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生态护岸构建方法

文档序号:25605160发布日期:2021-06-25 13:2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生态护岸构建方法

1.本发明属于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生态护岸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2.城市河道有独特的水利特点,是介于自然河道与人工渠道之间的水利设施,长期起来,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导致城市河道普遍存在污泥淤积及水质污染的问题,不利于维持城市的生态系统平衡及可持续发展,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意义重大。目前,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整治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是控制外源污染物输入,通过管网改造等实现雨污分流以减少进入河道的污染物;其二是减少河道现存污染物,包括要包括人工清淤、蓝藻打捞等措施;其三是提高水体的纳污能力,包括建设生态浮岛、使用增氧曝气装备等。然而,我国雨污分流体制尚有所欠缺,很难实现从源头完全控制污染物,人工清淤施工难度大、耗时耗力、淤泥处理成本高,生态浮岛则存在建设周期长,汛期易被冲毁等问题。
3.河道护岸作为连接水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在防治水土流失、净化水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护岸工程往往忽略了河流自有的生态功能,更注重其防洪功能,因此多采用水泥、石料、沥青、混凝土等材料,结构坚硬,功能单一,不利于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自净功能。生态护岸综合利用了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使河岸具有“可渗透性”,兼具防洪、景观等效益,建立生态护岸有助于营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城市生态廊道。
4.因此,提出一种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生态护岸构建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生态护岸构建方法,施工方便,投资较少,建设周期短,易于养护且后期便于更换,运营成本较低;种植沟交错呈网格状,对水流有缓冲作用,有利于生态袋的保持,具有长期的植被恢复效益;能有效对入河污染物进行收集处理,在河道水环境治理方面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6.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生态护岸构建方法包括s1:接种培养活性污泥,待脱氮菌群培养完毕后利用活化沸石进行挂膜,挂膜后装入生态袋,同时在袋中掺入河沙;s2:在河道内用保土桩设置生态治理区,在所述生态治理区的底部填充河道淤泥后再铺盖生物填料层,并在所述生物填料层上种植水生植物;s3:在护岸种植植被配置的湿地,在湿地底部构建集水暗渠形成生态缓冲区,在生态缓冲区内定点设置污水提升泵,集中收集集水暗渠内的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系统;s4:在护岸上沿与水流方向呈45
°
及135
°
分别挖种植沟,并种上草本或灌木植物,形成植物网格;s5:在所述植物网格上铺设所述生态袋以及种植植物的普通生态袋。
7.有益效果:施工方便,投资较少,建设周期短,易于养护且后期便于更换,运营成本
较低;种植沟交错呈网格状,对水流有缓冲作用,有利于生态袋的保持,具有长期的植被恢复效益;能有效对入河污染物进行收集处理,在河道水环境治理方面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8.进一步,步骤s2中所述水生植物为芦苇或美人蕉或菖蒲。
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增强净水效果。
10.进一步,步骤s2中所述保土桩为松木桩。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收集土壤。
12.进一步,步骤s4中,所述种植沟的间距为2m,宽20cm,深10cm。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种植植物,对河道水流中固态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拦截效果,且不影响行洪。
14.进一步,步骤s4中所述草本植物为狗牙根或酢浆草,所述灌木植物为马棘。
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河道水流中固态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拦截效果。
16.进一步,步骤s5中,所述生态袋中微生物生态袋数量为所述生态袋总数的1/3。
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污染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促进植物的生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例提供的一种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生态护岸构建方法所采用的河道侧视图;
19.图2为本实例提供的一种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生态护岸构建方法所采用的河道的俯视图;
20.1、生态袋;2、集水暗渠;3、抛石护脚;4、保土桩;5、水生植物;6、河道淤泥;7、生物填料层;8、湿地;9、污水提升泵;10、植物网格。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22.实施例1
23.本实施例提供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生态护岸构建方法,包括:在本实施例中,河道宽20m,常水位为2m。s1:取2l粒径为2mm左右的天然沸石,用去离子水洗涤后自然晾干,置于烧杯中利用马弗炉在450℃条件下灼烧3h,达到活化效果;接种培养活性污泥,待脱氮菌群培养完毕后,将活化沸石投入培养成功的脱氮菌富集培养基中,并放置在摇床上48h进行吸附挂膜,挂膜后装入生态袋1,同时在袋中掺入河沙,以增加生态袋的透水性能,河沙占比约为20%~30%;
24.s2:在河道内用保土桩4设置2m的生态治理区,在所述生态治理区的底部填充河道淤泥6后再铺盖生物填料层7,并在所述生物填料层上种植水生植物5,所述水生植物5为芦苇或美人蕉或菖蒲;
25.s3:在护岸种植植被配置的湿地8,在湿地8底部构建集水暗渠2形成生态缓冲区,宽1.5m,深50cm,在生态缓冲区内定点设置污水提升泵9,集中收集集水暗渠2内的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系统;
26.s4:在护岸上沿与水流方向呈45
°
及135
°
分别挖种植沟,所述种植沟的间距为2m,宽20cm,深10cm,并种上草本或灌木植物,所述草本植物为狗牙根或酢浆草,所述灌木植物为马棘,形成植物网格10;
27.s5:在所述植物网格10上铺设所述生态袋1以及种植植物的普通生态袋,生态袋1以及种植植物的普通生态袋的底部设置有抛石护脚3,所述生态袋1中微生物生态袋数量为所述生态袋1总数的1/3,使护岸既具有净水功能,也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兼具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28.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构建生态护岸后,地表径流经微生物生态袋处理后,水体中的氨氮及总氮含量有所下降,同时生态缓冲区可以拦截地表径,对其中的污染物进行净化过滤,并汇入集水暗渠2中,通过污水提升泵9集中排入市政污水系统,生态治理区的水生植物5则可对经缓冲区过滤后的径流进一步净化,减少入河污染物,实现了对河道水环境的改善。
2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内”、“外”、“周侧”、“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系统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1.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33.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