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缸盖水道腔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22540发布日期:2021-11-17 17:55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缸盖水道腔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清洗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缸盖水道腔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2.发动机缸盖是发动机中最关键的零件之一,安装在缸体上面,与缸体一起组成密封气缸并构成燃烧室。为了避免发动机部件在发动机运行时因燃烧室的高温而过热失效,缸盖内部设计有中空的水道腔并通入循环冷却液。在缸盖机械加工时,部分碎屑或杂质会从水道腔开孔进入水道腔内,如未被及时清理,则将堵塞水道腔内冷却液循环通道,导致发动机局部过热而产生故障。因此,需要专门的清洗装置对缸盖水道腔进行冲洗以保证水道腔洁净。
3.现有技术中对于缸盖水道腔的清洗方法为:使用喷嘴向缸盖水道腔开孔内喷射清洗液或者将缸盖浸泡于流动的清洗液中,利用清洗液的流动带出水道腔内杂质。此类方法存在缺陷主要是:由于缸盖水道腔形状复杂,存在许多死角,清洗液进入水道腔后,无法覆盖水道腔内各个死角,并且清洗液流动速度下降较快,无法提供足够的冲刷力,导致水道腔内杂质残留。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效去除死角位置的残留、提升水道腔的清洗效果、具有更高的兼容性、减少返修带来的经济损失和避免质量风险的缸盖水道腔清洗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缸盖水道腔清洗装置,包括定位装置、夹持部和清洗部,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一驱动装置、前夹持组件和后夹持组件,所述前夹持组件的顶部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顶部分别可拆卸式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左部和右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自由端和固定端分别与所述前夹持组件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上部可拆卸式固定,缸盖的前部与所述前夹持组件的下部可解除式相抵,所述缸盖的后部与所述后夹持组件的下部可解除式相抵,所述清洗部包括第二连接板、左清洗组件和右清洗组件,所述左清洗组件的顶部和所述右清洗组件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左右两侧伸缩式滑动连接,所述左清洗组件的上部和所述右清洗组件的上部分别可拆卸式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左右两侧,所述左清洗组件的下部和所述右清洗组件的下部分别与所述缸盖的左右两侧密封可解除式相抵,所述左清洗组件的下部和所述右清洗组件的下部分别可拆卸式固定有左清洗管和右清洗管,所述左清洗管的进水端和所述右清洗管的进水端均同时与水泵和气泵连通,所述左清洗管的出水端与所述缸盖的左侧进水口连通,所述右清洗管的出水端与所述缸盖的右侧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左清洗组件、所述右清洗组件、所述水泵、所述气泵和所述定位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底部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定位装置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组
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可拆卸式滑动连接,所述定位装置的底部与所述缸盖的定位孔可拆卸式固定。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缸盖水道腔清洗装置还可以是:
7.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夹持气缸,所述夹持气缸的固定端和自由端分别与所述前夹持组件的上部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上部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夹持气缸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8.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所述左连接板的顶部和所述右连接板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左右两侧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前夹持组件的顶部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前后两侧可拆卸式滑动连接,所述左清洗组件的顶部可伸缩式连接于所述左连接板的下部,所述右清洗组件的顶部可伸缩式连接于所述右连接板的下部。
