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垃圾清扫智能化分类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92398发布日期:2021-06-22 17:09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垃圾清扫智能化分类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垃圾回收机械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河道垃圾清扫智能化分类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河道垃圾淤积抄己日益影响袭到防洪、排涝、灌溉、供水、通航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恢复河道正常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进行河道清淤疏浚工程。

河道垃圾包括漂浮于河面上的垃圾和在河道底与淤泥相混合的垃圾,经打捞后的河道垃圾都是潮湿的,由于水中有大量微生物,导致河道垃圾十分的恶臭难闻难以进行分类。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垃圾清扫智能化分类回收装置,其有效的对难以回收的河道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整个装置智能化程度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中主要用于回收塑料制品垃圾,玻璃制品垃圾,以及铁制垃圾等,需在塑料制品,玻璃制品,以及铁制易拉罐制作厂商出场时对该制品的外包装喷砂荧光涂料,荧光涂料为无毒无害荧光剂,不同制品喷洒的荧光剂颜色不同;一种河道垃圾清扫智能化分类回收装置,包括垃圾进料机构、垃圾存储机构、一级垃圾过滤机构、第一垃圾冲洗机构、第一垃圾烘干机构、第一垃圾分排机构、第一垃圾单分机构、第一垃圾检测机构和第一垃圾回收机构;所述垃圾进料机构输出端与垃圾存储机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垃圾存储机构输出端与一级垃圾过滤机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一级垃圾过滤机构输出端与第一垃圾分排机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垃圾分排机构输出端与第一垃圾单分机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垃圾单分机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垃圾烘干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垃圾分排机构的上游且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垃圾检测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垃圾单分机构的下游。

进一步,所述垃圾进料机构包括承载平台和垃圾夹持机构;所述承载平台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形成有垃圾进口;所述承载平台下方与所述凹槽相对应处形成有垃圾出口;所述垃圾进口与所述垃圾出口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垃圾进料机构还包括位于凹槽开口处的伸缩开关板和位于垃圾出口处的自动开合门;所述伸缩开关板与所述凹槽侧壁滑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垃圾夹持机构包括分别位于承载平台对应凹槽两侧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对向设置;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结构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相同。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夹持固定座、夹持滑动座、夹持移动座和夹持头;所述夹持固定座上表面形成有夹持滑动槽,所述夹持滑动座与夹持滑动槽滑动连接;夹持滑动座朝向第二夹持组件的一面形成有夹持移动槽,所述夹持移动座与所述夹持移动槽滑动连接;所述夹持头位于所述夹持移动座的输出端。

进一步,垃圾存储机构包括与所述垃圾进料机构输出端相连接的垃圾存储仓和与垃圾存储仓连接的第一输送带。

进一步,所述一级垃圾过滤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座、转动过滤筒和驱动转动过滤筒转动的第一转动驱动电机;所述第一固定座形成有第一贯穿孔;所述转动过滤筒位于所述第一贯穿孔内且与所述第一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侧壁的下方形成有第一漏孔。

进一步,所述转动过滤筒侧壁形成有多个过滤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垃圾分排机构包括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运输速度小于所述第三输送带运输速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垃圾冲洗机构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上方;所述第一垃圾烘干机构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上方。

进一步,所述第一垃圾烘干机构包括烘烤隧道;所述第一垃圾冲洗机构包括与第二输送带相连接冲洗承载架和多个位于冲洗承载架朝向第二输送带的冲洗喷头。

进一步,多个冲洗喷头沿输送带宽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

进一步,还包括形成与第一垃圾冲洗机构和第一垃圾烘干机构之间的垃圾刺破机构。

进一步,所述垃圾刺破机构包括两个分别连接在第二输送带两侧的支撑杆和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转动辊;所述转动辊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上方;所述转动辊表面形成有螺旋桨。

进一步,所述第一垃圾单分机构包括第四输送带和第五输送带;所述第五输送带运输速度大于所述第四输送带运输速度;所述第三输送带输出方向和所述第四输送带运输方向相垂直。

进一步,所述第一垃圾检测机构位于所述第五输送带下游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第一垃圾回收机构包括第六输送带、收集仓和将垃圾推进收集仓的推动机构;所述收集仓位于所述第六输送带的一侧,所述推动机构位于所述第六输送带且与所述收集仓相对应的另一侧。

进一步,所述第一垃圾回收机构还包括承载所述第六输送带的输送带承载座;所述输送带承载座上表面形成有容置所述第六输送带的容置孔;所述输送带承载座上表面高于所述第六输送带上表面。

