皮带,72第一支架,74第一丝杠,76第四电机,78第一底板,80第二支架,82第二丝杠,84第五电机,86第二底板,88第三支架,90第一光杠,92第四支架,94第二光杠。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4.下面参照图1至图4中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污油收集装置。
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油收集装置,污油收集装置用于污油池1内的污油,污油池1内存储油水混合物,污油收集装置包括:第一浮箱2、第二浮箱4、第一连接板6、第二连接板8、支撑架10、转轴12、收油滚筒14、第一皮带轮16、第一电机18、第二皮带轮20、第一皮带22、定位架24、刮板26和集油箱28;第一浮箱2为中空腔体,第一浮箱2漂浮在油水混合物上;第二浮箱4为中空腔体,第二浮箱4漂浮在油水混合物上,且第二浮箱4位于第一浮箱2的一侧;第一连接板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浮箱2的一侧和第二浮箱4的一侧相连接;第二连接板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浮箱2的一侧和第二浮箱4的一侧相连接;两个支撑架10分别固定在第一浮箱2和第二浮箱4上;转轴12依次穿过两个支撑架10,且转轴12与两个支撑架10转动连接;收油滚筒14的外壁为亲油疏水体,收油滚筒14套设在转轴12的外侧,收油滚筒14与转轴12无相对转动,且至少部分收油滚筒14嵌入液面下;第一皮带轮16套设在转轴12的外侧,第一皮带轮16与转轴12无相对转动,且第一皮带轮16位于第一浮箱2的上方;第一电机18设置有第一输出轴,第一电机18固定在第一浮箱2上;第二皮带轮20套设在第一输出轴的外侧,且第二皮带50与第一输出轴无相对转动;第一皮带22同时套设在第一皮带轮16和第二皮带轮20的外侧;两个定位架24分别固定在第一浮箱2和第二浮箱4上;刮板2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定位架24转动连接,且刮板26与收油滚筒14的外壁相接触;集油箱2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浮箱2和第二浮箱4相连接,且集油箱28位于刮板26的下方。
36.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将第一浮箱2为中空腔体,第一浮箱2漂浮在油水混合物上,以实现第一浮箱2有空间因此具有浮力,可以漂浮在油水混合物上;其次,通过将第二浮箱4为中空腔体,第二浮箱4漂浮在油水混合物上,且第二浮箱4位于第一浮箱2的一侧,以实现第二浮箱4有空间因此具有浮力,可以漂浮在油水混合物上;再次,通过将第一连接板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浮箱2的一侧和第二浮箱4的一侧相连接,以实现第一连接板6将第一浮箱2与第二浮箱4连接;再次,通过将第二连接板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浮箱2的一侧和第二浮箱4的一侧相连接,以实现第二连接板8将第一浮箱2与第二浮箱4连接,实现第一连接板6与第二连接板8对第一浮箱2与第二浮箱4进行固定和支撑;再次,通过将两个支撑架10分别固定在第一浮箱2和第二浮箱4上,以实现支撑架10与第一浮箱2和第二浮箱4固定连接;再次,通过将转轴12依次穿过两个支撑架10,且转轴12与两个支撑架10转动连接,以实现转轴12与支撑架10发生相对转动,支撑架10对转轴12进行支撑;再次,通过将收油滚筒14的外壁为亲油疏水体,收油滚筒14套设在转轴12的外侧,收油滚筒14与转轴12无相对转动,且至少部分收油滚筒14嵌入液面下,以实现收油滚筒14可以吸附液面下的污油;再次,通过将第一皮带轮16套设在转轴12的外侧,第一皮带轮16与转轴12无相对转动,且第一皮带轮16位于第一
浮箱2的上方,以实现第一皮带轮16带动转轴12转动;再次,通过将第一电机18设置有第一输出轴,第一电机18固定在第一浮箱2上;再将第二皮带轮20套设在第一输出轴的外侧,且第二皮带50与第一输出轴无相对转动,以实现第一电机18的第一输出轴带动第二皮带轮20转动;再次,通过将第一皮带22同时套设在第一皮带轮16和第二皮带轮20的外侧,以实现第二皮带轮20通过第一皮带22带动第一皮带轮16转动,第一皮带轮16与转轴12同步转动,因此实现收油滚筒14在液面内滚动,并吸附污油;再次,通过将两个定位架24分别固定在第一浮箱2和第二浮箱4上;再将刮板2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定位架24转动连接,且刮板26与收油滚筒14的外壁相接触,以实现定位架24与第一浮箱2和第二浮箱4固定连接,刮板26与定位架24发生相对转动,从而调整刮板26与定位架24之间的角度,并且可通过刮板26将收油滚筒14上的污油刮掉;再次,通过将集油箱2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浮箱2和第二浮箱4相连接,且集油箱28位于刮板26的下方,以实现刮板26刮下来的污油顺势掉落在集油箱28内,集油箱28对污油进行收集。