9.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可拆卸式固定有导轨,所述前夹持组件的顶部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顶部分别可拆卸式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可拆卸式滑动连接。
10.所述第一连接板在所述前夹持组件的上部前侧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上部后侧对应位置处分别可拆卸式固定有限位块,前后两侧的所述限位块分别与所述前夹持组件和所述后夹持组件可解除式相抵。
11.所述前夹持组件和所述后夹持组件均包括夹持臂和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夹持臂下端内侧的夹持块,前后两侧的所述夹持臂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前后两侧可拆卸式滑动连接,前后两侧的所述夹持块分别与所述缸盖的前后两侧可解除式相抵。
12.所述左清洗组件所述右清洗组件均包括清洗气缸和清洗臂,左右两侧的所述清洗气缸固定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左侧下部和右侧下部可拆卸式固定,所述清洗气缸的自由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下部且与所述清洗臂的顶部可拆卸式固定,所述清洗臂的上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可拆卸式旋转连接,所述左清洗管和所述右清洗管分别可拆卸式固定于左右两侧的所述清洗臂的下部,左右两侧的所述清洗臂分别与所述缸盖左右两侧的进水口密封可解除式相抵。
13.所述清洗臂的下部与所述缸盖之间夹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一侧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清洗臂上,所述密封垫的另一侧与所述缸盖可解除式相抵。
14.所述第二连接板在所述缸盖的顶部进水口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有中清洗管,所述中清洗管的进水端同时与所述水泵和所述气泵连通,所述中清洗管的出水端与所述缸盖的顶部进水口连通。
15.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轴、感应块和传感器,所述定位轴的底部与所述缸盖的定位孔可拆卸式插接固定,所述感应块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定位轴的顶部,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感应块在所述缸盖到位时的对应位置处且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可拆卸式固定,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缸盖水道腔清洗装置,包括定位装置、夹持部和清洗部,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一驱动装置、前夹持组件和后夹持组件,所述前夹持组件的顶部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顶部分别可拆卸式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左部和右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自由端和固定端分别与所述前夹持组件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上部可拆卸式固定,缸盖的前部与所述前夹持组件的下部可解除式相抵,所述缸盖的后部与所述后夹
持组件的下部可解除式相抵,所述清洗部包括第二连接板、左清洗组件和右清洗组件,所述左清洗组件的顶部和所述右清洗组件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左右两侧伸缩式滑动连接,所述左清洗组件的上部和所述右清洗组件的上部分别可拆卸式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左右两侧,所述左清洗组件的下部和所述右清洗组件的下部分别与所述缸盖的左右两侧密封可解除式相抵,所述左清洗组件的下部和所述右清洗组件的下部分别可拆卸式固定有左清洗管和右清洗管,所述左清洗管的进水端和所述右清洗管的进水端均同时与水泵和气泵连通,所述左清洗管的出水端与所述缸盖的左侧进水口连通,所述右清洗管的出水端与所述缸盖的右侧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左清洗组件、所述右清洗组件、所述水泵、所述气泵和所述定位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底部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定位装置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可拆卸式滑动连接,所述定位装置的底部与所述缸盖的定位孔可拆卸式固定。