进一步,所述输送带承载座与所述收集仓相对应的侧壁形成有第一缺口;所述输送带承载座与所述推动机构相对应的侧壁形成有第二缺口;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垃圾推动气缸和连接与所述垃圾推动气缸输出端的推动头;所述推动头与所述第二缺口形状相同。

进一步,所述第一缺口处形成有第一翻转板;所述第一翻转板下端两个侧壁形成有转动轴;所述第一缺口两个侧壁形成有所述转动轴相对应的转动孔;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转动孔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转动孔之间形成有复位扭簧。

进一步,所述收集仓和所述推动机构数量相同;所述收集仓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所述第一垃圾回收机构还包括第七输送带和金属收集仓;所述第七输送带与所述金属收集仓相连通;所述第七输送带位于所述第六输送带上游的上方;所述第七输送带具有磁吸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垃圾回收机构还包括位于第六输送带输出端下方的不可回收垃圾收集箱。

进一步,还包括位于一级垃圾过滤机构下方的第一垃圾运输机构,二级垃圾过滤机构、第二垃圾冲洗机构、第二垃圾烘干机构、第二垃圾分排机构、第二垃圾单分机构、第二垃圾回收机构和第二垃圾检测机构;所述第一垃圾运输机构输出端与第二垃圾过滤机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垃圾过滤机构输出端与第二垃圾分排机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垃圾分排机构输出端与第二垃圾单分机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垃圾单分机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垃圾烘干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垃圾分排机构的上游且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垃圾检测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垃圾单分机构的下游。

进一步,第一垃圾运输机构包括第一垃圾输送带。

进一步,所述二级垃圾过滤机构结构与所述一级垃圾过滤机构结构相同;所述二级垃圾过滤机构的转动过滤筒侧壁上的过滤孔小于所述一级垃圾过滤机构的转动过滤筒侧壁上的过滤孔。

进一步,所述第二垃圾冲洗机构、第二垃圾烘干机构、第二垃圾分排机构、第二垃圾单分机构、第二垃圾回收机构和第二垃圾检测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垃圾冲洗机构、第一垃圾烘干机构、第一垃圾分排机构、第一垃圾单分机构、第一垃圾回收机构和第一垃圾检测机构结构相同。

进一步,还包括位于所述二级垃圾过滤机构下方的第二垃圾运输机构和位于第二垃圾运输机构输出端的淤泥收集箱;所述第二垃圾运输机构为第二垃圾输送带。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河道垃圾清扫智能化分类回收装置,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垃圾进入垃圾进料机构后落入到垃圾存储机构,由垃圾存储机构将垃圾往一级过滤机构运输,垃圾在一级过滤机构进行第一次过滤,将体积小的垃圾和部分淤泥过滤掉,方便后续的检测回收,体积相近情况下比较容易进行识别和回收,垃圾从一级过滤机构进入到第一分排机构,先经过第一垃圾冲洗机构将垃圾上的淤泥冲洗干净方便后续识别,在经过第一垃圾烘干机构对垃圾进行烘干增加摩擦力,第一分排机构将垃圾分成一排一排的垃圾,在进入到第一垃圾单分机构将一排的垃圾分成一个一个的垃圾,第一垃圾检测机构对单个垃圾进行识别,第一垃圾回收机构对垃圾进行回收,整个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回收高效。

2.通过设置垃圾夹持机构对垃圾箱进行夹持,然后将垃圾箱的垃圾倒入垃圾进料机构内,减少工人劳动力强度,更加的卫生。

3.通过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的运输速度差来实现垃圾的分排,结构简单分排效果好;通过第四输送带和第五输送带的运输速度差来实现单排垃圾的分个,结构简单分个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垃圾清扫智能化分类回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垃圾进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一级垃圾过滤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一垃圾分排机构和第一垃圾单分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一垃圾回收机构的立体机构示意图。

图中:垃圾进料机构1;承载平台11;凹槽111;垃圾夹持机构12;夹持固定座121;夹持滑动座122;夹持移动座123;夹持头124;

垃圾存储机构2;垃圾存储仓21;第一输送带22;

一级垃圾过滤机构3;第一固定座31;转动过滤筒32;

第一垃圾分排机构4;第一垃圾冲洗机构41;第一垃圾烘干机构42;第二输送带43;第三输送带44;垃圾刺破机构45;支撑杆451;转动辊452;

第一垃圾单分机构5;第四输送带51;第五输送带52;第一垃圾检测机构6;

第一垃圾回收机构7;第六输送带71;第七输送带72;第一翻转板721;推动机构73;金属收集仓74;塑料收集仓75;玻璃收集仓76;