采用上述结构,结构简单,通过将第一浮箱2、第一连接板6、第二浮箱4和第二连接板8相连接,形成稳定的结构框架,以增加浮力,使其漂浮在油水混合物上;再将两个支撑架10固定在第一浮箱2和第二浮箱4上,转轴12穿过支撑架10和收油滚筒14,第一皮带轮16套设在转轴12上,第一皮带22将第一皮带轮16与第二皮带轮20连接,通过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二皮带轮20转动,第二皮带轮20带动第一皮带轮16转动,进而带动转轴12转动,因此收油滚筒14与转轴12同步转动,转动过程中收油滚筒14接触到油水混合物,并吸附油水混合物中的污油,由于刮板26与收油滚筒14紧密贴合,因此当收油滚筒14转动时,刮板26顺势将污油刮掉,并掉入集油箱28内,实现对污油的收集;采用这种方式对油水混合物的污油进行吸附,可以有效的将水和油分离,并对污油进行收集,可以对污油回收利用,以便节约能源,减少污水处理难度,通过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
37.具体地,刮板26与定位架24上设置有连接螺栓,通过旋拧连接螺栓使刮板26与定位架24紧密贴合,从而确保刮板26与定位架24呈预定角度。
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2所示,污油收集装置还包括:第一移动架30、第一连接轴32、第一滚筒架36、第一主轴38、第一卷线筒40和第一钢丝绳42;第一移动架30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移动架30固定在第一连接板6上;第一连接轴32嵌入第一开口内,且第一连接轴32的两端与第一移动架30相连接;第一滚筒架36固定在污油池1的一侧;第一主轴38穿过第一滚筒架36,且第一主轴38与第一滚筒架36转动连接;第一卷线筒40套设在第一主轴38的外侧,且第一卷线筒40与第一主轴38无相对转动;第一钢丝绳42的一端与第一卷线筒40相连接,第一钢丝绳42绕设在第一卷线筒40的外侧,且第一钢丝绳42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轴32相连接。
39.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将第一移动架30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移动架30固定在第一连接板6上,以实现第一移动架30与第一连接板6固定连接;其次,通过将第一连接轴32嵌入第一开口内,且第一连接轴32的两端与第一移动架30相连接,以实现异地移动架对第一连接轴32进行支撑;再次,通过将第一滚筒架36固定在污油池1的一侧;再将第一主轴38穿过第一滚筒架36,且第一主轴38与第一滚筒架36转动连接,以实现第一滚筒架36与第一主轴38发生相对转动;再次,通过将第一卷线筒40套设在第一主轴38的外侧,且第一卷线筒40与第一主轴38无相对转动,以实现第一主轴38带动第一卷线筒40发生同步转动;再次,通过将第一钢丝绳42的一端与第一卷线筒40相连接,第一钢丝绳42绕设在第一卷线筒40的外
侧,且第一钢丝绳42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轴32相连接,以实现第一主轴38转动时带动第一卷线筒40转动,并将第一钢丝绳42缠绕在第一卷线筒40上,由于第一钢丝绳42与第一连接轴32相连接,因此拉动第一连接板6在油水混合物中滑动,以实现对油水混合物中,其他位置进行吸附污油,从而提高产品的实用性。
4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污油收集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机44、第三皮带轮46、第四皮带轮48和第二皮带50;第二电机44设置有第二输出轴,且第二电机44固定在污油池1的一侧;第三皮带轮46套设在第二输出轴的外侧,且第三皮带轮46与第二输出轴无相对转动;第四皮带轮48套设在第一主轴38的外侧,且第四皮带轮48与第一主轴38无相对转动;第二皮带50同时套设在第三皮带轮46和第四皮带轮48的外侧。
41.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将第二电机44设置有第二输出轴,且第二电机44固定在污油池1的一侧;再将第三皮带轮46套设在第二输出轴的外侧,且第三皮带轮46与第二输出轴无相对转动,以实现第二电机44带动第三皮带轮46转动;其次,通过将第四皮带轮48套设在第一主轴38的外侧,且第四皮带轮48与第一主轴38无相对转动,以实现第一主轴38与第四皮带轮48发生同步转动;再次,通过将第二皮带50同时套设在第三皮带轮46和第四皮带轮48的外侧,以实现第三皮带轮46带动第四皮带轮48转动。采用此结构,结构简单,通过第二电机44带动第三皮带轮46转动,第三皮带轮46带动第四皮带轮48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主轴38和第一滚筒架36转动,因此实现第一滚筒架36转动过程中,将第一钢丝绳42缠绕到第一滚筒架36上,使第一连接板6在油水混合物中移动,进而对不同位置的油水混合物进行收集。