这样,所述前夹持组件的顶部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顶部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前部和后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自由端和固定端分别与所述前夹持组件和所述后夹持组件可拆卸式固定,当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开始运行时,其自由端由固定端内伸出,使得其自由端的端部与固定端的端部距离增大,进而使得所述前夹持组件向前滑动,所述后夹持组件向后滑动,增加了所述前夹持组件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距离,所述缸盖可以顺利放入所述前夹持组件的下部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下部之间,所述定位装置的底部与所述缸盖的定位孔固定后,所述定位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定位装置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缸盖到位的信号,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前夹持组件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在收到到位信号后,向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发送开启信号,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前夹持组件和所述后夹持组件同时向所述缸盖所在位置滑动,当所述前夹持组件的下部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下部均与所述缸盖相抵后,夹持住所述缸盖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停止并向所述左清洗组件和所述右清洗组件发出清洗指令,所述左清洗组件的顶部和所述右清洗组件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左右两侧伸缩式滑动连接,所述左清洗组件和所述右清洗组件收到指令后,所述左清洗组件的顶部和所述右清洗组件的顶部分别向左右两侧伸出,所述左清洗组件和所述右清洗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旋转连接,进而所述左清洗组件的下部和所述右清洗组件的下部向所述缸盖所在位置处靠近直到密封相抵,所述左清洗管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左清洗组件的下部,所述右清洗管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右清洗组件的下部,进而使得所述左清洗管的出水端与所述缸盖的左侧进水口连通,所述右清洗管的出水端与所述缸盖的右侧进水口连通,所述左清洗管的进水端和所述右清洗管的进水端均同时与水泵和气泵连通,所述控制器利用程序控制所述水泵通过所述左清洗管和所述右清洗管向所述缸盖的水道腔内流量和压力可控式注入清洗液,控制所述气泵向所述左清洗管和所述右清洗管间断性注入压缩空气,利用压缩空气在所述缸盖的水道腔内高速膨胀来提高清洗液在水道腔内的死角位置的流动速度,进而将残留的杂质从所述缸盖的水道腔内壁冲刷剥离,提升水道腔的清洗效果,然后由所述缸盖的底部开孔处流出,减少返修带来的经济损失和避免质量风险,在清洗水道腔内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其他喷淋装置对所述缸盖的外表进行冲洗。所述前夹持组件、所述后夹持组件、所述左清洗组件和所述右清洗组件四者均采用浮动式设计,并没有专用于某种型号的所述缸盖的特有特征,可兼容多种宽度不同的缸盖机型,因此整个装置具有更高的兼容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缸盖水道腔清洗装置,相
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有效去除死角位置的残留、提升水道腔的清洗效果、具有更高的兼容性、减少返修带来的经济损失和避免质量风险。
附图说明
17.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缸盖水道腔清洗装置结构示意图。
18.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缸盖水道腔清洗装置局部右视图。
19.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缸盖水道腔清洗装置局部后视图。
20.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缸盖水道腔清洗装置与缸盖搭接示意图。
21.图号说明
[0022]1…
第一连接板
ꢀꢀꢀꢀꢀꢀꢀꢀ2…
左连接板
ꢀꢀꢀꢀꢀꢀꢀꢀꢀ3…
右连接板
[0023]4…
第二连接板
ꢀꢀꢀꢀꢀꢀꢀꢀ5…
左清洗管
ꢀꢀꢀꢀꢀꢀꢀꢀꢀ6…
右清洗管
[0024]7…
中清洗管
ꢀꢀꢀꢀꢀꢀꢀꢀꢀꢀ8…
定位销
ꢀꢀꢀꢀꢀꢀꢀꢀꢀꢀꢀ9…
夹持气缸
[0025]
10

