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菜模式的构建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56532发布日期:2022-02-11 19:32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菜模式的构建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鱼菜模式的构建工艺,属于鱼菜共生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传统的鱼菜共生营养需求和ph要求不同,需要在鱼和菜之间进行妥协,影响了植物的营养吸收和减低了鱼的舒适度。在单体规模小于1万平方米的种养面积下,偏向鱼或者菜的种养殖能实现经济的可行。然而单体规模超过1万平方米的鱼菜,现有的鱼菜共生养殖系统,则显得效率较低,且无法兼顾鱼和菜的营养需求。
3.常见模式的鱼菜共生系统,鱼池粪便通过鱼池排放水进行沉淀、生物过滤、菜床过滤后通过泵回用。美国、欧洲主要以蔬菜销售为主,我国主要以鱼销售为主,因此在系统参数的妥协中,偏向销售为主的一端,以达到经济最大化的产出。
4.例如,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5.1、鱼和植物成分之间进行权衡;
6.2、通过陶粒等加强过滤拦截;
7.3、通过添加微生物增加处理能力。
8.然而,在大型的鱼菜共生系统中,如果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单方面偏向,则无法兼顾两者的产出,无法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有以下直接问题:
9.1、系统的不稳定,难以提高鱼产量;
10.2、藻类的生长抑制了植物的吸收;
11.3、系统不补充营养,植物表现缺素,难以补充;
12.4、由于有物理去除过程,植物很难从系统中吸收到磷;
13.5、大型鱼菜共生系统在管理上是在同一空间下的菜、鱼统一管理模式,对管理者综合技术要求极高。


技术实现要素:

14.本发明提供一种鱼菜系统及构建工艺,通过解除鱼菜直接循环,改为旁路连接的方式,提出了一种经济实用的大型鱼菜系统的解决方案,既满足单体规模超过1万平方米的鱼菜系统养殖,也适合小型化鱼菜专业养殖系统运用,大幅提升养殖效率,可兼顾鱼和菜的营养需求和产出。
15.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16.一种鱼菜模式的构件工艺,包括:鱼池水体循环模式、鱼池与菜池水体循环两种模式;鱼池水体循环模式:当用于蔬菜补充营养液以及蔬菜采摘期间的短时离线,关闭菜池进水阀门,鱼池排水全部通过竖流沉淀器1后,直接进入微滤机过滤;经过微滤机过滤后的水依次经过移动床生物进化、脱气、紫外消毒、固化微生物反引再回到所述鱼池;鱼池与菜池水体循环模式:鱼池通过水位调节器进行调节,促使10%-30%循环量的水通过下排水口进入竖流沉淀器1;竖流沉淀器1出水口连接微滤机,沉淀排污口与菜池连接;当菜池需水量小
于鱼池排水量,多余的过滤后的水通过上面溢流进入微滤机;鱼池上清液与调节池通过水位调节器连通;微滤机处理后的底排污水和鱼池上清液在调节池汇合后,与至少二级移动床依次连接;并依次进行脱气、紫外消毒、固化微生物反引再回到所述鱼池。
17.优选的,鱼池与菜池水体循环模式中,水体通过紫外消毒后,通过固化微生物定向缓释微生物,固化微生物放置位置,减少固化微生物载体的受污染物影响,提高固化微生物的使用时间,同时释放到水体的固化微生物进入鱼池激活,影响鱼池内的微生物总群,抑制有害菌在鱼池中的生长,鱼池中微生物会附着在残饵和粪便上,通过竖流沉淀器的收集,进入菜池,微生物在菜池强化对残饵和粪便分解,同时分解过程中水体的ph值有所下降,有利于菜的吸收。
18.优选的,鱼池与菜池水体循环模式中,竖流沉淀器到菜池之间有增压泵支路,用于定期抽吸清洗残留在通往菜池的管道的污泥。
19.优选的,脱气增氧过程气水对流模式,气水比2:1-5:1。
20.优选的,所述菜池的进水部位设有集污坑2,集污坑2内设有一排污管3,所述集污管3深入菜池内;初级沉淀物经过所述排污管3进入菜池,菜池分为多组,每个菜池进口采用过滤网5过滤去除杂质后,菜池进水侧池底标高比排水侧池底标高底10-30cm,低位设于集污坑2处。
21.进一步的,所述菜池进水侧池底标高比排水侧池底标高底15cm,集污坑2有排空管,保证菜池排水口一侧无堆积沉积物;所述过滤网5的目数为10目。
22.进一步的,所述菜池内部进行接替式进水、冲氧、沉淀、排水流程,菜池沉淀后的上清液排水到所述微滤机;通过液位反馈停止进水,启动第一时间继电器,实施曝气,到达设定时间启动电磁阀切断菜池曝气后,第二时间继电器启动,打开进水阀和气阀,继续进水,促使排水口产生虹吸排放水到用于调节和稳定水位的调节池。
23.更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池的池顶不低于菜池,防止虹吸导致调节池溢水。
24.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第二时间继电器的设定时间均为6个小时。