第一垃圾运输机构8;二级垃圾过滤机构81;第二垃圾分排机构82;第二垃圾冲洗机构821;第二垃圾烘干机构822;第二垃圾单分机构83;第二垃圾检测机构84;第二垃圾回收机构85;

第二垃圾运输机构9;淤泥收集箱9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中主要用于回收塑料制品垃圾,玻璃制品垃圾,以及铁制垃圾等,需在塑料制品,玻璃制品,以及铁制易拉罐制作厂商出场时对该制品的外包装喷砂荧光涂料,荧光涂料为无毒无害荧光剂,不同制品喷洒的荧光剂颜色不同;本发明者靠近各机构输入端的为上游,靠近各机构输出端的为下游;如图1至图5所示,其为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河道垃圾清扫智能化分类回收装置,包括垃圾进料机构1、垃圾存储机构2、一级垃圾过滤机构3、第一垃圾冲洗机构41、第一垃圾烘干机构42、第一垃圾分排机构4、第一垃圾单分机构5、第一垃圾检测机构6和第一垃圾回收机构7;垃圾进料机构1输出端与垃圾存储机构2输入端相连接;垃圾存储机构2输出端与一级垃圾过滤机构3输入端相连接;一级垃圾过滤机构3输出端与第一垃圾分排机构4输入端相连接;第一垃圾分排机构4输出端与第一垃圾单分机构5输入端相连接;第一垃圾单分机构5输出端与第一垃圾烘干机构42位于第一垃圾分排机构4的上游且依次间隔设置;第一垃圾检测机构6位于第一垃圾单分机构5的下游。第一检测机构包括机器视觉识别机构;用来识别垃圾颜色,垃圾进入垃圾进料机构1后落入到垃圾存储机构2,由垃圾存储机构2将垃圾往一级过滤机构运输,垃圾在一级过滤机构进行第一次过滤,将体积小的垃圾和部分淤泥过滤掉,方便后续的检测回收,体积相近情况下比较容易进行识别和回收,垃圾从一级过滤机构进入到第一分排机构,先经过第一垃圾冲洗机构41将垃圾上的淤泥冲洗干净方便后续识别,在经过第一垃圾烘干机构42对垃圾进行烘干增加摩擦力,第一分排机构将垃圾分成一排一排的垃圾,在进入到第一垃圾单分机构5将一排的垃圾分成一个一个的垃圾,第一垃圾检测机构6对单个垃圾进行识别,第一垃圾回收机构7对垃圾进行回收,整个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回收高效。

优选地,垃圾进料机构1包括承载平台11和垃圾夹持机构12;通过设置垃圾夹持机构12对垃圾箱进行夹持,然后将垃圾箱的垃圾倒入垃圾进料机构1内,减少工人劳动力强度,更加的卫生。承载平台11上形成有凹槽111;凹槽111的底部形成有垃圾进口;承载平台11下方与凹槽111相对应处形成有垃圾出口;垃圾进口与垃圾出口相连通。本发明中运输所用的垃圾桶包括垃圾桶本体,和位于垃圾桶本体开口处的封盖;封盖与垃圾桶本体转动连接;封盖通过气缸来驱动,从而实现开合。垃圾进口为正方形,垃圾桶本体的筒口为和垃圾进口一样的正方形,垃圾桶本体侧壁形成有与凹槽111相抵顶的凸环,当垃圾桶本体插入到垃圾进口,由于凸环和凹槽111相互抵顶形成了密封,防止在倒垃圾的时候臭味散发出来。

优选地,垃圾进料机构1还包括位于凹槽111开口处的伸缩开关板和位于垃圾出口处的自动开合门;伸缩开关板与凹槽111侧壁滑动连接。当垃圾车移动到伸缩开关板上,垃圾夹持机构12将垃圾筒夹持起来,垃圾车退出去,伸缩开关板打开,垃圾夹持机构12将垃圾筒插入凹槽111的垃圾进口内,凸环和凹槽111相配合防止臭气溢出;封盖打开垃圾倒入承载平台11内,自动开合门打开垃圾落入垃圾存储机构2中,自动开合门关闭,垃圾桶主体退出垃圾进口,整个过程垃圾不与外界直接接触防止臭气扩散。

优选地,垃圾夹持机构12包括分别位于承载平台11对应凹槽111两侧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夹持更加的稳定。

优选地,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对向设置;第一夹持组件结构与第二夹持组件相同。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对向夹持更加的稳定。