导轨
ꢀꢀꢀꢀꢀꢀꢀꢀꢀꢀꢀꢀꢀ
11

滑块
ꢀꢀꢀꢀꢀꢀꢀꢀꢀꢀꢀꢀ
12

限位块
[0026]
13

夹持臂
ꢀꢀꢀꢀꢀꢀꢀꢀꢀꢀꢀ
14

夹持块
ꢀꢀꢀꢀꢀꢀꢀꢀꢀꢀ
15

清洗气缸
[0027]
16

清洗臂
ꢀꢀꢀꢀꢀꢀꢀꢀꢀꢀꢀ
17

密封垫
ꢀꢀꢀꢀꢀꢀꢀꢀꢀꢀ
18

定位轴
[0028]
19

感应块
ꢀꢀꢀꢀꢀꢀꢀꢀꢀꢀꢀ
20

传感器
ꢀꢀꢀꢀꢀꢀꢀꢀꢀꢀ
21

缸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垂直”、“水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0]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缸盖水道腔清洗装置,是以所述前夹持组件在前侧,所述后夹持组件在后侧,所述第一连接板1在上侧,所述第二连接板4在下侧,所述左清洗管5在左侧,所述右清洗管6在右侧,所述中清洗管7在内侧,远离所述中清洗管7的方向为外侧,并以此确定“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的方向。
[0031]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缸盖水道腔清洗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缸盖水道腔清洗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4中相关各图,包括定位装置、夹持部和清洗部,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一驱动装置、前夹持组件和后夹持组件,所述前夹持组件的顶部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顶部分别可拆卸式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左部和右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自由端和固定端分别与所述前夹持组件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上部可拆卸式固定,缸盖21的前部与所述前夹持组件的下部可解除式相抵,所述缸盖21的后部与所述后夹持组件的下部可解除式相抵,所述清洗部包括第二连接板4、左清洗组件和右清洗组件,所述左清洗组件的顶部和所述右清洗组件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左右两侧伸缩式滑动连接,所述左清洗组件的上部和所述右清洗组件的上部分别可拆卸式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4的左右两侧,所述左清洗组件的下部和所述右清洗组件的下部分别与所述缸盖21的左右两侧密封可解除式相抵,所述左清洗组件的
下部和所述右清洗组件的下部分别可拆卸式固定有左清洗管5和右清洗管6,所述左清洗管5的进水端和所述右清洗管6的进水端均同时与水泵和气泵连通,所述左清洗管5的出水端与所述缸盖21的左侧进水口连通,所述右清洗管6的出水端与所述缸盖21的右侧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左清洗组件、所述右清洗组件、所述水泵、所述气泵和所述定位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4的顶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底部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定位装置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板4可拆卸式滑动连接,所述定位装置的底部与所述缸盖21的定位孔可拆卸式固定。这样,所述前夹持组件的顶部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顶部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前部和后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自由端和固定端分别与所述前夹持组件和所述后夹持组件可拆卸式固定,当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开始运行时,其自由端由固定端内伸出,使得其自由端的端部与固定端的端部距离增大,进而使得所述前夹持组件向前滑动,所述后夹持组件向后滑动,增加了所述前夹持组件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距离,所述缸盖21可以顺利放入所述前夹持组件的下部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下部之间,所述定位装置的底部与所述缸盖21的定位孔固定后,所述定位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定位装置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缸盖21到位的信号,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前夹持组件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在收到到位信号后,向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发送开启信号,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前夹持组件和所述后夹持组件同时向所述缸盖21所在位置滑动,当所述前夹持组件的下部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下部均与所述缸盖21相抵后,夹持住所述缸盖21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停止并向所述左清洗组件和所述右清洗组件发出清洗指令,所述左清洗组件的顶部和所述右清洗组件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左右两侧伸缩式滑动连接,所述左清洗组件和所述右清洗组件收到指令后,所述左清洗组件的顶部和所述右清洗组件的顶部分别向左右两侧伸出,所述左清洗组件和所述右清洗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板4旋转连接,进而所述左清洗组件的下部和所述右清洗组件的下部向所述缸盖21所在位置处靠近直到密封相抵,所述左清洗管5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左清洗组件的下部,所述右清洗管6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右清洗组件的下部,进而使得所述左清洗管5的出水端与所述缸盖21的左侧进水口连通,所述右清洗管6的出水端与所述缸盖21的右侧进水口连通,所述左清洗管5的进水端和所述右清洗管6的进水端均同时与水泵和气泵连通,所述控制器利用程序控制所述水泵通过所述左清洗管5和所述右清洗管6向所述缸盖21的水道腔内流量和压力可控式注入清洗液,控制所述气泵向所述左清洗管5和所述右清洗管6间断性注入压缩空气,利用压缩空气在所述缸盖21的水道腔内高速膨胀来提高清洗液在水道腔内的死角位置的流动速度,进而将残留的杂质从所述缸盖21的水道腔内壁冲刷剥离,提升水道腔的清洗效果,然后由所述缸盖21的底部开孔处流出,减少返修带来的经济损失和避免质量风险,在清洗水道腔内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其他喷淋装置对所述缸盖21的外表进行冲洗。