25.再进一步的,在第一级移动床添加钙、钾基碱性物质调节ph值,利于移动床氮循环,减少亚硝酸盐堆积,并在第一级至第二级移动床管道设置限位虹吸管,由鱼池阀门关闭导致用水量减低,引发移动床的水位上升,触发水位形成虹吸,补充微滤机后的调节水水位,移动床内水位快速下降,重新调整填料的位置和分布;起到移动床内滤料出水口反冲洗作用。
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7.1)实现了鱼和菜生产的解耦功能;
28.2)在传统的循环水养殖中,增加固化微生物反应器和菜池,抑制了鱼池的致病菌的生长,菜池也可以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解决了传统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氮堆积问题,也相对于传统的鱼菜系统,生污染物和微生物菌群同时进入菜系统,对水体中对菜的致病菌也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同时提高了鱼粪残饵中的磷的吸收。
29.3)菜池采用旁路系统,有利于菜的营养补充,实现蔬菜的正常生长。实现鱼、菜合理的高密度种养殖,并具备生物防控,防止鱼病和菜病的发生。
30.4)权衡了鱼菜各自营养;鱼和菜的部分可分离,实现各自单独管理,增加管理专一性和可复制性,提高产能;方便了菜池的离线,有利于菜池的营养补充;提高了菜对鱼粪残
饵的磷的吸收。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发明鱼菜模式的构建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32.图2是竖流沉淀器的示意图。
33.图3是菜池进水部位的示意图。
34.图4是菜池进水、排水、曝气的示意图。
35.图5是三级移动床的示意图。
36.图中,1.竖流沉淀器、2.集污坑,3.排污管,4.进水管道,5.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38.结合图1-2,鱼池通过水位调节器进行调节,促使10%-30%循环量的水(最佳是20%)通过下排水口进入竖流沉淀器,出水口连接微滤机,沉淀排污口与菜池连接。当菜池需水量小于鱼池排水量,多余的过滤后的水通过上面溢流进入微滤机。当用于蔬菜补充营养液以及蔬菜采摘期间的短时离线,只需要关闭菜池进水阀门,底部水全部通过竖流沉淀器后,直接进入微滤机过滤。此外竖流沉淀器到菜池之间有增压泵支路,用于定期抽吸清洗残留在管道的污泥。
39.结合图1-3,初级沉淀物进入菜池,菜池分为4组,每个菜池进口采用套网粗过滤,如图3所示,其中套网的目数以10目为佳,去除杂质后,菜池进水侧池底标高比排水侧池底标高底20cm,并设集污坑,如图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集污坑须在进水一侧,最佳比菜池底深15cm,并有排空管,保证菜池排水口一侧无堆积沉积物。
40.参见图5,移动床采用三级,最佳为并联的方式,微滤机处理后的底排污水和鱼池上清液汇合后,在第一级移动床添加钙、钾基碱性物质调节ph值,利于移动床氮循环,特别是减少亚硝酸盐堆积,并在第一级至第二级管道设置限位虹吸管,由鱼池阀门关闭导致用水量减低,引发移动床池内的水位上升,触发水位形成虹吸,补充微滤机后的调节水水位,移动床池内水位快速下降,重新调整填料的位置和分布,起到滤料出水口反冲洗作用。
41.脱气增氧过程气水对流模式,气水比2:1-5:1。
42.通过紫外消毒后,通过固化微生物定向缓释微生物,固化微生物放置位置,减少固化微生物载体的受污染物影响,包裹钝化、中毒作用,提高固化微生物的使用时间,同时释放到水体的固化微生物进入鱼池激活,影响鱼池内的微生物总群,抑制有害菌在鱼池中的生长,鱼池中微生物会附着在残饵和粪便上,通过竖流沉淀器的收集,进入菜池,微生物在菜池强化对残饵和粪便分解,同时分解过程中水体的ph值有所下降,有利于菜的吸收。另外,由于竖流沉淀器的底部排水量的增加,植物吸收n、p后,回用。减少了系统的排水量,氮磷堆积。
43.本发明实现了鱼和菜生产的解耦功能,并在传统的循环水养殖中,增加固化微生物反应器和菜池,抑制了鱼池的致病菌的生长,菜池也可以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解决了传统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氮堆积问题,也相对于传统的鱼菜系统,生污染物和微生物菌群同时进入菜系统,对水体中对菜的致病菌也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同时提高了鱼粪残饵中的
磷的吸收。此外菜采用旁路系统,有利于菜的营养补充,实现蔬菜的正常生长。实现鱼、菜合理的高密度种养殖,并具备生物防控,防止鱼病和菜病的发生。
44.本发明权衡了鱼菜各自营养、鱼和菜的部分可分离,实现各自单独管理,增加管理专一性和可复制性,提高产能;方便了菜池的离线,有利于菜池的营养补充;提高了菜对鱼粪残饵的磷的吸收。
45.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发明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