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污油收集装置还包括:第二移动架52、第二连接轴54、第二滚筒架56、第二主轴58、第二卷线筒60和第二钢丝绳62;第二移动架52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移动架52固定在第二连接板8上;第二连接轴54嵌入第二开口内,且第二连接轴54的两端与第二移动架52相连接;第二滚筒架56固定在污油池1的另一侧;第二主轴58穿过第二滚筒架56,且第二主轴58与第二滚筒架56转动连接;第二卷线筒60套设在第二主轴58的外侧,且第二卷线筒60与第二主轴58无相对转动;第二钢丝绳62的一端与第二卷线筒60相连接,第二钢丝绳62绕设在第二卷线筒60的外侧,且第二钢丝绳6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轴54相连接。
43.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将第二移动架52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移动架52固定在第二连接板8上,以实现第二移动架52与第二连接板8固定连接;其次,通过将第二连接轴54嵌入第二开口内,且第二连接轴54的两端与第二移动架52相连接,以实现异地移动架对第二连接轴54进行支撑;再次,通过将第二滚筒架56固定在污油池1的另一侧;再将第二主轴58穿过第二滚筒架56,且第二主轴58与第二滚筒架56转动连接,以实现第二滚筒架56与第二主轴58发生相对转动;再次,通过将第二卷线筒60套设在第二主轴58的外侧,且第二卷线筒60与第二主轴58无相对转动,以实现第二主轴58带动第二卷线筒60发生同步转动;再次,通过将第二钢丝绳62的一端与第二卷线筒60相连接,第二钢丝绳62绕设在第二卷线筒60的外侧,且第二钢丝绳6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轴54相连接,以实现第二主轴58转动时带动第二卷线筒60转动,并将第二钢丝绳62缠绕在第二卷线筒60上,由于第二钢丝绳62与第二连接轴54相连接,因此拉动第二连接板8在油水混合物中滑动,以实现对油水混合物中,其他位置进行吸附污油,从而提高产品的实用性。
44.具体地,当第一卷线筒40转动并使第一钢丝绳42缠绕在第一卷线筒40上时,第二卷线筒60也同时转动并使第二钢丝绳62从第二卷线筒60上脱离。
4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污油收集装置还包括:第三电机64、第五皮带轮66、第六皮带轮68和第三皮带70;第三电机64设置有第三输出轴,且第三电机64固定在污油池1的另一侧;第五皮带轮66套设在第三输出轴的外侧,且第五皮带轮66与第三输出轴无相对转动;第六皮带轮68套设在第二主轴58的外侧,且第六皮带轮68与第二主轴58无相对转动;第三皮带70同时套设在第五皮带轮66和第六皮带轮68的外侧。
46.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将第三电机64设置有第三输出轴,且第三电机64固定在污油池1的另一侧;再将第五皮带轮66套设在第三输出轴的外侧,且第五皮带轮66与第三输出轴无相对转动,以实现第三电机64带动第五皮带轮66转动;其次,通过将第六皮带轮68套设在第二主轴58的外侧,且第六皮带轮68与第二主轴58无相对转动,以实现第二主轴58与第六皮带轮68发生同步转动;再次,通过将第三皮带70同时套设在第五皮带轮66和第六皮带轮68的外侧,以实现第五皮带轮66带动第六皮带轮68转动。采用此结构,结构简单,通过第三电机64带动第五皮带轮66转动,第五皮带轮66带动第六皮带轮68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主轴58和第二滚筒架56转动,因此实现第二滚筒架56转动过程中,将第二钢丝绳62缠绕到第二滚筒架56上,使第二连接板8在油水混合物中移动,进而对不同位置的油水混合物进行收集,以提高产品的实用性。
4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污油收集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架72、第一丝杠74、第四电机76和第一底板78;两个第一支架72固定在污油池1的一侧上;第一丝杠74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丝杠74依次穿过两个第一支架72,且第一丝杠74同时两个第一支架72转动连接;第四电机76与第一丝杠74相连接;第一底板78内设置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底板78套设在第一丝杠74的外侧,且第二电机44和第二滚筒架56固定在第一底板78上。