所述前夹持组件、所述后夹持组件、所述左清洗组件和所述右清洗组件四者均采用浮动式设计,并没有专用于某种型号的所述缸盖21的特有特征,可兼容多种宽度不同的缸盖21机型,因此整个装置具有更高的兼容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缸盖水道腔清洗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有效去除死角位置的残留、提升水道腔的清洗效果、具有更高的兼容性、减少返修带来的经济损失和避免质量风险。
[0033]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缸盖水道腔清洗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夹持气缸9,所述夹持气缸9的
固定端和自由端分别与所述前夹持组件的上部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上部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夹持气缸9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这样,所述夹持气缸9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通过所述控制器同步控制所述夹持气缸9伸缩,当所述夹持气缸9伸出时,所述夹持气缸9的固定端和自由端分别将所述前夹持组件和所述后夹持组件推向相反的方向,反之,当所述夹持部需要夹住所述缸盖21时,所述夹持气缸9收缩,所述夹持气缸9的固定端和自由端将所述前夹持组件和所述后夹持组件拉近,使得所述前夹持组件和所述后夹持组件可以更加稳定的夹住所述缸盖21。
[0034]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缸盖水道腔清洗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1、左连接板2和右连接板3,所述左连接板2的顶部和所述右连接板3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底部左右两侧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前夹持组件的顶部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底部前后两侧可拆卸式滑动连接,所述左清洗组件的顶部可伸缩式连接于所述左连接板2的下部,所述右清洗组件的顶部可伸缩式连接于所述右连接板3的下部。这样,所述前夹持组件的顶部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底部前后两侧可拆卸式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分别为所述前夹持组件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滑动连接提供支点,使得所述前夹持组件和所述后夹持组件可以沿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前后延伸方向进行滑动。所述左清洗组件的顶部与所述左连接板2可伸缩式连接,所述左连接板2为所述左清洗组件提供所需的动力支点,所述右清洗组件的顶部与所述右连接板3可伸缩式连接,所述右连接板3为所述右清洗组件提供所需的动力支点。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底部可拆卸式固定有导轨10,所述前夹持组件的顶部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顶部分别可拆卸式固定有滑块11,所述滑块11与所述导轨10可拆卸式滑动连接。这样,所述导轨10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底部,所述滑块11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前夹持组件的顶部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顶部,使得所述前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一连接板1通过所述导轨10和所述滑块11滑动连接,所述后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一连接板1也通过所述导轨10和所述滑块11滑动连接,避免了所述前夹持组件和所述后夹持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在滑动的过程中发生干涉的现象。当然,所述滑块11可以分别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前夹持组件的左右两侧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左右两侧,所述导轨10分别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左侧和右侧,这样可以同时将所述前夹持组件的左侧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左侧一起滑动连接于左侧的所述导轨10上,所述前夹持组件的右侧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右侧一起滑动连接于右侧的所述导轨10上,使得所述前夹持组件和所述后夹持组件在滑动过程中左右两侧的移动量更加均衡。
[003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缸盖水道腔清洗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连接板1在所述前夹持组件的上部前侧和所述后夹持组件的上部后侧对应位置处分别可拆卸式固定有限位块12,前后两侧的所述限位块12分别与所述前夹持组件和所述后夹持组件可解除式相抵。这样,前后两侧的所述限位块12分别限位了所述前夹持组件和所述后夹持组件,使得所述前夹持组件或所述后夹持组件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不会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发生脱离等故障。
[0036]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缸盖水道腔清洗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前夹持组件和所述后夹持组件均包括夹持臂13和可拆卸式