优选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夹持固定座121、夹持滑动座122、夹持移动座123和夹持头124;夹持固定座121上表面形成有夹持滑动槽,夹持滑动座122与夹持滑动槽滑动连接;夹持滑动座122朝向第二夹持组件的一面形成有夹持移动槽,夹持移动座123与夹持移动槽滑动连接;夹持头124位于夹持移动座123的输出端,通过夹持滑动座122与夹持滑动槽滑动连接实现上下移动,通过夹持移动座123与夹持移动槽滑动连接实现前后移动,更加合理。

优选地,垃圾存储机构2包括与垃圾进料机构1输出端相连接的垃圾存储仓21和与垃圾存储仓21连接的第一输送带22,第一输送带22将位于垃圾存储仓21内的垃圾运出。

优选地,一级垃圾过滤机构3包括第一固定座31、转动过滤筒32和驱动转动过滤筒32转动的第一转动驱动电机;第一固定座31形成有第一贯穿孔;转动过滤筒32位于第一贯穿孔内且与第一固定座31转动连接;第一固定座31侧壁的下方形成有第一漏孔。第一转动驱动电机驱动转动过滤筒32转动,当垃圾进入到转动过滤筒32时,被过滤掉的垃圾和淤泥从第一漏孔排出。

优选地,转动过滤筒32侧壁形成有多个过滤孔。比过滤孔的垃圾和淤泥将会被排出,再次处理或者进行回收。

优选地,第一垃圾分排机构4包括第二输送带43和第三输送带44;第二输送带43运输速度小于第三输送带44运输速度。通过第二输送带43和第三输送带44的运输速度差来实现垃圾的分排,结构简单分排效果好。

优选地,第一垃圾冲洗机构41位于第二输送带43上方;第一垃圾烘干机构42位于第二输送带43上方,更加容易进行清洗和烘干。

优选地,第一垃圾烘干机构42包括烘烤隧道;第一垃圾冲洗机构41包括与第二输送带43相连接冲洗承载架和多个位于冲洗承载架朝向第二输送带43的冲洗喷头。多个冲洗喷头沿将垃圾上的淤泥清洗干净,使得垃圾外包装的颜色漏出方便后续的检测,通过烘烤隧道对潮湿的垃圾进行烘干,增加垃圾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更容易进行分排。

优选地,多个冲洗喷头沿输送带宽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覆盖面积广,冲洗得更加干净。

优选地,还包括形成与第一垃圾冲洗机构41和第一垃圾烘干机构42之间的垃圾刺破机构45。防止有些垃圾之间被绳子或者其他东西给缠住,影响垃圾分排或者分个。

优选地,垃圾刺破机构45包括两个分别连接在第二输送带43两侧的支撑杆451和与支撑杆451转动连接转动辊452;转动辊452位于第二输送带43上方;转动辊452表面形成有螺旋桨,更加合理。

优选地,第一垃圾单分机构5包括第四输送带51和第五输送带52;第五输送带52运输速度大于第四输送带51运输速度;第三输送带44输出方向和第四输送带51运输方向相垂直。通过第四输送带51和第五输送带52的运输速度差来实现单排垃圾的分个,结构简单分个效果好。

优选地,第一垃圾检测机构6位于第五输送带52下游的上方。更容易对单个垃圾进行检测。

优选地,第一垃圾回收机构7包括第六输送带71、收集仓和将垃圾推进收集仓的推动机构73;收集仓位于第六输送带71的一侧,推动机构73位于第六输送带71且与收集仓相对应的另一侧。通过第一垃圾检测机构6对垃圾进行检测,发送信号给控制系统,单个垃圾第六输送带71运输,经过推动机构73时,推动机构73将其推入指定的收集仓内进行回收,高效可靠。

优选地,第一垃圾回收机构7还包括承载第六输送带71的输送带承载座;输送带承载座上表面形成有容置第六输送带71的容置孔;输送带承载座上表面高于第六输送带71上表面。防止垃圾在第六输送带71上运输掉落出去。

优选地,输送带承载座与收集仓相对应的侧壁形成有第一缺口;输送带承载座与推动机构73相对应的侧壁形成有第二缺口;推动机构73包括垃圾推动气缸和连接与垃圾推动气缸输出端的推动头;推动头与第二缺口形状相同,更加的合理。

优选地,第一缺口处形成有第一翻转板721;第一翻转板721下端两个侧壁形成有转动轴;第一缺口两个侧壁形成有转动轴相对应的转动孔;转动轴与转动孔转动连接;转动轴与转动孔之间形成有复位扭簧。设置第一翻转板721,当推动机构73动作的时候,翻转板在推动机构73的抵顶向外翻出使得垃圾排入到收集仓内,推动机构73复位时候,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第一翻转板721进行复位,使得整个动作过程更加的合理。