48.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将两个第一支架72固定在污油池1的一侧上;再将第一丝杠74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丝杠74依次穿过两个第一支架72,且第一丝杠74同时两个第一支架72转动连接,以实现第一支架72对第一丝杠74进行支撑,且第一丝杠74与第一支架72发生相对转动;其次,通过将第四电机76与第一丝杠74相连接,以实现第四电机76带动第一丝杠74转动;再次,通过将第一底板78内设置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底板78套设在第一丝杠74的外侧,且第二电机44和第二滚筒架56固定在第一底板78上,以实现第一底板78与第一丝杠74螺纹连接,第一底板78对第二电机44和第二滚筒架56进行支撑,以实现通过转动第一丝杠74,使底板在第一丝杠74上移动,进而实现使收油滚筒14可以多方向对油水混合物内的污油进行收集,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
4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污油收集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架80、第二丝杠82、第五电机84和第二底板86;两个第二支架80固定在污油池1的另一侧上;第二丝杠8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二丝杠82依次穿过两个第二支架80,且第二丝杠82同时两个第二支架80转动连接;第四电机76与第二丝杠82相连接;第二底板86内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底板86套设在第二丝杠82的外侧,且第三电机64和第二滚筒架56固定在第二底板86上;其中,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相适配,
第二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相适配。
50.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将两个第二支架80固定在污油池1的另一侧上;再将第二丝杠8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二丝杠82依次穿过两个第二支架80,且第二丝杠82同时两个第二支架80转动连接,以实现第二支架80对第二丝杠82进行支撑,且第二丝杠82与第二支架80发生相对转动;其次,通过将第四电机76与第二丝杠82相连接,以实现第五电机84带动第二丝杠82转动;再次,通过将第二底板86内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底板86套设在第二丝杠82的外侧,且第三电机64和第二滚筒架56固定在第二底板86上,以实现第二底板86与第二丝杠82螺纹连接,第二底板86对第五电机84和第二滚筒架56进行支撑,以实现通过转动第二丝杠82,使底板在第二丝杠82上移动,进而实现使收油滚筒14可以多方向对油水混合物内的污油进行收集,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
5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污油收集装置还包括:第三支架88、第一光杠90、第四支架92和第二光杠94;两个第三支架88固定在污油池1的一侧上;第一光杠90依次穿过两个第三支架88和第一底板78;两个第四支架92固定在污油池1的另一侧上;第二光杠94依次穿过两个第四支架92和第二底板86。
52.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两个第三支架88固定在污油池1的一侧上;第一光杠90依次穿过两个第三支架88和第一底板78,以实现第三支架88对第一光杠90进行支撑,第一光杠90对第一底板78进行支撑,同时第一底板78可以在第一光杠90上移动,从而提高第一底板78的稳定性;再将两个第四支架92固定在污油池1的另一侧上;第二光杠94依次穿过两个第四支架92和第二底板86,以实现第四支架92对第二光杠94进行支撑,第二光杠94对第二底板86进行支撑,通过第二底板86可以在第二光杠94上移动,从而提高第二底板86的稳定性。
5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