固定于所述夹持臂13下端内侧的夹持块14,前后两侧的所述夹持臂13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底部前后两侧可拆卸式滑动连接,前后两侧的所述夹持块14分别与所述缸盖21的前后两侧可解除式相抵。这样,前后两侧的所述夹持臂13分别从前方和后方与所述缸盖21相抵,将所述缸盖21夹持住,所述夹持块14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夹持臂13的下部内侧,两个所述夹持块14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所述夹持臂13之间的距离,因此当所述夹持臂13与所述缸盖21相抵时,所述夹持块14从所述夹持臂13的底部将所述缸盖21卡接住,进一步防止所述缸盖21从所述夹持臂13上滑落,增加了前后两侧的所述夹持臂13夹持所述缸盖21时的稳定性。
[0037]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缸盖水道腔清洗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左清洗组件所述右清洗组件均包括清洗气缸15和清洗臂16,左右两侧的所述清洗气缸15固定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左侧下部和右侧下部可拆卸式固定,所述清洗气缸15的自由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下部且与所述清洗臂16的顶部可拆卸式固定,所述清洗臂16的上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4可拆卸式旋转连接,所述左清洗管5和所述右清洗管6分别可拆卸式固定于左右两侧的所述清洗臂16的下部,左右两侧的所述清洗臂16分别与所述缸盖21左右两侧的进水口密封可解除式相抵。这样,所述清洗气缸15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左侧下部和右侧下部,特别是所述左连接板2的下部和所述右连接板3的下部,左侧的所述清洗气缸15的自由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左侧下部且与左侧的所述清洗臂16的顶部可拆卸式固定,特别是穿过所述左连接板2的下部,左侧的所述清洗臂16的上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4的左侧旋转连接,使得左侧的所述清洗气缸15自由端伸出或缩进时,左侧的所述清洗臂16下部向所述缸盖21的方向靠近或远离,进而与所述缸盖21的左侧进水口密封相抵或者解除相抵,右侧的所述清洗气缸15的自由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左侧下部且与右侧的所述清洗臂16的顶部可拆卸式固定,特别是穿过所述右连接板3的下部,右侧的所述清洗臂16的上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4的右侧旋转连接,使得右侧的所述清洗气缸15自由端伸出或缩进时,右侧的所述清洗臂16下部向所述缸盖21的方向靠近或远离,进而与所述缸盖21的右侧进水口密封相抵或者解除相抵。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清洗臂16的下部与所述缸盖21之间夹设有密封垫17,所述密封垫17的一侧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清洗臂16上,所述密封垫17的另一侧与所述缸盖21可解除式相抵。这样,所述密封垫17夹设于所述清洗臂16的下部和所述缸盖21之间,其一侧与所述清洗臂16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密封垫17的另一侧与所述缸盖21相抵,利用所述密封垫17的密封性和弹性,使得所述清洗臂16和所述缸盖21之间没有缝隙,在清洗所述缸盖21时,清洗液不会从所述清洗臂16和所述缸盖21之间的连通处流出。
[0038]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缸盖水道腔清洗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二连接板4在所述缸盖21的顶部进水口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有中清洗管7,所述中清洗管7的进水端同时与所述水泵和所述气泵连通,所述中清洗管7的出水端与所述缸盖21的顶部进水口连通。这样,所述控制器利用程序控制所述水泵通过所述中清洗管7向所述缸盖21的水道腔内流量和压力可控式注入清洗液,控制所述气泵向所述中清洗管7间断性注入压缩空气,利用压缩空气在所述缸盖21的水道腔内高速膨胀来提高清洗液在水道腔内的死角位置的流动速度,同时从所述左清洗管5、所述右清洗管6和所述中清洗管7对所述缸盖21的水道腔左部、上部和右部同步进行清洗,进而将残留
的杂质从所述缸盖21的水道腔内壁冲刷剥离,提升水道腔的清洗效果,然后由所述缸盖21的底部开孔处流出,减少返修带来的经济损失和避免质量风险。
[0039]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缸盖水道腔清洗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轴18、感应块19和传感器20,所述定位轴18的底部与所述缸盖21的定位孔可拆卸式插接固定,所述感应块19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定位轴18的顶部,所述传感器20设置于所述感应块19在所述缸盖21到位时的对应位置处且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可拆卸式固定,所述传感器20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这样,所述感应块19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定位轴18的顶部,当所述定位轴18的底部插入所述缸盖21的定位孔内后与所述缸盖21插接固定,还可以是所述缸盖21的另一部位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第二连接板4在此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有另一个定位销8,在所述定位轴18插入所述缸盖21上与之对应的定位孔内时,这个定位销8也同时插入与定位销8对应的定位孔内,这样,所述缸盖21与本装置的相对位置便被固定,进一步固定住所述缸盖21,所述定位轴18插入对应的定位孔时,所述感应块19也随之向下运动,所述传感器20设置于所述感应块19在所述缸盖21到位时的对应位置处且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可拆卸式固定,每次当所述感应块19随所述定位轴18向下移动直至所述定位轴18插入到位后,所述传感器20能感应到所述感应块19,进而向所述控制器发出到位的信号,使所述控制器进入夹持步骤。
[0040]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