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洗车间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22244发布日期:2021-11-10 00:48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酸洗车间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酸洗车间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酸洗废水是为了清除金属表面氧化物,采用硫酸、硝酸、盐酸、氢氟酸及磷酸等酸进行酸洗法处理时而产生的废水。废水多来源于钢铁厂或电镀厂,ph值一般在1.5以下(游离酸0.5

2%),呈强酸性,采用中和法对废水进行处理,常采用的中和剂有石灰、白云石及氧化镁、阻滞分离法。
3.对酸洗废水酸性的处理,实际化学清洗废水中含重金属离子较多,也应对重金属离子进行妥善处理。重金属离子的处理方法有氢氧化物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氧化还原法和离子交换法等,其中以氢氧化物沉淀法使用较普遍,成本低。
4.然而传统的酸洗车间污水处理装置,在进行对酸洗车间污水处理时,由于并无设计搅拌机构,进而使得中和剂与酸洗车间污水的融合反应时间较长,进而增加了污水的处理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5.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酸洗车间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涉及的问题。
6.技术方案:一种酸洗车间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7.存储槽,设置在所述存储槽端部的处理槽,以及设置在所述处理槽端部的导出槽;
8.所述处理槽侧部设有中和单元;
9.所述处理槽内设有搅拌组件;
10.所述搅拌组件包括两组插接于所述处理槽且并列设置的搅拌单元;
11.每组搅拌单元包括插接于所述处理槽的搅拌轴,固定安装在所述搅拌轴上的若干组支撑杆,以及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的搅拌块。
12.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槽侧部还固定安装有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处理槽侧部的驱动电机,以及插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套接于所述驱动轴的驱动齿轮,以及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传动的随动齿轮;
13.设计驱动单元进行带动两组搅拌单元进行反向转动,进而使得处理槽内的污水与加入的中和剂融合更为迅速,进而提高处理效率。
14.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搅拌单元中的一组搅拌轴与所述驱动轴同轴转动;所述搅拌单元中的另一组搅拌轴插接于所述随动齿轮。
15.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存储槽侧部设有与所述处理槽连通的存储管道;
16.所述存储管道上安装有存储吸附泵,设计存储吸附泵,主要为了进行对存储槽内的污水导入处理槽中。
17.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槽上插接有与所述导出槽连通的导出管;所述导出
管上设有导出泵,设计导出泵,主要为了进行完成对处理槽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导出至导出槽内。
18.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中和单元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处理槽侧部的若干组存储罐,连通若干组存储罐的流通管,以及连通存储罐及处理槽的处理管;
19.所述处理管上安装有处理泵;
20.设计中和单元,主要为了在存储罐中加入中和剂,例如石灰中和剂、白云石及氧化镁中和剂。
21.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酸洗车间污水处理装置,通过设计搅拌组件进行完成对中和剂及放入至处理槽内的污水进行搅拌,进而使得污水与中和剂可以充分融合,进而进行反应,进行减少融合时间,进而增加了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搅拌组件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单元示意图。
25.附图标记为:存储槽1、存储吸附泵2、存储管道3、处理槽4、搅拌组件5、搅拌轴51、支撑杆52、搅拌块53、驱动齿轮54、随动齿轮55、流通管6、处理管7、处理泵8、导出管9、导出泵10、导出槽11、存储罐12。
具体实施方式
26.经过申请人的研究分析,出现这一问题(传统酸洗车间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污水效率较低)的原因在于,传统的酸洗车间污水处理装置,在进行对酸洗车间污水处理时,由于并无设计搅拌机构,进而使得中和剂与酸洗车间污水的融合反应时间较长,进而增加了污水的处理时间,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搅拌组件进行完成对中和剂及放入至处理槽内的污水进行搅拌,进而使得污水与中和剂可以充分融合,进而进行反应,进行减少融合时间,进而增加了处理效率。
27.一种酸洗车间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存储槽1、存储吸附泵2、存储管道3、处理槽4、搅拌组件5、搅拌轴51、支撑杆52、搅拌块53、驱动齿轮54、随动齿轮55、流通管6、处理管7、处理泵8、导出管9、导出泵10、导出槽11、存储罐12。
28.一种酸洗车间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存储槽1,设置在所述存储槽1端部的处理槽4,以及设置在所述处理槽4端部的导出槽11;所述处理槽4侧部设有中和单元;所述处理槽4内设有搅拌组件5;所述搅拌组件5包括两组插接于所述处理槽4且并列设置的搅拌单元;
29.每组搅拌单元包括插接于所述处理槽4的搅拌轴51,固定安装在所述搅拌轴51上的若干组支撑杆52,以及与所述支撑杆52固定连接的搅拌块53。
30.所述处理槽4侧部还固定安装有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处理槽4侧部的驱动电机,以及插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套接于所述驱动轴的驱动齿轮54,以及与所述驱动齿轮54啮合传动的随动齿轮55;
31.设计驱动单元进行带动两组搅拌单元进行反向转动,进而使得处理槽4内的污水与加入的中和剂融合更为迅速,进而提高处理效率。
32.所述搅拌单元中的一组搅拌轴51与所述驱动轴同轴转动;所述搅拌单元中的另一组搅拌轴51插接于所述随动齿轮55。
33.所述存储槽1侧部设有与所述处理槽4连通的存储管道3;
34.所述存储管道3上安装有存储吸附泵2,设计存储吸附泵2,主要为了进行对存储槽1内的污水导入处理槽4中。
35.所述处理槽4上插接有与所述导出槽11连通的导出管9;所述导出管9上设有导出泵10,设计导出泵10,主要为了进行完成对处理槽4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导出至导出槽11内。
36.所述中和单元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处理槽4侧部的若干组存储罐12,连通若干组存储罐12的流通管6,以及连通存储罐12及处理槽4的处理管7;
37.所述处理管7上安装有处理泵8;
38.设计中和单元,主要为了在存储罐12中加入中和剂,例如石灰中和剂、白云石及氧化镁中和剂。
39.工作原理说明:当污水需要进行处理时,此时通过存储吸附泵2将污水由存储槽1中引入存储管道3内,进而流入处理槽4中,此时通过处理泵8进行将存储罐12中的中和剂由处理管7引入处理槽4中,此时由驱动电机进行工作,进而带动驱动轴进行转动,进而带动驱动齿轮54进行转动,进而带动随动齿轮55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两组搅拌单元中的搅拌轴51进行反向转动,进而带动支撑杆52及搅拌块53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污水与中和剂进行搅动,进而使得污水与中和剂和快速融合,进而进行反应;
40.当污水处理完成后,再由导出泵10将处理后的污水由导出管9引入至导出槽11内,进而完成工作。
41.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