优选地,收集仓和推动机构73数量相同;收集仓数量为两个。第一个收集仓为塑料收集仓75,第二个收集仓为玻璃收集仓76,不同的垃圾需要进行不同的分类收集才能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优选地,第一垃圾回收机构7还包括第七输送带72和金属收集仓74;第七输送带72与金属收集仓74相连通;第七输送带72位于第六输送带71上游的上方;第七输送带72具有磁吸性。第七输送带72的输送带背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磁铁块,多个磁铁块沿输送带背面环形间隔设置;当金属制品垃圾经过第七输送带72覆盖的第六输送带71区域时,被第七输送带72所吸附然后运输到金属收集仓74进行收集。

优选地,第一垃圾回收机构7还包括位于第六输送带71输出端下方的不可回收垃圾收集箱,更加合理。

优选地,还包括位于一级垃圾过滤机构3下方的第一垃圾运输机构8,二级垃圾过滤机构81、第二垃圾冲洗机构821、第二垃圾烘干机构822、第二垃圾分排机构82、第二垃圾单分机构83、第二垃圾回收机构85和第二垃圾检测机构84;第一垃圾运输机构8输出端与第二垃圾过滤机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垃圾过滤机构输出端与第二垃圾分排机构82输入端相连接;第二垃圾分排机构82输出端与第二垃圾单分机构83输入端相连接;第二垃圾单分机构83输出端与第二垃圾烘干机构822位于第二垃圾分排机构82的上游且依次间隔设置;第二垃圾检测机构84位于第二垃圾单分机构83的下游。对筛选后的体积相近的垃圾在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使得整个装置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更加迅速,更加高效。

优选地,第一垃圾运输机构8包括第一垃圾输送带。更加合理。

优选地,二级垃圾过滤机构81结构与一级垃圾过滤机构3结构相同;二级垃圾过滤机构81的转动过滤筒32侧壁上的过滤孔小于一级垃圾过滤机构3的转动过滤筒32侧壁上的过滤孔,对淤泥进行过滤。

优选地,第二垃圾冲洗机构821、第二垃圾烘干机构822、第二垃圾分排机构82、第二垃圾单分机构83、第二垃圾回收机构85和第二垃圾检测机构84分别与第一垃圾冲洗机构41、第一垃圾烘干机构42、第一垃圾分排机构4、第一垃圾单分机构5、第一垃圾回收机构7和第一垃圾检测机构6结构相同。当机构损坏时候方便购买替换和维修。

优选地,还包括位于二级垃圾过滤机构81下方的第二垃圾运输机构9和位于第二垃圾运输机构9输出端的淤泥收集箱91;第二垃圾运输机构9为第二垃圾输送带,更加合理。

工作原理:当河道垃圾被打捞起来后,装入垃圾桶中,通过垃圾车运输到承载平台11处,垃圾夹持机构12将垃圾桶夹持起来,垃圾车退出,垃圾夹持机构12将垃圾桶插入垃圾进口进行排放垃圾,垃圾从垃圾进料机构1进入到了垃圾存储仓21内,第一输送带22将垃圾运输到一级垃圾过滤机构3,垃圾在转动过滤筒32内转动,体积小于过滤孔的垃圾和部分淤泥被排出到第一垃圾输送带上,经过一级垃圾过滤机构3过滤后的垃圾进入到第二输送带43上,先经过第一垃圾冲洗机构41对垃圾表面上的淤泥进行清洗,防止后续第一垃圾检测机构6检测不出垃圾种类,在经过垃圾刺破机构45,对缠在一起的垃圾进行破碎,最后经过烘烤隧道对垃圾进行烘干,从第二输送带43进入到第三输送带44时,由于两个输送带之间的运输速度差,垃圾被分成一排一排,一排垃圾从第四输送带51侧面进入到第四输送带51,第四输送带51将单排垃圾往第五输送带52运输,由于两个输送带之间的运输速度差,垃圾被分成一个一个,位于第五输送带52下游的第一检测机构对单个垃圾颜色进行识别,并发送检测信号给控制系统,垃圾从第五输送带52进入到第六输送带71内,如果垃圾为金属制品,则被第七输送带72吸附回收到金属收集仓74,如果垃圾为玻璃或者塑料则在对应的收集仓对应处被推动机构73从第六输送带71上推入到相应收集仓,无法识别的垃圾从第六输送带71输出端排入到不可回收垃圾收集箱;上述被筛选掉入到第一垃圾输送带上的垃圾重复上述步骤,掉入到第二垃圾输送带上的淤泥则被收集到淤泥收集箱91内。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